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国荣 《求是学刊》2007,34(2):125-132
19世纪末20世纪初,黑人问题在美国社会相当严重,但进步运动却并没有将黑人包括在社会改进计划之中。联邦政府不仅不给黑人“公平施政”和“新自由”,而且把种族隔离制度引入政府部门。进步运动是白人社会主导的改革运动,关注的只是白人在工业化中面临的问题。同时,种族优越论在美国社会占据主导,白人社会把黑人的不幸看作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黑人内部斗争路线分歧严重,尚不能形成有效的斗争力量。这些都导致了黑人在进步运动中日益被边缘化。  相似文献   

2.
自从独立以来,美国的种族成份犹如一个不断变幻着的万花筒,反映出移民的不同来源,也反映了本国居民和外来移民的生育率和死亡率。在北美洲这块土地上,原来主要居住着土著美洲人,后来变成以盎格鲁撒克逊白人新教徒为主。到1800年,大批移民(尽管是强迫性的)使美国人口中黑人占将近20%。到1900年,又发生了变化。黑人占全国人口的10%,而来自南欧和东欧的移民在自人中所占比例的大幅度增加,使社会的种族成份更加庞杂。现在,美国本国居民的生育率很低,同时,移民数字再次达到二十世纪初的水平,而且移民中大  相似文献   

3.
这本受欢迎的论文集使人们对A.哈里斯(1899—1964年)富有哲理性的自传有了新的认识。A.哈里斯是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最杰出、并且是最有影响的左翼黑人知识分子之一。哈里斯在弗吉尼亚大学就读时(该校是当时最出色的黑人文科学院之一)就被社会主义所吸引,更重要的是20世纪20年代初期他经常与纽约的社会主义者交往。他一生中最显赫的年代有近20年(1927—1945年),这期间他在霍华德大学。那时,该校作为黑人高等教育学府正处于巅峰时期。这时期他发表了著名的专著《黑人工人》(1931年)(该书即他1930年在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与S.斯皮罗共同撰写的博士论文)和《黑人资本家》(1936年)。在这些书中,他不但深刻地剖析了美国工人运动中所盛行的种族歧视和黑人资本主义的弱点,还严厉批评了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种族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种族矛盾主要表现为欧洲白人同黑人、拉丁美洲裔人和亚洲裔人的矛盾。六、七十年代以来黑人的状况虽有改善但仍被排除在美国社会生活的主流之外。拉丁美洲裔移民多数处在社会下层,境况艰难。在美国也存在反亚裔情绪。由于拉美裔人和亚裔人和黑人的生育率较高,美国的种族构成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随着,语言和文化也向多样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白人种族主义也在加强种族歧视和迫害,反对多元文化主义,限制和排斥外来移民。在这个紧要关头,美国作何选择关系到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每一个想要研究"非洲哲学"的人,首先要给这一研究课题选择一个正确的标题.所谓"非洲哲学",往往狭义地被理解为黑非洲的哲学,从而忽视了北非埃及、摩洛哥等国的哲学.因此我在这里使用了"当前非洲哲学思潮"这样一个简单的标题.现代黑非洲的哲学思想最初是在散居美洲的黑人哲学家中产生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是W.E.B.杜波伊斯(1868-1963).他认为,"在一个白人统治的世界里的黑人问题"是他的主  相似文献   

