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西北民族学院研究室最近翻译出版了《宗教流派镜史》(以下简称《镜史》)一书。这本书叙述了藏语系佛教传承的历史沿革,对探讨研究藏语系佛教(俗称喇嘛教)的历史,了解藏传佛教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宝贵的资料。但是这本书在叙述“迦举派”的师承关系上,概念不清,眉目显得紊乱,使人得不出系统完整的印象。大量历史资料表明:藏传佛教的“迦举派”(确切译名应为噶举派,以下统称噶举派),有两大传承系统,一为香巴噶举;一为达波噶举(《镜史》译名为香巴迦举、达波迦举)。在达波噶举下分  相似文献   

2.
“玛尔巴历尽艰辛赴印度,迎请四大教授至雪域;米拉日巴勤修苦炼结硕果,塔波又把法种洒四处”。这首诗概括了藏传佛教噶举派三位祖师的功绩。玛尔巴是噶举派奠基人。经过玛尔巴(1012——1097)、米拉日巴(1040——1123)、塔波拉结(1079——1153)三代人的努力,不到一百年时间,噶举派即告崛起。塔波拉杰之后,分成四支八派,声势浩大。1239年蒙古将军多达那波抵藏,其向阔端(元大祖窝阔台之次子)报告说:“唯噶丹派寺庙最多,达垄巴(达垄噶举)法王最有德行,止贡巴京俄大  相似文献   

3.
香巴噶举是藏传佛教噶举派两大支系之一,曾在西藏历史上有过较大的影响。然而,因为可资研究的史料缺乏,有的也只是零散的记载,给深入研究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冷热·堪布才南木所著《香巴喝举派传承概述》(见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编,由他本人所著的《藏文文选(十三)——噶举派史略》第四章附录)一文对早期香巴噶举作了全面系统的叙述,具有一定学术研究价值。全文共三大部分,兹将第一、二部分译出,仅供研究者参考。吉祥香巴噶举派的传承,可分三方面来叙述,一、教派开宗识别;二、各传承情况,三、道次第实述。。  相似文献   

4.
玛尔巴译师,原名塔玛旺秋,法名却吉洛追(1012——1097年)。生于山南洛扎普曲琪,自幼习法,先从卓米译师学习梵文,继又三次赴印度、四次赴尼泊尔,从纳若巴、弥勒巴、智藏等大德学习喜金刚、密集、大手印等密法,又将许多经典从梵文翻译成藏文。返回西藏后定居于洛扎卓窝隆,多方宏扬佛法,从学的弟子甚多,最著名的有米拉日巴等四大弟子,至其再传弟子塔波拉杰时,其教派势力更为强盛,世称塔波噶举,玛尔巴遂被尊奉为塔波噶举派的祖师。  相似文献   

5.
噶举派(bkav brgyud pa)是藏传佛教重要教派之一,因它是用口头传承教敕的宗派,故称噶举派。又因为该派是“以领得亲语教授而为传承,故称作教传为宜也。”噶举派特别重视密法的修习,此密法的修习全靠师徒口耳相传,所以又称口传派。另外,又有人把噶举派译成“白传教”,这是因为其祖师玛尔巴(mar pa)、米拉日巴(mi la ras pa)、林热巴(gling ras pa)等在修法时著白色衣裙,“遂有书称本派为白传者(dkar brgyud)”。该派派系众多,以大手印为其主要教法。  相似文献   

6.
本卷主要记述噶玛噶举教派历史,具体地说即记载该派中以都松钦巴为首的黑帽派和以扎巴僧格为首的红帽派的历史,时间是从宋代至明代。在这漫长的时间里该派通过其中许多著名人物的活动,使此派逐渐较早地发展成为藏传佛教中的大派之一。该派人物的活动范围相当辽阔,从康地的噶玛寺到卫地之堆垄粗浦寺,从南方的门城到北方  相似文献   

