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都说女人的衣橱里永远缺一件衣服,时尚爱美的女性更有这样的烦恼:品牌时装价格不菲,几千元买来穿不了一年半载就过时了,可又控制不住自己对新款潮衣的追慕之心,手永远不够剁!如今,时尚APP“衣二三”给出了解决方案:大牌时装共享。花几百元包月,既可享受无限次随心换衣服务,每天都有普拉达等品牌时装穿!谁让曾为“旧时王谢堂前燕”的轻奢品,一下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其创始人又是怎样在整理衣柜时发现商机,并博得惊人财富的?  相似文献   

2.
爸爸告诉我,他出生在六十年代末的农村。金秋的一天,我和爸爸比起了童年。衣爸爸说,他童年时穿的衣服都是家长手工制作的,从纺棉、织布、剪裁到缝制,所有的工序都是家里人自己完成的,而且那时候绝大多数的农村人都是这样。衣服的形式、颜色也比较单一,衣服穿破了都不舍得扔,补一补继续穿。一件衣服往往穿得是补丁摞补丁。很多  相似文献   

3.
《阅读与作文》2008,(5):4-7
实例一:我今年10岁,同学们经常谈论谁的生日过得好,谁的衣服穿的什么品牌,谁吃肯德基最多,我经常问爸爸妈妈什么时候给我买套李宁牌的衣服,什么时候带我去吃肯德基,爸爸妈妈说我思想有问题,而我却说:我们班的同学都这样。我想大人都知道穿名牌,那我们小孩就不能比比吗?  相似文献   

4.
产品赏析     
何岸 《源流》2010,(16)
色彩的流行趋势不是凭空而来的:色彩能让我们感觉更加舒适,能够烘托气氛,还能够给居室更加个性化。关于色彩的灵感不胜其数:在家装杂之中、色彩指导手册中,在朋友和熟人的时装里,我们都能得到启示。如果说我们身上穿的衣服是我们的第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家里小孩多,布票远远不够用,母亲就买回一大匹极便宜的粗麻布给我们做衣服。衣服做好后,男孩子的全部用染料染成黑色,只有我的那一套没有染。我记得裤子是紫色的底子上起花朵,上衣是大红底子起小绿叶。我一点都不喜欢这种色彩搭配,觉得怪扎眼的,难看死了。可是没有别的衣服穿,只能穿它们。我穿着这身衣服忐忑不安地来到学校,马上就听到了议论。"乡下人……"女孩们说。有一个长得像洋娃娃的同学还特地到我跟前来问:"你怎么穿这种衣服啊?"我答不出,我的脸发烧,恨不得钻进地里去。  相似文献   

6.
《人生与伴侣》2014,(3):56-56
不是每个女人都天生丽质,尽管容貌姣好、身材有致几乎是所有女子的梦想,但聪明的女人会用有品位的衣服来包装自己。潮流永远千变万化,但每个女子都有自己的风格定位。下面简单罗列一些不同风格类型的搭配。找对风格才能穿对衣。  相似文献   

7.
2007年5,一场别开生面的豪华盛宴上,一个刚获"中国驰名商标"并有着50年辉煌发展历史的羽绒品牌——"飞雁",牵手温州,共同打造时尚新概念的秋冬时装发布会。  相似文献   

8.
上行下效齐桓公爱穿紫色的衣服,结果上行下效,全国都穿起紫色衣服来了。这时用五件白色衣服的价钱还买不到一件紫色的衣服。齐桓公非常忧虑,便对国相管仲说:“我爱穿紫色衣服,全国老百姓也学着样子穿起来,紫色衣服这样贵,你看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9.
以前做过很多时尚类的东西,但从开始认清它的那一天起,我就从没喜欢过它。当然,这并不说明我每天蓬头垢面、衣冠不整、穿戴邋遇,相反,每天我都神清气爽、衣冠楚楚地去上班。在决定穿什么衣服之前,我决不会在衣橱前停留哪怕十分钟,我讨厌那种打开衣橱总是觉得没衣服穿的感觉。  相似文献   

10.
爱情牛股     
子薇 《可乐》2008,(4):16-16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一天,我穿了件绿T恤衫上班,主管皱着眉说:"好好的穿什么绿衣服?上面还有个熊,真晦气。明天穿红衣服,最好背上还画着公牛队什么的。"原来,股迷见了绿色衣服和熊图案就害怕。同事赵朋坏笑道:"以后天天穿红,像新娘子一样。"他收起笑,认真地对我说:  相似文献   

11.
从"穿"衣到"写"衣,张爱玲与服饰的关系由身体滑移至文字,成为她本人生存体系和生命图景不可或缺的两个元素。散见于张爱玲创作中的服饰书写,表明其对衣服的迷恋已然超越了一般女性的物质装饰意义,这些文字既有个人的生存智慧,也蕴含着人类普遍的生存哲学。她的小说艺术又是其服饰理论的美学实践。在这个意义上,她的服饰美学与小说美学"互相发明",形成了有趣的"对照"。  相似文献   

