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信贷管理基础薄弱、改革发展观念滞后(一)行业指导意见缺乏约束,信贷政策难以贯彻。(二)贷款“三查”制度落实不到位、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三)科技力量薄弱,信贷管理的技术手段落后。(四)决策层……  相似文献   

2.
加强信贷管理,克服资金风险,是当前金融领域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今年,交通银行南京分行实行了信贷资产质量监控的信贷管理办法,经过实践证明,信贷资产质量监控制度不失为加强信贷管理的一项有效措施。 一、信贷资产质量监控的基本涵义 所谓信贷资产质量监控,是指以信贷资金使用的安全性为中心,设立一组简明适用的监控指标,定期对有问题贷款占用总量、结构变化进行监测,通过监测信号,掌握信贷资产质量状况,进而针对有问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不断深入,对“三农”贷款逐年增加,但是,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有增无减,其原因一是中小企业缺乏主导产品且科技含量低;二是金融机构信贷管理机制僵化;三是信用环境建设滞后。同时,深入剖析了企业发展难及贷款难的根本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下降,信贷风险上升。这既有企业状况欠佳、行政干预多、企业转制问题多、国际金融环境影响等外部因素,也有信贷风险管理的组织机构不健全、信贷管理机制不健全、金融部门间的不公平竞争等内部因素。因此,建立健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综合评价体系是十分重要的。它通过风险的防范与制约体系、预警与跟踪监测体系、分散与转稼体系、贷款的清收与补偿体系及风险的监控与稽查体系全面监控信贷资产,保证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美商业银行贷款管理存在重点内容、评级制度、贷款程序、审贷要求、人员素质、信用环境、贷后管理、电子化程度等八大区别。美国银行信贷管理对企业的影响:融资成本低、违约成本高;中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对企业的影响:融资成本高、违约成本低。改善中国银企关系并实现双赢,要建立以企业现金流为核心的信贷审查机制;真正做到审贷分离;建立针对企业财务的评估模型;提高现有信贷人员业务素质;加强贷后管理等。  相似文献   

6.
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当今之世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但改革的全面深化也出现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加剧了各种风险的产生。横向风险、纵向风险、操作风险、外来风险交融共生,贯穿于改革全过程和各领域。有效应对改革风险,既要有敢做敢当、积极主动的态度,更要注重科学管理。应不断强化风险意识,增强风险识别能力;科学分析风险存在机制,准确评估风险承受能力;加快立法进程,依法管理风险;注重各机构协调运作,加强统筹管理。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破浪前行,勇立潮头,为世界各国防范和化解改革风险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从1998年年底,我国银行贷款管理开始实行五级分类方法,由过去按期限分类的流动性管理转向披性质分类的风险性管理。这是我国信贷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变革,对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央银行金融监管和建立现代金融制度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一、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方法的意义推行以风险为基础的贷款五级分类方法,是我国银行管理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这次改革,对于提高中央银行监管水平,改善银行业的经营管理,及时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必将产生深远影响和重大的促进作用。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正常情况下到期要足额支付,但是发放的贷款…  相似文献   

8.
张俊华  郭全中 《兰州学刊》2006,(6):149-150,153
本文在分析了中国地方财政风险的表现形式、特点以及地方财政风险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风险意识、合理界定政府职能等防范地方财政风险的措施,探讨了地方财政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以及如何化解地方财政风险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大庆市担保业的调查,分析了当前担保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担保公司盈利模式单一、收益低、风险高;为突破生存困境存在业务违规行为;监管主体不明确,经营活动缺乏有效监管;风险补偿机制没有建立,担保业发展后劲不足。提出了促进大庆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建议:完善担保行业监管体系,促进担保行业健康发展;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实行担保费率浮动制;推进担保机构与银行合作,加大产品与服务创新;尝试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有效补充代偿资金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论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控制制度的缺陷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助学贷款的信用贷款性质、学生就业难、收入低、贷后管理难度大、个人信用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决定了其高风险性,需要完善风险控制制度来化解。但现行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控制制度违约预防制度不健全、风险补偿制度有缺陷。应从以下两大方面予以完善:健全违约预防制度,包括建立严格的风险防范环节、建立国家助学贷款资信查询系统、个人资信征询系统、失信惩戒制度;科学构建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包括建立国家助学贷款信用保险、国家担保制度、私人担保制度、完善国家助学贷款违约风险补偿机制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财政风险具有三个层次,即财政收支平衡风险、保障风险和调控风险。如果财政风险不能有效防范,将会出现灾难性的局面,使得社会制度和经济秩序必须重组。财政风险是宏观经济体制改革、微观经济运行故障和政治道德制度失范的结果。防范财政风险,需要树立风险意识,建立规范完善的市场机制,科学运用财政政策,建立宏观经济调控体系,造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观念,加强法制建设,构筑风险防范的自然屏障。  相似文献   

