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术界》2012,(8):249-250
乔海曙、王桂良撰文《"两型"农村理论内涵与标准构建》指出,为实现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促进我国农村尽快向"两型"农村转变,走低物质化与高幸福感相统一的发展道路,在农村经济社会具体实践中实现"四化"即经济绿色化、资源集约化、环境生态化、社会和谐化。1.促进农村经济绿色发展。首先,必须明确追求劳动财富是  相似文献   

2.
西部欠发达地区落后的农村建设格局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选择适合其自身特点的新农村发展道路.本研究以甘肃省康乐县足古川村为例,探讨西部地区进行生态和谐型新农村规划的思路.围绕足古川村独特的区位和文化资源,在分析该村现状的基础上,通过采用综合规划原理,以化解其主要问题为重点,提出构建村庄生态产业体系、生态人居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生态文化体系和有效的实施保障体系的发展策略,并利用生态规划理念合理规划,探索了一条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生态环境保护、传统文化继承发展和经济增长相协调的,生态和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农村资源能源浪费严重,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恶化,资源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村是我省两型社会建设和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必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两型家庭、两型农业,建设县域生态田园城镇体系,创新农村资源与环境管理体制,建立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市场化投融资机制、公众参与机制、绿色补贴机制、物业化管理机制等,全面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在农村地区的纵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探索新农村“就地城市化”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就地城市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向,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化道路之一。它和大中小城市的发展并行不悖,是一个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动态过程。我国应走城乡统筹、有利于农民就业和增加收入、资源节约、生态良好、人居和谐、与我国人口众多的国情相适应的新型城市化的路子。我国的城镇化战略应该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农村“就地城市化”协调发展。“就地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应当统筹考虑,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5.
在资源、能源紧张和环境破坏严重的情况下,武汉城市圈成功地被国家选定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为适应"两型社会"的目标要求,武汉城市圈民营经济必须克服三大障碍,实现三大转型,才能缓解经济发展与能源、环境的矛盾,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缩小二元经济结构差距,最具根本性意义的是农村的自主发展.入世5年过渡期结束,标志我国农村进入全球经济技术一体化背景下的发展新时期,农村自主创新与乡土型企业家成长成为农村自主发展的两个关键变量.农村自主创新概括起来就是:农村发展主体拥有自主创新意识,自主选择自己的创新道路,自主决定创新什么以及如何创新的大事.乡土型企业家创建、经营管理乡土型企业,是全球开放环境下,立足乡土资源开发,以乡土技术创新求进取,改进农村经济效率,带领农民创业就业的企业家类型.是农村乡土人才的典型代表,是农村自主创新的领跑者,是观测、检验农村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样本".  相似文献   

7.
当前,河北省许多城市的道路绿化建设存在无视环境与资源的需求以及忽视道路绿化景观文化设计等问题,本文对此展开分析,结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提出符合“两型社会”理念的道路绿化景观塑造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能源价格作为配置资源以及引导资源流向的重要杠杆,对“两型”试验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文章在分析“两型”试验区能源价格现状的基础上,分别从提高能源效率、加大新能源的开发力度、建立能源价格联动机制等方面探讨能源价格改革路径,以此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两型”试验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二元工业化及其主要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二元工业化,全面推进农村产业发展与工业化的实现,这是根本解决“三农”问题,实现统筹城乡与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消除二元结构矛盾的最佳途径。必须充分认识构建二元工业化与发展农村工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艰巨性与复杂性,认识与了解政府在发展农村工业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发展农村工业化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走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发展道路。农村工业化依据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自然经济地理条件,可以建设资源型工业化模式、技术型工业化模式、加工型工业化模式等。  相似文献   

10.
农村新型工业化与创新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雄 《东南学术》2005,(2):120-128
我国农村工业化大多数以数量型外延扩张为主,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式生产为主,农村资源与环境被严重透支,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现,形成了沉重的生态负债,进而直接影响到农村和全国的可持续发展.从1989年和1995年两次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中,乡镇工业污染量约占全国工业水污染量的三分之一、大气污染量的二分之一及固体废物污染量的40%,其"三废"污染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350亿元,约占全国污染破坏损失总量的三分之一强.因此,农村工业化必须调整战略思路,不能再走传统的工业化道路,而必须要在可持续发展观指导下走出一条减量化、集约化、信息化的持续、协调、健康的发展新路,即农村新型工业化之路.而农村新型工业化不同于传统农村工业化,必须在组织、技术和环境资源管理上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1.
论农村改革发展中的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30年,也是农村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的30年。其中,家庭经营承包制、农产品价格放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业产业化经营、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农业资源环境制度建设、农村社保体系构建等,极大促进了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巨大贡献。回顾和分析农村改革发展中制度创新与建设的宝贵经验,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政策实施六年以来,虽有效遏止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全面扩大,但当下我国城乡差距依然未有根本改观.正是这样,需要以城乡一体化与统筹城乡发展为视角对已有“反哺—支持”模式进行“复合型”转向,而形成一种以造血式、综合型、持续型、集约化为主要特征的“复合型”反哺战略,使反哺进入新的阶段.本文从顶层设计了“复合型”反哺战略的构成,认为这应是一套包含宏观层面针对农业的财政补贴,中观层面针对农村的以城带乡,及微观层面针对农民的乡村工业“三位一体”、“助农自助”的立体化体系,以提升“反哺—支持”的整体绩效.同时,本文认为,“复合型”反哺仍是农村发展的载体,欠发达农村社区发展的终极目标还应当定位于经济发达、政治正义和社会诚信的和谐社区,在反哺过程尤为需要注意控制冲突和矛盾,不能让反哺变成为官僚汲取不当利益的窗口,以保持反哺本身整体的和谐性和目的性.  相似文献   

