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方列强对西沙群岛的侵略与晚清政府的主权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渊 《学术论坛》2005,(2):166-170
晚清时期,西沙群岛的丰富自然资源、重要的交通地理位置,以及军事上的战略枢纽地位,引起了西方列强的觊觎,此时西沙群岛的主权问题已经较为明显地凸现出来。晚清政府围绕西沙群岛主权问题与西方列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西沙群岛的开发建设,以维护我国的海洋国土主权。  相似文献   

2.
晚清时期,东沙群岛丰富的自然资源、重要的交通地理位置,以及军事上的战略枢纽地位,引起了日本对东沙群岛的觊觎,此时东沙群岛的主权问题已经较为明显地凸现出来。晚清政府围绕东沙群岛问题与日本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开发建设东沙群岛,为维护我国的海洋国土主权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中国民间社会舆论对维护南海诸岛主权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表现在撰写著作、宣传和论证南海诸岛属于中国,从历史文献、国际法、国际关系学等视角阐释南海诸岛主权属于中国等。社会舆论的构成、载体与时间分布都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对维护南海诸岛主权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民间社会舆论相比政府往往"先知先觉",且学术质量较高,但官民之间难以形成合力,诚为遗憾。  相似文献   

4.
赵永伦 《贵州社会科学》2007,208(4):164-168
西藏地方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代以来,英俄两个殖民强国不断侵略西藏,挑拨西藏地方与清廷的关系,企图否定中国对西藏的领土主权,阴谋将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中国对西藏的领土主权出现了危机.清政府坚决维护国家对西藏的领土主权,并进行了艰难的斗争.其中,清政府反对英俄分裂西藏的斗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对于维护国家对西藏的领土主权、防止西藏地方从中国分裂出去,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进入20世纪,中国南海诸岛不断遭到日法等列强的侵扰,南海局势也日趋恶化.为了维护南海权益,当时的国民政府展开了外交斗争,并采取各种措施开发建设东沙、西沙群岛.国民政府维护南海权益之举,为以后我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捍卫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也有一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6.
王翔宇 《理论界》2013,(5):123-126
晚清中国处于西方条约体系、殖民体系与东亚朝贡体系之间,其对来自西方的现代主权㈨观念的态度,也经历了长期、复杂的转变过程。从单纯的怀疑与排斥态度,到通过主权制度捍卫权益并对之有重新认识,再到以修约为外交手段或目标进而对其适度接受。这种观念上的认知转变一方面反映了当时中国外交徘徊于“变与不变”的历史选择之中所作出的适应,同时也是对主权制度是否能超越西方文明所作出的正面回答。  相似文献   

7.
辉明  廖大珂 《文史哲》2015,(2):34-55,165-166
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绝非一些人所说的"无主之地"。近代西方人在南海从事大量的活动,为人们留下了丰富的有关中国海南人在南海生产生活的记载。在西方人的笔下,南海是海南人的家园,并勾勒出一幅人海相依的画卷,同时也证明:海南人是南海的开发者和经营者,也是南海诸岛唯一的主人。相反,在他们的记载中没有提到越南人和菲律宾人的任何活动。1909年李准率中国海军巡视南海,从法理上确立了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因此美国政府出版办公室1915年出版的《亚洲指南》和1938年出版的《中国海西海岸航行指南》都承认:西沙群岛在1909年已经无可争议地并入了中国版图。这反映了国际社会对南海诸岛主权属于中国的共识。  相似文献   

8.
1903年发生的苏报案激化了朝野矛盾、中外矛盾以及清政府内部强硬派和温和派之间的矛盾.这三对矛盾纠结在一起,影响了苏报案的进程和处理结果.革命者借助上海租界挑战清政府,为维护政府权威,朝廷一意镇压,下旨严惩.负责处理的官员却各怀心思,导致朝廷旨意执行效率不高.章太炎等人被捕后,清政府又与列强交涉,要求交犯,出于维护既得利益和西方价值,列强以尊重已达成的程序为由拒绝清政府的请求.苏报案的发生和交涉反映出晚清政府应对政治危机的无能.  相似文献   

9.
19世纪后半期,东北亚局势变得更加复杂,成为列强妥协斗争的场所.晚清政府在维护自身利益及处理双边和多边关系的过程中多次运用了以夷制夷策略,先后经历了在处理朝鲜问题上联合列强制衡日本,甲午战争后联合俄国对抗日本,义和团运动后又联合日本牵制俄国,以及在晚清末期联合美英平衡日俄势力.以夷制夷作为一种外交策略,本质是一种均势战略,其实施的前提是国家的实力.晚清政府分化瓦解、相互制衡的以夷制夷策略不仅不能真正地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反而促使列强的妥协与联合,使得晚清政府更深地陷入到列强的包围之中.晚清政府"制夷"的目的没有达到,反而更大程度地为"夷"所制.  相似文献   

10.
刘利民 《兰州学刊》2004,(4):252-255
西方列强对中国领土主权的破坏是从侵犯领水主权开始的。在不平等条约签订前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集中表现为挑衅中国领水主权。自 16世纪以来 ,西方海洋国家多从南方海道而渐及于中国 ,他们凭借“船坚炮利” ,横行于中国海区 ,试图挑衅中国的领水主权 ,具体表现为 :(1)不经许可随意派遣兵船长期游弋中国领水区域 ,并任意交战、捕获 ,违反中立法 ;(2 )兵船不遵规定 ,任意强闯广东内河 ;(3)企图逃避中国政府对商船水手的刑事管辖 ;(4 )利用武装商船走私鸦片 ,逃避中国政府的缉私管辖 ;(5 )不经允许 ,擅自探测中国沿海航道。西方海洋国家的这些活动无疑使中国的领水主权受到了威胁。而且随着时间趋近近代 ,这种威胁越来越大。嘉道年间 ,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夕 ,列强挑衅中国领水主权的活动日益增多 ,预示着对中国领水主权大规模侵犯的时代即将到来。鸦片战争的爆发就是一个标志。自此之后 ,中国领水主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  相似文献   

