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马克斯·韦伯与中西传统社会结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伯的学术体系的架构与内涵是建立在他对东西方尤其是对中西传统社会结构的充分研究基础之上 ,从宗教伦理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到西欧封建制与中国家产制的比较及中西社会结构的一体化与多元化的对比剖析中 ,韦伯看到了常人所未看到的理性资本主义在中西方不同的遭遇及其根源  相似文献   

2.
任镭 《中文信息》2013,(10):200-200
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剐出心裁的从宗教的角度出发,试图阐释新教与资本主义经济伦理的关系。中国的市场经济现在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中,韦伯的思想对于帮助我们构建一个健全,文明的经济伦理关系,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韦伯的<儒教与道教>是比较宗教社会学的代表作之一,它对东西方的宗教文化分析产生了深远的意义.通过对韦伯作品中基督新教、儒教、道教的跨文化比较,重点分析它们在伦理观上与资本主义经济契合上所具有的差别.反思传统文化与东亚模式、中国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马克斯·韦伯在其代表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从宗教、文化的角度,运用历史的和比较的方法,探讨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生成关系.他的这一独特的经济伦理视角对于我国如何进行现代化建设,如何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有着重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王善英 《贵州社会科学》2007,208(4):106-110
马克斯·韦伯基于对世界诸宗教伦理的研究目的,在考察了西方的新教伦理和中国的儒教伦理之后,接着考察了印度的宗教伦理,主要是印度教伦理.韦伯认为具有传统主义、仪式主义、拒世主义、禁欲主义、神秘主义以及冥思、巫术、偶像崇拜等理念的印度教伦理,没有能像西方的新教伦理那样,促进西方"资本主义精神"的产生,并进而促成其理性主义的兴起,反而对理性主义产生了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6.
马克斯·韦伯运用历史的和比较的方法,探讨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生成发育关系.新教伦理发挥着道德规范的职能,即为资本的生产经营者的意见、志趣、情绪,甚至心理状态编制道德程序,西方现代资本主义的孕育与发展离不开道德情感的支撑和依托.韦伯看到了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倾向,认为抛弃超验性假设,将生产同宗教价值相剥离,是资本主义合理化的必然要求,但是在分离过程中却产生了科学理性对价值理性的完全拒绝,从而使资本主义活动丧失了文化的根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本身就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和市场理性的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是要构制充满人文道德关怀的综合理性社会.  相似文献   

7.
韦伯经济伦理方法的社会心理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研究经济发展背后的超经济因素,是当今社会科学理论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超经济因素,就其本质而言,是指经济增长背后的文化伦理因素,核心是经济伦理与经济行为的关系问题。对此,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以下简称《新教伦理》)一书中早已作了深入的考察,其论述是极具挑战性和启发性的。毫无疑问,我们的讨论应该从韦伯自己的论述开始。一  韦伯的宗教社会学是通过对世界各大宗教的比较研究,来考察和论证不同类型的宗教对于人们的社会行动的影响及其后果的。在《新教伦理》一书中,韦伯主要论述了两个…  相似文献   

8.
刘刚  陈转青 《天府新论》2008,1(3):28-32
马克斯·韦伯关于文化理念与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之间关系的研究,被我们称为"韦伯问题".在这里,沿用"韦伯问题"的思路,来考察墨家与当代经济的价值关联:韦伯认为,清教生信仰上帝的宗教观念下,形成了一种具有合理性、经营性、组织性的理性化的经济理论,其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理性精神的生成.反观墨家,在"天志"的宗教信仰下形成了以"兴种除害"为旨趣、以功利主义为特征的经济伦理;墨家这一经济伦理具有的实用主义理性、注重团体诚信、组织化的劳动分工观念,与现代市场经济的理性精神相契合.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市场经济日趋具有"中国本土化"特征,墨家可以为我国市场经济提供理性精神资源与动力,从而使墨家当代价值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近现代资本主义精神在韦伯的新教伦理那里找到了宗教辩护和伦理的合法性.以韦伯新教伦理为价值原点,把后现代语境下的伦理考量及其伦理学方法合称之为"后新教伦理",旨在凸显西方宗教与伦理价值渊源的内在关联性,界说新教及其伦理的孕育、发端和发展,窥思信息主义技术范式对新教伦理在形式上的质疑和质料上的强化.  相似文献   

