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是现代高职教育的最终目标,建立健全以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办学四方协同的办学模式,以产教园和校外工作站为载体,实现资源整合,是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由之路.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四方协同、内园外站"的合作平台,完善合作机制体系,创新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解决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矛盾,增强了高职院校办法活力,在省内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个载体"营造创业生态新环境 围绕全市"三步走"发展战略部署,针对现代服务业、都市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的服务需求,以经济开发区、特色园区、产业集群为主体,着力于产业行业内新生创业主体数量的生成及中小企业的再创业;以市内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型孵化基地为创新工场创建主体,加速创新人才和新一代高科技企业的培育.在孵化载体、服务机构、高校集聚且生活配套健全的区域,通过盘活闲置厂房、仓储用房、办公用房等存量房产,加快建设一批创新创业园和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孵化体系,力争年内在全市范围内增设258个官方创客服务办公室和窗口,新增2家都江堰市级大学生孵化基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旺苍县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极整合资源、搭建平台、配套政策,全面激发众创活力.据旺苍县总工会常务副主席陈红英介绍,截至目前,旺苍县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双创中心")入驻企业45家,累计培训创新创业人才1000余人次,为在孵企业落实项目资金1000余万元,发放扶贫小额信贷、创业贷款2亿元,转化科技成果23项,新增产值1.6亿元,增加就业岗位6300个.  相似文献   

4.
去年以来,吉林市就业服务局围绕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重点和难点,以"贴近朝阳产业、贴近企业发展、贴近农民需求"为原则,以"服务企业、服务农民、服务经济发展"为宗旨,不断加强制度建设,探索服务模式,进一步健全农技工培训管理新机制.  相似文献   

5.
瑞典有着"创新之国"的美誉,并长期在全球最有创造力国家排行榜中位居前列.从生活需求出发,坚持以人为本,是瑞典产品和服务创新的鲜明特色. 创新的"活力基因" 瑞典是一个十分注重创新的国家,瑞典有一系列贴近日常生活的发明,比如安全火柴、拉链和摄氏温度计,单体冰箱、血液透析机等著名的创新设计也都源自瑞典.  相似文献   

6.
国内最大的社保第三方专业机构"51社保"近日发布了2017《中国企业社保白皮书》,显示超七成企业"低缴"员工社保,没按员工正常工资收入缴纳而是以更低的工资标准来计算.  相似文献   

7.
总动员搞服务,在"送"上下功夫 作为"三医融合"研发小镇,永宁镇内用人单位多,人才需求量大.对此,该镇以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就业促进活动为契机,打通企业用人单位与求职者的沟通渠道,为企业和求职者提供面对面交流平台,将就业岗位"送"到求职者手中,将优秀人才"送"入企业.另外,该镇还与温江区宏蓝人力资源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定期举办企业就职招聘会,实现企业和求职者需求常态化对接,实施求职招聘活动,将用人企业引入社区招聘,将就业岗位送入家庭.  相似文献   

8.
一、留学生"双创"的三种模式 美国有关机构近期发布的一份全球创业年度报告显示,在政府政策对创业影响的排名中,中国位列62个监测国家的第3位.这说明中国各级政府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得到了国际的认可.这也是众多留学生萌发在中国创业的热情的基础.目前,留学生创新创业主要有三种常见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德国作为制造业强国,制造业一直都是德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近几年来,面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再工业化",为了保持制造业的竞争力,德国提出了"工业4.0"的战略计划.用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改造制造业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中国在2015年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但与德国"工业4.0"相比仍处于宏观战略层面,缺乏实施的具体细节.借鉴"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应当将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建立智能工厂,制定产业标准引领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并建立创新新型制造业组织模式为制造业发展提供相匹配的服务.  相似文献   

10.
近日,花园小学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江苏省扬州市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春大型人力资源交流会在这里举行. 据了解,当天75家单位到场提供了7600多个岗位,相比热情的单位.求职者有点"淡定".据统计,当天15000多人次进场求职,5000多人达成求职意向. 新兴产业用工需求明显趋旺 璨扬光电、天威新能源、川奇光电、晶澳太阳能……进场招聘的企业,很多是扬州市"三新-网-书"等新兴产业的重点企业.  相似文献   