7.
本章译文主要概述了第六世噶玛巴统瓦顿丹的生平事迹.第六世噶玛巴出生于噶玛附近的俄木地方,第五世噶玛巴的弟子俄木巴恰斋瓦认证他是噶玛巴转世后,为他举行坐床大典.八岁时,大德索南桑波以轿舆迎请法王至沃喀扎西塘正式出家受沙弥戒,赐法名为却扎贝桑波.此后,随从第三世红帽系活佛、索本噶西巴等上师修习所有佛教之教言、灌顶、修法等,诸位上师并将噶举教法全部传承给他.第六世噶玛巴一生致力于发展噶仓噶举的宗教仪式、仪轨.因为传统噶玛噶举所强调的是禅修,而祈祷和仪式往往被忽略了.他为噶仓噶举制订了许多修行仪轨,又将香巴噶举教法和希解派的教法融入噶仓噶举传承.他还在藏族地区广行佛教事业包括弘法、教学、修建寺院、制订僧伽仪轨等.据记载,明帝室也曾下诏命第六世噶玛巴进京,但未成行,只遣使进贡.自1436-1453年的十余年间,其前后进贡八次.第六世噶玛巴的弟子主要有大国师班觉顿珠和贡钦绛贝桑波等人.大国师班觉顿珠将藏文大藏经《甘珠尔》与《丹珠尔》迎请至藏地.此处所提到的迎请藏文大藏经有可能就是著名的永乐版藏文大藏经.因第五世噶玛巴曾将藏族人民普遍推崇的蔡巴藏文大藏经手抄本推荐给皇帝,明成祖即“遣使往西土取藏经之文,刊梓印施,以资为荐扬之典.下界一切生灵,均沾无穷之福.”同时,明成祖请第五世噶玛巴担任永乐版藏文大藏经刻本的总纂,并在南京雕刻印刷.据记载大国师班觉顿珠智慧聪颖,学识渊博,精通所有佛教教法.后封其为“加持之受命国公巴”之名号.此外,本章译文还详细地概述了第七世噶玛巴却扎嘉措降生等事迹.  相似文献   

8.
《玛尔巴译师传》和《米拉日巴传》(以下简称“两传”),是西藏举噶派僧人、著名的传记作家桑结坚赞的两部名著。作者广泛收集民间传说,结合噶举派教史和佛教经典,记述了玛尔巴和米拉日巴的一生。虽难免夹杂某些神话成份和迷信色彩,但通过这两部传记所涉及的史实,仍可窥见当时西藏社会的一些梗概。因此,对于西藏早期封建农奴制社会的研究,这两部传记都提供了许多值得重视的线索。  相似文献   

9.
达龙噶举是藏传佛教噶举派“四大八小”之一小系,为达龙塘巴·扎西贝所创始。现据《达龙教史》记载,对扎西贝及其主要大弟子的传略作一叙述。一、达龙噶举创始人达龙塘巴·扎西贝哪传略达龙噶举是由达龙塔巴·扎西贝所传出。达龙塔巴·扎西贝,于藏历第二绕琼之水狗年(公元1142年),在羊雪彭若顶地在多康境内)诞生。父名喷伦八波,母名札卜喜萨格松绰姆,家族属热吉斯征波支系鲁格。幼时,对入法门特感兴趣,父不允。他以聪明和勤奋学通读写、金刚撅转经、医药学等。父母曾以诸多妙欲欢宴引诱,未动其心。年届18岁,藏历第三绕琼之土兔…  相似文献   

10.
本章译文主要记载了噶玛噶举红帽系第四世活佛却吉扎巴益西贝桑波1505—1524年期间的事迹。他晚年在羊八井寺修造了大佛及其弟子之塑像;为前三世红帽系活佛修造了金像;于护法神殿中塑造有按噶玛噶举规制和印记的护法神像,在所有上下佛殿之中绘有庄严的壁画。他还在羊八井寺建有殊胜弥勒殿,建造有弥勒像,并书写金汁大藏经《甘珠尔》和《丹珠尔》。他于七十二岁圆寂,弟子们为其修造了银质珍宝舍利塔,经常供奉。本章后半部分主要记载了却吉扎巴益西贝桑波的主要弟子达垅法王南杰札巴、司徒扎西班觉、尊者塔杰钦巴、扎斋热绛巴索南热觉、恰嘉木样扎西南杰、至尊嘉色多丹等人的事迹。本书的作者巴卧·祖拉陈瓦在却吉扎巴益西贝桑波六十岁时,接受了却吉扎巴益西贝桑波之出家教诲。总之,其弟子众多,其弟子们继承和弘扬了他所传的佛法,建寺修行,做出许多奇异之事迹。  相似文献   

11.
清乾隆朝时期的廓尔喀侵藏事件直接导致了《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的颁行 ,这一施政措施的实行使得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管理进入了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在二十九条中将“关于寻找活佛及呼图克图的灵童问题”列为第一条 ,足见活佛转世问题地位之重要。第一条制定的直接原因便是源于噶玛派红帽系十世沙玛尔巴 ,乾隆五十七年 (1792年 )八月 ,谕军机大臣圣旨中对活佛转世问题再行强调 ,并着意提出 :‘沙玛尔巴居住廓尔喀 ,未能分润 ,唆使贼人抢掠 ,此呼毕勒罕不真 ,及族属传袭之流弊也”1 ,“特诏禁止红帽活佛系统转世”2 ,遂使其成为被中…  相似文献   