11.
《琼州学院学报》2019,(3):91-96
王韬涉海小说中的海洋书写分作整体性海洋叙事与点缀性海洋元素。《仙人岛》等受报刊连载的创作方式影响,叙事中融合"误入异域"与"才子佳人"两种模式。《因循岛》等通过意象化的海洋环境在海洋叙事中植入个人情感。《海外美人》继承前代"航海远行"叙事模式,表现对近代中国新型海洋环境的认知。受困于晚清社会淡薄的海洋意识与匮乏的海洋实践,王韬涉海小说虽完成局部新变,却始终无法从思想精神层面实现对于海洋的真正认知。  相似文献   

12.
南海!南海!     
汪熙 《学术界》2012,(4):103-107,285
中国南海疆域历经两千多年历史,由中国人民最早发现、命名、经营开发并最早由历代中国政府行使连续不断的行政管辖的基础上而逐步形成的.这一发展过程拥有充分、确凿的历史依据.近代以来,这一海域形式逐渐复杂化,不仅有邻近诸国的插手觊觎,更还有多年来美国环绕中国设立了两种岛链.对此,我们必须高度警惕,也不希望今天的美国政府把中国看成“天生的对手”.  相似文献   

13.
近代西方列强对南海的侵犯不仅表现在资源和主权的窃夺等方面,而且表现在领土主权与管辖观念对中国和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关系的影响方面.近代中国南海历史性权利的延续不仅是应对丧失主权、资源危机的过程,更是对南海诸岛及相邻水域传统主权和管辖权的转型过程.近代中国政府在南海维权的过程中顺利地延续了中国南海历史性权利的合法性.然而,域外力量的干扰和海上领土管辖能力的滞后也影响了中国南海历史性权利的全面恢复.  相似文献   

14.
晚清海防与近代日本海权之战略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鞠海龙 《中州学刊》2008,3(1):206-210
加强海防与拓展海权是19世纪末中日两国面对海洋危机提出的不同战略.晚清海防以本土安全为目标,以分区设防为特征,强调海军的防御功能,严格将海防范围锁定在本国海岸和沿海一带.日本海权以俄国、中国为假想敌,强调海军攻势战略,将朝鲜半岛和中国领土视为利益所在之地.由于日本海权目标直指中国领土,而中国仅以沿海为前沿阵地,因此,战略提出之际,中国已处劣势.面对强调海外利益和超过正常国家安全利益要求的海权战略,中国将对本土危机作为海防建设和海防战略的主要参照系,在战略实践中否定海上防御,实施海岸防御等战略方针使中国海军的战略效能消耗殆尽.以海防应对海权的战略错误不但决定了战争结果,而且使中国地缘战略空间完全塌缩.  相似文献   

15.
四海是对中国周边海湖和地区的称谓,早期的四海没有确指海域,只是泛指和对举而言。受地理形势和人们认识的限制,春秋越国所临海既可称“东海”,又可作“南海”;秦以后,“南海”主要指今我国南海以及其南的东南亚、太平洋印尼至澳大利亚以及印度洋的海域。而早期的“西海”所指地域也多难考求,后人们认识扩大,“西海”指代我国西部和西域各湖泊不一。  相似文献   

16.
区域海洋管理:美国海洋管理的新篇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海洋管理是一种全新的海洋管理模式,它通过综合考虑一个相对封闭的海洋生态系统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对海洋和海岸资源的可持续管理,有利于避免单一部门管理只注重本部门利益而忽视其他部门利益的情况发生.为了更好地实施区域海洋管理,美国海洋政策委员会和皮尤委员会分别设计了两种各具特色的管理方式,美国各级政府本着务实的态度,推动区域海洋管理实践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近年来随着东亚各国将发展的重心逐步转向海洋,东亚海洋领土争端持续紧张。尤其是东海、南海成为该地区海洋领土争议烈度最高的海区,并逐渐呈现出两处争端彼此联系的趋势。这种联系不仅表现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域外力量对这两个海洋争端的关注或介入,也表现在这两个海洋争端对于东亚一体化推进、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东亚海洋争端全面解决等问题的重要影响上。但是,东海争端与南海争端彼此间的差异也很明显,两者在争端起因、战略重要性、争议关注点、当事国实力差距、最终解决途径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中国必须要高度关注东海争端与南海争端的联系与区别,在未来海洋战略的制定中实施有针对性的措施,争取中国海洋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海陆兼备是中国地缘政治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是中国成为世界大国的不可或缺的基础。中国只有建设强大的现代化的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蓝色海军,才能发挥海陆兼备的优势,才能为中国贯彻独立的外交战略提供保障。一个世界大国必须有独立的全球战略,不能也不应该把他国的反应和意愿作为制定我国外交战略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南海大陆架储存的油气资源引发多方争夺,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则加剧划界纷争.中国南海周边国家不当理解<海洋法公约),滥用自然延伸原则,违反大陆架划界所必须遵循的公平原则,觊觎南海诸岛主权带来的大陆架权益,令南海大陆架划界问题迟迟不能解决.我国应对不同原因引起的划界纷争采取不同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