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柔性教育目的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教育目的观是一种客体论教育目的观,这种观点忽视人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发展自我的主动要求。受教育者应是教育目的设定和达成的实践者。柔性教育目的观是与刚性教育目的观相对的,它的基本内涵是:教育目的的设定,应顾及受教育者自主发展的要求和需要,而不仅仅是社会的要求和成人的预设;教育目的不再是单一的终极目的,而应是一个多元分层的目标体系;教育目的实现,应与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协调,是一个动态可变的目标达成过程。  相似文献   

2.
杜威的教育目的观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威对美国的传统教育目的观进行了深入批判。他提出良好目的的三个标准是现实性、实验性、目的和手段相互转换;其特征是:教育目的必须根据受教育者的活动和需要、教育目的必须能转换为方法、教育者必须警惕抽象的终极的目的。杜威把教育目的区分为内在的和外在的,他虽然宣称教育本身无目的,教育过程在它以外并无目的,但他并不是"教育无目的论"者,他的教育目的是为民主主义社会服务。杜威教育目的观的现实意义主要有三点:应重视教育目的的现实性和生活性,应重视教育目的的内在性和主体性,应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性和活动性。  相似文献   

3.
教育目的含义的哲学辨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研究教育目的的主要意义有二:一是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教育目的的概念内涵和本质属性;二是从认识论角度探讨达成教育目的的基本脉络和途径.教育目的是一种主体指向的学术范畴,包含着一个内涵复杂的概念体系.笔者根据不同教育主体教育功能的差异将教育目的划分为教育理想、教育宗旨和教育目标等三类,分别剖析其各不相同的教育利益诉求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指出,教育精神反映了人类对教育活动最基本的利益追求和价值取向,构成了教育目的的基本内核;研究教育目的的根本意义在于坚持和弘扬教育精神,也就是要促进受教育者全面健康的"生活与成长".  相似文献   

4.
大学的使命在于育人 ,当大学把人才培养作为自己的首要职能时 ,那么 ,其教育者和治校者首先要遇到的就是应当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 ,亦即教育目的的问题。一般认为 ,教育目的既要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科技文化发展的要求 ,又要根据受教育者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而对学校自身而言 ,教育目的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学校一切工作都围绕着教育目的的实现组织起来的。据此 ,学校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得以确定 ,而教育的效果也据此得以检查和评价。本文通过教育的演进的讨论 ,进一步明确了自由教育、职业教育、普通教育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大学的发展过程亦因此明朗  相似文献   

5.
教育目的是教育和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教育目的提供给教育对象明确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结果,而教育者也要根据教育目的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教育目的作为支配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定性,它支配和指导着整个教育过程。教育目的的构建也是逐步的,从建国初到现在制定了适应不同时期特定的教育目的,可以说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较完整的教育目的体系。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深刻体现。和谐观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从和谐社会的需要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出发,把握和谐观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具体分析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注重以和谐观协调教育诸要素的关系,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校道德教育的目的现实定位于“人格高尚”,由此导致许多弊端 ;以马克思的人学理论为基础 ,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现实条件 ,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政治指导 ,高校道德教育的目的应是使受教育者学会做一个“人格完善”的人  相似文献   

8.
当代西方人文主义教育思潮的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西方 ,人文主义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当代西方人文主义教育思潮主张教育以人为中心 ,促进人的发展 ,培养自我实现的人 ,其主要教育思想是 :教育要尊重人 ,培养“完善的人性”,促进“人的潜能充分发展”;教育者要研究、满足受教育者的需要 ;教育要培养创造型人才 ;以人为中心的教学观。这些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教育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商品经济的抽象发展导致现代性的畸形发展,而现代性的畸形发展又把人带入一个“物化”的世界,“物化”浸染整个社会,使人的发展陷入现代性困境的窠臼,而人的现代性困境又势必引发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传统教学模式陷入困境;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主体性和本真性的失位;教学方式呆板失效等。转变叙事方式——从宏大走向平凡,是消解人的现代性困境,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有效路径。要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方式,就必须注重求真,重塑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必须着眼现实,关注教育者的生存境遇;必须丰富教学内容,转变授课方式。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的是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将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紧密结合在一起。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应联系学生思想的实际、社会发展变化的实际,对教育目的进行分层设定:第一,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看待社会的发展变化;第二,引导学生正视社会发展变化给自身带来的各种影响;第三,引导学生关注、认可社会的发展变化,树立坚定的信念。  相似文献   

