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张勇耀 《晋阳学刊》2023,(6):136-142
《新编全金诗》收录金郝天挺诗歌7首,《全元诗》收录元郝天挺诗歌2首,其中《题麻姑坛》二书同收。事实上两人身份自明代即开始混淆,诗歌作品也多被误收,再加上明清选本篡改诗题等情况,增加了诗歌归属考辨的复杂性。由二人政治身份、活动范围及选本收录情况等可以考知,金郝天挺存诗仅有1首《送门生赴省闱》,元郝天挺存世诗歌为6首。明人张旭《梅岩小稿》收录署名郝天挺的诗歌4句,或为元郝天挺佚句。而《新编全金诗》所收元好问《过雁门关》之作者应为明人杨璿。  相似文献   

2.
《文选版刻年表》补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琼 《兰州学刊》2008,(10):183-186
范志新先生的《文选版刻年表》收历代《文选》版本二百二十七种,对于研究《文选》流传与接受的基本脉络颇为有益。在我所经眼的版本中,尚有二十余种为范《表》所未收。兹以时代为序,加以补录,并就范《表》中的几处疏失提出修正。  相似文献   

3.
郑志强 《中州学刊》2006,(6):169-174
自唐代孔颖达主编《毛诗正义》,首倡“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之后,关于《诗经》中只有“风”、“雅”、“颂”三体诗,而没“赋”、“比”、“兴”三体诗的主流见解,在《诗经》学史上流行了一千余年。但笔者认为,这种认识与《诗经》现存文本的实际情况并不相符。事实上,现存《诗经》文本中,应是风、雅、颂、赋、比、兴“六诗”俱全的。然而,由于《毛诗故训传》至两汉交替之际已成断简残篇,所以在东汉末年,《诗》学大师郑玄对“六诗”的概念产生了误解。而孔颖达等又盲目遵从“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教条,武断认同了郑玄的解读,致使后来的《诗经》学者陈陈相因,谬种流传。经考析,现存《诗经》文本中保存有风体诗83首,赋体诗43首,比体诗55首,兴体诗39首,雅体诗46首,颂体诗约39首。  相似文献   

4.
南梁萧统编纂的《文选》,既是周秦至齐梁八代的诗文总集,也是通贯千年的历史文献总集,具有丰富的文化史内涵。《文选序》标举的沉思翰藻之说,长期以来似被误读为追求直观审美理想的命题。其实,这个理论并没有在选录诗文及其所归依的体类中得到贯彻。《文选》所录的诗文,总体上都透显出社会政治与道德教化的价值取向。而这种价值取向,正是中华文化内在的精神血脉。笔者以《文选.咏史》为例,具体揭示了《文选》所表征的中国文化史大义。《文选》不是纯文学,它没有也不可能同经史子分途划界;萧统并非推崇纯艺术欣赏,他没有也不可能与儒家的诗教传统歧出异流。  相似文献   

5.
《文选》陆机诗笺识李之亮昭明太子《文选》收陆机诗文甚夥,的不负陆海潘江之誉。唐李善注可谓博矣,玩读之余,尚觉某些注释偶有漏讹。今择其诗数首,略为笺识,不敢妄称纠补,但为读者提出若干线索而已。卷二十四《赠冯文罴迁斥丘令一首》李善注:“四言。《晋百官名》...  相似文献   

6.
郭茂倩《乐府诗集》所收《木兰诗》有两首 ,人们所熟知的是第一首。本文认为第二首仍有研究的价值 ,故将两首《木兰诗》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
韩国文献中的《全唐诗》逸诗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十抄诗》是韩国高丽时期所编辑的一部唐诗选集,收录了中晚唐30位诗"的300首诗。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在这300首唐诗中竞有180多首未被收录于后来的《全唐诗》。这些后代追诗大多数尚未见于我国文献,因此这些选诗的发现对于我国的唐诗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通过这些唐代追诗还可以从侧面了解到一些唐人诗文集的流传和散选情况以及宋朝和高丽的文化交流情况。  相似文献   

8.
萧统编纂《文选》时选录了大量的五言诗,并影响了五言诗的流传。本文试从当时的历史背景、五言诗的起源与流变以及萧统的选诗观三个方面剖析五言诗在《文选》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张涛  贾学书 《船山学刊》2007,(3):159-160
对晚唐诗人李商隐《锦瑟》诗的诠释具有多义性,笔者从文学心理学的角度对《锦瑟》诗的四组意象进行了分析,并从读者接受的视角感受此诗所蕴涵的诗歌审美指向,得出《锦瑟》是一首歌颂爱情,倾诉作者对爱情无限渴望的爱情诗.  相似文献   

10.
金程宇 《学术研究》2004,4(5):135-140
《全唐诗补编》因所涉文献至广 ,偶有误收、重出的情况 ,本文就此做了订正 ;另外辑补佚诗若干首 (句 )。  相似文献   

