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6 毫秒
1.
近代汉语条目是《汉语大词典》的一个薄弱环节。文章对《汉语大词典》中的26个近代汉语条目进行商补,共分为义项不全、释义不当、书证晚出、书证缺失、词形不全、注音不当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考证了《汉语大词典》释义中存有疏失的五个词条,并提出修正意见:“虞”错立“神兽名”为一义项,当去除;“樊”当训为“通‘緐’,马颈上的饰品”;“休息”条当用《礼记·乐记》作最早的书证用例;“翳”条释义当突出其区别性义素“仆倒”;“股”、“蚤”、“蔬”条释义不全,当增补义项.  相似文献   

3.
《汉语大词典》"逮(包括其所构成词条)"的释义与书证,皆有可商榷之处单词释义中或义项可以撤消,或义项释义不确;构成的词条或所释不妥;书证或难以说明所释,或句读有误,或裁取不当.  相似文献   

4.
以古代医学典籍《素问》、《灵枢》为语言材料,指出《汉语大词典》存在义项缺漏、书证迟后、词条失收、释义不确四个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5.
《汉语大词典》漏收《型世言》中的词目有 30 0多条。其漏收的词目以成语典故、变式典故、一般复词、专科词语为主。这些词目的漏收 ,使得《汉语大词典》出现了词目空缺、义项残缺、释义失误、书证过晚等不足。对漏收词目的补救措施 ,在现阶段只能是改良性的补遗 ,根本的措施是待条件成熟时对《汉语大词典》进行全面修订。  相似文献   

6.
大型语文辞书《汉语大词典》虽然征引了《搜神记》大量的语言材料作为书证,但仍嫌不足。其存在的诸如书证迟后、词条漏收、释义不确、义项不全等疏漏可借助《搜神记》丰富的语料不同程度地加以弥补,有利于以后修订。  相似文献   

7.
《法句譬喻经》是汉文佛典本缘部的一部譬喻性故事经典,其中保留了丰富的中古时期的口语词。本文以《法句譬喻经》中的词语为例,通过对照《汉语大词典》相应词条,从词目漏收、义项缺失、书证迟后和释义不确等方面例举说明《汉语大词典》存在的一些疏漏。  相似文献   

8.
《汉语大字典》“辵”部字书证可商榷者九条,其内容涉及书证与词义不符、相同书证分置不同义项等方面。笔者对其一一加以举证考辨,以期对汉语词汇研究、辞书学研究和《汉语大字典》的修订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汉语大词典》的书证与释义有不一致之处。据考释,多为不明书证词义而造成书证与释义不一致、不通书证文意而造成书证与释义不一致、忽略书证语法而造成书证与释义不一致,以及疏忽书证所在典籍的讹误而造成书证与释义不一致。  相似文献   

10.
《贤愚经》是北魏时期的一部汉译佛经,其中保存了大量南北朝时期的口语词,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宝贵资料。《汉语大词典》是中国权威的大型语文辞书,但其对《贤愚经》部分词语的收录情况存在漏收词目、义项缺失、释义不确以及书证迟后等问题,文章分别择取若干词条对其进行考辨说明,以补《汉语大词典》的部分疏误。  相似文献   

11.
独语句是非主谓句的一种,主要由一个词或一个偏正词组植入标识语气的标点符号构成,其发展反映了百年来中国文法探索者对印欧语法框架的质疑和对中国语言事实的思考。文章从独语句的术语嬗变和界定入手,梳理了“省略说”“零句说”“词组本位说”“字本位说”和“小句中枢说”等语法理论对独语句发展的贡献,指出了现有成果在概念界定、分类和准入条件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最后,文章借助构式语法和认知语法理论对独语句的分类和准入条件等进行了讨论,并对独语句未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展望,旨在助推汉语独语句理论体系的构建,为汉语语法教材编写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2.
《辞源》将“舞象”释为“古武舞名”,所引语例出于《礼记·内则》。在《礼记》等文献中 ,“象”可指乐舞名 ,指两种乐舞 :一为周武王时代创制的乐舞 ,因其舞姿象周文王时击刺之法 ,故名《象》;一为周公时代创制的乐舞 ,以表现周武王伐纣灭商之武功为内容 ,故称《大武》,又因其象武王之事而称《象》。故《辞源》不应将“舞象”收为词目 ,也不应将其释为“古武舞名。”  相似文献   

