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殖民地时期文学作品中的荒野描写是自然文学的起源,是早期清教徒认识和诠释北美荒野的主要文学创作形式。清教思想与荒野描写结合,赋予了北美荒野为欧洲移民所熟悉的基督教意象,确立了对美洲新大陆的地域认同感。同时,富有清教精神的荒野描写促使欧州移民关注对人内心和灵魂的探索,使他们能感悟神的启示,即在蛮荒之地建造上帝之城,建立一个独立、自由的国家,构建本土化的民族文学、文化和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2.
荒野是生态文学的重要主题.环境主义者所描绘的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的荒野成为现代人心中向往的荒野意象的范本.通过分析小说《走进荒野》的主人公克里斯为追求自我而探寻荒野自然并最终在荒野中丧命的悲剧故事,揭示了西方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社会文化的认同危机和对荒野自然的渴望,并探讨了人类文化与荒野自然之间的二元性以及彻底超越人类价值、走向荒野伦理的虚无性.  相似文献   

3.
罗尔斯顿和克里考特对美国既存的荒野观和荒野保护路线存在不同的看法.罗尔斯顿捍卫美国既存的“无人”荒野观,主张荒野保存;克里考特批判美国既存的“无人”荒野观,主张建立生物多样性保留区.实际上,克里考特的生物多样性保留区,虽看似解决了对印第安人的环境不正义问题,但却更易导致对环境的破坏.而罗尔斯顿揭示了环境不正义的根源,即不公正的社会制度.因此,只要在荒野保存中坚持生存原则,尊重文化差异和环境权利原则、公正原则(含补偿正义原则),就能在保护荒野的同时,实现环境正义.  相似文献   

4.
美国现代荒野保护运动兴起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它以美国社会主流荒野观的变化为背景,直接促成因素是汽车旅游的普及对荒野构成了威胁。在奥尔多·利奥波德和罗伯特·马歇尔等荒野保护主义者的推动下,联邦林务局在该时期推出了一系列保护荒野的举措,通过制定行政法规等方式,将一些荒野区纳入保护。该时期的荒野保护是由白人“精英”发起的,要保护的主要是荒野的审美娱乐和精神文化价值。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荒野保护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自然保护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二战后荒野保护的发展也并非完全是环境主义影响的结果,它实际上是此前的荒野保护运动在二战后的延续和深入。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荒野保护在美国现代荒野保护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为二战后的荒野保护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提供了重要的立法先例。  相似文献   

5.
华盛顿.欧文的《睡谷的传说》是历史和虚构、文学文本与历史和自然文本互文渗透的典范。它涉及美国早期殖民历史、清教主义、美国独立战争以及欧洲文化,既隐现了美国早期的历史背景和意识形态,也折射出作者对于清教主义的态度和历史意识。文中自然环境的描写、人物形象的刻画以及大量的含动植物名词比喻的运用,体现出强烈的荒野意识。《睡谷的传说》在历史和自然书写、时空架构、意识形态和主题意蕴等方面体现出多重文本内涵。  相似文献   

6.
[提要]弗罗斯特诗歌中有两个极为鲜明的意象,即文明与荒野,它们相互交织且寓意深刻,从深层次上展现了美利坚民族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弗罗斯特的诗歌肯定了英裔殖民者在北美荒野上建立的文明大国,但同时刻画了在殖民时期和西进运动中以“文明化”和“天职”之名对土著印度安人进行屠戮的罪行。此外,美国工业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以科技民族和工具理性的外衣逐渐将人异化成了忠于职守的机器人,人的精神世界陷入了荒原。弗罗斯特在多首诗中将人们带回“荒野”,以重拾新英格兰清教徒到北美时的信念,并重新审视美国民族的使命,这充分展现一位民族诗人的道德反思和想象。  相似文献   

7.
在电影史中,存在着不再作为叙事背景且从叙事中独立出来的景观,呈现出自身的自治性、主体性和现代性。“荒野”景观概念通常被划入野性大自然范畴。荒野景观是近年中外现实题材电影中的一个共同点,呈现社会的征候群,以不同表征来锚定人的生存困境。现实题材电影中的荒野景观主要有三类,一是从叙事中独立出来成为自治的荒野景观,一是直接从社会空间中建构社会荒野,一是微叙事以宏大叙事中的荒野为参照,重新建构当下现实题材中的荒野景观。三类荒野的建构都呈现出空间的荒野表征并非外在于象征秩序,而是与象征秩序紧密相连,同时昭示着未来所建构的现实世界中的荒野不再是原初外在于象征秩序中的荒野,而是象征秩序本身。  相似文献   

8.
荒野史是美国环境史研究体系中最富特色的内容和组成部分。第一位系统研究美国荒野观之历史变迁的是美国老一代著名环境史学家罗德里克·弗雷泽·纳什,这一研究集中体现在他的《荒野与美国精神》一书中。自《荒野与美国精神》第一版面世以来,美国荒野史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其影响也超越了时空与国界,具有世界意义。从宏观的世界视野来看,美国的荒野史研究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广泛的现实意义。荒野史研究有助于深化人们对自然之内在价值的生态学认知,促使人们超越长久以来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或无视自然有机体本身之健康的功利主义,有助于推进自然和荒野保护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描写的是自然景观,借此表达作家对于自然的感受。森林意象之所以在美国浪漫主义时期被作家们所钟爱,归根结底,是由于森林意象在某种程度上暗合了美国当时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0.
该文简要介绍了美国荒野的概念及其发展和保护的主要历程,并探讨了限制使用的一些管理方法。荒野为人们提供了远离尘嚣和自由享受天然美景的娱乐机会,荒野也因此面临过度拥挤和过度使用的问题。而采用规章和限制的管理方法来控制荒野的使用成为降低荒野冲击的常用手段,其中包括获得许可,对使用总人数和活动类型的限制以及对团队大小和使用时间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