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先秦两汉散句韵语中的句首韵□朱承平句首韵,又称头韵,是句子首字入韵的韵式。我国古代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了句首韵①,这种情况也反映在先秦两汉散文的韵语中。先秦两汉散文的句首韵,最大的特点是不能单独应用。一个句首韵必须在句中韵或句尾韵的伴随下,或者直接...  相似文献   

2.
英汉语中都既有符合语法习惯和人们认知规律的常式句,也有对人们认知规律有所偏离的变式句。英汉语的变式句可大体对应,但不尽相同。英语由于形态清晰和语法逻辑性强,其变式句较容易被规定和辨认,产生的认知语用理据也较多。比较而言汉语变式句则不太容易被理解,它的产生基本是出于修辞的需要。对于英语变式句和汉语变式句,我们应区分其不同的句式特点,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扬雄是西汉重要的辞赋家,其创作上承屈原、司马相如,下启班固、张衡等汉赋大家,处于两汉承替之际,其赋作具有重要的转折与开新意义.扬雄赋用韵特征鲜明,所用韵部丰富,几乎囊括了所有韵部,且赋中阴声韵使用最多,共计706次,阳声韵次之510次,入声韵较少共246次;扬雄赋韵例类型多样且富于变幻,具体有每句押韵例、隔句押韵例、虚字入韵例、虚字不入韵例、两韵间迭相叶例、前后一韵相叶,中间另隔一韵例、交错前后互叶例、连环套韵例八种,一段之中扬雄或单用一类,或兼用几种,呈现出多变的押韵形式.就用韵方式上扬雄赋存在独用与合韵两种,但以合韵为主,合韵韵部较为宽泛,换韵又较为频繁,其连环套韵亦是扬雄赋韵的独特之处;扬雄赋用韵还表现出明显的蜀音特征,其幽宵、宵幽合韵;侵部、东部合韵;盍部与屋部、质部合韵的例子均带有明显的蜀地方音特点.此外,其赋篇中的转韵亦是踪继了屈原、司马相如韵随情转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4.
李学军 《殷都学刊》2023,(2):113-119
豫北内黄方言中存在一种规约化程度较高的表示婉拒的答句“俺VD嘞”。该类句子属于持续类变韵句式“S施事+VD+O受事/结果+嘞”的一个下位类型,动词变韵表示“动作行为完成后结果状态的持续”,句式义为“施事通过某行为而领有某物”,主要用于日常会话中发话人表示要赠予听话人物品的场合。能够进入答句的动词主要包括获取及获取方式义、制作义动词等,并受到引发句中名词性焦点成分以及现场时空条件等语境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分理型句元复说句可参与的转换进行描写 ,这些转换包括这种句子向一般二元句的转换 ,向一元统筹句的多种格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6.
重动句内部在结构、语义上不是单一同质的。根据不同重动句的语义特征,可以将重动句划分为致使性与非致使性两大类型。在此基础上,尝试以构式语法中的相关理论来对致使性重动构式基本的两大语义特征进行了分类讨论及比较区别,并探究了致使性重动句致使义的实现,从而分析致使性重动句句法语义等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诗歌的真正律化过程始于南朝,从事这种古诗律化的生力军是横亘于南朝诗坛的宫体诗派。宫体诗派的诗人在当时特定的审美文化语境中,继往开来,革新求变,构建了五言诗中的“新绝句”、“准五律”和七言诗的“隔句韵式”,这些南朝诗歌中的新体或变体是古诗律化进程中必不可少的过渡样式,是古诗演变为格律诗的不可或缺的中间环节,为近体诗的成熟和七言新体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徐山 《晋阳学刊》2013,(2):141-142
《周易》爻辞中二字句颇多,其语法构成呈多样性,在诸爻之间构成排比,具有节奏简洁明快的特点。作为邻爻韵的"坤"卦,其六爻爻辞均入韵,且前五爻为二字句入韵,堪称二字句的押韵典范。  相似文献   

