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同批出生妇女的平均初婚年龄和平均生育子女数受社会、经济、文化习俗和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试图以1988年全国2%生育节育抽样调查为基础,专门分析我国女性人口平均教育水平对女性平均初婚年龄和平均生育子女数的影响,并探讨不同类地区的影响模式,说明提高女性文化教育水平的长远意义.二、不同文化程度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的差异依据1988年全国2%生育节育抽样调查数据,我们计算了城市、城郊、镇和农村四类地区45—57岁(分三个年龄组)不同文化程度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的差异.显然,这些妇女基本上完成了终身生育任务,在生育期内受计划牛育政策的影响较小.教育水平同其它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一起影响了她们的生育行为.  相似文献   

2.
由于贵州地理环境的特殊性,使民族传统生育文化积淀很深,影响和支配着人们的生育意愿和行为规范,导致了少数民族人口出现增长较快、生育水平偏高、早婚早育等问题,给贵州以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带来较大压力。本文结合贵州高原地理环境的特征,从地理环境与文化生成的角度对少数民族传统生育文化的形成的地理因素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西部农村地区人口计划生育调查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有关数据对中国中西部农村地区的人口“计划外生育”(超生)现象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基础、生育文化和计划生育政策强度是影响不同地区“计划外生育”的主要因素。研究还发现,这些地区的人口生育水平实际上已经处于较低的水平。事实上,“计划外生育”或“超生”现象与计划生育政策的不同界定标准有很大关系,这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的“超生”现象不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4.
薛继亮 《人口学刊》2015,37(4):25-35
本文采用在2013~2014年寒假期间对内蒙古赤峰市、通辽市、锡林郭勒盟、包头市、阿拉善盟、鄂尔多斯市、兴安盟等地区的调研数据,通过一般回归方法和有序Logit Model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年龄、总收入、家庭人均收入、蒙语书写能力、是否独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自己文化程度、住房面积、照顾老人的数量等因素对蒙古族居民的初育年龄意愿、生育理想数和生育孩子性别意愿起到影响作用,影响作用显著;年龄和家庭人均收入等因素显著影响汉族居民的初育年龄意愿、生育理想数和生育孩子性别意愿。总体来看,教育程度及经济因素越来越明显地影响蒙古族居民的生育意愿,家庭养老和本民族文化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蒙古族居民的生育意愿。  相似文献   

5.
人口增长速度与育龄妇女的生育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影响妇女生育水平的因素大致可分为自然因素(人口构成)和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包括生育政策、文化水平、居住地区、职业分布和政治经济条件等。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6.
生育文化概念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生育文化是人口文化的一部分 ,它本身又分为内涵生育文化和外延生育文化。内涵生育文化是指从受孕至出生后婴儿期的文化现象的总和。它又分为六类 :观念生育文化、科技生育文化、规范生育文化、信息生育文化、行为生育文化、组织生育文化。外延生育文化 ,即内涵生育文化之外 ,而对生育观产生影响的文化现象 ,诸如婚姻文化、妇女文化、养老文化、养育文化、家庭文化、社区文化等等 ,它是一个开放系统  相似文献   

7.
王军 《南方人口》2013,28(4):1-7
我国不同生育政策类型地区二孩生育间隔的差异,既受到地区经济、社会和生育政策的影响,又受到育龄妇女个人和家庭因素的影响。分层模型结果表明,地区间生育间隔差异占我国二孩生育间隔总差异的30.54%。我国生育政策对不同政策类型地区二孩生育间隔差异的影响程度基本在20%以下,不同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平等状况是导致地区间二孩生育间隔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新型生育文化及观念在蒙古族居民中已经形成,即使在少数民族地区优惠的生育政策下,蒙古族总和生育率也已经低于汉族和全国平均水平。为了更好地找出这一事实的原因,本文着眼于民族特征和跨族通婚,利用有序Logit Model对蒙古族居民的生育数量、存活数量、男孩数量、女孩数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估计,发现蒙语表达能力的影响非常不明显,但是蒙语书写能力的作用比较明显。此外,民族特征和通婚特征对生育数量和存活数量的影响明显高于对生育性别的影响程度,对生育男孩的影响高于对生育女孩的影响。蒙古族生育出现持续递减的趋势,对稳定蒙古族生育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数据,基于经济学和人口学的理论,从数量和性别两个维度分析青年女性生育意愿与行为偏离的地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数量维度的偏离以青年女性的生育意愿高于生育行为为主要表现形式,理想子女数比实际子女数平均高0.4~0.5个,性别维度的偏离主要表现为近六成的青年女性现有子女性别结构未满足理想子女性别结构,生育意愿与行为偏离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2)区域的“经济—文化”类型对生育意愿与行为偏离有显著影响,高人均GDP—强生育文化区域的青年女性生育数量与性别偏离的可能性相对更高;(3)生育意愿与行为偏离的影响因素存在区域异质性,城乡类型、流动状态、年龄、婚姻状况、婚姻持续时长、民族、受教育程度、工作类型和收入水平等因素对生育意愿与行为偏离的影响在不同的“经济—文化”区域存在差异。文章认为,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应综合考虑地域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异质性,力求实现“经济—文化”同向驱动和不同类型地区协同联动,推进人口的长期均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单独二孩"与"全面二孩"政策家庭生育意愿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育意愿是影响实际生育水平的超前变量,为预测生育水平提供重要参数.通过对山东省符合"单独二孩"政策和"全面二孩"政策家庭的大样本生育意愿调查,结果显示,两类政策家庭的二孩生育意愿和理想子女数基本相同,且愿意生育二孩的主观因素、地区差异及户口性质、文化程度、现有1孩性别等对两类家庭生育意愿的影响是类似的;生育安排、不愿意生育的主观因素、属相偏好等则存在显著差异.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模拟结果表明:现有1孩性别、年龄、地区因素、主观因素等对两类家庭二孩生育意愿均具有显著的影响;"全面二孩"政策家庭更主要从一个孩子的风险性方面考虑二孩生育,"单独二孩"政策家庭则更多从自身养老和精神需求的角度做出二孩生育选择.  相似文献   

