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清之际广东肇庆鼎湖山庆云寺弘赞禅师,一生致力于律学的理论研究与普及实践,撰述宏富,成绩可观,地位崇高,影响颇大,至有“岭海之间以得鼎湖戒为重”之美誉,后世被尊为中国戒律的厘定者。他学有渊源,远绍唐南山道宣律师,追踪云栖祩宏,其著述均有单行本流通,后被汇编为《鼎湖法汇》。《鼎湖法汇》之编与成鹫《鼎湖山志》之修相关,为整顿庆云寺道场、提升庆云寺的文化自信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鼎湖戒”的理论基石,《鼎湖法汇》中多种著述在岭南和全国佛教界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南海西樵山历史上又名茶山,产茶历史悠久,盛产好茶。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称"樵茶为粤东第一"。西樵山茶的发源、发展与樵茶文化在岭南茶史文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岭南茶文化的宝贵财富。从西樵山茶的自然环境、发展兴衰和文人视角下的樵茶文化等三个方面对古代西樵山茶做一个深入的挖掘分析,重现西樵山茶的昔日辉煌。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茶叶品牌构建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产茶区域之一,其茶产业以绿茶为主。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把茶叶生产纳入整个农产品品牌建设规划之中,茶叶的品牌构建呈现出由做“名茶”向做“品牌茶”的转变,先后经历由做“名茶”向做“品牌茶”、“一县一品”战略的实施、“浙江绿茶”品牌战略的提出等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宜昌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峡州名茶、煮茶名泉、名人诗文、茶风茶俗等资源异常丰富,并显示出地域性、民族性、丰厚性、生态性等鲜明特点,这使得宜昌历史茶文化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茶的发源地,茶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古徽州是传统的产茶区,徽州茶文化历史悠久,名茶资源众多,茶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多彩,具备发展茶文化遗产旅游的资源基础、市场基础和产业基础,可以从以保护为前提、制定开发规划、完善产品体系、健全保障机制等方面推动徽州茶文化遗产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6.
中国虽然是产茶大国,却不是产茶强国;虽然占有世界上最大的茶叶面积和产量,但在世界茶业市场影响力较弱。2013年,中国年产茶195万吨,出口3258万吨,出口创汇12.47亿美元,出口量只占全球茶贸易量的17.4%,这一比例逐年下降,这和中国茶文化的地位和影响是极不相称的。  相似文献   

7.
一片叶子落入水中,改变了水的味道,茶由此诞生。这片叶子,承载着历史的演变,见证了东方文明的生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栽培以及利用茶叶的国家,是全世界茶的发源地和茶文化的鼻祖。武王伐纣之时,茶叶已作为贡品。原始社会后期,茶叶成为货物交换的物品。战国时期,茶叶已有一定的规模。先秦的《诗经》中已有对茶的记载。  相似文献   

8.
陆羽撰写的《茶经》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典籍,其英译本对中国茶文化在西方世界的传播具有极大的价值。从典籍文化翻译的视角,重点考察美国译者 Francis Ross Carpenter 的《茶经》英译本中关于儒释道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翻译效果,并对译者英译过程中准确再现原语负载的文化内涵方面存在的得与失进行综合评价,为茶典籍翻译实践提供借鉴,以促进中国茶文化的有效译介和传播。  相似文献   

9.
1月9日至12日,黄庚华副会长代表学校“党建”、“思政会”出席在高明市举行的广东省高校“思政”与“党建”1995年年会;同日至15日西大思政会承办的“全国地方院校德育研究会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在西江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召开,X名代表(西大思政会胡金宁、卢坚参加)与会。会议期间抽空游览了星湖、鼎湖两个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及肇庆市市容、夜景并到珠海市进行了实地考察(代表们在游鼎湖山途中曾巧遇党中央前总书记华国锋同志并合影留念)。  相似文献   

10.
乾隆皇帝茶诗与中国茶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封建帝王的生活方式多与茶结下不解之缘 ,其中乾隆皇帝《御制诗集》收录有近 2 0 0首茶诗 ,为中国历代茶诗之最者。文章从乾隆皇帝茶诗说起 ,纵论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 ,开拓了中国茶诗与茶学研究的文化视野 ,认为茶诗是中国诗文化与中国茶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是中国文人饮茶之习的生活情趣和审美理想的诗化 ,是中国茶文化美学的艺术结晶与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1.
从《茶经》章节的翻译谈典籍英译中的意形整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是“意”、“形”具佳的中国茶文化典籍的代表作。《茶经》目录的章节标题言简意赅地挑明了《茶经》各章节的主题内容,成为展现原文形式美与信息丰的重要环节,是展现在译文读者面前的首项表面效度。本文尝试从《茶经》章节标题的翻译着手,探讨如何在译文中整合《茶经》原文本的形与意,在传达原文本的指称意义的同时全方位传达原文本的言内和语用的意义,以达到“意义相符,功能相似”的社会符号学翻译标准,将《茶经》这本负载着丰饶中华文化的经典之作介绍给全世界。  相似文献   

