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从生态、经济、社会三者统一的角度,以大别山区巴河流域为例,论述了山区流域综合治理与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山区流域综合治理的必要性、山区流域综合治理的内容和原则、山区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等  相似文献   

2.
西部地区的生态、经济现状决定了林业可持续发展在西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林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目前对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系统研究比较普遍,而对林业人力资源的研究还比较缺乏。该文从林业可持续发展与林业人力资本潜能的相互关系出发,分析了林业人力资本在西部地区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对开发、提升西部地区林业人力资本潜能的主要途径作了一些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西部山区申村的实地调查,讨论城镇化背景下乡村过疏化对西部欠发达地区村落发展的影响,并对当前西部地区农村的发展路径进行反思,提出了西部地区此类村庄发展建议:强调村庄的"内生型"发展,从单一的经济扶贫走向"自生式开发";转变村庄发展思路,重视物质开发到精神共同体的建构;实现组织结构优化,进行村落合并与组织结构重组,以期促进此类村落走向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西部矿产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矿产资源开发在西部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原有的矿产资源开发存在经济效益低、资源浪费大、对环境和生态破坏严重等问题,对西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很大困难。因此,必须改变单一资源型经济,变资源优势为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为此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行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政策,在资源开发由计划调控向市场导向转变的基础上,加强政府对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作用,从体制、政策、法律、规划、管理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以保持西部地区的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从实施西部大开发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出发,针对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进行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相背离的种种问题做了分析,在借鉴发达国家开发边远落后地区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6.
西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其经济、社会、环境与资源的良性循环、相互协调的均衡发展状态。它是统筹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本研究在西部农村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农村可持续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利用主成分和熵权法得出了西部农村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模型。并用该模型对当前西部地区12个省(市,自治区)的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这些综合评价结果为西部农村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辨别优势和不足、实施针对性政策与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本在西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西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三者之间存在的不良循环关系,全面分析了西部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在明确人力资本内涵的前提下,认为破解这种不良循环、实现西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本,并从西部经济、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全面系统地对此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面向21世纪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西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来自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两个方面的障碍。西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可选择的对策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调整西部产业结构;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等。  相似文献   

9.
文章探讨了西部民族地区县域的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三个子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供需机理,资源环境随人口和经济增长演化的特征与规律,首次对其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并提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县域的可持续发展的宗旨、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世界,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的共识、人类发展的主流和大趋势,世界各国普遍以生态经济为其发展的根本模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也逐步确立了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模式和战略选择。从实际情况看,武陵山区必然要以生态经济作为科学发展的根本选择。因为武陵山区是长江中、下游的生态安全屏障;客观现实需要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必然会牵动发展全局。因此,武陵山区必须迅速制定《武陵山区“生态—经济—社会”综合发展规划》,全面构建“武陵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区”,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全面修复、保护和建设武陵山区的生态环境;必须创新体制机制,制定考评、生态补偿、金融、信贷、税收等特殊政策;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生态经济的坚实依托;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1.
贫困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贫困山区的经济发展共同特点是山大人稀、经济基础薄弱、长期投入不足和城镇化率低。在这种背景下山区县域经济发展要遵循:立足特色发展、突出重点发展、创新机制发展和适度超前发展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2.
四川盆周山区受地形、地貌、交通等因素影响,旅游业发展滞后,制约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以达州市为例,其虽具有便捷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因旅游业规划研究滞后、产业开发意识不强、基础设施落后、管理机制不配套等问题制约了其旅游业的发展。因此,达州市须树立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配置旅游资源,完善政策措施,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产业开发,以尽快走出一条山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13.
江苏丘陵山区面积广阔,资源丰富,特色鲜明,是全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丘陵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相当程度上影响江苏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丘陵山区要在十七大精神指引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多种新型方式合理开发并科学利用优势资源,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发展特色经济,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4.
布朗族宗教信仰与和谐社会构建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宗教往往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普洱、临沧和保山等地山区或半山区的布朗族,既是我国的人口较少民族,也是云南的特有民族和跨境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宗教信仰形态丰富多样,原始宗教、南传上座部佛教、基督教和汉传佛教并存。总的来说,布朗族宗教文化中所包含的核心价值观与和谐社会的总目标是协调一致的,但也有消极的一面。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正确处理好宗教信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宗教信仰与义务教育的关系、宗教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关系以及宗教信仰与周边及境外少数民族的关系,抵御境外宗教渗透;另一方面要努力挖掘和发扬布朗族宗教信仰中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伦理道德精神和积极因素,为构建和谐云南、和谐边疆服务。  相似文献   

15.
在西部大开发背景下,西部民族地区面临着发展战略的选择.本文认为应该走跨越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道路,即社会整体发展基础上的局部跨越.这需要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及生态保护并重,坚持以人为本,建立新型的社会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16.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一项制度变革,是否会带来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采用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数(ISEW)对福建省三明市农村社会经济福利进行测度.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数的测算结果表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后,三明市农村社会经济福利是先下降后增加的,人均ISEW值的增长低于人均GDP的增长水平.从ISEW的发展趋势来看,三明市农村处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社会组织快速发展是现代社会结构分化的产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相继展开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全面转型,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社会土壤,中国社会组织得以迅速发展,并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新的活力。活跃在民族地区的各类社会组织,正在以它们独有的方式推动着当地的生态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五个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需要重新建构我国社会组织的制度环境,以实现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并提升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8.
半干旱区生态农业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半干旱区的发展与否直接影响到中国现代化的实现.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口的剧增,使得人们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持续扩大,再加上掠夺式经营和不合理开发,导致了本区的生态失衡、结构失调、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对本区的可持续性构成了威胁.本文在借鉴国外同类地区发展经验及国内大量研究的基础之上,根据本地实际,提出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农业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七条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一段时间以来,湘西的经济发展计划和扶贫攻坚规划,多是立足于仿效我国发达农业区的做法,不仅使当地各民族传统的复合农业被窒息,而且社会经济发展成效也不理想。通过实地调查并结合历史文献的记载,认为将经济发展、生态维护、非物质文化传承三者结合起来,通过传统复合农业的重建,可以实现湘西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