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王福君 《理论界》2004,(5):121-122
社区就业是通过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来实现就业的一种形式.它是我国今后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重点,是一种就业方式灵活多样的非正规就业.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目前社区就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目前城镇非正规就业的人数基本占到城镇部门总就业人口的一半,并且主要人群为社区青年.非正规就业青年的职业稳定和个人发展成为当前青年就业中的重要问题.通过对上海市某中心城区社区青年就业情况的普查和访谈发现,社区青年的主观就业意愿不强,心理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偏低,非正规就业者的基本权益难以保障.对于青年来说,发展问题与生存问题同样重要,因此,对社区青年实施职业生涯教育、鼓励社区青年开展创业活动、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才能逐步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区青年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城市边缘社区H社区就业人员的生存状态呈现“边缘化”的特点 ,他们没有享受到就业服务 ,社区就业环境比较差 ,他们对其就业质量的主观满意度和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质量的评价都比较低 ,城市社会保障网至今没有真正惠及到已成为济南市民的H社区居民 ,H社区人力资源开发和社区就业质量不容乐观。政府应将城市边缘社区纳入城市社区建设视野 ,并作为社区建设的突破点和创新点 ;建立社区就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大病救助的保障制度 ;以街道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为依托 ,建立健全社区就业服务体系 ;培育发展各类社区中介组织  相似文献   

4.
丁锋 《贵州社会科学》2012,(10):111-113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城市失业弱势群体问题日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社区就业援助应成为这一群体再就业的重要渠道。但我国目前的社区就业援助受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培训滞后等因素的影响,发展不畅。政府应加大对社区服务的资金支持,发展第三部门,进一步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以推动社区就业的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是一个关乎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下岗、失业问题的加剧,社区就业逐渐成为再就业的主渠道。从社区就业的特点入手,结合社区建设实践分析社区就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拓展社区就业的对策,以真正实现社区就业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大规模产业结构调整时期,劳动力供求出现比较严重的失衡,失业现象也逐渐显现,促进就业就成为目前国家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城市社区就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通过促进城市社区就业来缓解当前严峻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7.
就业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之一,而东北资源枯竭型城市中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由于诸多原因使社区就业问题显得更加严峻。以辽宁省F市社区就业现状为例,通过参与观察、访谈以及收集当地现有文献等方法来获取详细的资料,探寻社区就业问题的根源,并试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促进社区功能的整合和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充权:对失业女性社区就业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璐 《广西社会科学》2007,(10):163-167
现代社会工作学的"充权"理论为社会支持研究提供了新的理念与方法。目前我国的社区就业还存在诸多不利于社区就业女性权能增加的因素,应从就业社会政策体系的构建、社区就业的规范化管理、女性社区就业扶持政策的落实、社区就业女性的组织建设、人力资本的提升等多方面来增加社区女性就业者的权能。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区就业概念界定与现代就业政策框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基本生活保障对于转型过程中的当代中国是一个带有全局性和战略性影响的热点问题,“社区就业”概念与政策是中国就业政策框架与就业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伟大创造,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理论与政策意义。作者归纳了社区就业概念的四种界定取向及其内涵外延,提出由自由市场就业、准市场就业和政府保护就业三部分组成的新型现代就业政策框架,并分析其理论政策涵义。  相似文献   

10.
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关系着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重大的政治任务。目前大庆市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为此,我市应积极开辟就业门路,千方百计创造就业岗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近几年社区服务需求明显增加,有许多潜在的就业机会尚待开发。推动社区服务业的发展,不仅能为社区居民生活提供方便的服务,也能为下岗失业人员创造就业岗位和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一条多赢之路。  相似文献   

11.
杨怀印  史册 《学术探索》2014,(5):152-156
美国社区就业是得到国际普遍认可的大学生择业模式,其特点就是立法、政府(教育、劳动就业管理部门)与学校、社区的合作促进就业的制度设计。其中鼓励在校学生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就业预备模式的实质,就是规避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毕业即失业"现象,使得教育和劳动就业部门、学校、社区和学生群体形成共同自由择业的合力。与美国不同,我国现行劳动预备制度排除了高校毕业生,特点是通过劳动技能培训、发证,促使初、高中毕业生走进劳动力市场。但自2004年高校扩招后,"毕业即失业"或毕业后滞后待业现象越来越呈现规模化。如何走出高校毕业生的择业困局,美国的社区就业模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当前大学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难问题凸显;医学专业学生特别是护理专业学生源于其专业特征、性别、就业能力及自身就业观等原因,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笔者结合自身从事护理专业辅导员的工作经历,分析了护理专业学生就业的现状、困境,并从社会、学校、学生自身及辅导员工作方面提出了提升护理学生就业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3.
冯志强 《学术探索》2012,(12):105-107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工作中要以毕业生就业为中心,不断完善毕业生就业市场,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构建完善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体系,开展全程化就业指导,促进大学生就业素质的全面提高;加强校企互动,建立沟通桥梁,提高服务水平,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4.
刘志云 《阴山学刊》2007,20(4):111-118
随着我国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保证充分就业逐渐成为我国政府所要肩负的一个长期与艰巨的任务,就业调控立法也成为立法机构以及全社会的关注焦点。然而,虽然我国就业调控立法已经有一定的数量与规模,但由于立法理念的滞后,现有立法无法承担对就业有效调控之任务。鉴于此,探讨一个层次清楚、内容互补、效应显著的就业调控法律体系,是一个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effect of attitudinal factors on the employment of white married female college graduates with and without children. A model of the employment status of these women 3 and 7 years after graduation is estimated using data from the NORC longitudinal study of 1961 college graduates. Taste for housework was found to affect the employment of nonmothers only, whereas “child care ideology” affected the employment of mothers. Husband's income had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wife's working both in 1964 and in 1968. Age of youngest child in 1964 had a positive, and number of children a negative, impact on a mother's working in 1964. The negative effect on employment status in 1968 of the birth of a child between 1964 and 1968 was much greater for those women for whom it was a first birth than for those who already had children.  相似文献   

16.
张利国  刘颖 《理论界》2014,(7):72-74
鉴于当前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整体就业竞争力不强、就业岗位稀缺的情况,应继续加强对其劳动就业权的倾斜保护。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劳动就业权实现中的主导作用和引导功能。建立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提高其权利保护和救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业是高等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造成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因素主要有三个:社会供求不平衡;学校专业设置与市场脱节;毕业生择业预期与实际需求错位。在高校就业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确保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就业工作的主要举措有: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目前的就业形势;以人为本,开展学生就业指导;树立全面协调的就业指导理念,促进就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