12.
译文提要:本章译文主要记载了噶玛噶举红帽系第四世活佛却吉扎巴益西贝桑波1496-1505年期间的事迹.在此期间,他多次调解纠纷和战争,并建寺弘扬藏传佛教.此外,还记载:“因为其悲心之大,诸王也未有破坏昔日优良的传统,故全部接受了其之命令,从而使色拉寺与哲蚌寺免遭损害,而且使各个庄园依然存在免遭损害.后在拉萨进行供奉,而且为布达拉宫的新佛堂开光.在桑普寺、贡塘寺、噶觉绥三寺、哲蚌寺、色拉寺等处的讲经院的诸位讲经者和郭雅等处禅院的所有上师前来觐见其,并各自祈请佛法以如其所愿.”与上述内容相反的是有的藏族史书记载,红帽系四世活佛却扎益西主使仁蚌巴禁止哲蚌、色拉二寺的僧人参加拉萨一年一度的大祈愿法会,规定凡是格鲁派的僧人必须向他们所遇到的任何噶玛派僧人致敬,并采取多种措施限制和削弱哲蚌、色拉二寺的实力.故此值得进行深入研究.此外,本章也记载了却扎益西与王顿月多杰建立了福田与施主的关系,王顿月多杰为红帽系四世活佛却扎益西供奉有大量财物修建寺院以及进行佛事活动.此时他们二人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个地方势力的首领和一个宗教首领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一关系,噶玛派与仁蚌巴形成了利益与共的一个实力集团.  相似文献   

13.
本章译文主要记载了第七世噶玛巴却扎嘉措于1469-1476年在藏族地区的一些活动.该章不仅记载了第七世噶玛巴却扎嘉措的事迹,而且还大量地记载了藏族社会、宗教和文化等方面的情况,较全面地反映了15世纪西藏地方的历史,尤其是一般藏族史籍记载较少的西藏金沙江流域的历史状况,在本章中却有较多的记载,而且有些是过去少见的史料.例如灵仓(即灵赞善王)所在地,该地有土司、本勤及万户长的设置,白利地方设有“白利土司”等.此外,还涉及其他史籍不见记载的万户长和千户长的名称,如万户长南喀坚赞(nam-mkhav-rgyal-mtshan)、万户长绰(khrom)、万户长悦色坚赞(vod-zer-rgyal-mtshan)、千户长惹馁(rel-ne)、千户长杂巴(rdza-pa)等,这有助于了解明代西藏万户和千户设置的情况.这些记载是当时、当地人记载的最权威的第一手资料,它对明代西藏地方行政建制的记述更为翔实,其内容更有价值.@@进入明代,噶玛噶举派许多僧人又先后被近往朝廷,受到各种封号,明朝对历代噶玛巴的扶持政策得到加强,噶玛噶举派的政治实力大增,其教派势力也相应壮大.本章记载了明成化皇帝曾赐予第七世噶玛巴却扎嘉措谕旨、殊胜黑帽、珍珠服饰、帐幕、华盖等无数礼品,还有大金锭以及数万匹绸缎.大灌顶国师索南嘉措(bsod-nams-rgya-mtsho)、图康扎西桑波(du-gang-bkra-shis-bzang-po)、侍茶者悦色嘉措(vod-zer-rgya-mtsho)、尼玛悦色(ni-ma-vod-zer)等人进行还礼,并祝祷皇帝万寿无疆.这些史料颇为珍贵.@@本章还记载了噶举教派一些高僧大德的生平事迹,同时也记载了噶举教派的寺院、佛教经典及修道的仪轨等,尤其是详细记载了噶玛巴黑帽系的传承系统.例如法王都松钦巴近住弟子夺绛秋悦(vtob-byang-chub-vod)之弟子传承分别是石噶瓦(sri-dkar-ba)、沛冈巴(vphel-rkang-pa)、仔康噶瓦(rdzal-gangs-dkar-ba)等,以及第琼桑杰、法王噶玛拔格西(pgishvi)之弟子肯钦(khing-chen)之弟子肯琼(khing-chung)、布琼(vbu-chung)、秋琼(byur-chung)三人.肯琼(khing-chung)之弟子传承有扎西琼佩(bkra-shis-chos-vphel)、岗巴杂拉绒(sgang-pa-rdza-la-rong)、康噶瓦(gangs-dkar-ba)以及肯益西森格(khing-ye-shes-seng-ge)师徒、漾波瓦(yom-bo-ba)、肯嘉日瓦(khing-lcags-ri-ba)等协琼(shal-chung)传承;布琼(vbu-chung)之弟子传承有蔡若巴(tshal-rog-pa)和臧瓦巴(tsang-bar-pa)等茹倡瓦(ru-drang-ba)传承;秋琼(byur-chung)之弟子传承有羌惹巴(mchog-rab-pa)和茹永巴(ru-yon-pa)等.这些资料正好可以弥补藏文和汉文史籍记载噶玛巴黑帽系的传承系统时语焉不详、史实不清的缺憾,因此,它是研究噶举教派史的最好素材,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4.
译者说明:藏传佛教是古天竺佛教在藏区社会进行传播过程中地区化的产物。它有许多独到之处,其中“活佛转世”制度是典型的一例,其对藏族社会和历史产生了深远地影响。这一制度最初出现于噶玛噶举的黑帽系和红帽系。至目前已出版、发表的藏汉书籍和文章中藏汉史家对黑帽系诸活佛的生卒年月、出生地方等方面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载和研究。而对于红帽系诸活佛的生卒年月、诞生地方以及他们所经历的事迹,除了前几世略有载录和研究外,对其余的叙记甚少,乃至未能提及,至使对噶举派的研究带  相似文献   

