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一个国家的出口退税政策是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的动力之一.我国从1985年开始实行出口退税政策,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增强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了外贸规模.但是多年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出口退税规模随着外贸规模的扩大不断增加,中央财政支出压力就越大,企业骗取出口退税现象严重等问题.2003年10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政策.这次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出口商品结构调整出口退税率,平均下调3%左右;新旧分开,新的退税款不再拖欠,以前年度产生的退税欠款由中央财政在以后数年内逐步消化;共同分担,从2004年起,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75:25负担出口退税;同时调整出口退税率,改革出口机制.此次改革方案的重点之一是对出口退税率进行结构性调整,本文由此出发,探讨其对出口产品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我国出口退税政策与出口贸易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口退税是各国普遍实施的一项有关出口贸易的政策,自1985年开始出口退税政策作为一项符合国际惯例的制度被引入我国,近20年来该政策变动频繁,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历经7轮大幅调整。数据显示,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出口的影响非常直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基本实现了国家对出口增速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历史回顾我国现行的出口退税政策始于1985年,当年,我国的外汇储备只有26亿美元,但外债余额却高达187亿美元,是外汇储备的7倍多,政府面临严峻的形势,推出了出口退税政策,显著地促进了出口的增长,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国际收支失衡的严峻局面.1994年,政府对税收制度进行了重大  相似文献   

5.
出口退税对出口、经济增长及财政收入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金红 《中国统计》2003,(8):34-36
出口退税是国家鼓励出口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退税率的不断提高,出口退税额每年都超过了1000亿人民币。现实的情况是,一方面,随着退税率的提高,出口的增长,退税额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国家财力有限,每年退税额度相对稳定,难以满足退税需要。供求矛盾使人们对退税政策本身产生质疑,出口退税对鼓励出口的作用有多大?出口退税对财政收入的影响程度有多深?本文从回顾我国出口退税发展历史入手,分析出口退税对出口产生的直接影响,并通过分析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进而分析由于退税最终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现行…  相似文献   

6.
在考虑环境约束的基础上,运用Hicks-Moorsteen指数方法和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中国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情况。结果表明:环境约束对中国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影响;2000-2008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1.69%,三大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八大综合经济区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南部沿海、北部沿海、大西北、东北、长江中游、东部沿海、黄河中游和大西南;应加大对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视和治理力度,在考虑区域差异的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强化对政府和企业的双重激励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7.
经济运行点评 2007年,为了缓解流动性过剩矛盾,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取消了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降低了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将10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改为出口免税政策,出口增速有所回落.  相似文献   

8.
王青  刘亚男 《统计与决策》2023,(10):122-126
文章构建了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9—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Dagum基尼系数法和核密度估计法对八大综合经济区乡村振兴水平的空间差异及分布动态展开分析。研究发现:八大综合经济区的乡村振兴水平明显提升。总体差异、地区内差异和地区间差异均呈明显下降趋势。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是地区间差异,其次是超变密度,最后是地区内差异。八大综合经济区核密度曲线向右移动,总体上以收敛为主。全国、东北、南部沿海、黄河中游、大西南综合经济区极化现象不明显,其他综合经济区的极化现象逐渐凸显。  相似文献   

9.
在复杂的世界经济与金融冲击背景下,出口退税的变动对出口贸易以及财政收支的冲击也不可避免.文章引入局部均衡COMPAS模型,定性与定量分析了1994~2011年期间我国出口退税、出口贸易(包括贸易顺差)与财政收支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出口退税是在经济危机时期,刺激出口贸易与提高财政收入的有效工具.为此,针对不同行业与不同商品,围绕经济发展目标,需要合理审慎应用出口退税工具,并深入研究最优出口退税理论与最优出口退税率问题.  相似文献   

