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伴随着人类社会前进的脚步,“银发浪潮”也悄然而至。三年前,临汾市尧都区的党政领导,就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敏锐的洞察力,清醒地认识到,开办老年大学,是时代发展的标志,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也是老年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三年来,临汾市尧都区老年大学始终贯彻“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始终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教育内容,积极开展工作,先后讲授了政治、时事、养生、历史、书法、绘画、将帅传记、古诗词、舞蹈、烹饪等课程。历时六个学期,…  相似文献   

2.
“巧大姐”帮老人充值 一张50元面值的手机充值卡就挣几毛钱,“巧大姐”费的功夫可真不少,但她从来不嫌烦,就图老人们省心。  相似文献   

3.
《人生与伴侣》2007,(11):63-63
儿子的姓名 一位女性申请职业时,老板问:“你有几个小孩?”她回答“五个。”老板问“那他们叫什么名字?”她回答:“晓明、晓明、晓明、晓明、晓明。”老板问:“都叫晓明,那你要叫他们吃饭时怎么办?”  相似文献   

4.
下班回来,我在厨房里忙着做饭炒菜,满头油烟地将菜端上桌,客厅里的女儿却不见了踪影。原来,她在书房里翻箱倒柜——把码得好好的书一股脑儿地扔得满地都是,不知在翻些什么。叫她吃饭,她又不肯。我生气地说:“妈妈忙了一整天,还要做饭,容易吗?你看你,还把书弄乱了,想让妈妈再忙些对不对?”  相似文献   

5.
平阳大地一枝花, 花蒂结下大南瓜; 南瓜就是“夕阳红”, 不是咱家胜咱家。 这首打油诗的作者,叫 成天勋,是1942年参加革命 的残疾军人,离休前是临汾 地区工程公司的保卫科长。是公寓刚建不久,就住进公寓的第一批老人。他家虽有妻儿老小,但更留恋“夕阳红”公寓这个家。这首打油诗就是他1999年将要回家过春节时,留给公寓的一缕眷恋的情愫。现在,这首打油诗在临汾市尧都区“夕阳红”老年公寓里,人人都能随口、真  相似文献   

6.
初春时节,我们对临汾市尧都区吴村镇洪堡村的农村养老问题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我们深深认识到,在广大农村,只要村子富裕了,人均收入提高了,我国传统的尊老敬老的美德得以发扬光大,农村老人的晚年生活能照样和城里的老人一样美满,真可谓村富民淳,夕阳更红。(一)洪堡村,是个在农村改革中走在前面的村庄,思想活跃,经济发展,乐于探索,勤于创业,较之过去封闭守旧、裹足不前的状况来说可以称得上是个新型农村。这个村有4500亩耕地,802户,3495人,人均收入2600元。调查中,村委会副主任辛明道告诉我们:“改革…  相似文献   

7.
高昌礼 《社区》2014,(2):55-56
第三,娘亲的处事之道。 (一)将心比心,真心待人。在我的印象中,老母亲不仅和家庭的每个成员相处的很好,而且和亲朋好友也相处得很好,从来没有见过她和什么人有过节、吵嘴,得益于她老人家的“将心比心,真心待人”之道。老人在世时,经常讲,好儿子不如好媳妇,好闺女不如好女婿,这是老人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她说:媳妇是娘家养大的,到你家来做媳妇,添人进口,是多大的好事呀,作为婆婆,你得先对媳妇好,因为你没有养过她,进门要当闺女养,让媳妇感到婆婆疼她,婆婆对她好,人心都是肉长的,她的心能不动吗?反过来说,你光让媳妇对你好,你对她不好,心隔两张皮,  相似文献   

8.
耳朵     
巫凉 《社区》2013,(23):23-23
早上在站台上,遇到一位老人,拉着我絮絮地说话:她80岁了,是北京人,年轻的时候在北京上大学,后来参加文工团,被部队的领导看上了。儿子和她一起住,儿媳每周三来看她。老人的逻辑不是很清晰,反复地讲,有时候自己意识到,会抱歉地说一声:“年纪大了,脑子不好用。”有时候,她把我当成一个熟人,看着我的眼睛说:“这样的话,我也只能和你说说啊。”  相似文献   

9.
家长会上,幼儿园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连三分钟都坐不了,最好带他去医院看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老师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儿子表现得最差,老师不满甚至不屑。可她却对儿子说:“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家长们都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你进步了。”那天晚上,儿子破例吃了两碗饭,并且没让她喂。  相似文献   

10.
女儿临睡前突然问我:“妈妈,你知道《老人与海》里老人的结局吗?”她刚刚读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我想了想说:“是老人与一群鲨鱼搏斗,最后胜利了,拖回一条大鱼,发财了吗?”她表示鄙夷:“叫我怎么说你?真是看书越多越迷糊!”我问:“为什么?”  相似文献   

