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鲁迅是使用转折词占比数量颇多且使用多重转折复句颇频繁的现代作家。他的手稿修改中约四分之一处是增加转折词或语气副词、加重转折词使用分量以及将转折词嵌入其他复句。转折词连续轻转、重转和承上转折词句首使用的特征,使语气由弱到强,分句之间关系更加清晰,达到多重设悬、语意逆转和讽刺叠加等目的,重在强调结果的必然性。这种转折词的反常态使用,既是作家少年时期的文字情结与创作成熟期质疑思想的双重结果,又是文字视觉标记与理性推理标注的共同呈现。对此展开研究,既能从语言批评的角度对现代语写作话语体系的形成做探微式的挖掘,又有助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2.
学界对“虽然p,但是q,所以r”句式的层次划分存在分歧。本文从语料统计和语义表达两个角度论证了这类句式应分析为转折一因果型。讨论了三方面的内容:语料统计结果表明“转折标+原因标”比“原因标+预转标”的语用频率高,因果复句的原因分句难以包含转折关系;从语义角度对因果复句的原因分句难以包含转折关系的现象进行了解释;以多重复句实例验证了转折关系包孕因果关系这一复句联结模式。  相似文献   

3.
一个世纪以来,汉语学界主要对转折复句的界定、分类、逻辑语义、标记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形成了一些共识;近二十年来又引进新的理论、运用新的方法进行分析,把汉语转折复句的研究引向纵深和成熟。  相似文献   

4.
西宁方言中存在着“X呵X(唛),S”格式的转折复句。本文分析了这一句式中各构成要素的特点及其紧缩形式,探讨了该句式中分句间的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5.
转折句式的研究在我国由来已久,不过前人的研究往往仅从语义上入手,较为笼统,本文以相关语用学知识为指导,考察了《全宋词》四川词人作品中的推理转折句,分析了此类转折句的构成、分类、及语用特点,我们发现这类句式与语境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分析时必须借助具体的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6.
“倒是”转折句是由“倒是+S”组成的用来表示转折意义的句子,从微观的角度看,“倒是”是连词,S既可以由NP+VP组成,也可以由VP1+VP2组成。从宏观的角度看,“倒是”转折句语义背景下的句法模式有繁式和简式两种:繁式由“情形A+推出情形B+原因C+推出情形未出现D+另一种不同情形E”组成;简式由繁式“A+B+C+D+E”省略其中的一至三项形成。“倒是”的句法作用有三:1.连结复句中的分;2.连结句群中的句子;3.连结段落。  相似文献   

7.
《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练习四第三组答案认为:两个分句间的关系是转折的,用“不是……而是”能正确地表达这种关系,原句如下:“不是单凭热情去工作,而是如同斯大林所说的那样:把革命气概和实际精神结合起来。”我认为,编者单从字面上出现了一个“不”字,就断定此复句是转折复句,是错误的,它是并列复句,理由是。①两个分句意思一致,语义上并无转折,“不单凭热情工作”与“把气概和求实精神结合”在本质上、内涵上一致。②转折复句在形式上可加“但是”、“却”等转折连词,而本句不能加。 《反对党八般》一文练习二答案有两处问题;其一:  相似文献   

8.
“因此”不只是个连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是一部学术价值很高的专著,但对“因此”这个条目的解说似稍有未周之处。兹将该条目有关的解释和例证摘引如下: 因此[连]用于表结果或结论的小句,前一小句有时用“由于”呼应。可用主语后,也可 以连接两个句子。 ……试验虽然遭受到一些挫折,但是我们并未~丧失信心。(商务,80年,549页) “因此”是一个连词,固然没有疑问。但是也应该注意到在现代汉语里,“因此”有时还是一个介词结构,等于“因+此”,意思是“因为这”。限于《现代汉语八百词》一书的性质和体例,不收列和解释介词结构的“因此”是完全允许的,然而如果在举例中把介词结构的“因此”作为连词看待,就会造成混乱。上面引录该书的例句就是这种情况。这个复句有“虽然”、“但是”这些转折连词,表明它是个转折复句。如果把后一小句中的“因此”也看作连词,那么这个复句究竟是转折复句还是因果复句  相似文献   

9.
转折复句的特征在于前后语意逆转,其表达功能主要有对比强调功能、委婉表述功能、收拢转换功能、制造顿跌功能.表达功能的揭示是层次切分、成分确认式复句分析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10.
朱星先生指出:“二词义不同,就称异义词。异义词和同义词对称,但在学习词汇、分辨词义时不作为研究对象……只有在做对句时……要注意上下联不许有重复字和同义字词,力求其异。”这种与同义词对称的异义词是其广义概念,即包括反义词、对义词和类义词。本文专就对句中除反义词等以外的即狭义异义词、并兼及异义的双音节词组提出探讨。 《声律启蒙》(笠翁对韵附)是借鉴千古诗赋而辑对句的专作,其中也载有“A对B”和“AB对CD”的  相似文献   

