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陶家平 《老友》2013,(9):52-52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很多害怕孤独的空巢老人渴望告别空巢生活,寻找到一个老伴共同生活。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老人选择"搭伴养老",即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便开始同居生活。"搭伴养老"者之间虽然没有依法登记,但要解除关系也需依法进行。一般同居关系随时自行解除案例:今年64岁的退休工程师老王,在2009年秋天时认识了与自己同岁的陈大妈。两人都是独居老人,后来他们决定一起生活。同居生活后,由于两人在性格和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经常发生争吵。陈大妈不  相似文献   

2.
因为在德国留学,我偶然结识了这位一个人在异国他乡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的老华侨。老人叫林汉南,现住德国斯图加特,老家在闽南。“人生的爱大概有3种,年  相似文献   

3.
《老友》2006,(1)
老人机构德国已建立60多个"高龄公民协商委员会"及老人俱乐部之类的组织机构,负责组织老人活动,安排老人就医,协同民政部门维护老人合法权益,安排老人晚年生活,这些组织成了"老人之家"。  相似文献   

4.
《恍惚的人》是日本当代著名女作家有吉佐和子所作的一部长篇小说,1972年6月一经发表,就立即轰动整个日本社会,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反响.各报刊、杂志纷纷发表文章竞相评论;据报导,该小说仅头半年就发行150万册,1972年底又被评选为该年度的"十大畅销书"之首;不久,由著名电影演员主演的同名影片在全国放映.于是,小说中的语言"恍惚的人"、"老糊涂"成为流行词汇,在生活中广泛流传.小说以老人为题材,描述了日本一部分老人晚年的不幸生活,展示了小辈们对待老人所抱的各种不同态度,抨击了青年人中厌弃老人的不义行为,追究了日本政府对老人福利  相似文献   

5.
六十岁真好     
江峰青 《老友》2008,(3):43-43
六十岁好什么?古话说:"人到六十万事休。"可如今不同了,有一首"老年谣"唱道:"六十老人比较小,七十老人满街跑,八十老人不算老,九十老人随便找,百岁老人精神好得不得了!"听了这歌谣,确实让人信心百倍,精神抖擞。想想也是,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生活  相似文献   

6.
《社区》2008,(22)
日前,上海市长宁区根据"万名老人需求调查"结果,在国内率先发布了首个"幸福养老"指标体系,内容涵盖基本生活、医疗卫生、生活服务、社会参与、维  相似文献   

7.
张宁 《华人时刊》2008,(9):62-65
10年画了几万幅,以"画中字"出名德国;当了九年欧洲华人艺术协会副主席;和德国总理是要好朋友。2006年夏天,笔者有幸随辽宁省侨联考察团来到德国。在首都柏林的一家中国饭店,一位精神健硕的老人一脸笑容地向我们一一介绍了在座的大使馆参赞,新华社柏林分社首席记者和夫人,知名华裔女作家等。他的:和蔼可亲、勃勃活力,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2007年金秋九月,老人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祖国,还是一  相似文献   

8.
观天下     
《新天地》2012,(2):62
百岁女诗人一样谈恋爱日本老妪柴田丰不仅是年届百岁的长寿老人,还是诗歌界的"后起之秀",她对生活依然充满激情,她在诗歌中写道:"就算90岁,也要恋爱呀。"柴田2009年至今接连出版两本诗集,总销量近200万册。92岁时,柴田在儿子的鼓励下开始  相似文献   

9.
青木 《社区》2012,(9):58
德国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这一切都源于德国人从小开始扎实培养的环保意识。去年秋季邻居家的小孩本尼上小学报到那天,放学后,他高高兴兴地跑来向记者"汇报"上学第一天的生活。记者看到,除了循环使用的教科书外,本尼还拿到了一个环保日记本。环保日记本的设计精心别致:封面上有森林、草  相似文献   

10.
张登峰 《社区》2013,(3):52
持续的低温天气,给社区的"空巢"、高龄以及患病的老人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近期,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水巷的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们开始了"暖冬行动"——用爱心温暖寒冬,让感动贴近心灵,为社区老人送上愉悦丰盛的"心灵大餐"。社区里的老人们说,社区把对他们的关注和关爱,从物质层面延伸  相似文献   

11.
莱州市位于山东半岛西北部,人口88万。近几年,莱州的长寿人口不断增多,80岁以上老人31278人,百岁以上老人139人,成为环渤海地区首个获"长寿之乡"荣誉的县市。这里的老人心态平和、饮食规律,更为重要的是这里一直有着尊老爱老的好传统。  相似文献   