11.
于韵 《人口学刊》2012,(5):93-96
人口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的一部分,在我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背景下,吉林省人口计生委提出打造长白山人口文化品牌,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一个重要举措,是适应新形势、探索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工程。从文化变迁理论出发,分析长白山人口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地域特点,探讨建设长白山人口文化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打造长白山人口文化,是全面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统筹解决吉林人口问题的需要。打造长白山人口文化,是对吉林丰富的人口文化资源发掘和提炼的过程,是新型人口文化的构建过程,是现代人口计生工作文明形态的构建过程。它既是传统人口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一次融合、碰撞与创新的过程,也是对以往文化"缺位"的人口计生工作模式的积极定位。因此,打造长白山人口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社会转型中生育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育文化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总的看来,我国生育文化仍处在由传统生育文化向现代生育文化的转变过程中,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育文化仍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发展生育文化的根本途径是加快经济发展,深化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政府对建设新型生育文化的正确引导,逐渐消除传统生育文化赖以存在的土壤和条件,创造出有利于新型生育文化发展的宏观、微观条件。  相似文献   

14.
论生育文化和生育文明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生育文明中表现了生育文化的种种现象和活动,生育文化也体现了生育文明的历史轨迹、进程和内容。生育文化的发展表现了不同时期人类生育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不体现生育文化内涵的生育文明显然是不存在的。然而,严格说来,生育文化和生育文明是既有密切联系,又有一定区别的两个不完全等同的概念。正确认识和理解生育文化和生育文明的概念、内涵、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对于推动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深入发展,进一步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理论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西方生育文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西方生育文化源于原始的生殖崇拜,经历了由文艺复兴前生育文化、文艺复兴后生育文化和20世纪中期以来生育文化等几个阶段的发展,每一阶段上的生育观念、生育习俗、生育制度、生育理论都呈现出不同变化及特点。  相似文献   

16.
延边朝鲜族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主要在三个方面,即传统文化因素、育龄妇女自身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抽样调查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育龄妇女自身因素和经济社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朝鲜族的生育意愿,但是,朝鲜族独特的传统文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师吉  刘悦 《西北人口》2007,28(4):58-61,64
我国的生育率变化一直以来都与生育文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深厚的传统生育文化支持着我国农业社会的高生育水平,这在历史上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庞大的人口数量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包袱。我国现阶段生育率已经在计划生育政策的控制下,达到了一个较低的标准。但是,这种低生育水平还很不稳定,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推进生育文明的发展将成为稳定低生育水平,实现适度人口规模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移民的文化适应:宁夏吊庄移民的生育观念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华  马伟华 《南方人口》2008,23(2):50-56
以扶贫与保护生态环境为重要出发点的宁夏吊庄移民规划,使居住在宁夏西海固地区的大量回族群众搬迁到了宁夏北部易于得到黄河灌溉的地区。伴随着这样的移民搬迁,回族群众的思想观念必然发生变迁。在移民的各种思想观念中,生育观念的转变体现得最为直接与明显。因此,移民群众在生育观念方面的调适就显得极为重要。移民迁出地的历史传统、文化习俗以及迁入地的社会观念、价值标准.都深刻地影响着移民的生育观念。在这些因素中,迁入地城市文化的影响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对新型生育文化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学义 《南方人口》2003,18(1):23-28
新型生育文化是一种与传统生育文化既有联系又有根本区别的现代生育文化 ,它的效应的产生和发挥对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突出的意义。本文对我国新型生育文化效应发挥情况进行了初步的实证研究 ,主要涉及到新型生育文化效应的指标设置、运用、问卷调查分析以及促进效应有效发挥的模式特征。  相似文献   

20.
论培育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型生育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型生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宗旨在于优生优育优教,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培育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型生育文化,对于推动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遵循生育文化形成发展的客观规律,大力发展市场经济、重视文化独立作用、加强政府调节职能、积极做好"两个结合"、坚持"三个代表"思想,是培育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型生育文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