13.
汉译佛经在近年来颇受汉语词汇研究者的重视,尤其是佛经文献中出现的新词,它们对同时期中土文献的词汇系统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对汉语史以及辞书的编纂都具有重大意义.《汉语大词典》是目前中国最权威的大型辞书,但它对东汉时期的佛经语料关注较少.以支谶佛经为中心,探讨《汉语大词典》(下文简称《大词典》)中未收录的新词,以期进一步完善东汉时期的词汇系统.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汉语大词典》中数条词语的释义提出了一些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5.
近代汉语中出现的“睹当”、“堵当”、“覩当”、“赌当”等一组口语词之间存在形音义上的交叉关系,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语词汇是个立体性的系统。而《汉语大词典》对该组词所作的“参见”关联指引存在失误,不仅未能起到合理建构词汇系统、明确词汇源流演变过程的作用,反使其形音义关系混乱。反映《汉语大词典》“参见”关联指引存在界定模糊、不符合《汉语大词典》编纂方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周星”考     
"周星"一词,《辞源》、《汉语大词典》释为"岁星"、"指十二年",引白居易文、周亮工诗等为例,片面而有误。此词在古文献中之意义,除了上引两辞书所列义项(但辞书所引例多误)外,尚有下列义项:一、"一年。"二、"岁月,年华。"三、"一岁(用于表示年龄)。"四、"星名"(非"岁星")。  相似文献   

17.
“韵”、“势”、“味”、“趣”是汉语口语的四个审美范畴,它们涉及到了汉语口语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作为诉诸于人的感性形式的口语,其形式上的美肯定是占主要的,因而从口语审美的静态和微观表现上,取“韵”范畴作为代表;从口语审美的动态和宏观表现上,取“势”范畴作为代表.“韵”的基础上构成了更加富有整体性和节奏感的“势”;从口语审美的内涵上,取“味”范畴作为代表,“势”是“味”的决定因素之一;在汉语口语的内外结合上,用“趣”范畴来表达汉语口语与其他口语的区别.这四个范畴相互联系、共同依存,组成了认识汉语口语美学现象的网络上的纽结.  相似文献   

18.
《汉语大词典》修订要在书证补初始用例、补漏收词条、修改有误的释义三方面用力。  相似文献   

19.
口语交际时表达者常用一些动作、姿势、表情等非语言手段(如点头、摇头、皱眉、微笑、翘大拇指等)来传递信息,这些指称或描述身体动作、姿势、表情等非语言手段的词或短语,有一些可以表达比较固定的语义,这类词语可简称为"动作表义词语"或"动作词语".具体考察<现代汉语词典>和<汉语大词典>中的此类词语的收录情况和释义处理,发现存在一些问题.那些结构凝固性强的、有固定义项的动作表义词语,词典应该系统收录,尽量避免多收或遗漏.对动作表义词语的释义,应该有统一的体例,释义项目尽量齐全一致,避免随意性;释义应完备周密,尽可能准确反映语言事实;释义用词应严谨一致;近义的动作词语的释义处理尽量照应周到.这项研究对词典收词和释义、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对学习型词典的编纂都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取《汉语大词典》没有收录而在明清白话小说中较广泛使用的若干条词语进行解释 ,对《汉语大词典》收录而释义不全或释义有误的词语进行补释或订正 ,同时还列举了《汉语大词典》收录而例证晚于清代的数条词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