6.
美国革命初期,黑人军队问题在英帝国中心和英属北美的南部殖民地引起广泛关注.在弗吉尼亚殖民地,总督约翰.穆雷组建了一支黑人军队以镇压爱国者的政治叛乱.而在伦敦,囿于国内人民的反对和其他因素的制约,英帝国中央政府最终否决了组建黑人军队的提议,转而联合土著印第安人和白人效忠派.为了回应帝国中央政府所执行的政策,南部殖民地的爱国者试图阻止非洲奴隶反叛、白人效忠派起义和印第安人造反.详细考察黑人军队问题有助于我们认识南部殖民地在美国革命初期的特点、政治主体的多样性以及英帝国中心与南部殖民地在政治关系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孙群郎 《求是学刊》2016,(2):162-172
在20世纪前期,种族限制性契约是美国白人实行种族隔离最主要的制度性措施。在关于限制性契约的判决中,对"州政府行为"的解释是一个关键,因为联邦宪法第14条修正案的制约对象是各州政府,而不是私人行为。在1948年以前,大多数州法院将州法院的司法判决排除在州政府行为之外,从而便利了州法院对种族限制性契约的纵容。在黑人、民权组织和某些政府部门的斗争之下,1948年联邦最高法院将州法院的判决也包含在州政府行为之中,从而制止了州法院对限制性契约的纵容。此后,对州政府行为的解释日益扩大,对限制性契约的控制更严,从而在美国种族隔离的藩篱中打开了一个缺口。  相似文献   

8.
60年代的民权运动废除了种族隔离法,开放了投票站,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并给美国黑人带来了希望。然而,由于白人和黑人之间在收入上的差距加大,60年代的希望渐渐破灭。自70年代中期以来,黑人下层阶级扩大了,而不是缩小了;与此同时,公众围绕着黑人家庭的问题展开了争论。目前盛行的明确的下层阶级模式有两种,即文化的模式和结构的模式。两种模式均集中在家庭结构和贫困问题上。文化缺陷模式80年代表现出有关贫困、种族和家庭的旧观点的复活。许多关于城市下层阶级的理论和见解都以60年代  相似文献   

9.
徐文培 《学术交流》2003,(3):149-152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于 1 977年发表的《所罗门之歌》探索了主人公奶娃走出白人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 ,认同和寻找黑人文化和传统的人生旅程。小说所表现的疏离的人际关系成为作品主题很重要的一部分 ,并揭示了 2 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社会白人价值观对黑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张晔  王丽丽 《学术交流》2003,(7):153-155
托尼·莫里森在使她成名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中 ,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受白人文化浸染 ,而发生心灵扭曲 ,因此渴求上帝赐给她一双蓝眼睛的黑人小女孩。小说从白人、黑人与小女孩的父母及小女孩自身这些不同身份的人的不同视角 ,揭示小女孩遭受歧视、被人忽视而成为不具有同等人格的人之境遇的文化根源 ,阐示了她成为这些人眼中“盲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于展 《浙江学刊》2007,(6):83-88
马尔科姆.X的思想经历了从简单模仿白人种族主义的"黑人至上"到超越种族主义的"人权至上"的转变。虽然其早期思想比较偏颇和极端,但在晚期却日趋灵活、开放、理智和务实,根据环境和形势的变化而抛却过时的思想,不断地探索黑人自由的新的思维。他的种族观、宗教观及其核心思想黑人民族主义都发生重大的转变,可以说有了质的飞跃,上升到多元主义的境界,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黑人女作家,莫里森凭借自己的切身经验,塑造了众多个性突出、形象丰满的女性人物形象。她从早期、中期到后期的创作中,虽然一直秉承女性主义的立场与视角,但是女性人物的形象已经悄然发生了变迁。作家思想也随之演变,即从揭露白人主流文化价值观对黑人心灵的扭曲,到展现黑人女性用自我放纵的极端方式反抗性别不公正,再到含蓄地提出建构两性和谐社会的大同理想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国不少社会工作者认为,“跨种族领养”并不合适。他们重申,特别如白人家庭领养黑人孩子,黑人孩子往往可能因文化背景的差异而感到生活得极不自在。他们坚持,某种族的家庭最好领养同种族的孩子,为的是确保孩子能在新家庭里“如鱼得水”地健康成长。一个名为“一种文化一个孩子”的民间慈善机构,在寻找非洲商家庭领养黑人孩子方面取得了极大成功。去年一年中,该组织为200余名黑人儿童找到了相同种族的新家,占98%的被领养儿童声称与他们同种族的养父养母相处得十分融洽。这似乎恰恰应了中国的一句老古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过…  相似文献   