11.
一要讨论“即使……但是”复句的逻辑问题,首先要解决对这类句式规范性的认定问题。语法教科书将“即使”和“但是”看作不同类句式中的关联词,它们分别与其他词语配合,构成不同句式,如假设关系的“即使……也”、转折关系的“虽然……但是”  相似文献   

12.
转折关联标记的来源多样化,在人类语言中存在"并列关系词>转折关联标记"、"顺承关系词>转折关联标记"、"时间词>转折关联标记"、"限定词>转折关联标记"、"确认词>转折关联标记"等演变模式。  相似文献   

13.
“受事主语‘N之不V’句”包括三类情况:“N之不V”为独立的单句、充当句子中的一个成分、为复句中的一个分句,以往语法研究者及有关教材都将“N之不V”句视为宾语前置句,将“N”看成“V”的前置宾语;但通过深入的辨析证明,这些句子是受事主语句,受事主语“N”在语义上都有着突出其现象,强调其客观事实的作用。因此,凡受事主语“N之不V”句式,都不能用“不V N”句式(即宾语后置句)来替换。  相似文献   

14.
转折类关联词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之一,通过考察和分析韩国留学生学习和使用的情况,提出将转折词分为“直转、让步、假转”三种类型进行教学的建议,以达到促进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新编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第二单元有这样两道练习题 :第一 ,划分下列多重复句的层次……3、共产党人不靠吓人吃饭 ,而是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吃饭 ,靠实事求是吃饭 ,靠科学吃饭。 (课本 P72页 )第二、阅读下面两段话 ,并回答竖线右边的问题……  ……选择语言 ,选择那些明确朴素的 ,简洁浮雕的 ,也如同农民选择好的种子 ,那样才有希望使禾苗丰收。……(课本 P77— 78页 )( 6)“浮雕”一词原意是什么 ?在这里有何修辞作用 ?……  对第一题 ,人教社出版的《教学参考书》将复句的第一层次划在“吃饭”与“而是”之间 ,并注明是转折关系(…  相似文献   

16.
课文伯杨礼赞》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一这浪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时’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这个句子的后半句“若不是…··便确是……”由一个复句组成,这个复句在师生中颇多争议,“假设”和“选择’两种意见互不相让。各自的根据,无非是关联词语。持“选择”者,认为句中有“不是……便是…··”;持“假设”者,认为句中有“若…··‘·便……”,并且拿出《中学语文》杂志(87’3)上的《初三语文基础及能力测试》,作性证。毫无疑问,在复句中,不同的关…  相似文献   

17.
从语法结构关系上看,现代汉语的偏正复句似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前偏后正的句式,即从句在前,主句在后,从句对主句作限制性的附加的说明,可称为“状心式复句”;另一类是前正后偏的句式,即从句在后,主句在前,从句对主句作补充性的追加的说明,可称为“补心式复句”。一般语法教科书把偏正式复句分为因果复句、转折复句、条件复句、让步复句,而且认为主要结构方式是前偏后正式;  相似文献   

18.
《管子》被动句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战国后期至西汉时期是汉语被动句式发展的重要时期,《管子》是此时期的代表文献之一。研究《管子》被动句式的结构类型和特点,有助于全面地认识战国后期至西汉时期被动句发展的情况。诸如“于”字式被动句的辉煌和迅速衰落,“见”字式被动句的发展和逐渐成熟,“为”字式被动句的成熟与衰落,“为……所……”被动句式的兴起和快速的发展,“为……之……”式被动句的产生与极速的消亡,“为……之所……”式和“被”字式被动句的萌芽与缓慢的发展等。《管子》中的被动句式,在汉语被动句式发展过程中有着承上启下的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19.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一次具有重要转折的会议,它不仅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向抗日战争时期转变的转折,更重要的转折是红军由错误领导向正确领导的转折,这种转折主要表现在领导作风的转变、军事策略的深刻转变和军队面貌的巨大转变。这种转折所具有的精神就是实事求是,化解主要分歧;就是勇于负责,敢于开展批评;就是独立自主,讲求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0.
《陈涉世家》中“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一句,虽然意思不难理解,但句法却不好分析。有的说是复句,有的说是单句。 我们认为这句莫若于“故”字之前断句,即“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这样便成了一个上下分句关系很明确的因果复句,用“以”、“故”两个连词连接起来,上句是因,下句是果,也就是现代汉语的“因为……,所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