11.
悼念姥姥     
想念 《百姓生活》2010,(4):18-19
一 姥姥,叫申淑英。这是我上了小学三年级才知道的。有一次,一个跟我玩耍的小伙伴突然问我:“你知道你姥姥的名字吗?”我听她这样问,一下子不知所措,摇着头说:“姥姥不就是姥姥吗?怎么还有名字?”她睁大眼睛.故作惊讶地反问道:“每个人都有名字,姥姥当然也有名字了。她把你从小看到这么大,你怎么连她的名字都不知道?”  相似文献   

12.
《阅读与作文》2011,(9):50-51
在加拿大,有一位名叫奥尔佳·科特尔克的老人,提起她的大名,几乎无人不知。现年91岁的她,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值得大书特书的背景,她能享誉海内外,是因为有“非同寻常的体格”,“90岁的年龄,40岁的心脏”。  相似文献   

13.
人们在缅怀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帅孟奇的丰功伟绩之时,也为她寿高103岁成为党和国家机关领导人寿命最长的人而叹服。她的长寿秘诀何在呢?“心底无私天地宽。”这是帅孟奇老人告诉人们其长寿的秘诀之一。帅孟奇心胸开阔、淡泊名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她常说,“参加革命,一生交给党,没有什么个人得失。”她把“不与人家比房子大小、比钱拿多少、比职位高低”作为自己的生活准则。她说:“良田千顷,日食一升,大厦千间,夜眠八尺。”她把物质利益看得很淡很淡,认为金钱财富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帅老是这样说的,也是这…  相似文献   

14.
轻松一刻     
《社区》2011,(3):52-53
陪老婆逛街的下场 甲:“今天和老婆逛街了。” 乙:“不错呀,都买什么了?” 甲:“她买了鞋、裙子、首饰。” 乙:“挺多啊,那你买东西了吗?” 甲:“买了,我买了单。”  相似文献   

15.
桑榆晚情深     
2004年,干了20年敬老院院长的王红兰该退休了!那一天,她交代好工作,捆扎好随身物品,准备离院。谁料许多老人蹒跚着赶到大门口,按住她的行李,抓着她的手,恳求道:“王院长,你不能走。我们需要你,离不开你,我们还要你当院长,求你了!”有的老人竟然像小孩一样哽咽起来。此情此景让王红兰心潮起伏,迟疑片刻,她又留了下来。  相似文献   

16.
孩子上学了,作为妈妈,哪个不希望听到来自学校的好消息。然而,每次家长会,都令她失望,因为人家都有一个聪明乖顺的孩子,而她的孩子却是一个“愚顽不化”的人。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学前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他这样告诉了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  相似文献   

17.
他是县城一家事业单位的职员,她是一家国企的工人。他有婚外情并且步步紧逼不思悔改。让她睁只眼闲只眼,老公非常“推心置腹”地说:“你说你用什么?只要你别闹,家里就不缺你的吃喝。你一个下岗工人,离婚后.生活该是多么的不容易啊,所以啊,咱们还是相安无事最好……”  相似文献   

18.
她是一个黑人女孩。她从小就“与众不同”,因为小儿麻痹症。她的左腿瘫痪,只能病卧在床,失去了儿童应有的欢乐知幸福。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忧郁和自卑感也与日俱增,甚至她拒绝所有人的靠近。但也有个例外,邻居家那个只有一只胳膊的老人成了她的好伙伴。老人是在一场战争中失去一只胳膊的。老人非常乐观,她非常喜欢听老人讲故事。一天,她被老人用轮椅推着去附近的一所幼儿园,操场上孩子们动听的歌声吸引了他们。当一首歌唱完,老人说:“我们为他们鼓掌吧!”她吃惊地看着老人,问道:“我的胳膊动不了,你只有一只胳膊,怎么鼓掌啊?”老人对她笑了…  相似文献   

19.
徐锦江 《社区》2008,(32):14-15
中国古代诸子中,孙子是最有务实精神的,故最适合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家们,诸如EMBA或做事的人阅读。一本兵学圣典,其实也可以解读为一本创业拓业的书,一本人生规划设计书。所有的阅读都是阅读者的阅读,好书在于打开一扇门,让你轻松自如地进入到活跃的思维层面而有所遐想,如孙子云:“奇正相生,如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相似文献   

20.
李英 《社区》2009,(17):50-51
一天.我壮着胆子,走进德国一家大商场的经理室,我说,想同经理谈生意。经理是一个中年妇女,她告诉我,我是她遇见的第一个找上门谈生意的中国人。我拿出从国内带来的景泰蓝瓶、湘绣什么的,她的态度挺好。看了看,客客气气地说:“你有公文吗?”我不明白,她说:“你代表中国政府哪一个部门?或者是哪个省、哪个市的政府部门?”我说:“我不能代表政府。”经理说:“抱歉,我们只同中国官方做生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