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贺是中唐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被称为“诗鬼”,他的诗风瑰丽奇峭,凄迷浓艳,这种诗风的形成与他对色彩的独特的运用方式是紧密相连的。笔者在对李贺244首诗歌进行字频、词频统计的基础上,对李贺诗歌中的色彩词进行语言学分析,以证明现代语言统计学的方法对于分析作者作品的风格特征既有其优势的一面,又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亟待进一步完善,这一点将在对色彩词功用分析中提及。  相似文献   

2.
现实中存在“灰色收入”,日常言语中使用“灰色收入”,政府贴近民生,首次在政府讨论报告中提出“灰色收入”词语。但因其新生流行性、认知模糊性、色彩主观性、语言家族性以及语用日常性等语言属性,使其难以成为法律语言,而进入政府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3.
王朔小说语言的特点为“玩”文字,即一种驾驭文字的能力和冲动,一种随心所欲地调遣文字的境界。他突破传统小说语言的束缚,用一种夸张和变形的手法漫画式地塑造人物,叙述故事。具体语言表现形式为“集装”语汇、“客串”词义,使语言表现力呈现一种“规模”效应。王朔的这种大胆尝试使他的小说语言独树一帜,充满了灵气和生气,但有时也流于庸俗,反映出他的痞气。  相似文献   

4.
海德格尔后期对语言问题的思考是以现世“贫乏的时代”为切入点。通过对技术本质的追问和人与世界的分离乃至对立的反思,他发出了“拯救地球”的呼吁。为了这一拯救,他认为,语言本质上具有“聚集”之意,因而,通过改变传统语言观,使人与其他万物共居于世界的一元中,通过纠正人对其他万物的“主宰”关系,给人以新的生存方式。然而,海氏后期的这些思想是与他前期对此在的本体论思考有着内在的渊源关系,由此也可见得他思想的整体性和思维过程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5.
《幻洲》半月刊由叶灵凤独自经营美编,其封面设计在抽象的板块式设计中,蕴含着深邃的意蕴,其插图在流畅的线条、奇幻的构图、黑白的对比中,呈现出抑郁神秘诡谲的境界,营构出刊物的唯美主义追求。叶灵凤精心设计刊物的题画与尾饰,幻美而蕴蓄,暧昧而迷离,在简约的构图、幽婉的线条、含蓄的象征中,呈现出独特的审美风格。女性、玫瑰、蜡烛、孔雀羽成为叶灵凤偏爱的绘画语言,他在模仿与借鉴比亚兹莱、蕗谷虹儿中,使《幻洲》半月刊成为具有唯美主义色彩“风行”“横行”的文学刊物。  相似文献   

6.
莫言曾说:“一个写作者所使用的语言,应该是属于他自己的、能够使他和别人区别开来的语言。”了解莫言小说的语言,不但可以领会莫言的文学历程,更能感受语言的独特魅力。本文总结并分析了莫言小说的典型语言特色,包括他常用的五种修辞,方言口语词汇、成语俗语、叠音词色彩词等的使用,矛盾性语言的使用和返源格的运用,词语的超常搭配,混杂式语言的使用等。  相似文献   

7.
美学思想、文学与绘画在互动中发展,美学思想、文学深刻影响着绘画的风尚,而美学思想、绘画也会反映在文学作品中。莫言的小说展现了一种极具特色的绘画性。他在文学创作中十分重视色彩的描绘与运用,且注重利用场景来构建意境。色彩和画境这对艺术范畴,和谐统一于莫言小说所构筑的感觉世界中。莫言对色彩语言特别青睐,其很多小说标题都含有色彩语汇。他在对语言赋色着彩时不只是停留在感觉的捕捉上而以此悦目,更多的是在色彩的铺陈中艺术地埋进了一层深义,使读者能透过色彩的表面见“色外之画”、闻“弦外之音”。莫言小说的画境体现为:在富于主观创造性的写意建构中,使用遵照现实主义原则的局部工笔描写、油画式的场景描写与人物描写的手法,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感,给予主观意象以一个坚实有力的负载物。此外,莫言在其小说叙事中,还充分使用了复合双层色彩的油画式的描摹方法,这种层次透视效果使得小说魅力大增。总之,绘画性是莫言小说之所以引人入胜、成为优秀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因素与特征。  相似文献   

8.
和声语言的使用是克洛德·德彪西音乐艺术中最有独创意义的部分。他是在晚期浪漫派、民族乐派和声基础上 ,以革新的思维 ,经过长期艰苦的探索 ,终于突破了统治欧洲音乐达一百五十多年之久的大、小调和声体系。树立起以色彩表现为主的印象主义和声的新风格。这是和声学中的内部矛盾———即“功能”与“色彩”的对立统一关系中 ,色彩因素居于主导地位的表现 ,是大、小调功能和声经过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阶段而发展到另一极端的结果。在他的作品《牧神午后》中充分体了这一特征。就和声语言及运用手段相对古典和声学来说是一种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论张爱玲小说中的色彩语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爱玲小说中的色彩语言蕴含着深厚的意味,它是作者感悟人生、揭示人性、反映社会的一种具有特殊个性的物质载体;也是张爱玲作为一个“语言大师”所特有的“语言的独创性、丰富性和深刻性”的一个横切面。本文围绕以下三点展开论述:一、作者对色彩语言的敏感与青睐;二、主体性在色彩语言中的体现;三、色彩的变异及色彩语言的象征性  相似文献   