10.
出口退税问题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出口退税制度是一国政府为了不削弱本国出口部门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而把出口产品在生产、流通环节所缴纳的间接税退还的税收政策。它具有消除出口歧视、鼓励本国出口部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加本国财政收入的作用,因而成为了国际上通行的税收政策。实践证明,该项政策在促进经贸发展的同时,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和道德风险的原因,会导致出口部门弄虚作假、欺骗款额等问题发生。如不对该项政策辅助以适当的规制,则会导致政府税收流失、生产不利于经济发展的负面效应,因而搞清楚出口退税过程中所产生的非法骗税问题的成因及治理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对于出口退税问题的分析必然要涉及到政府、出口部门、税检机关的策略行为和信息推断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不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模型为此提供了合适的分析框架。本文构造了三个有关出口退税问题的博弈模型,用以分析、揭示出口退税问题中所存在的信息问题和道德风险,探索适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一、新的政策和我区所面临的政策环境之分析1998年以来,国家为鼓励扩大出口,从提高出口退税率、规范和加快出口退税、放宽进出口经营权、调整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和出口商品配额有偿招标办法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新的政策.其中,调整力度最大的是提高出口退税率.这些新的政策从行政管理与经济杠杆两个方面为规范和鼓励出口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体现了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发展外贸出口方面的工作力度.从宏观上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政策环境.有利于提高出口效益,规范外贸经营秩序,打击走私骗税.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成渝经济区的对外贸易发展速度、对外贸易结构、经济总量和贸易平衡进行横向纵向比较研究,可以分析出导致内陆特征显著的成渝经济区对外贸易水平落后的影响因素,并找到在建设内陆开放示范区的进程当中,如何突破经济、政策和地域的限制,从而提升成渝经济区对外贸易水平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文章根据通达信概念板块的分类,在11个经济区中分别选取3个行业组成研究样本,应用修正的TGARCH-KMV模型度量不同经济区、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在经济区比较上,东部沿海地区上市公司的信用水平最佳,中部次之,西部最劣.其中,位于环渤海经济区的上市公司信用风险最小,而地处成渝特区的企业信用风险最高;在行业比较上,资产规模最大的房地产业,其上市公司信用风险最小,医药制造业次之,而高科技的信息技术企业信用风险最大.同时,利用因子分析法阐述影响上市公司行业信用风险的财务因子及其对应政策.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双循环”视角构建贸易便利化水平综合指标体系,测度2001—2020年八大综合经济区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并分别使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Kernel密度估计法和空间Markov链分析法揭示其相对差异和来源、绝对差异和动态分布、纳入空间因素的内部状态转移特征和相邻地区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八大综合经济区贸易便利化水平均处于不便利状态,且具有明显非均衡态势,总体差异呈缩小态势但依然显著,其主要来源是区域间差异;除北部沿海和东部沿海外,其余综合经济区内部绝对差异扩大;除北部沿海和大西南外,其余综合经济区不存在极化现象;南部沿海、黄河中游和大西南综合经济区存在拖尾现象,但呈现收敛态势。贸易便利化水平状态转移显著受相邻省份影响,高水平省份溢出效应为正且贸易便利化发展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低水平省份对中低水平省份溢出效应为负。  相似文献   

15.
合理的经济空间结构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文章运用空间统计方法——探索性空间分析(ESDA)对成渝经济区的经济空间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成渝经济区的经济增长空间模式及变动特征,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出口退税政策之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出口退税制度改革终于出台.2003年10月14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调整出口退税率的通知>,内容包括:自2004年1月1日起,对出口退税机制进行结构性调整,适当降低出口退税率;加大中央财政对出口返税的支持力度;建立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新机制;推进外贸体制改革,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7.
从1995年7月1日起,我国对出口商品的退税政策进行了调整,即适当调低了出口退税的税率。为什么进行政策调整?这种政策对今后两年我国进出口贸易,特别是出口贸易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涂妍 《统计与决策》2005,(14):70-73
南贵昆经济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该经济区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关系着西部滇黔桂三省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南贵昆经济区产业结构的的实证研究表明,南贵昆经济区三次产业结构总体上不合理,各产业内部结构也存在不协调状况;经济区产业结构质量较低,表现在产业非农化程度低、工业化程度低且资本密集型产业弱."十一五"期间,南贵昆经济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应着力在发展特色产业、推进产业结构工业化和非农化进程上.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传统的空间、地区对社会、经济、文化的限制逐渐减弱,各地区经济交互合作不断深化,使得区域经济结构逐步发生着变化.合理的经济空间结构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文章运用空间统计方法——证实性空间分析(CSDA)对成渝经济区的经济空间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成渝经济区的经济增长空间模式及变动特征,并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成都和重庆这两座位居西南的特大城市自古就有着密切的联系,早在2005年,国家发改委就将成渝地区和长三角、津京冀、东北地区等跨省区的经济区发展纳入国家层次的规划,列入“政策关照区”。当前,一些经济学家预测,成都和重庆在未来的密切合作,将使成渝地区成为能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相媲美的中国第四大城市集群。如何推动成渝经济区更快更好发展,加快成渝经济区一体化进程?专家学者们纷纷建言献策,周边城市个个摩拳擦掌,我们翘首以待,期盼着国家相关政策早日出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