10.
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马克斯·韦伯(1864—1920)最先使用“经济伦理”一词。他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产生时的经济伦理作了开拓性的研究。他的研究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例如八十年代末便有两本研讨中国经济伦理的专著面世:一本是余英时撰写的《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7年版),另一本是张鸿翼撰写的《儒家经济伦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但是韦伯未曾给经济伦理下  相似文献   

11.
“韦伯命题”作为探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问题的焦点被广泛关注着。但是以往人们在研究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发展的这个问题时,却总是片面地看待它。他们过分突出了宗教文化的因素而忽略了其他的方面。考察了韦伯命题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形成韦伯命题热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韦伯命题是现代社会科学界最旷日持久的争论焦点之一。余英时教授指出,中国近世宗教伦理具有新教伦理精神,尤其强调儒家伦理能够为中国资本主义精神产生提供动力。余英时和韦伯都是在宗教教义中争论商人的资本主义精神,没有对商人精神进行经验研究,后来韦伯学者和余英时本人也都认识到这方面研究的不足。此文用徽商的经验研究检验韦伯命题,支持了余英时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中华民族传统伦理精神刘英民读马克斯·韦伯的书,有一个问题经常在脑海中萦回:既然新教伦理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曾一度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那么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能不能也借助伦理呢?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学,而儒学的一...  相似文献   

14.
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对现代资本主义产生了巨大影响、所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先后兴起"韦伯热".目前,西方的"韦伯热"方兴未艾,而且影响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也波及到我国港、台和内陆地区,韦伯的著作不断被译成各种文字、犹如我国乾嘉时期的"家谈许郑,人说贾马",西方社会学者几乎言必称韦伯.象英国的"莎学"、我国的"红学"一样,"韦伯学"也日渐成为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本文就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对现代资本主义的影响作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建构一种符合社会转型期的伦理价值体系,促使现代市场制度趋于完善,在当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通过运用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逻辑梳理方法,试析韦伯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动因的探究;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观,探讨韦伯经济伦理思想的独特性和局限性,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借鉴意义;并基于韦伯经济伦理观的启示,提出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当代中国伦理与价值体系方面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马克斯·韦伯一生思想发展的历程,就是试图用“宗教的经济伦理”这一独特的视角来寻找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合理性。其第一阶段主要是用历史的方法对历史上的经济问题进行探讨,第二阶段主要是从宗教的经济伦理学角度来理解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历史发展之间的关系。马克斯·韦伯的宗教经济伦理思想形成有种种原因。  相似文献   

17.
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从新教伦理的角度阐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原因,从经济和伦理的关系出发,探讨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其经济伦理观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伦理价值建设有重大现实意义。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解决经济领域中的"道德失范"现象,坚持继承、创新的态度,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政府引导与经济主体参与相结合,加强法制建设,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宜的伦理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8.
合理化与审美"救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健 《江汉论坛》2005,1(11):101-105
一、合理化与现代性的困境合理化作为韦伯全部社会理论的关键词之一,是理解韦伯社会学主题的一个中心概念。正如德朗蒂所概括的那样:在韦伯的社会学里,至关重要的概念即合理化的观念。现代性带来的正是合理化过程在宗教、经济、法律和科层制等领域中逐步展开的进程①。对于韦伯而言,首先是由宗教改革开始走向世俗化的宗教伦理,在这一过程中呈现出强大的文化力量并成为现代性进程的关节点。在他看来,开始于16世纪初的欧洲宗教改革,倡导的是一种对于世俗生活各个领域的一切行为都加以管理的控制方式。为此,一方面宗教伦理借助一种合理化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韦伯认为基督教改革后的新教伦理在西方社会的合理化进程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它导致了整个西方文化的合理化,并促生了资本主义精神,最终使资本主义经济和现代国家应运而生.但是,这种合理化由于建立在"目的-手段"合理性的基础之上,因此必然导致与之同时的社会的不合理化.  相似文献   

20.
叔本华通过重新理解康德和柏拉图的哲学 ,批评其两个世界的划分而转向印度教的“梵我合一” ,从而从基督教转向东方宗教和直觉主义。其意义在于打破了东西方宗教的隔离 ,推动了西方哲学和宗教向东方宗教的交汇。东西方哲学和宗教都应该克服各自的局限 ,为全球时代的哲学重建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