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韩钢铁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中韩钢铁产业的总产业内贸易、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和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在汇总水平上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是中韩钢铁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形式,而具体贸易产品组的产业内贸易模式却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对中韩钢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总产业内贸易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与平均市场规模、人均国民收入差距、中国实际利用韩国的直接投资额以及中韩钢铁产业的贸易总额均有长期稳定的正相关关系,而与中国钢铁产业的规模经济以及中韩两国钢铁产业的技术差距负相关;垂直型产业内贸易除了与规模经济的相关关系为负之外,与其他影响因素的协整关系均是正向的.这种研究结论对我们的政策制订有一定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下中国钢铁企业兼并重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世界级钢厂竞争力最新排名显示,中国钢铁企业的排名普遍下降,这与中国钢铁产能过剩、产业集中度低有很大关系.据有关数据显示,2008年产钢量最多的10家企业集团合计生产粗钢21273.59万吨,占粗钢总量的42.5%,比上年提高5.71个百分点.但是,目前,中国有大小钢企1200家左右,其中大中型钢企约70家,与国际同行相比,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明显偏低.要提高我国钢铁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出路在于加快推进钢企兼并重组.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表,从贸易增加值角度对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以及国际竞争力进行重新测算,并与美国、日本、德国、巴西、印度、俄罗斯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不断优化,知识密集型服务在中国服务增加值出口总额中所占份额大幅度增加,2014年上升至28%,但仍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36%);(2)中国以增加值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标衡量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逐渐增强,但总体上仍然处于比较劣势,远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巴西、印度、俄罗斯等发展中国家;(3)传统的贸易统计极大地扭曲了中国与各国的双边服务贸易不平衡程度,扭曲程度取决于中国与各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  相似文献   

4.
钢铁工业作为河北省的第一支柱产业,其钢铁产业的整体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本文在分析我省钢铁产业总体发展现状及其产业结构的基础上,从产业链的角度出发,分别从产业链的上游、中游、下游及产业链的外部环境等角度对河北省钢铁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路径进行了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是中国农业大省,山东省农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左右,连续十二年来一直稳居全国第一.山东省农产品出口以水产品、蔬菜、水果、畜产品和食用油籽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出口市场主要有日本、东盟、韩国、美国和欧盟.出口市场占有率、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显示,山东省农产品整体具有较强竞争力,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贸易互补性强.在山东省五大主要出口农产品中,水产品和畜产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水果和食用油籽以产业间贸易为主;水果、蔬菜、水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畜产品和食用油籽国际竞争力优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钢铁产能过剩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分工背景下,提升产业价值链地位,破解低端锁定困境,既是化解过剩产能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从国内制造业价值链、产业全球价值链及贸易结构等宏观层面,探究中国钢铁产业价值链低端锁定下的产能过剩形成机制,并聚焦于国际大型钢企,挖掘其微观原因。研究表明:钢铁产业处于中国制造业价值链近乎底部的位置,虽然增值能力总体有所增强,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在制造业价值链与钢铁产业全球价值链中存在的“微笑曲线”表明,中国钢铁产业的利润空间受到了国内外的双重挤压,产业升级压力巨大;国内议价、盈利能力普遍较差,下游业务联动不足及竞争优势缺乏是导致国内大型钢企的价值链低端锁定主要原因。目前而言,钢铁产业产能过剩与价值链低端锁定相互强化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7.
《南都学坛》2017,(3):99-108
美、德、日、中作为世界排名前四位的经济和贸易大国,在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上各有所长。美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不断下降,德国和日本总体较高且稳中有升,日本优势更强,中国呈现长期增长态势。从部门看,美国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逐渐失去竞争优势;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落后,航空装备及卫星应用装备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显著,美、日、德三国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优势依旧。基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实证分析发现:高级要素、相关与支持产业对美国竞争力的作用不同;中国则相反,但总体实力依然有限;德国高级要素和制造业的平稳发展、日本国内需求条件的改善和全球化的发展促进了德、日国际竞争力的稳定发展。当前,对于我国的高端装备制造业而言,要认清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较快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贸易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决定了其参与国际分工的收益。该文基于中国与俄罗斯、中亚五国国际产业转移现状,选取贸易数据测算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综合产业互补指数,考察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五国的产业互补性,分析中国利用贸易互补性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研究发现: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五国在SITC6、SITC7和SITC8上具有显示性比较优势。中国劳动密集型和部分资源密集型产品优势明显,相关产业均显示出转移趋势,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承接基础优于其他中亚国家。中国应继续发挥要素禀赋优势,创新国别特色产业合作模式,加快国内优势产业在丝路沿线的国际产业链布局,为推动中国产业升级和攀升全球价值链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
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等指标,测算中国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变化,通过纵向年度比较、横向国家比较,评估中国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状况,并从细分产品和产业链角度作了进一步阐述.总体而言,当前中国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位于产业价值链高端的生物制药、高技术药品等高端产品竞争力更弱,但部分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的原料药、药用辅料具有较强竞争力.创新投入强度低、结构调整缓慢、国际社会认可度偏低是导致当前中国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的主要原因."十四五"期间,中国应进一步完善产业创新生态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进国际合作等提高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促进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金砖四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亮点,但其服务贸易发展却并不理想。在分析“金砖四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基础上,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对“金砖四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金砖四国”服务贸易发展呈现出不均衡性,中国和印度服务贸易发展较快,俄罗斯和巴西服务贸易发展较慢 在“金砖四国”中,印度服务贸易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而中国、巴西和俄罗斯服务贸易处于比较劣势。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业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关系着服务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通过选取国际市场占有率(MS)、净出口指数(TC)、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和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A)等指标分析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及存在问题,提出通过优化服务业产业结构、加快服务业的开放、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业企业、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等措施提升我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未来我国服务业将朝GDP的第一组成部分、就业人数比重最高和拥有一些具有较大比较优势行业的高水平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贸易规模、贸易对象、贸易价格和市场结构等方面,分析2021年新种子法修订后种子贸易格局,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和出口价格指数等评价种子国际竞争力,并探讨种子贸易格局与国际竞争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全球大田作物类种子贸易呈逆差,少数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严峻;花卉类种子贸易互补性较强;蔬菜类种子出口国的龙头种企发挥主导作用。中国农作物种子进口市场结构趋于垄断化,而种子出口市场寡占、竞争和分散三种态势并存。进一步研究发现,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中国种子国际竞争力较弱,并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外生因素包括技术性贸易措施、税收制度、贸易规则等,内生因素包括农作物种子的品质性状、种粮比效益等。因此,为促进中国农作物种业国际化发展以及种子更好地“引进来”和“走出去”,应建立健全检疫监管体系、推动种子进口来源多元化、加强良种培育科技创新、监测管控种子进口价格以及鼓励跨国育种、海外制种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 ,我国钢铁产业异常火爆 ,与此同时 ,该产业的持续高效增长问题已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我国钢铁业产业内贸易水平低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在观念或行动上沿袭了封闭性的“内需型”市场定位 ,忽视甚至排斥产业内的水平型国际分工。产业内贸易能促进钢铁产业组织结构升级 ,提高我国钢铁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要在开放型经济中实现我国钢铁产业的持续、高效扩张 ,必须致力于提高其产业内分工和贸易水平。  相似文献   