15.
译文提要:本章译文主要记载了第七世噶玛巴却扎嘉措圆寂及其主要弟子.从本章可以看出,第七世噶玛巴却扎嘉措的弟子及信众不仅遍及卫藏、安多、康巴三大藏区,而且也有来自印度、内地、云南丽江等地;不仅有噶举派的僧人,而且也有格鲁派、萨迦派的僧人;不仅有一般的僧人和信众,而且有著名的学者和大师,比如藏族著名的史籍《青史》的作者桂译师循奴贝,还有大译师索南嘉措、恰译师仁钦却杰、夏鲁译师等许多大学者.这一方面说明第七世噶玛巴却扎嘉措具有渊博的佛教学识,另一方面也充分说明他是一位无教派之见且具有崇高威望的法王.此外,本章还记载了第七世噶玛巴却扎嘉措的大弟子噶玛噶举红帽系第四世活佛却吉扎巴益西贝桑波(简称为却扎益西1453-1522)幼年的一些活动及其在马年(1462)由第七世噶玛巴却扎嘉措为其削发,赐法名为却吉扎巴益西贝桑波,并赐夏玛巴之宝冠及封书.不久,亲教师国师仁波切和规范师贡钦嘉木白桑波为其剃度出家并授沙弥戒等诸多史实.  相似文献   

16.
宁玛派是藏传佛教各教派中形成最早、最具藏族人独创性的教派。“宁玛”是藏语音译 ,意为“旧”。说其“旧”,是因为该派自称其所传密法为前弘期莲花生所传之教法 ,这比其他各教派密法传承要早 3 0 0年 ,故相对而言被称为“旧派”。土观大师说 :“新旧二派之说 ,乃是纯粹以密教宏传情形来划分 ,其说法颇不一致 ,最普遍的说法 ,是指以班达弥底 (念智称 )来藏以前所译续部 ,则称为旧派密咒 ;仁钦桑布译师以后所译续部 ,则称为新派密咒。”1 这段话有两层含义 :一是显教不分新旧 ;二是对密教的新旧划分并非以密教的内容为标准的 ,而是以传承的…  相似文献   

17.
本章译文主要记载了噶玛噶举红帽系第四世活佛却吉扎巴益西贝桑波于1485-1495年期间的事迹.第四世活佛却吉扎巴益西一生善于结交上层人士,据记载他之根本的僧伽以及侍从中,喜好佛法的大德与种姓高贵者最多,他经常不断地为这些上层人士灌顶、讲经等,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不仅为这些上层人士传播佛法,而且还经常出谋划策,深得这些上层人士的信赖.他在这些上层人士的资助下,修建有许多佛像和寺院.比如,他曾在乃囊寺的佛堂塑造有新佛像;在雅加地方,用金、铜铸造三十二庹高的大佛像;他还在伦珠寺大规模地修建有新佛殿;在热普岗精心建造了九十四根大立柱面积的佛殿;在上工布的东噶岩石山上修建寺院.在当雄修建有羊八井寺,从此红帽系活佛的主寺也由乃囊寺迁至羊八井寺.此外,他还不断利用自己的威望,调解教派及地方政权之间的纷争,如调解了恰塔、雅则之间的纷争.其次,本章还用大量的篇幅记载红帽系第四世活佛与第七世噶玛巴活佛的交往.因二人是师徒关系,故他经常不断地拜见第七世噶玛巴,并为第七世噶玛巴奉献有黄金及许多的礼物.此外,他们师徒二人除主持寺院事务外,还参与了一些政治活动.他们曾积极为仁蚌巴出谋划策,来对付帕竹地方政权等.  相似文献   

