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王立辉 《青海统计》2005,(11):12-14
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是我国的发展进入新的时期、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而开展的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编制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依据。这次全国经济普查涉及基本单位普查、工业普查、建筑业普查、第三产业普查四项普查的系统工程,是一次综合性的普查。具有周期合理、调查范围广泛、信息全面,组织协调难度大的特点。所以,加强对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的研究,对于指导和完善下一步我省普查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这方面的问题略陈浅见。  相似文献   

2.
《浙江统计》2006,(2):48-48,F0003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13次全国性的普查工作。其中,人口普查进行了5次、农业普查进行了1次、工业普查(含工矿企业普查)进行了3次、第三产业普查进行了1次、基本单位普查进行了2次,经济普查进行了1次。分别是1950年的第一次全国工业普查,1953年的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1964年的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1982年的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1985年的第二次全国工业普查,1990年的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3年的全国第三产业普查,1995年的全国第三次工业普查,1996年的第一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1997年的第一次农业普查,2000年的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2001年的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海宁试点动员大会隆重召开,标志着全国经济普查海宁试点工作全面启动。据初步测算,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对象,共涉及我国境内从事第二、三产业的500多万个法人单位、700多万个产业活动单位和2300多万个个体经营户,行业门类包括了除农业以外的19个国民经济行业门类、90个行业大类、378个行业中类。  相似文献   

4.
《青海统计》2004,(9):4-4
国务院决定今年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掌握我国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状况,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去年12月,国务院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座谈会暨普查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今年2月26日省政府在西宁召开了全省经济普查工作会议。会议之后,各级  相似文献   

5.
《青海统计》2004,(5):11-11
为全面掌握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一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情况,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推进国民经济核算与统计调查体系的综合配套改革,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国发[2003]29号)要求.现将我省开展第一次经济普查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6.
《统计教育》2008,(6):47-47
继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后,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已于近期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  相似文献   

7.
2003年12月2日,国务院以国发200329号文件发出通知,决定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这是我国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一件大事,也是周期性普查制度调整后的第一次大型综合性普查。一年多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各级普查机构和全体普查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截止目前,普查登记、数据处理、资料上报和查询改错等工作已全部完成,第一次经济普查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回顾一年半的经济普查工作,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总结,也有不少深层次的问题需要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8.
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将全面铺开。本次普查范围大,涉及领域广,参与部门多,技术要求高,组织协调和具体实施难度大。根据第一次经济普查组织实施的具体情况,我们认为第二次经济普查的组织工作需要加强针对性,应注意以下四个问题,以确保普查各项工作按时高效地完成。  相似文献   

9.
《青海统计》2008,(5):5-6
同志们: 今天国务院召开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电视电话会议,主要内容是贯彻《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部署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刚才李克强副总理在会议上说,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每年都超过10%,为了继续保持我国的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国务院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通过普查,对我们国家的经济总量,经济结构,发展变化的一次全面、深入的家底摸底,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情》2004,(3):40-41
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并为国家编制五年计划和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服务,国务院决定在2004年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国发[2003]29号)精神,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出了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有关事项的通知。  相似文献   

11.
《青海统计》2008,(12):6-6
2008年12月31日,是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标准时点,普查登记工作于2009年1月1日起全面展开。 今年开展的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是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党和政府了解现状、把握未来、调控经济、管理社会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普查的结果将为宏观调控和编制“十二五”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特别是在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带来严重冲击的形势下,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决定于2004年在全国进行建国以来首次经济普查。曾培炎副总理在讲话中强调指出:“目前我们对第二、三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现状的把握还不够全面,了解还不够深入。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就是全面掌握我国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效益等信息,建立健全覆盖国民经济主要行业的基本名录库和统计数据采集系统。经济普查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  相似文献   

13.
《青海统计》2008,(9):8-9
尊敬的马副省长、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今天召开的我省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会暨普查实施方案培训会议,主要是落实国务院经济普查办公室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我省经济普查工作,培训各级普查机构工作人员。刚才,建堂副省长做了重要讲话,对做好我省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做出了周密的安排部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这些安排和要求落到实处,认真做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相似文献   

14.
《青海统计》2004,(9):14-14
国务院定于2004年开始进行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这次经济普查是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主要是为了全面掌握全国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等信息,建立健全覆盖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及其数据库系统。认真搞好经济普查,对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优化经济结  相似文献   

15.
《青海统计》2004,(5):3-4
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下发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赵乐际书记专门作了批示,苏森副省长亲自过问,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一次经济普查的通知》,并于2月26日召开了全省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会议。在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省经济普查准备工作进展顺利。这次全省经济普查办公室主任会议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决定于2004年在全国开展第一次经济普查,它的标准时点是2004年12月31日。这次经济普查是将原定于2003年进行的第三产业普查推迟,并与计划在2005年及2006年分别进行的工业普查,基本单位普查全并,同时将建筑业纳入普查合并,同盟者将建筑业纳入普查范围。它也是国家对前一轮普查内容进行改革后的第一次普查,普查周期及内容的设置与国家编制五计划的衔接更加紧密,资料的可用性将得到明显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情》2005,(8):13-13
为全面掌握《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和《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在各地区、各部门的贯彻落实情况,调查了解各地区、各部门在普查试点和单位清查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查找影响普查工作质量的主要因素,深入调研普查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研究对策,提出预案,国家多次组织工作组到各地检查指导工作。自四川开展经济普查以来,国务院经济普查办公室在试点阶段、准备阶段、登记阶段、数据处理等不同阶段,对四川经济普查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了解和实实在在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浙江统计》1996,(10):29-29
日前,全国农业普查办公室、国家土地管理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发文,要求各地认真做好土地变更调查,积极完成农业用地普查.联合文件格出:土地特别是农业用地普查是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为贯彻落实李朋总理在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关于今年全国完成土地普查工作的指示和1996年5月9日国务院《听取全国土地利用调查工作汇报的会议纪要》(国阅[1996]78号)精神及《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的通知》(国发[1994]60号)的要求,全面开展土地变更调查形成同一时点的土地详查成果以完成全国土地普查任务,是今年国务院交给的必…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也是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情。开展好这项工作,对于科学研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家非常重视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多次召开会议对这项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专门颁发了《全国经济普查条例》。今天,  相似文献   

20.
即将开展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是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融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以及基本单位等项内容于一体的一项综合性普查,是进入新世纪以后统计部门迎来的一场大战役,是今年统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配合这项工作的展开,让更多的人了解经济普查,现将我国的普查制度以及经济普查的有关知识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