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传统的推拉模型可以用来分析农村外出劳动力的回流决策.文章在对模型进行改造后,增加了农村外出劳动力的心理因素和自身能力因素,通过分析得知,除传统的城市和农村的推力、拉力对其回流决策有重要影响外,这种心理因素和自身能力因素对其回流决策的作出也存在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基于685份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样本的问卷调查数据,建立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个人及家庭特征、就业能力、就业风险、就业环境及就业条件等对其逆向回流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年龄越大,身体素质和文化水平越低,务工单位拖欠工资与签订合同情况越差,城镇政策体制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越差,理想工作的择业门槛越高,外出务工劳动力越倾向于彻底逆向回流。因此,为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彻底转移,应积极发展城镇第二、第三产业,改善城镇就业环境,降低农村劳动力在城镇务工的就业风险,同时有效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健康水平和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3.
在701份维吾尔族农村劳动力调查问卷数据基础上,运用行为主义研究方法,建立Probit模型分析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就业环境与维吾尔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关系。结果发现:维吾尔族农村劳动力个人的清真饮食、语言沟通、务工经验和务工技能,家庭态度和家庭收入,城镇就业环境特征对外出务工都有显著影响,而读书年限、宗教活动、就业风险和城镇经济环境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对新生代农民工选择回流到户籍所在地的中小城市这一现象,通过Stata软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个人因素中年龄和教育程度有着显著影响;家庭因素中婚姻状况、女儿人数和外出劳动力数量有着显著影响;流入地因素中信息来源和受访地区有着显著影响;流出地因素中房屋产权拥有度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人力资本理论与2004年陕西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对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参与、外出就业时间配置、外出就业收入水平进行了分析,发现年龄、教育、健康等因素对农民外出就业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年龄和教育因素对外出就业参与和就业时间配置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倒U规律,健康因素则联动年龄与教育因素共同影响劳动力外出就业行为。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皖北地区340个农户问卷调查的数据为样本,根据国内外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提出12项影响因子并建立决策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影响农民外出就业三个大的方面,家庭因素的比例逐渐减少,个人和社会因素的作用正在加强;而个人因素中的文化程度变量均值较低,且对农民外出就业决策产生了负影响,凸显了城市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山东省1674位农村劳动力调查资料,运用最优尺度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程度的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劳动者个人因素中,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化程度影响力最大的前三位因素是:是否有技术特长、是否接受过职业培训和年龄大小;而在劳动者家庭因素中,家庭人均耕地面积的影响力最大。  相似文献   

8.
基于新家庭经济学理论构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家庭储蓄率的理论模型,并运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数据和村级数据,分析了农户家庭劳动力转移对家庭储蓄率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虽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了家庭储蓄率,但"不完全、不彻底"的劳动力转移才是导致农村家庭储蓄率增加的重要原因;在"二元"结构下劳动力转移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家庭储蓄率随劳动力转移规模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劳动力转移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由东部到西部呈加强状态,但劳动力转移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效应随时间弱化。  相似文献   

9.
从西部农村劳动力个体转移决策的角度,对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Logit回归,研究可知,劳动力自身素质、外部客观条件和个体偏好是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西部农村家庭收入是影响劳动力转移决策最主要的原因.通过建立收入敏感指数、家庭经济压力指数、个人能力指数和农业生产劳动力需求指数及其阀值对西部农村劳动力进行类型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农村转移劳动力中存在76.93%的非理性转移,未转移劳动力中存在64.3%的未转移富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经过的湖北省陨县、丹江口市和河南省淅川县的入户调查数据,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库区移民劳动力的流动状况,包括劳动力的流动模式、形态和方式、流动区域和产业特征、时代分布、年龄构成以及不外出的原因,并同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整体状况进行了比较,得到如下结论:接受调查的家庭由于地处农村,生育孩子多,除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外,老人和孩子均在家,没有外出务工的占大多数;外出务工的绝大部分是青壮年劳动力;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吸引了大量的库区劳动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库区居民的本土意识依然很浓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库区居民外出以从事体力劳动和非技能性劳动为主。根据上述结论,就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安置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教育收益率的长期变动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峰  丁小浩 《统计研究》2013,30(7):39-47
本研究采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89-2009年的追踪数据,使用多层线性交互分类模型估计了全国教育收益率的总体变化趋势,并通过引入宏观经济发展指标来考察教育收益率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全国教育收益率并没有延续以往快速稳定增长的势头,中国市场转型过程中的制度变革和经济结构变化对教育收益率的变动都有显著影响.由于我国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本研究还比较了城镇和农村地区教育收益率变动趋势的差异,农村地区教育收益率先高后低反映了我国先农村后城市的改革开放进程.  相似文献   