12.
综合贝克和吉登斯对风险社会出路的探寻,可以发现,风险社会理论主张全面提升人类整体的风险意识,它并不否定人类实践,但强调要重视人类实践的负面后果;它并不否定社会发展,但强调要重视社会发展的副产品;它并不否定发展科学技术,但强调要重视科学技术的副作用.归根到底,风险社会理论就是强调要重视社会发展的风险.从这种观点出发,风险社会理论,既不是消极的悲观主义,也不是盲目的乐观主义,而是强调把风险意识作为一种具体的反省批判意识,以此确定人类合理的自我意识及风险意识,把自我意识转向人类如何能使自己进步的过程,把风险意识转向人类如何能有效防范风险的技术手段、制度安排及机制实施等方面上来.  相似文献   

13.
冯志宏 《学术论坛》2008,31(2):11-15
作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一种基本趋势,全球化既加速了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也给社会进步带来巨大的风险,使人类正在步入后果严重的"风险社会".与传统社会风险不同,风险社会中的风险呈现出模糊性、全球性、更广泛的关联性、平等性、不可控制性等特点.当前,我们必须不断强化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树立和谐发展的理念、积极开展风险的全球治理,力求以最小的风险实现最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戴礼荣 《理论界》2007,(7):227-228
农村信用社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在支持农民、农村、农业的经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农村信贷特殊风险、体制障碍、信贷管理落后等方面的因素使信用社信贷风险加大。因此,应当从加强农村信用环境、建立农业保险制度、处置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减少行政干预、健全和执行信贷问责制、完善信用社内控制机制等几个方面来寻求出路。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集团财务风险主要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收益分配风险.企业集团需要建立健全科学的控制制度和防范措施提高对财务风险的反应和抵御能力.培育良好的企业风险管理文化;建立保证财务决策科学的公司治理机制;研究国家经济政策,制定企业战略规划;提高企业财务风险意识和强化员工专业能力;构建企业集团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6.
强化建筑业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刍议卢建平,徐菡一、吸收国际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经验,完善贷款资产风险防范机制。当前,贷款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加强贷款资产的风险性管理,而需提高管理质量,必须依循科学的管理规则和方法,我们应从适应市场经济,适应商业银行管理...  相似文献   

17.
风险析     
风险析周正刚随着改革开放浪潮的冲击,风险及风险意识、风险机制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青睐。因此,从哲学上对风险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风险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危险性,也是主体对事物发展趋势的一种把握和预测。风险作为客观存在的现象,具...  相似文献   

18.
佳木斯市城市信用社风险成因及化解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贷款质量差、清收难度大 ,资金成本高、经营效益差 ,资本充足率低、资不抵债额大 ,信用程度低、支付风险大 ,自律意识差、道德风险大五个方面 ,客观阐明了当前城市信用社的风险状况。从客观因素、经济环境、自身因素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风险成因。从对城市信用社进行合并重组、建立科学的内控机制、实行贷款发放和清收双向奖惩制度、强化法人管理、建立风险防范体系五个方面 ,提出了化解风险的对策 ,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司晓悦  王超敏 《理论界》2007,(1):238-238
本文分析了在我国全面推行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的优势,并具体提出通过制定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办法、规范贷款的发放手续、建立有效的担保机制、采取合理方式偿还贷款、加强贷款的监督管理力度等方式可以保证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的顺利、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出口大米要严防副产品流失,建立出口补偿机制;建立和强化贷款约束机制,同时,优化粮食品种,从多方面提高出口大米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