13.
人类社会正在面临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气候变化困境,一场世界范围内的低碳经济发展如火如荼.低碳农村建设在我国正面临着农业化肥使用不合理、农村养殖业发展对环境的污染较大、农业生产过程中“高碳”中间资源消耗逐年增加、农民生活能源结构单一等问题;同时,还存在着农民的实际收入增长缓慢、政府环保宣传有偏差、财政投入不足、农村“高碳”生态生活环境现状堪忧等制约因素.为此,必须从生产和生活两方面探讨低碳农村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努力寻求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世界各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共同选择,更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基本国情决定了农业、农村、农民在国民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地位,但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十大矛盾对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两型社会"建设为实现农民增收、怎样实现农民增收指明了方向,农民增收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具体实践,"两型社会"建设的目标与农民增收是高度统一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在"两型社会"建设过程中,应推行农业清洁生产,缓解资源压力,实现农民规范增收;做好"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实现农民科学增收;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实现农民稳步增收;树立"两型农业"发展意识,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增强农村"两型社会"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保障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6.
长株潭建设“两型农业”的障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匡远配  曾锐 《兰州学刊》2009,(11):93-97
发展长株潭“两型农业”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和缓解资源约束,也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还可以为全省乃至全国“两型农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经验。文章从城乡污染、工农业资源争夺、农业式微、农业结构滞后和农业行政管理壁垒等方面分析了长株潭“两型农业”发展的障碍因素,并提出了排除障碍、推进长株潭“两型农业”的具体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张义博 《贵州社会科学》2021,381(9):155-161
能人带动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重要保障.本文从能人参与集体经济发展的行动逻辑、有效发挥"能人效应"的制度路径以及激励和规范能人参与集体经济发展的综合治理机制三个方面,分析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的能人作用机制,并根据四川和甘肃三个集体经济强村的田野调查进行验证.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衰落并不意味着"能人效应"失效,只能说能人在集体经济发展中有效发挥作用的机制尚不成熟.从现有集体经济强村实践来看,能人之所以愿意投入大量资源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除了追求个人经济利益外,还有政治身份、威望声誉等社会收益需求,具有鲜明的理性社会人特征.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需要构建能人高效动员集体内外资源的制度,主要是通过自组织授权和弱化基层政府管制,赋予能人集体经济经营决策自主权,并建立能人能够公平争取外生资源的体制机制.为了统筹协调能人逐利性与集体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既要从制度上确保能人投入能够获得可预期的合理物质和非物质回报,也要不断完善集体经济组织内外部监督和信息透明化机制,在有效激发能人参与热情的同时有效防范可能出现的"精英俘获".  相似文献   

18.
刘勇 《中州学刊》2005,(1):26-34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任何期望走向发达国家行列的发展国家必须经过的历程.在我国国民经济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崭新阶段,实现经济内部的协调发展(包括产业之间、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和谐发展)、经济与社会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以及经济与自然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将成为这一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两型社会”建设与湖北农业发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两型社会”建设是党和政府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所确立的一种重要方略。面对我国人口压力大、资源存量少、人均占有水平低的基本现状,农业发展必须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道路。作者以农业大省——湖北省为例,在分析“两型社会”建设与农业发展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深入探究了湖北农业资源和农业环境在“两型农业”发展中所遇到的巨大压力,并就此提出了加快湖北“两型农业”发展的系列对策,为推动湖北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刘先江  李德明 《学术研究》2023,(3):58-61+67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解放和发展了农业生产力,但也逐渐显示出其局限性。在新发展阶段,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走新型合作化道路。新型合作化是与农业生产力相适应的合作化、是出于农民自愿和内在需求的合作化、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的合作化、是面向市场的合作化。当前,生产专业化分工、集约化经营的规模效益以及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现实需求形成了推动新型合作化的内在动力,但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面临的困境、小农意识根深蒂固以及合作化与城镇化的不同步制约了新型合作化的发展。因此,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立足国情,走以土地规模化为基础的“横向”合作化、以服务规模化为核心的“纵向”合作化和以集体经济为支撑的“内驱”型合作化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