12.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流动规模快速增长,农民外出务工与转移步伐呈现加快现象。在市场化改革快速推进的趋势下,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户粮食生产决策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对粮食生产波动的影响日益凸现。为此,从农户供给反应行为入手,构建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粮食总产量、粮食平均产量的供给反应模型,采用省域动态面板数据,利用GMM方法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粮食生产影响的途径与程度。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粮食总产量产生了重要影响,非农就业对粮食生产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人口迁移对粮食生产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子成  邓江年 《统计研究》2016,33(10):75-82
农民自筹资金或通过“集体劳动”的制度外公共产品供给方式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中一直充当重要角色,但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持续外出给这一模式带来了一定冲击。基于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调查数据,在引入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后,文章检验了劳动力外出对村级自筹公共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外出对村级自筹公共投资产生显著负效应,采用面板估计、公共投资项目数和分类公共投资规模进行的稳健性检验也进一步支持了这一结论。而强化财政支持力度和鼓励公共产品的制度外供给可能是未来政策创新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Internal migration is one of the major components of rapid and unplanned growth of towns and cities especially in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transition pattern of internal out migration in Bangladesh and some sociodemographic factors influencing such migration in the country using a covariate-dependent Markov model. Four types of migration behavior namely, rural to rural, rural to urban, urban to rural and urban to urban are under consideration of this paper. Defining two discrete states, urban and rural, each of such transition can be characterized by a stochastic process; hence we use a two-state Markov chain for this purpose. We find that age, sex, division and reason of migration a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internal migration in Bangladesh. The major findings include that any type of migration, rural to rural, rural to urban, urban to rural and urban to urban, mostly take place at the ages of 15–30 as well as at the ages of 0–15; females have higher odds than males to make a migration; Dhaka, Rajshahi and Chittagong divisions have remarkably higher migration rate as compared to Barisal and Sylhet division; and the professional reason is the main reason for rural to urban migration.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需求进行二元Logistic模型检验,发现女性、已婚、群众、转移时间长、目前工作状况不好,以及能对未来家庭生活有所改善等因素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进行转移培训。对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培训质量,推行培训与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5年中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中的农村劳动力省际迁移数据,结合新劳动力迁移经济理论,对logit模型进行了扩展,加入了农村信贷市场、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农业受灾比例和老年抚养比,考察它们对省际迁移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村信贷市场越不完善、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越高、农业受灾比例越大和老年人抚养比越高的地区,农村劳动力外迁的比例也就越大。因此,在中国农村金融和保险市场不完善的前提下,农村劳动力迁移是农民分散农业风险和稳定家庭收入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的家庭式迁移城市是真正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必然途径,而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当前农民工的新生力量正在逐渐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中坚力量,其家庭式迁移城市的意愿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恰恰是政府制定政策以引导农民工合理流动有序转移的最根本依据.以西安地区为例,通过对西安城六区进行间卷调查,利用1 040个农民工样本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新生代农民工家庭式迁移城市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程度,发现职业收入、外出务工时间、受教育程度、社会保障制度对新生代农民工家庭迁移城市有重要影响,年龄、婚姻状况、户籍制度则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对中国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重点关注新农保和新农合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性别、婚姻状况、是否有医疗保险、是否有亲人(除了配偶以外)或朋友能长期照顾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年龄和社交活动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部分显著。根据研究结论,建议老龄问题立法层面应考虑性别差异,适度提升基础养老金水平,进一步发挥新农合的医疗保障作用并加强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测度了农村居民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认为农村居民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不够明显,分析了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所面临的障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