10.
苏童《一九三四年的逃亡》具有鲜明的先锋实验性,在关于“逃亡”的叙述中,性、罪孽、死亡构成家族破败的必然逻辑,使作品充满了神秘主义的审美色彩。文本在诗意与意象、叙事与语言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先锋实验特质,在话语狂欢的文本实验中,表达了作者对人性苦难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1.
孔子整理《诗经》,提出“诗,可以兴”,诗歌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开始渐渐露出它的本来面目。虽然孔子的思想折射着社会伦理政治的色彩,但他看到了文学在人生中对心灵的激发作用。孔子对文学的观点由“仁”展开,由人生展开,他将其人生哲学渗透进对文学艺术的看法中,在真诚的基础上,他将审美与政教一体化,使艺术与人生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了联结,其诗兴论体现了一种“仁”性内涵——“为人生而艺术”。  相似文献   

12.
李贺是中唐时期的杰出诗人,他以奇特的想象,浓重的色彩,富于象征性的语言,使他的诗歌形成了一种奇崛幽峭、秾丽凄清的浪漫主义风格。他的诗歌在色彩艺术上有着突出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奇、冷、艳三个方面。李诗在展现色彩美的特色之一是求奇。陆游曾说过:“贺词如百家锦衲,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可熟视。”(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李贺表达事物的色彩独具一格,他极力避免平淡,追求峭奇,他好象是用韩愈写古文的方法来写诗,即所谓:“词必已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图像学中的色彩和情感与汉代辞赋中“铺采”“写志”相结合,借助同时期美术作品的色彩构成和色彩美学原理,对《楚辞》色彩语言的三大色彩基调与情感的寄托、汉代辞赋色彩语言的色彩构成和与之对应的情感表达方式进行较为全面地分析,认为汉代辞赋在先秦《诗经》《楚辞》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高明度、高纯度“五采”和中华“五色”的摹仿和表现性特征,以传达大一统多民族汉王朝时期文学作品所承载的家国意识的责任、个人情怀和升仙等观念,这不仅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艺术的色彩与情感的表达产生巨大影响,而且是中华色彩基因谱系和民族心理情感特征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片断疑问句(fragmentaryquestions)”是“片断句(fragmentarysentences);”中的一种,是一种不完全句(minorsentences);英语中的十大词类(除冠词外)或它们所构成的片断语句均可用于“片断疑问句”。“片断疑问句”在语段中使用,可增强文字的表现力,使语言简练明快,生动活泼;能增强句子的语势;还可以强化语言的感情色彩,因而具有明显的修辞特点。  相似文献   

15.
曹禺和色彩     
对一个画家来说,他假若要把客观事物正确地反映到画纸上来,一定要调配多种的色彩,运用最适当的色调,使其画“淡装浓抹总相宜”;对一个剧作家来说,他假若要逼真地状物写人,使作品增加感染力,就必须掌握和运用最适当的色彩词。许多人往往注意剧本的结构、冲突、情节和语言而忽视人物、环境的色彩描写。在这一方面,曹禺先生可称得上是两者兼长,独具匠心的。 曹禺先生的剧作不但剧情结构严谨,情节动人,语言富于个性,而且还善于运用多种的色彩词,对人物、整个舞台景物、服饰、效果,甚至一件细小的道具都作了细致入  相似文献   

16.
屈原的少年时代充满着浪漫色彩。他诞生在山水灵秀的巫峡附近,环境的熏陶使他从小便养 成了性高洁、好奇服、爱花草的品格。屈氏家族与楚国同姓,属于没落贵族,靠世袭的“食邑”过日子,但也衣食无忧。  相似文献   

17.
色彩词与语言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千世界充满色彩:碧绿的树、鲜红的花、黄澄澄的土地、蓝湛湛的大海……正是这些色彩把宇宙打扮得万紫千红,绚丽多姿。很难设想,世界一旦失去了色彩会变得何等单调、乏味和枯燥,色彩是构成自然美的要素。反映到语言里,提供色彩信息的是色彩词。巧妙运用色彩词也会大大增强语言的艺术美。马克思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3卷145页)。因此,色彩的表现一向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绘画中讲求“随类赋彩”,就是指按被描绘对象的不同特色,分别给以恰切的色彩的表现。狄德罗在《论绘画》中说过:“素描描出人物的形式,颜色给他们这种生气勃勃的神情,使他们栩栩如生,优良的素描师并不缺乏,善于着色的大师却是少有。”这不仅说明了色彩的重要,也提示了色彩表现的难度。从语言角度,讲求色彩的表现,就得用准、用好色彩词。李重华的《贞一斋诗说》中说:“物有声即有色,  相似文献   

18.
《今日南国》2008,(17):41-41
在这个奥运年里,时尚界也充满了奥运色彩,“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奥林匹克精神不仅将我们紧紧相连,还影响到变幻莫测的时尚界,使更多时装赋予了优雅的中国色彩。在神圣的8月,中国风达到时尚顶峰,无疑,一个属于中国的时尚季节已经到来。从奥运颁奖礼服的设计中不难看出,中国在用自己的语言,  相似文献   

19.
在英语和汉语中,有一部分词汇显示出很明显的性别歧视现象。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反映了历史上“重男轻女”的社会现象。文中基于标记理论,从“形式标记”、“分布标记”和“语义标记”等方面,对英汉中的性别歧视语言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发现英汉语言中词汇的性别歧视色彩都可以通过“有标记性”和“无标记性”来体现,但在...  相似文献   

20.
现代职场,形象也是生产力。而每个职业人所关心的“第一印象”,有67%是由你的外观色彩带来的。因为在你初次与人见面的七八秒内,你浑身上下的色彩会汇聚成一股强烈的语言密码和信息。把你的风格、品位和内涵传递给对方,对方也会据此推断他该喜欢你、信赖你,还是应该疏远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