12.
广东肇庆鼎湖山庆云寺是一个典型的禅寺。建寺之初,鼎湖高僧为整顿僧团、团结信众,初代祖栖壑道丘制订清规,建坛授戒。二代祖在犙弘赞禅师又专意从事佛教戒律学,在律学的普及与理论研究上颇有开拓,撑持佛门,最有实绩,影响最大。由于初代祖、二代祖师承背景的特殊及信众的来源广泛,庆云寺的禅、净、律兼修成为优秀的传统,影响庆云寺历代高僧的个人修持和僧团管理。其戒律学在岭南地位极高,且在全国及海外均受推崇。  相似文献   

13.
黄一 《山西老年》2008,(6):44-45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的饮茶记载,茶的最早发现与利用,是从它的药用开始的。"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晋·张华《博物志》也同样有"饮真茶,令人少眠"的说法。在我国,各类名茶不胜枚举。其中,又以名扬华夏的十二大名茶为最。  相似文献   

14.
作者简介:范廷义,男,1954年11月出生,河南开封人,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1988年在中国美术学院进修。善画人物,兼攻写意花鸟、山水。其作品多次参加省及全国画展。其中,《海女》参加全国首届人物画展,《起名字》参加全国第六届美展,《江南采莲曲》参加首届世界华人书画大展,《采莲曲》参加全国中国画三百家画展;《南国少女》获河南省美展二等奖,《童趣〗获河南省美展优秀作品奖。现为肇庆学院公共艺术教学部主任、副教授,肇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肇庆画院画家。范廷义作品选登  相似文献   

15.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分支文化。陆羽及其《茶经》开创与发展了中国的茶文化 ,苏州是中国茶艺的发祥地 ,自唐迄清代茶道名家辈出 ,对中国的茶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王一宁 《社区》2012,(11):35-35
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中,把义阳茶列为当时的名茶。而义阳。就是现在的信阳。 信阳是名茶之乡,盛产白毫细嫩、汤色碧绿的上乘“信阳毛尖”。信阳人爱喝茶、会喝茶,茶喝得可谓尽心尽意而又家常至极。  相似文献   

17.
《肇庆学院学报》2009,30(4):F0002-F0002
徐浩艇,男,1962年生,甘肃庆阳人,广东省肇庆学院美术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肇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绘画作品曾入选参展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第八届全国美展》、《中国油画大展》、《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第三届中国油画展》等国家级大展,有30多幅作品参加省级展览并多次获奖。  相似文献   

18.
唐肃宗上元二年(761)陆羽著《茶经》三卷,至今1229年了,是书驰名中外,所记种茶、制茶、品茶、茶具以及饮茶等方面,论述精妙,千百年来流传不衰,人民尊崇陆羽为“茶神”、“茶圣”。关于《茶经》研究不乏佳作,然对作者总结荆楚地区的茶叶生产和饮用经验几乎没有涉及,本文对前人所论不赘述,仅就作者及《茶经》与荆楚的产茶结合湖北方志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名茶是茶叶中的精品 ,在引导茶叶产业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且代表着茶叶生产、消费以及茶文化交流的方向。对三峡名茶源流、成因和生活文化的揭示 ,有利于丰富三峡茶文化的研究内容 ,也为名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庆学院是由原西江大学和肇庆教育学院合并组建的本科层次普通高等学校,于2000年3月22日由教育部批准成立。 原西江人学前身是广东肇庆师范专科学校、已有30年的办学历史;原肇庆教育学院创办于1977年,合并前属地市级成人高等师范专科院校。 学院两个校区均座落在著名的肇庆七星岩风景区内。校园占地近1000亩,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建筑风格与周边的湖光山色融为一体,环境优美,宜于治学。是广东省文明校园和肇庆市花园式单位。 肇庆学院现有15个教学系(部)、32个专业。2001年秋季将有12个专业招收本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