11.
搭平台促交流 为更好地服务平昌县域经济发展,为广大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交流合作、共谋发展的平台,平昌县人社部门牵头成立了平昌县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联盟通过整合、优化政府和社会资源,促进创新创业孵化园、各创业服务组织与创业大学生等重点群体的交流与合作;采取举办培训班、讲座、论坛、沙龙等多种形式,帮助和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凝聚创业人才;加速推进全县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培养更多创新企业及企业家.目前,已有160余人申报联盟会员,成功创业94人,涵盖养殖、种植、医疗、餐饮、电子商务、广告传媒等多个行业.  相似文献   

12.
新常态下加强高校工会"家"文化建设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需求.通过实践研究厘清高校工会和校园文化建设关系,创新建立甘于奉献的"家长"队伍、建立温馨之家、打造欢乐之家、搭建"线上"之家、业务提升之家和创建关爱之家等机制建立高校工会"家"文化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构建创新人才的新模式 崇州市以专家服务基地为平台,走出了一条创新人才服务的新模式. 拥有成熟的对接服务体系.首先,与专家签订聘任协议,积极引导专家与本地企业合作,开展公益性科研项目.其次,组建了1300余人的"管家"服务团队,负责协助专家开展技术推广、科学实验、数据搜集等工作.第三,建立了领导干部联系专家制度和市级领导跟踪服务小组,及时收集专家需求并协调解决有关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4.
南充市顺庆区就业局创新方式,以"调研摸底面对面、培训就业连成线"的方式,将企业用工需求和就业服务方式转变结合起来,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市级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服务方向结合起来,将重点企业用工和全区企业需求现状调研结合起来,将"局长大走访"和"南充零距离""云顶云"等线上服务机构,英联人力等线下人力服务机构的三方服务结合起...  相似文献   

15.
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习近平从历史维度、现实维度、未来维度做了理性分析,彰显了新时期习近平对中国道路自信的新审视,具有长远价值.以史为据,回望中国道路探索;以实为据,认同中国道路选择;以展望未来为据,坚定中国道路愿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表明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担当和情怀,也体现了中国道路自信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6.
整合四大要素,"刀工基础牢固" 摸清需求,制定培训计划.温江区以社会各类群体、全区114个村(社区)和三大产业园为基础,开展岗位需求、培训需求、人才需求调查,制定了多层多类、注重实效的培训计划.  相似文献   

17.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体、电子信息为主导的高职院校.近年来,学院依托专业优势,加大校政、校企合作力度,不断探索和完善"引、培、孵、助"四级递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逐步构建了以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提高大学生创业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学习和实践平台,为地方建设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邬晋萍 《劳动者》2004,(8):25-25
中国企业在哪个方面最捉襟见肘?据多数国际工商人士看来。中国企业不善创新。他们认为。大量中国企业创新不足。进取精神不够。缺乏全新产品和创新观念。怎样将这一劣势转化为优势。使中国企业在面临世界经济范围内的挑战时。增加取胜的筹码?这就需要企业营造创新环境。培养员工创新思维。吸引创新人才加入。释放企业的创新潜能。  相似文献   

19.
以问题导向创新工作、以市场思维激发活力,我省人社系统在2016年提出了确保就业稳定、确保社保托底、提升人力资源供给质量的"两个确保、一个提升"的全省人社工作主线,并围绕这一主线,努力抓落实、重在见实效,筑牢基础、稳中求进,圆满完成了年度工作任务,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中国,中国改革发展之路进入深水区,国有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挑战日趋激烈,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有企业面临着"十三五"深化改革和创新转型的迫切需求.企业是由人组成和支配的组织,改革的最终目的和核心内容都应当是组织和企业内部人员的发展.企业内部管理者的领导力,尤其是企业中坚力量的中层管理者的领导力培养将左右企业的发展和管理格局,做好国有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于"人",尤其是国有企业中层管理者对于企业的发展战略的落地执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国有企业的中层干部在能力和素质等方面与新形势下的要求还存在不太匹配的问题,如何提高国有企业干部,尤其是中层管理者的领导力的提升是一个重要工作.本文结合国际著名专家学者关于领导力的研究以及"新领导力"概念的探索国有企业中层管理者的领导力模型的构建,为我国国有企业找到一条适合国有企业性质和实际情况,符合国有企业中层管理者领导力培养的正确途径,通过提升"关键少数"来做好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