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我是《山西老年》的热心读者,也是《山西老年》的通讯员。我和她有20多年的交往。在职时,我的单位和老干部局同在政府大院办公,常去老干部局借《山西老年》看,但次数多了就不好意思了。1991年我离休后,可巧县委老干部局又聘我搞报刊分发工作。我有了这得天独厚的条件,像瘦牛遇见肥草。我对《山西老年》是本本看、期期存,年终还要自己装订合订本。每年《山西老年》举办百题知识竞赛时,我就在合订本里查找答案,总是提前完成交卷,幸运的是,两次还获了奖。有的老同志参赛时杂志不全,找我借《山西老年》也是常有的事。我认为《山西老年》想老年人…  相似文献   

2.
1991年离休后,我受黎城县委老干部局聘用,担任了老干部报刊发行员,一干就是12年。回忆这些日子,虽然有苦有累,但乐趣却无处不在。黎城县委老干部局共订有1000多份《山西老年》杂志及《中国老年报》、《老友报》、《黎城报》等500余份。有的报是周二刊,有的是周四刊,由于出版日期不同,几乎每天都来报,每天都有分发任务。9大口、6个报纸投送点,共有服务单位22个、服务对象千余人。报刊是随时来随时分发,我都做到了报刊分发不过夜。有时报刊因故按时来不了,我就打电话催问或写信询问。为了能及时分发报刊,我亲自…  相似文献   

3.
《山西老年》编辑部: 主编及各位编辑同志好。 自从1992年离休以后,我能看到的杂志只有两本:一是当地老干部局订发的《山西老年》,二是自订的《随笔》。这两本杂志,我几乎是通读。 杂志看多了,和相处人一样,其感情越处越深。我认为,《山西老年》是办得颇好的杂志。也正因为同杂志有了深厚的感情,心里有话就想说。  相似文献   

4.
编读往来     
《山西老年》2008,(7):68-68
我与《山西老年的》情缘退休前就听朋友说过《山西老年》是本不错的杂志。2001年我退休后,单位老干部科也为我订了一份,也就从那时起,我开始结识《山西老年》。  相似文献   

5.
方世宏 《老友》2009,(1):64-64
遂川县汤湖镇有三十多名退休干部,县老干部局为每位退休干部订了一份《老友》杂志。每月初,只要《老友》杂志一到汤湖镇老干部活动室,义务投递员退休教师罗宏辉,就会在逢圩日将  相似文献   

6.
1999年我退休后,县委老干部局为我订了一份《山西老年》,我从那时起开始结识她,感受颇深,感觉她就是我的良师益友。《山西老年》的内容丰富多彩,像是一座知识宝库,可供人们学习的地方很多。你想知道《趣闻轶事》吗?你想知道《政策与法》吗?如此等等,均可在《山西老年》这座知识宝库中找到比较满意的答案。因此,我认为《山西老年》具有可读性、趣味性、知识性。  相似文献   

7.
王进 《小康生活》2000,(8):50-50
我是一名普通的农村青年,业余时间常给报刊电台写一些新闻稿件。也许是一种对报刊特别钟情的缘故.去年10月份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到邮局发稿,从报刊征订目录上,发现了《专业户》。凭着多年来写稿经验,我断定这是本好杂志,于是便拿出19.20元钱订了一份2000年《专业户》。  相似文献   

8.
《山西老年》杂志社编辑部: 我是山西武乡县的一名青年。1990年从山西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毕业,现在武乡县教育局教育志编纂办公室从事编写业务。 我父亲是从事教育工作的,退休三四年了,从今年2月份起,每月由县老干部局给订阅一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与《山西老年》接触是在1999年,那时我在乡党委办公室工作。因为要写一篇有关老干部工作的文章,就借了一摞《山西老年》找资料。本来只是要找一些相关的内容,但是无意中发现其中的许多文章都很有意思,所以就把那一摞《山西老年》一页接一页地看下来了。记得当时还有不少同事都拿去看了。大家都觉得,杂志办得不错,有思想,有深度。我也没想到,办给老年人看的杂志这么受人欢迎,但是我更没想到自己能与《山西老年》结下这么深的机缘。我先是从乡机关调到县机关工作,2003年初又通过公开招考调到晋中市委老干部局工作,开始了我与《山西老年…  相似文献   

10.
互动平台     
《山西老年》2010,(2):68-68
编辑同志:2008年由于错过了订刊期,我只好从2009年五月份补订了下半年的《山西老年》,2009年第一期至第六期的《山西老年》没有读到,心中很是遗憾。因为《山西老年》已成了我的  相似文献   

11.
我们忻州市是个贫困市,14个县(市、区)中有13个不能按时发放工资。面对现实,我们积极发挥职能部门作用,近年来,一直把《山西老年》的发行工作当作大事来抓,使《山西老年》的发行量稳定上升。《山西老年》从1989年的6040份,到1994年的10560份,再到2000年底的14350份,全市14个县(市、区)中,有一半县(市、区)超千份。对于发行《山西老年》,我们的体会是要做到三个到位:  相似文献   

