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停战 《社区》2013,(8):55
奶奶辈会持家的主妇,总是一分钱掰成两半花,节俭的方法各式各样。现如今,不少80后的持家主妇们也奉行节俭主义,更加合理巧妙地安排生活的细节,被称为新节俭主义,请看她们的招数。妙招之一:只维持基本生活消费要想省钱,就得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不要因为一件打3折的晚礼服而花掉半个月的生活费,买下它之前想想,你有机会穿着它像那些光彩照人的明星一样走上红地毯吗?没有的话,就把衣服放下吧。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身上最好少带现金。这  相似文献   

2.
高停战 《社区》2013,(12):55-55
奶奶辈会持家的主妇,总是一分钱掰成两半花,节俭的方法各式各样。现如今,不少80后的持家主妇们也奉行节俭主义,更加合理巧妙地安排生活的细节,被称为新节俭主义,请看她们的招数。  相似文献   

3.
刘继东 《今日南国》2008,(13):47-48
“哈租族”指的是一群以租为乐的族群,他们信奉“买不如租”的租用主义,高唱“不求一生拥有,只求曾经享有”的口号,他们花着手里有限的钱,享受着无限的租用乐趣:穿着租来的名牌,开着租来的跑车,养着租来的小狗,睡着租来的床铺,租用生活稳底地从原有的租房、租车向更为广阔的方向扩展。  相似文献   

4.
新民 《社区》2004,(12)
当家理财是为了生活得更好一些,如果只是为攒钱而攒钱,攒钱又有什么意义?时代在变,当家理财的思路也要变一变了。理财不等于“只攒不花”。自己消费时应想到这也是对社会作贡献,消费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经济发展了,自己的收入才能增加。有些人紧捂口袋,宁可过苦行僧般的日子,这是攒钱而不是理财。理财是为了生活得更好一些,不增加消费,怎么能够生活得更好?当然,该花的钱一定要花,不该花的钱也不应该乱花。身体健康也是理财。“健康就是一切”。时至今日,饮食不再是为了“过日子”。讲究美味营养、荤素搭配,促进家庭生活的愉悦和谐,这…  相似文献   

5.
上了岁数的老人都有节俭的习惯,他们大多数注重家庭的节约生活;同时,在消费方面也是算计来算计去,生怕从自己的手上浪费一分钱;他们有的还想方设法为子女攒钱。节俭的生活习惯固然重要,但是如果过度节俭,就会影响  相似文献   

6.
浩富 《华人时刊》2007,(5):58-64
这是一个正在不断崛起的消费群体,他们崇尚消费自由,今日钱今日花,敢花明天的钱。全新的生活态度和消费心理,不断;中击人们的眼球,引发争议……  相似文献   

7.
消费社会的到来,改变了文化生产的逻辑,这在我国第五代导演身上得到了鲜明的体现。第五代导演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创造了有中国风格的浪漫审美主义的“文化电影”,在新世纪初,他们的国产大片迅速地转向审美消费主义,成为消费社会消费审美主义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8.
消费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和“压舱石”,未来消费仍将是拉动内需的主要动力。从消费主体看,最终消费以居民消费为主,其中城镇消费持续稳步提升,而农村消费占比不断下滑。从消费结构看,居民消费以“食”“住”等生存性消费为主,两项占比超半数以上,其他发展性消费有待提升。从消费差异看:(1)就区域差异而言,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居住成本过高,挤压了其他消费,尤其是有益于个人发展的教育、健康等消费升级过程。而中部地区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和医疗保健消费占比相对较高,消费升级具有较大潜力。(2)就城乡差异而言,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新冠疫情冲击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影响较小,预计随着政策的加力提效、经济活动的恢复,农村居民将会推动生活必需消费品的恢复,而城镇居民有望推动发展型消费品的恢复。(3)对于不同收入阶层,消费收缩分别表现为“无钱可花”“钱少不敢花”“有钱不愿花”“钱多没处花”的特征。疫情冲击使得居民消费信心呈现断崖式下跌,消费收缩并呈现出结构性分化特征,消费升级受阻。未来为应对冲击,应重点关注消费的结构性特征,把握好短期和中长期政策节奏,促进消费有序平稳恢复。从短期来看,提振消费最...  相似文献   