11.
唐普 《重庆师院学报》2011,(6):42-49,102
《文选》是在总集的基础上再次选编作品的总集,其赋篇的来源当是以《历代赋》为蓝本。其一,从其选文的下限来看,《文选》赋类的选文范围与《历代赋》相符合;其二,奉敕注《历代赋》的周舍为昭明太子东宫高层官员,他在东宫任职的时间恰恰是昭明太子开始从事总集编纂的时期,其对太子的影响不小;其三,从《文选》未收陶渊明《闲情赋》和张融《海赋》来看,恐怕也与《历代赋》的选赋范围有关。  相似文献   

12.
《文苑英华》历来被认为是续《文选》而来,其与《玉台新咏》的关系极少被关注?《文苑英华》与《玉台新咏》重合诗歌 87 首,这透露出宋初与梁代后期的三个文学共性:其一,对艳诗“吟咏性情”功能的认可;其二,对梁代永明体诗人与宫体诗人态度的相似性;其三,文辞尚丽的相类性?此外,《玉台新咏》在编纂体例上对《文苑英华》也有影响?从选本批评角度对宋初与梁代后期的文学共性进行探讨,可以更具体地了解分体编录型文学总集在宋初的演变特点,也能更清晰地认识宋初的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13.
李晶 《云梦学刊》2013,(6):84-87,94
李商隐的爱情诗和温庭筠的曲子词,共同展现了晚唐诗词秾丽深婉的美学特色,其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二人在抒情手法上的创新.李商隐的爱情诗,隐去具体情事,将情感物化;温庭筠的词,隐去作者,为人代言,将情绪审美化.晚唐文学抒情方式的这一创新,推动了晚唐五代词体的定型,成为词体重要的文学表达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
刘鹏 《云梦学刊》2011,32(5):89-93
史载唐代诗人卢照邻少时曾随"《文选》学"的创始人曹宪受业。考察表明,卢氏的五言和七言诗歌、骚体诗及文章,无论在语词、题材、结构还是意境等层面,均有十分明显且普遍地借鉴《文选》的现象存在。  相似文献   

15.
王晓鹃 《晋阳学刊》2011,(6):129-133
《续古文苑》是清代著名学者孙星衍为南宋王厚之编纂的诗文选本《古文苑》所做的续本。从选编的标准看,二书都是辑佚之作,辑录的都是《文选》集外、史传不载之诗文,编纂时都坚持儒家思想,并有意挑选各时代的诗文精品。从编选体例看,二者均始于文,终于诔,均比较重视箴、铭、碑、颂等文体,但孙星衍在沿用《古文苑》之体例外,还兼用《文选》的体例,故《续古文苑》体例远比《古文苑》精善;从编者身份看,二人都是江浙人,同为进士出身,都曾在馆阁任过职,又都好古博物,性嗜聚书,尤喜金石刻辞,是当时著名的金石学家和藏书家;从编纂质量看,《续古文苑》在编纂、校勘上更加精良,而《古文苑》有章樵注释,却是《续古文苑》不能相比之处。  相似文献   

16.
柏亚东 《兰州学刊》2007,(11):207-208
《文选》李善注大量引用扬雄《方言》,经考证发现,其中有14例是李善误将郭璞《方言注》或其他典籍作为《方言》而引用的.通过文献比较和分析,对这十四条引文的来源作了推断.  相似文献   

17.
刘敏中《中庵词》中有"援稼轩例"作,其对稼轩词的效法达到形似和神似的高度统一。刘敏中之学稼轩反映了元代前期词坛一种有意识的群体性审美追求,而元代前期稼轩风盛之原因是:稼轩词之创作"法度"为文人学词提供了可资模仿的便捷途径;稼轩词中英雄豪杰之气和当时"中州气象"式的审美趣向契合;学术文学风会造就了词的体式特征的某些类文、类曲的变异,而以文为词又雅不避俗的"稼轩体"成为体现这些变异的最好范本。  相似文献   

18.
穷尽考察了文同古体诗作的用韵,基于其用韵分部与《广韵》分部的异同,可分文同古体诗为21部。文同古体诗基本上按照宋代通语押韵,但多少显得有些保守。  相似文献   

19.
以宇文所安的《中国早期古典诗歌的生成》和木斋的《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对文本传播中的多种可能性的考辨为立论基础,"古诗"类早期文人五言诗主要应为宫廷乐府的清商乐歌辞,它们包括《古诗十九首》、苏李诗等,总数超过59首。由于多为宴会即席创作,它们有创作中显共性和传播中具变动性两大特点。因此在分析文本时应有充分考虑,同时亦应注意分辨歌辞、本辞。对《乐府诗集》所载奏乐时代情况的考证,说明了一向所说的汉民间乐府诗作如《陌上桑》等确非两汉乐府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