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当前,医学院校通识教育指导思想不科学,课程设置问题突出,教学方法、评价与考核机制存在严重缺陷,学生缺乏足够的重视。改进与完善医学院校的通识教育,需要对于通识教育进行明确定位,对通识教育课程进行整体规划、精心设计,改革教学方法、评价与考核机制,探索开展通识教育的多种路径。  相似文献   

2.
德国应用型大学将应用型作为办学定位,通过完善的通识课程建设实现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均衡发展.文章通过对德国应用型大学通识课程的结构、课程的实施和课程资源三个方面的分析,总结出德国应用型大学通识课程的特点,并结合我国应用型大学通识课程提出建议,以促进人才均衡发展,对过度重视专业教育的现象进行纠偏与修正.  相似文献   

3.
目前,推行通识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已经逐渐形成趋势,但是还存在对通识教育理解不全面、地位不高、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通过阐述通识教育理念的内涵,分析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现状,可以看出,推进通识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学生管理模式的创新和隐性课程的建设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教育理论界和高等教育机构对大学通识教育问题进行了数十年的探讨及实践,尽管对通识教育的内涵和理念的认识存在不同观点,大学通识教育实践却具有极大的共性.大学通识教育的认识差异并未左右社会对一些众所周知的大学通识教育能力和通识教育效果的评价,这种来自公众的带有感性色彩的评价的背后就是社会对大学通识教育问题的理性认识.本文试图透过对公众感性的关于大学通识教育能力的认识的理性思考,给出大学通识教育能力的量化类型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通识教育的内涵和师范教育的特性,师范院校通识教育的使命体现在两个层面:终极层面,即"完整的人"的培养;专业层面,即教育信念的培养。师范院校通识教育在理念、课程、教师、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方面还存在问题。改进和完善师范院校通识教育,必须首先确立科学的通识教育理念,明确通识教育的使命,加强对通识教育理念的宣传;从通识教育的理念和使命出发,顶层设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强化通识教育师资建设,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优质通识教育课程师资队伍;创新通识教育教学方式,积极推进小班讨论教学、研究型教学,强化经典导课程教学,在专业方向课程教学中融渗通识教育,将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有机结合;加强通识教育管理工作,探索建立全校层面的通识教育机构,建立通识教育质量评估反馈机制,建立通识教育课程教学助教制,实施双导师制,推进优质通识教学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的高等教育面临诸多困境,如何解决高等教育之殇,依然要回归到"通识教育"的本源.论文从我国高等教育之弊端,追溯"通识教育"的起源和本旨,梳理"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以及"通识教育"和"美好社会"的关系.逻辑性地阐述了"通识教育"在高校教育的重要性,印证"通识教育"对于"美好社会"构建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了高校要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管理学通识教育对培养高等院校学生的管理素养,满足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高等院校开设管理学通识教育的必要性,探讨了当前管理学通识教育课程教改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当前我国高校实施管理学通识教育需要转变教育观念、重建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和手段等教学改革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为高等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建设路径,是一种适应社会形势的新型课程体系改革探索.  相似文献   

8.
国内大学多开有通识教育课程,但由于教育观念落后,重视不够,操作不当,整体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应从转变通识教育理念、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设立管理协调组织等方面建设通识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9.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理念逐渐为我国教育界所认同,并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识教育从广义上说是培养道德高尚、身心健康、通融识见的和谐发展的人,这是一种"全人"的培养,是一种崇高理想的追求和美好愿望的向往.从狭义上说,通识教育是导向实践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课程,它仅仅指以通识教育课程为主体,不直接为学生未来职业作准备的非专业教育.通识教育为我国西部地区新建的多科性本科院校办学提供了新的理念,有助于形成办学特色,为地方经济培养各类合格的本科层次的应用型高级人才,走出一条办学新路.  相似文献   

10.
张晓丹 《理论界》2012,(6):198-199
嵌入式评价法是美国中等规模公立大学中通识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方法,作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补充,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运用课程嵌入式评价法时,按照英语的各个语言技能设定目标和评分准则进行实施,并探讨课程嵌入式评价法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论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及实施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孟春 《学术探索》2007,(2):135-138
通识教育不单单是一种课程设置模式,它是一种教育思想、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境界,其目的是培养人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大学提出通识教育目标,就是要纠正高校普遍存在的过窄的专业教育、过弱的文化陶冶、过重的功利导向、过强的共性制约的弊病,是十分必要的。通识教育的实施要结合我国大学的具体情况,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通过实行学分制、主辅修制、弹性学制、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等途径来进行。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高等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基本问题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师范教育是培养教育人才的“母机”。要适应 2 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不断提高的要求 ,建立定向型与非定向型互相渗透的教师教育体制 ,实行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形式 ,构建师范特色与创新能力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进行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课程结构改革 ,建立阶段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教育评价制度等 ,是当前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着力改革与发展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3.
通识教育体系设计是大学本科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于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品德的培养。文章以台湾实践大学博雅学部通识教育体系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台湾本科院校设计通识教育体系的路径和方法,对大陆本科院校的通识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迪 《社会科学论坛》2008,(16):180-182
通识教育作为职业性和专业性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组成部分,其作用日益增大.但是,通识教育也面临着目标不明确,专业化、知识化和功利化倾向严重等问题.弱化了通识教育的作用,使其流于形式,完善通识教育关键在于明确通识教育的目标,即培养具备公民素质的人,走出专业化、知识化、功利化倾向的误区,同时应积极培养高素质的通识教育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5.
通识教育的八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章对通识教育的概念与特征、背景与动力、目的与任务、结构与内容、主体与客体、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实践性课题以及实施策略等八个基础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为师范教育类专业重构教师教育课程提供了标准。重构教师教育课程首先需要以课程目标为"黏合剂"形成课程建设团队,然后以课程目标为依据对教师教育课程进行"课程与目标"交互效应分析,接下来运用课程与目标的关联指数对教师教育课程进行课程间的交互效应分析,最后根据课程间的关联指数确定教师教育课程的增删、类型、课时及顺序等。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工程教育背景下的大学计算机通识课程的教学目标,围绕着"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教育理念,对大学计算机通识课程的定位、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提出了课程改革措施,实施后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通识教育既是大学的一种办学理念,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本文简述了西方通识教育理念与实践的历史演进,分析了影响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因素,概括了对通识教育的理解,提出了在我国大学中实施通识教育、强化文化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论高等教育类型观视域下的通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在人才培养定位、生源结构、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学生就业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通识教育在高职教育这一类型中应该体现出教育类型,并通过有效的载体适应和服务于高职教育的教育教学规律,使其凸显高职教育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高校教育工作任重道远,肩负培养国家合格建设者的重任,应充分结合高校课程体系建设需要,重视高校中国传统文化通识课程建设,这对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感,帮助大学生系统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水平等具有重要意义。在高校中国传统文化通识课程建设过程中,应根据目前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通识课的课型发展具体要求,以文化自信与“课程思政”为理念完善课程建设,打造体系化课程,融入地方文化与学校特色,拓宽与创新课程教学方法与途径,依据课程需要构建师资队伍,深入思考高校中国传统文化通识课程建设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