9.
佚名 《社区》2010,(3):24-24
上了岁数的老人都有节俭的习惯,他们大多数注重家庭的节约生活;同时,在消费方面也是算计来算计去,生怕从自己的手上浪费一分钱;他们有的还想方设法为子女攒钱。节俭的生活习惯固然重要,但是如果过度节俭,就会影响老人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会助长一些“啃老族”。做子女的如果看到家里的老人有以下行为,可千万不要任由其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0.
潘振华 《今日南国》2009,(11):26-27
法国作家雅克·迪泰特在其新书《生活得更富裕》中描述了加入“女女同盟”进行消费的女性特征:她们收入不菲;日常生活中精打细算;喜欢旅游和文化开支。这种新的消费方式用最少的钱享受生活,可以避免过度负债的危机,在国内。也出现了这些新型的消费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简朴的生活     
舒国志 《社区》2013,(2):20-20
近来人人在讨论缺钱,进而研究节俭。既然没什么钱了,便只好少花了。 主要在于以前花钱的习惯太糟了。现下不但要少花钱,更需用心实践简朴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在西方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中,作为不同发展阶段的两位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家,萨伊和凯恩斯在消费伦理问题上分歧明显。前者崇尚节俭,反对奢侈;后者则反对节俭,主张扩大消费。他们的分歧归根结蒂与各自所处的历史时代和所面临的现实任务不同直接有关。西方消费伦理发展演变的规律,可以给我们今天的消费伦理建设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新华 《社区》2013,(21):55-55
“你医保卡里的钱再不花,到年底就没有了。”“你住院最好先花个人账户里的钱,不花就得自己掏钱。”很多老年人在个别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看病就医时,总会遇到这样的“大忽悠”,诱导老人把医保卡里的钱花光,这其实是一些无良药房和小门诊部的促销伎俩,误导大家多进行医疗消费,从而提高利润。  相似文献   

14.
有个流行说法:老年人消费比年轻人节俭,且以迫切需要为主,消费方式比较单一;老年人消费重子孙、轻自身;资金去向一是购房、二是储蓄,用于自己文化娱乐、生活消费的较少,以致有的旅行社向出游老人多收  相似文献   

15.
欲望消费与生态危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需要消费与欲望消费是两种不同的消费概念。与需要消费相比 ,欲望消费既无经济合理性也无道德正当性 ,并且是生态危机的直接原因。欲望消费根源于启蒙运动宣扬的人性观 ,其直接后果导致了“公有地的悲剧”和炫耀性消费 ,使自然资源成为任意挥霍的对象。解决生态危机的出路是遏制欲望消费 ,而遏制欲望消费的途径是塑造热爱自然的人性。热爱自然的人性将“节俭”视为人的美德 ,将欲望消费视为恶  相似文献   

16.
经济寒流袭来,华尔街瑟瑟发抖。许多大手大脚惯了的美国人,也不得不开始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勤俭、节约,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至少在最近一段日子,正成为不少美国家庭的必修课。现在,美国人乃至全世界的人都开始反思“花明天的钱过今天的日子”的消费模式。一位著名的专栏记者在批评美国人的消费理念时形容:是在“花后天甚至大后天的钱来过今天的日子”。  相似文献   

17.
张继东 《社区》2013,(36):54-54
生活中,很多人常常把“理财”挂在嘴边,其实所谓的理财,并不仅仅是买股票、基金、投资房产,最贴近自己的“理财”就是打理好生活一一只花该花的钱,养成良好的用钱习惯,并把它发展成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8.
消费讲节约与扩大消费需求是并行不悖的,它有助于提高消费者的生活质量,也是消费者必须承担的一种社会责任.消费讲节约的最深层意蕴是承继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节俭文化.  相似文献   

19.
佚名 《社区》2009,(29):38-38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钱生钱。”可到了阿拉伯人那儿,最担心的就是“钱生钱”。笔者常和阿拉伯银行打交道,对于他们这种奇特的理财观,着实花了好长时间才适应过来。  相似文献   

20.
李琼 《女人世界》2007,(3):24-26
女人们向来是最爱赶潮流的一族,在这个高倡独立的时代,大家更是忙着把自己的钱往外面洒,请看看下面的数据吧根据最新发布的职业女性消费调查显示.有七成女性支出超前,其中56%表示不会去储蓄,宁愿去投资“钱生钱”,另外14%是时尚“月光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