14.
低碳经济时代低碳成为各国产业获得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从低碳的角度对中国造纸产业的竞争力进行重新评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对现有文献关于产业竞争力和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和方法的回顾与综述,选取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相对贸易优势指数三个传统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和碳排放强度、碳排放强度变化率、碳生产率三个低碳竞争力指标对低碳视角下中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与国际比较。研究结论表明:中国造纸产业的传统国际竞争力和低碳竞争力相对比较弱,与世界造纸强国相比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15.
加入WTO是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它将加速我国经济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 ,实现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年初 ,美国总统布什宣布 ,美国在今后三年内将对十二种进口钢材加征 8%~ 30 %的关税 ,可见钢铁争端可能成为我国向世贸组织提起申诉的首个案例。因此 ,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解决中美钢铁争端成为一种必要。那么 ,怎样认识WTO争端解决机制 ,如何利用它来保护中国的经济利益 ,在WTO体制下 ,如何构建保护我国经济的外贸体制以及中美钢铁贸易争端对我国政府发展钢铁工业的启示 ,都是目前急需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对解决中美钢铁贸易争端谈几点行政学思考意见  相似文献   

16.
入世对我国钢铁工业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加入WTO后我国钢铁工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中国钢铁行业将处于前所未有的市场竞争中.阐述了我国钢铁工业战略调整的主要内容:产品结构调整;工艺技术装备结构调整;组织结构调整;工业布局调整;加快实施钢铁工业走出去战略;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选择了中国等19个经济体,采用多个贸易竞争力指标,对中国视听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与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视听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较弱且波动较大。国内视听行业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强、视听服务国内需求的快速上升以及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使得2001—2008年中国视听服务贸易竞争力大幅提升;而入世过渡期结束后保护力度的下降、国内视听服务的供给不足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得2009年起中国视听服务贸易再现逆差,竞争力急剧下降。因此,为提升中国视听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大力培养人才、提高行业竞争程度、适当放宽市场准入和加大对视听行业的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18.
钢铁行业投资趋同的羊群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企业投资行为的研究是解释钢铁行业重复建设的微观基础。由于制度和技术的路径依赖,中国钢铁工业形成了区域寡占型市场结构,大型国有企业和中小民营企业并存,前者在国家兼并政策下以扩大市场份额为目标,后者以利润为目标且通过大型企业的投资来形成市场需求预期。大型钢铁企业之间的投资趋同,以及中小企业的跟风行为产生了羊群效应。文章对上市钢铁企业的实证研究证实了这种效应。政策建议是减轻制度和技术的路径依赖,加强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19.
根据WTO《纺织品与服装协定》的相关条款,全球进入纺织品贸易自由化,竞争形式将由争夺配额转变为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本文借助国家计委课题组研究设计的一套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国内国外的数据,从竞争能力、竞争实力、竞争潜力和竞争环境四个方面分析中国纺织服装业的竞争力,并分别与印度、泰国、美国等国家作对比,得出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较强但出现弱化趋势,需要提升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中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竞争力最终体现在产品、企业及产业的市场掌控能力。迈克尔·波特在"钻石模型"中指出了影响产业竞争力的五类因素,即进入壁垒、替代品威胁、买方及卖方议价能力和现存竞争者。造纸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是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中国造纸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指数,测算中国造纸行业国际竞争力。结合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了中国造纸产业的国际竞争环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正经历从不具备比较优势到具有比较优势的转变期,但是在国际同行业竞争中仍处于相对不利的位置,主要表现为行业进入壁垒较低、对供应商和购买商的议价能力较差、存在较大的产业竞争压力、替代品的威胁开始显现,最后针对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