9.
裴注《三国志》为史学之典范,其中含有大量的韵语材料。本文以裴注《三国志》韵语为研究对象,剖析了与诗歌相比,散文的韵式特点。  相似文献   

10.
赵妍 《理论界》2012,(10):142-144
动宾句式是一种特殊的句式结构,它在汉语中较为常见,对其进行认知语言学研究有助于从新的视角重新审视现代汉语动宾句。本文根据原型理论将动宾句分为原型动宾句和引申动宾句,并就这两种类别所代表的单宾句、附加式单宾句和双宾句从自由度、显著度和可容度三方面作以句式关系的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1.
通过详尽分析十种不同的汉语句式将英语中的被动句顺译成汉语的被动句,探讨了将英语被动句顺译成汉语被动句的技巧,这些技巧有助于英语被动句的翻译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都达到较完美的对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水彩画的水韵、色韵、笔韵、纸韵以及趣味之韵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水彩画的艺术韵味。特别是对水韵、色韵、笔韵三个方面详细的介绍了透明水彩画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关于永明诗律八病后四病"大韵、小韵、旁纽、正纽"的内涵,本文的基本结论是:1.永明律体的"纽"不是指"声纽",更不是诗病,而是文人诗歌最高最完美的声律艺术."旁纽"和"正纽"的区别是:"旁纽"是指一句诗内平仄的相"黏"(求同).具体说来,就是要求"平平平仄仄"或"仄仄仄平平"两种句式中的第三个音节(单音步)必须与前面一个双音节(双音步)的平仄相同,即"仄"黏"仄仄","平"黏"平平";"正纽"则是指下联出句与上联对句的前两个音节(双音步)的平仄相同,即"平平"黏"平平","仄仄"黏"仄仄",如果违背了"旁纽"或"正纽"的平仄组合规则,即胃犯失黏诗病.2.永明律体的"韵"也不是诗病,而是文人律体诗歌押韵的原则及其规范."大韵"是指律体诗正韵的钾韵原则,即只限押平声韵,且同一首诗只能押同一个平声韵,不得出韵;"小韵"是指律体诗起句入韵也只能押与正韵相同的平声韵,不得借韵.  相似文献   

14.
依据有无形式标记 ,古代汉语的被动句可分为意念被动句与形式被动句两类 ,而形式被动句又可分为若干小类。有的句子被动意义不是很明确 ,通过对其意义的讨论 ,可以深化对古代汉语被动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如果照搬或是稍加改造前人、他人的一二句诗词,用在作者本人的诗词中,叫做借句.借句是明着向前人或他人要文字,偷句却是暗里向前人或他人要文字.借句和偷句,应有一定的限度,超过限度就是盗用,就是抄袭.诗人们在进行创作时,很容易受到前辈和同时代人优秀诗作的感染,便有意无意地将别人的名言佳句化为已有,也就不知不觉地“借”和“偷”了.借句和偷句,毕竟不是句子的创新,故而不宜提倡.抄袭的性质比较恶劣,它犹如对别人财产的抢劫.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英文诗体中疏散句和圆周句的涵义分析,疏散句式诗歌与圆周句式诗歌的区分,疏散句与圆周句的诗歌文体布局,以及两种句式诗歌特点研究,从而为欣赏和研究诗歌提供新的视角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刘德辉 《船山学刊》2002,(2):104-109,136
关于文言多句联句尾字的平仄关系,余德泉先生在<对联通>里提出了一种叫做"马蹄韵"的规则,但是统计结果显示,"马蹄韵"与前人的创作实际有较大的出入.对平仄类型与联语层次二者之间关系的进一步研究表明,是对联的句意层次决定着多句联句尾字的平仄关系;而且无论平仄关系有多少种"变式",末尾两句的句尾字不能同平仄.  相似文献   

18.
小句宾语句是由表示两个事件的小句整合而成.主句动词和小句宾语都有各自的整合特征.同时,整合后的小句宾语句也呈现出与一般单句不同的特点,主要包括时间性特征、多层整合特征和反整合特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口译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英语无主句、被动句、词类、句式等的概括性分析,探讨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上和用词上的异同和相似,以及两种语言的相互适应和转换。用词类转换、改变句式、拆散复句(长句)等手段,在不损害原文内容和译文易于理解的情况下,尽可能按英语的结构,以“顺译”的方法进行英汉翻译,达到准确、快捷的口译目的。  相似文献   

20.
从<马氏文通>开始,许多学者都对小句宾语句作过一些探讨,包括对小句的认识、小句动词的类型、小句宾语与兼语的区别等.但这些研究都是将小句宾语句割裂为动词和宾语小句两个部分,并单独观察其中的某一部分,很少同时观照二者.因此缺乏对小句宾语句总体上的系统把握,而且并没有发现小句宾语句是由两个事件整合而成,也就很难挖掘出小句宾语句内部更深的句法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