18.
本章译文主要记载了藏族著名大师绒敦巴等尊者的生平事迹。绒敦巴是藏族历史上的一位著名高僧,他出生在康区,年幼时笃信苯教。接触噶举派几位活佛后,对藏传佛教噶举派开始有了兴趣。在研习噶举派教义的过程中预知到前世的相关事迹,从而开始了他的赴西藏、印度等地求学的生涯。本章译文以他在西藏和印度等地研习噶举教义、发掘伏藏、建寺传教、弘扬佛法等为切入点,概述了他12岁到30岁之间的人生经历。此外,也概述了他前世的事迹以及注重修持佛法、传承佛法事业等方面的事迹。总之,绒敦巴在西藏和印度等地的求学生涯,看似富有神话色彩,然通过研究可以知道:第一,他在西藏和印度等地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众多高僧大德的指导,从而为他的佛学造诣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他一生发掘出许多不同种类的伏藏,为伏藏的传承和研究做出重大贡献。第三,自己修行证得成果后,得到当时很多僧俗信众的崇信,从而使他能够顺利弘扬佛法,并在囊索贡桑巴等施主的支持下,修建自己的宗教道场和寺院。第四,从尊者绒敦巴在西藏和印度等地的学习生涯中得知,过去一位高僧获得佛学之不易。比如他为了求学,“在人烟稀少需走许多天的森林路途中,处处有凶猛的野兽,树上布满了毒蛇”,“居住在密林深处用白石疖与花岗石等磐石建成如同帐篷一样的修行洞”,“因长久的日子没有食物,导致身躯发虚,……在泉水边吃到一些小石、草根、野果、树叶等”。他的这种求学精神不是值得后人借鉴的吗?  相似文献   

19.
《米拉热巴传》本书全名:《显示解脱和成佛之道路瑜伽自在大士米拉热巴尊者传》,全书十余万字,这本书是藏族的一部传说文学名著。作者桑结坚赞,后藏人,别名藏宁赫鲁迦·乳毕净坚。“藏宁”意为后藏疯僧,“赫鲁迦”是胜乐金刚佛名,“乳毕净坚”译言为骨骼庄严者,此三均属称号。他生于第八饶迥壬申年即明景泰三年(1452),卒于第九绕迥丁卯年即明正德二年(1507)。为主巴噶举派林热·白玛多吉的法嗣,属中主巴派系统。据说他的一生就是仿效米拉热巴的行径,专务实修,获得了奇特成就,也是噶举派中有名的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20.
本章译文详实地记载了第七世噶玛巴却扎嘉措在藏族各地建寺、修法、传教等活动,特别是记载了第一世噶玛巴都松钦巴在门域拓仓(dom-tshang)修行之时的施主门域王札彤之后裔摩那、臧米、噶杂惹、嘉噶德等部落以及门域王顿珠前来拜见第七世噶玛巴却扎嘉措,敬献有无数礼品.门域王顿珠将其一子赐予法王,请求法王在门域建寺.从记载看,元明时期门域地区有东门域和西门域之分,而且都由门域王统治,当时由历任噶玛巴活佛担任历代门域王之上师.这些史料对于解决我国与印度的“麦克马洪线”边界纠纷问题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并充分说明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大片领土历来属于中国的领土.此外,本章译文尚记载了此时佛法颓废,修行者甚少,大多数人只图有佛教之名而非实际修行,甚至有一些贤哲也建有虚假修行地等情况.尤其从本章资料也可以看出,此时的第七世噶玛巴却扎嘉措和红帽系第四世活佛却扎益西共同开始向以格鲁派为首的政教合一的政权进行斗争,直至后来禁止哲蚌、色拉二寺的僧人参加一年一度的拉萨大祈愿法会,改由桑浦寺僧人或噶玛派僧人来主持拉萨大祈愿法会.这样,一方面打击了以格鲁派为首的政教合一的政权之声望;另一方面也打击了以格鲁派为首的政教合一的政权之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