12.
日前,我们在帮助父亲整理多年来积攒的书信、报刊、杂志时,意外地发现父亲将1984年11月份创刊号至2004年2月份的《山西老年》杂志,保存得十分完好。父亲将一摞摞新旧不一的《山西老年》让我们看,并自豪地说:“我干了一辈子工作,好多书籍、杂志都弄丢了,唯有《山西老年》保存得最全。”父亲叫肖鸿泰,今年80岁了,他1946年入党,1947年参加革命,担任过乡政府、区政府、公社、县文教部、宣传部、农工部的主要领导,他一生不抽烟、不喝酒、不玩牌、不打麻将,唯一的嗜好就是读书、读报。父亲的父亲是从河南一条扁担两只筐逃荒来到山西的。在兵荒马乱…  相似文献   

13.
2007年2月的一天,我去一个老友家玩儿,在那里第一次见到了《山西老年》。我拿起随便翻了翻,便深深地被吸引住了。细看里面的文章,精彩新颖,是一份与老年健康生活息息相关的好期刊。为此.我立即跑到邮局补订了2007年下半年的《山西老年》。  相似文献   

14.
《老友》2013,(1):56-56
遂川县老干部局为我们每个退休干部都订了一份《老友》杂志。我每月一收到《老友》后,先认真读,自己读了几遍后,再把《老友》放到我办的农家书报亭里供大众阅读,于是我的这份《老友》成了大众的《老友》。由于《老友》办得好,大家都喜欢看,不仅有许多中老年读者喜欢读《老友》.而且一些年轻人也经常到我家来看《老友》。横圳村的大学生李勇,每次放假回家,都要到我家来借《老友》杂志。  相似文献   

15.
编读往来     
《社区》2010,(36):1-1
我以个人的名义订了全年的《社区》 江苏读者刘佳明: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报刊征订时节,我毫不犹豫地以个人的名义订了全年的《社区》,尽管我们单位已给各科室订了一份。调到街道工作两年了,从到岗第一天我就开始阅读这份杂志。《社区》那一抹清新淡雅、朴实无华,是我的最爱。记得刚到街道工作,接触最多的是社区居民,说实话,之前在机关坐办公室的我,带着满腔的工作热情却不知如何着手,幸好有《社区》作指导。我从《社区》中学会了如何与居民打交道,偷师到许多好的工作经验,当然也有养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吴敏 《社区》2014,(12):46-46
那天,我去看望姨妈,在她家客厅的一角,我发现了许多报刊,近前翻看,有日报、法制报,还有老年、健康、花卉类的杂志,足有10多份。我好奇地问姨妈:“您一个人订这么多报刊,是要开图书馆啊?”  相似文献   

17.
说起《山西老年》来,还真和我们夫妻有“缘”。与丈夫结婚时,他是县委老干部局办公室的科员。之后几年的日子里,不管是下班,还是节假日,经常有老干部到家里找丈夫领取《山西老年》,我的家成了《山西老年》的一个发行点。时间长了,一些老干部总是无时无点地到家里来,我真有点烦,就埋怨丈夫:“办公室里有几百本《山西老年》,可还是要一摞摞地搬回家,让老干部找到家里来,不嫌麻烦?”丈夫的脾气并不好,可在这件事上特别有耐心,他说:“许多老干部不在城里住,来领书不一定正赶的是上班时间,星期天来了,要让他们拿上。就是节假日休息了,他们顺便到…  相似文献   

18.
苏志强 《老友》2010,(8):64-64
退休了,在欢送会上,单位领导客气地问我:"叶老,在政法战线工作了几十年,现在光荣退休了,您想要点什么作为纪念呢?"见领导关心,又问得实在诚心,我也就坦诚地回答:"听老同志说,由中共江西省委老干部局主办的《老友》杂志品位很高,很符合老年人的口味,深得老年朋友的喜欢,就请单位每年为我订一份《老友》杂志作为永久的纪念吧。""行,就这么定了!"单位领导爽快地答应下来。  相似文献   

19.
我为她们忧     
晓唐 《社区》2005,(6):3-3
最近,笔者在某社区慰问离退休干部时发现,他们的阅览室很“丰富”,报刊架上摆放的报刊竞有上百个品种。除了有针对老年群体的一些报刊外,还有很多经贸类、军事类、文化类等报刊,甚至还有一份《中国少年报》和专供出租车司机阅读的“的士周刊报》。美中不足的是,许多报刊大多是一二个月前的,有的日期还不全。我问工作人员:你们怎么订了这么多与老人不甚相干的报刊?他们说,公家订阅的报刊其实只有5份,其余的都是退休职丁们私人订阅并拿到这儿来交流阅读的。  相似文献   

20.
自费订阅《山西老年》已有10年的时间,10年来,我不仅是《山西老年》的忠实读者,也是《山西老年》的一位撰稿人。每当心中有了喜怒哀乐的时候,总想对《山西老年》说说,每当看到好人好事和良好的道德风尚时,也想对《山西老年》讲讲,遇到一些不平之事想倾诉的对象还是《山西老年》。还有在阅读《山西老年》杂志时,每读到一篇好文章,无论是文章的思想内容还是作者流利的文笔,都使我感触颇深,收获巨大;每发表一篇文章时更使我喜不自禁,尤其当许多熟悉我的老同志说看到我的文章时,我更是高兴得心花怒放。更高兴的是,通过在《山西老年》杂志上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