14.
石庆环 《求是学刊》2012,39(4):138-144
从黑人中产阶级的构成、社会地位的变化以及未来发展所面临的压力等三个方面,全面阐述了美国黑人中产阶级在20世纪的发展演变.并进一步指出,20世纪美国黑人中产阶级无论在主体构成上,还是在社会地位变化上,都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这一时期美国经济、政治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同时,由于身份和地位的特殊性,美国黑人中产阶级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来自白人和黑人社会的双重压力.  相似文献   

15.
《求是学刊》2017,(1):161-172
文章从黑人争取基本权利的角度切入,考察和研究了美国法律平等保护的理论与实践,进而从法律平等的视角来思考美国社会存在的不平等现象。同时,作者还着重从制宪者们的"人民观"、最高法院法官的保守主义政治倾向、总统对待奴隶制和黑人境遇的矛盾心理与摇摆态度,以及"白人种族与文化优胜论"等多个方面,进一步挖掘了阻碍美国黑人得到法律平等保护的政治和社会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6.
黑色意念     
<正>过去2000年里,艺术史的高峰上还未曾有过黑人画家登顶。非洲裔美国艺术家凯利·詹姆斯·马歇尔(Kerry James Marshall),这位当今在世最重要的非裔艺术家,在过去40年里持续地将黑人的绘画形象注入艺术史的万神殿之中,努力用他的作品去填充被他称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50-60年代民权运动以来,随着非洲裔等有色人种在政治、经济、教育和住房等方面条件的改善,一些白人和保守主义学者开始对美国的种族关系持乐观的态度,认为美国已经进入"后种族时代"(post-racial era)。与该论调持相反的观点,系统性种族主义理论认为今天的美国与过去一样仍然是一个白人支配的压迫社会,白人对非洲裔等有色人种的支配是种族不平等的根源。该理论为美国种族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范式,有助于理解美国种族主义的本质和种族关系的发展脉络。但是,该理论也受到一些质疑和批判,如陷入"黑白二元论"的窠臼,忽视了有色人种的作用,对种族关系持悲观的态度等。  相似文献   

18.
克里希那昌德拉·薄泰恰里耶(Krishnachandra Bhattacharya,1875-1949年)是现代印度著名哲学家之一,在印度现代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所建立的超验论唯心主义体系,属于印度新吠檀多主义思潮的一个重要派别,可称之为“超验吠檀多论”。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  相似文献   

19.
欧阳贞诚 《求是学刊》2007,34(1):132-137
20世纪初西印度群岛黑人移民开始大规模进入美国,于二战后达到高峰。他们在美国建立民族聚居区,积极投身于就业市场并取得可观的经济进步,同时也逐渐摈弃传统观念,主动寻求归化,积极参与美国政治事务等。但作为特殊的黑人移民群体,西印度群岛黑人移民在就业市场中仍存在一定的障碍,其同化进程既有与其他移民群体类似的特征,又具有自身的特性。  相似文献   

20.
焦旸 《学术交流》2015,(4):209-213
去殖民化时期的黑非洲文学突破了疆域和民族的界限,承担起了历史赋予的责任,即讨伐殖民主义,建立属于非洲人的非洲。在这一时期,黑非洲法语文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黑人性"理论更增强了黑人的归属感和凝聚力,直至今天,依然是黑人文化的强大内核。英语文坛以阿契贝、索因卡为代表,以小说和戏剧等文学形式揭示非洲的深层社会问题。同时,以斯瓦希里语为代表的黑非洲本土语言文学也赢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这一时期的黑非洲文学,凝聚了黑非洲大陆的自尊、自醒和自豪感,成为世界人民对黑人文明的共同文化认知,并开始前瞻性的探讨独立后的非洲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