12.
收拾东西;隹备下乡时,青历对着一件衣服发起呆来。自从买下它后,她一次都没穿它出去过,却很多次为它发呆。除了那些大师故意设计的反差类时装,这世上最具;中突的衣服,大概就是她手中这种高领无袖毛衣了,穿上它,如果胳膊正好,脖子会受不了,如果脖子正好,胳膊又会吃苦头,如果想脖子和胳膊都好,那就得在里面塞一件有袖的,可这样一来,视觉和美感会让人大跌眼镜。  相似文献   

13.
我的衣服剐了一个口子,喊妈妈给我缝。妈妈正在洗衣服,连头也没抬,说:“都上五年级了,这点事儿也要大人做?”没办法,我只好硬着头皮“亲自挂帅”了。先拿针穿线。我左手拿针,右手拿线,瞄准针眼,把线头往针眼里穿。可是线头很调皮,几次眼看就要穿进去了,忽然,又垂下了头。只恨针眼太小,正所谓“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没办法,还得求助妈妈。妈妈一边洗着衣服,一边笑着说:“你的方法不对,应该把线的一头捻细。心不要慌,手不要抖,这样才能穿过去。”按妈妈说的去做,果然,经过两次努力就穿过去了!我的信心顿时倍增。把衣服翻过来,选一块与衣…  相似文献   

14.
资深换客     
韩少功 《可乐》2008,(12):61-61
那时,中国大陆人都穷。学生们囊中羞涩,习惯于穿打补丁的衣服,习惯于用推子、剪刀互相理发,习惯于收集些废瓶子卖钱。尽管穷,时尚却并不缺乏,与时尚相关的商品交易也十分活跃。只是这种交易大多采取物物相易的方式,不经过现金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有这样一个故事:谎言和真相共沐浴,谎言偷穿了真相的衣服。从此谎言变得美丽无比,穿着漂亮的外衣,而真相则永远赤裸裸了。谎言再真实终究是谎言。其实谎言与真相只有一衣之隔,穿得再美丽,裹得再结实,毕竟是衣服,而衣服是永远可以脱卸的。如果你还宁愿给自己披着偷来的外衣,没有人能阻止,但需要友情提醒的是:小心点!掩盖好!有一天外衣被剥掉后,你会发现比真相更丑陋的你自己——谎言的真面目!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想法,请以“谎言和真相”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引用的材料,考生在…  相似文献   

16.
"中衣"在先秦汉魏六朝,是穿在外衣、内衣之间的套穿礼服,可以看见领口、袖口;隋唐以后演变成长及脚的内裤;明清时期进一步发展成为全民皆穿的长裤,可以贴身穿也可以外穿。因为义项的非理性增加,又以"衣"指"裤",所指对象模糊,不符合语言发展的规律和人们的语言习惯。清代晚期,"中衣"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7.
片言汉服     
正有很多人歪读了"华夏复兴,衣冠先行。"这句话,认为一件衣服包囊了所有:只要穿上这件衣服,就是一个有文化的人,就是一个文化的捍卫者,哪怕不穿的时候"作奸犯科",只要一穿上所有的不好都会被掩盖,就如同《圣经》提到的圣衣一样。还有些人认为,我有一件"汉服",我就是完整的汉人,我有一种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我要为之奔走呐喊,在人群中慷慨激昂地陈词,从历史到现今到责任等,我觉得我是在做一  相似文献   

18.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杰克·布朗称:适当地选择衣服,有改善情绪的功效。称心的衣着可以松弛神经,给人一种舒适的感受。所以在情绪不佳时应该注意“四不”:1.不穿易皱的麻质衣服不少专家认为,在情绪欠佳的日子里,不要穿容易皱的麻质衣服。易皱的衣服使人看起来一团糟,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2. 不穿硬质衣料衣服硬质衣料衣服会让你感到僵硬和不快。此时最好是穿质地柔软如针织、棉布、羊毛等衣料做的服装。3.不要穿过分紧身而狭窄的衣服在衣服的款式方面,不要穿过分紧身而狭窄的衣服,如果太狭窄了,会造成压迫感。对于女性来说,一定要避…  相似文献   

19.
如今,上海人的消费档次越来越高了,简单的“衣、食、住、行”标准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衣:不是穿得暖就好,而要名牌;食:不是吃饱了就好,还要吃出氛围,吃出情调;行:不是有辆轿车就可以了,还要看牌子,最好是世界名车;尤其是住:自然也不是有地方睡就OK了,要住得雅致,才不失面子。于是,近年来,家居饰品店开始纷纷亮相于上海的街头巷尾,让追求时尚创新的上海人在此找到了“住”的格调。  相似文献   

20.
电影情结,激发了时装梦想,高级时装所带来的璀璨光芒,令巴黎时尚充满光环,巴黎是为女人而生的城市,贵族气与优雅品牌的延生之源,PY的贵族气成为巴黎女装的标志,显示着身份与社会荣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