11.
学校体育教育是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的,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中心环节,在实现学校体育教育总目标的过程中,体育教学不仅担负着传授体育知识,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促进学生个性完美发展的教育责任。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在学到体育基础知  相似文献   

12.
德育现代化既是社会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发展的外在要求,同时也是德育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德育现代化并不意味着现代与传统之间的断裂,相反,它是以对传统的扬弃为基本点,多方面开拓创新的过程。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德育现代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德育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应加以弘扬。  相似文献   

13.
以怀特海过程哲学为视角审视博雅教育。怀特海过程哲学主张,世界是由相互联系的过程构成的网络,我们是这个网络的组成部分。世界上每一现实存在物都在生成和消亡,生成是潜藏在所有事物之中的终极事实。怀特海还把这种终极事物看作创造性。创造性是标志这种终极事实的共相之共相,是新颖性的本原。宇宙因而是向新颖性迈进的创造性进展。新颖性还内在地与自由相联系。以过程视角审视博雅教育可以看到:博雅教育自身的内涵和外延应当不断丰富和发展;博雅教育应当注重价值观教育;博雅教育应当是终身教育、创新性教育、自由式教育和爱心教育,并应当十分重视美学教育,以培养和造就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在实施博雅教育活动中不应当把博雅教育与专业教育对立起来,也不应当把博雅教育简单地等同于素质教育或通识教育。博雅教育是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创新性和过程性教育。  相似文献   

14.
古彝文献《玛牧特依》蕴涵着丰富的幼教思想,是指导彝族传统家庭幼儿教育不可缺少的经典著作。书中对不同阶层家庭的儿童分别提出了不同的教育要求,在教育活动中,提倡早期教育、依龄施教和学以致用,强调父母言传身教的重要作用。这些优秀的幼教理念,至今对彝族社会家庭教育起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无锡国专是现代教育史上重要的国学教育机构,这里不但聚集了一批诗词研究专家,而且还培养了一批现代词学研究人才,他们的词学研究既带有传统学术的印记,又具有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学术品格,无锡国专是考察中国词学现代转型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6.
爱国主义教育在方式上向图像实践的拓展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推进过程中的与时创新。当前,爱国主义教育图像实践已成常态,理清其开展的逻辑理论既是对爱国主义教育方式的科学认证,又有利于爱国主义教育图像实践的创新发展、提质增效。从其逻辑层面论析,应把握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宣传教育理论阐述及思想政治教育图像论述是其理论逻辑;二是历史发展中静态和动态图像的运用是其历史逻辑;三是大众认知方式的转变、教育者素质的提升以及媒体融合的发展是其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7.
心理——道德教育模式是把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进行有机整合,以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的一种全新教育理念。它的提出既是时代赋予我国高校道德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本土化的一个尝试。在实际操作中,应正确处理好心理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关系,既要防止心理问题德育化与德育问题心理化,又要努力化解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教育目的的一个重大变化,教育不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而是培养人。因此语文美育首先不但要有“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等近期的现实的教育目标,而且一定要有终极目的:形成审美人格,体验生命愉悦,追求美丽人生。其次要建立一种新型的语文美育理念:让生命焕发出活力,让语文教学成为师生共同体验生命美丽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怀特海作为杰出的哲学家和数学家,在教育思想领域也独树一帜。其教育名著《教育的目的》一书,由六篇论文和两篇附录构成,着重从教育的目的出发,论述了教育过程中应把握的节奏,自由与纪律的关系,古典课程与现代课程的协调以及大学教育管理的诸多建议。这些深刻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不仅成为流行国际的“过程教育”的先声,而且给予当时英国的教育以认真的总结与批判,体现了作者从多年教育实践中得出的经验以及基于这些经验的价值思考。  相似文献   

20.
当下,人们的教育理想与教育现实之间往往有着较为遥远的距离。教育理想最终应该成为教育现实,而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借助于教育科研的力量。教育科研要通过自身的功能确立、检验、矫正、实现、发展教育理想,在这一过程中,它还要努力化解有可能出现的对立、生硬等状态,即,不仅有益于理想的实现,还要有助于它的“软着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