12.
《新天地》2012,(7):46
"人要脸,树要皮"是不少老人一辈子的生活准则,尤其上年纪了,更不能丢了面子。可还有一句话叫"死要面子活受罪",老人本来身体就弱,如果再抱着"较真儿"的心态,只能损害健康。要想更长寿,最好脸皮厚。脸皮厚,其实代表了一种豁达开朗的性格。这样的人不爱跟别人较真儿,对生活中的得失也想得开,所以更能保持比较平和的心态。反  相似文献   

13.
我们俩     
剧情播放一个孤寡老人住了一辈子的空荡荡的简陋四合院,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冬天,闯进来一个寻求住处的女孩,她的到来给这个空间带来变化,老人的生活开始有了戏剧色彩,可老人需要秩序,在老人面前,眼前这个女孩子是一个常犯规的人,老人有很多禁忌,让她每一步皆有障碍。时间一天天过去,  相似文献   

14.
昊成 《老友》2006,(11)
常言道:"人生七十古来稀。"过去由于生活水平低下,能活到七十,就算是高寿了。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七十岁的老人比比皆是,人活八十也不稀  相似文献   

15.
说“老”     
宣布"退"的那一天,蓦然间觉得自己"老"了,入了老人的行列。我的周围不乏老人,但是仔细观察一下,老人中似乎分成了两种。一种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每天生活照样忙个不停。虽然老了,身上却还保留着朝气,骑着车到处跑,那脸上的气色好像也越活越滋润。另一种人倒是说老就老了,  相似文献   

16.
天津市河西区的老年人提起市民学校,都伸出大拇指说:“市民学校办得太好了!为我们老年人终身教育提供了条件。” 在河西区的70万人口中,60岁以上老人有11万多人,占总数的16%。区政府为了满足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余杰 《今日南国》2014,(4):28-28
余秋雨,当代著名作家,在写《行者无疆》里的《追询德国》那篇文章的时候,为了彻底了解德国,他一个人来到德国,进行深入体验生活. 他找了一处出租房子,房东是一位德国老人,和蔼可亲.房子在五楼,余秋雨看了看房子感觉还不错,就想和老人签长期租房合同. 老人笑了笑说:“不,年轻人,你还没有住,不会知道好坏,所以应陔先签试住合同,有了切身体验,再定下一步是否长住.”  相似文献   

18.
瞿光唐 《老友》2014,(11):40-40
正儿女们长大后长年都在外地工作,我和老伴退休后,便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巢老人。年近古稀,重新过起了二人世界的生活,我俩一开始还真的很不适应。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俩才渐渐领会了"少年夫妻老来伴"的含义,才意识到老来伴的"伴"字,并不只是形式上的伴,而是包含着真情厚爱。我们老两口物质生活上的伴,与绝大多数老年人无异,无非是伴吃、伴做家务、伴娱乐健身活动之类。而在精神生活上的伴,则自有个  相似文献   

19.
问:在德国留学,日常生活可用英语吗?课余生活及饮食情况怎样? 答:可以。年轻人,有一定修养的老人以及旅馆、车站的工作人员多数会讲英语。但是要想注册念书,要想融入德国社会,非学德语不可。无论学习或工作都面临着与说德语的德国人进行交流的问题。不过困难也是暂时的,只要在平时多注意与德国人的交流,多练习口语,那么德语水平会很快得以提高,说到课余生活,住在德国的人,去卢森堡、荷兰、比利时、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和意大利,不需要办签证。如果靠近边境,骑自行车出国是常事。除旅行社外,各大学外办(Akademisches Auslandsamt)也组织欧  相似文献   

20.
贾云  蔡鞠 《社区》2013,(8):30
老人来回就餐途中或吃饭时出现意外最高可获30万保赔日前,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葑门街道"邻里情"市民服务中心负责人,代表正在享用"骆驼担"爱心助老餐的老年居民,与人保财险苏州市分公司签订了"就餐险",这意味着今后老人在来回就餐途中或吃饭过程中出现意外,最高可获得30万元的保险赔偿。笔者了解到,为老人投保"就餐险",这在全国还是首创。正在葑门街道葑宏社区吃午饭的金好婆告诉笔者,平时她一个人在家,再加上年纪大了,也不太想烧饭吃。10天前,她得知社区开办了"骆驼担"爱心助老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