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就現在通行的汉語修辞学的書籍的編制来看,对于汉語修辞学的內容的划分,大体有两个不同的体系。第一个,主要是用語言的修辞作用作标准来划分的,可以拿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发凡”作代表。第二个,主要是用語言的結构单位作标准来划分的,可以拿张瓌一先生的“修辞概要”作代表。陈先生的“修辞学发凡”根据語言的修辞作用把汉語修辞学的內容划分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大部分f:“我們从修辞的观点上观察使用語辞的实际情形,觉得无論  相似文献   

2.
十年来,特别是自从1958年教育革命开始以来,我国的外語教育事业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有了飞跃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如果我們把解放前鴉片战爭以来半殖民地旧中国的外語教育整个算作一个阶段,解放后以学习苏联先进經驗为主要内容的外語教学改革算作另一阶段,那么,1958年教育革命开始以来,我們的外語教学就又进入了一个嶄新阶段庖唤锥蔚幕灸谌菔?在政治思想战綫取得胜利的基础上,在貫彻党的教育方針和群众路綫的前提下,馬列主义語言学在外語教学中占领了陣地,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为多快好省地进行外語教学开辟了广闊的途徑荒甓嗬?复旦大学的外語教学,无論在方向道路以及內容力法方面,都有重大的革新,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从一般語言学的观点来看,我們在外语教  相似文献   

3.
辯証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和現象都有自己区別于其他事物和現象的特殊的內容和形式。內容表明事物和現象的最本质最重要的方面。形式是內容存在的方式。在事物和現象的內部,內容和形式始終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約并互为存在前提的既矛盾又統一的两个方面。这是事物和現象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因此。要想正确地认识事物和現象,必須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語言作为一种社会現象,也絕不能例外。它也正是在自身的內容和形式的矛盾统一  相似文献   

4.
引言哈尼[x(?)ni(?)]的語言系統是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的彝語支。羅常培和传懋勣兩先生在他們的「國內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概况」一文裡也是這樣的說。據我從前所調查的,這種語言是分佈於雲南的南部和西部。元江的哈尼、峩山的糯比和必約等所說的話跟這裏的哈尼語都很相近;我們可以說,它們只是一種語言裡面的幾種不同  相似文献   

5.
在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沒有也不可能不具有两个对立面(內容和形式)統一的事物。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自然也不能例外。但形式主义却不承認內容的存在,說,文学作品是沒有什么思想內容的,只有作品的形式才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而庸俗社会学的理論虽然承認文学的內容,但却輕視艺术形式,認为文艺作品只是一般社会法則和某种政治观念的形象化。因此,站在馬克思主义美学立場上,来研究現实主义或积极浪  相似文献   

6.
小引拟测的意义拟测又叫重建。但是先秦古韵的拟测,和比較語言学所謂重建稍有不同。比較語言学所謂重建,是在史料缺乏的情况下,靠着現代語言的相互比較,决定它們的亲属关系,并确定某些語音的原始形式。至于先秦古韵的拟测,虽然也可以利用汉藏語来比較,但是我們的目的不在于重建共同汉藏語;而且,直到現在为止,这一方面也还沒有做出滿意的成績。一般做法是依靠三种材料:第一种是《詩经》及其他先秦韵文;第二种是汉字的諧声系統;第三种是《切韵》音系(从这个音系往上推)。这三种材料都只能使我們从其中研究出古韵的系統,至于古韵的音值如何,那是比系統更难确定的。是不是我們就应該放弃这一方面的探討呢?我以为先秦古韵的拟测,在汉語語音发  相似文献   

7.
“古史辨”一書主要收集解放前30年間國內史学界所撰寫的有关古史古書的討論文章。这书先后出了七集十大冊,共320余万言,份量可謂不少,討論范圍除主要的关于中国古史傳說、古帝王的系統問題外,更涉及到經書子書的考辨以至于陰陽五行思想等方面。由于这書是采取討論文集的編纂形式,所以各文中的意見有許多紛歧甚至絕然相反的地方,作者亦是包括多方面的人。但在这里我們是否可以得出一个結論,以为“古史辨”的編纂是沒有什么眉的,只是把一些文章雜凑起來就算数的呢?我認为不能这样說,“古史辨”是有它的主導思想和中心內容的,从他的几位主要編纂人的文章來看,侭管所談的  相似文献   

8.
美国政治和社会科学学会会刊1959年1月出版了一个題为《現代中国和中国人》的专辑。該专辑除序言外,分为“背景”、“共产党中国”、“非大陆中国”三个部分,計有15篇文章。文章內容大都是政治性的报道和分析,而且对我国进行了不少誣蔑,談不上什么学术价值。但我們认为,从提供情报的角度看,报道一下,还有必要。下面就是按照原文內容,摘译出来的簡略的要点。哥倫比亚大学近代中国人民和政治研究計划負责人波尔曼(Howard L.Boorman)写的序言开头說,过去10年中国在四个方面起了特殊变化:“第一,中国共产党統一了中国大陆上全部政治軍事力量。第二,共产党中国作为亚洲一个大国而出現。第三,中苏同盟成为国际政治結构中一个关鍵因素。第  相似文献   

9.
一語言和言語的区分問題是近数十年語言学中爭論不已的一个重要問題,在我国也已经进行了三年多的断断续续的討論。这个討論是很有价值的。因为它推动我們努力去认识語言学的研究对象;而对这个对象如果缺乏认识或者认识不正确,語言研究工作就将是盲目的,甚至要犯这样或那样的根本性的錯誤。国內关于这个問題的討論文章大都多少不等地引用已故的苏联語言学家斯米尔尼茨基的某些意見。方光燾同志在1961年发表的一篇回顾那以前的討論过程的文章中指出:“其实所謂主张‘区分語言、言語論者’都是根据斯米尔尼茨基的文章立論的。”我們在这里簡要地說明一下斯米尔尼茨基关于語言和言語的区分的基本观点,不是沒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一) 我們前幾次討論文学語言的問題已經明確了幾件事: (1) 从高名凱先生“对文学語言概念的了解”的發言提出之后。我們大家都認为語言学者应該了解这个術語的意思要包括兩方面,姑且用“狹义”和“廣义”來表示捎谖覀儩h語现在用慣了狭义指文学作品的語言,就有人把廣义的意思固定地称为“标準語”,是不妥当的。这是語言学者对馬克思列寧主义的語言科学思想体系的掌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第二次国內革命战爭时期,中國共產党所創建的革命根据地和所領導進行的革命战爭,“成了新时期中国革命斗爭的主要內容,成了全國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势力,成了蔣介石反革命統治的最大威脅和全國劳动人民的最大螹!?革命根据地,多是交通比较不便的農村地区,原來的經济、文化基礎都很差,而且处在四週白色政权的包圍中,面臨着蒋介石反动軍隊瘋狂的“圍剿”??中國共產党領導根据地人民  相似文献   

12.
漢語的詞类划分問題是我們这几年來在語法教学上所遇到的困难問題之一。对这个問題,我們的認識一直不很明确。就所讀过的語法著作來看,語法学家們的意見有同有異,其差異表現在分类数目不同,所用的朮語及其內容不同币脖憩F在对具体的詞的归类不同。例如,“能、会、該、須、敢”之类,黎錦熙《新著國語文法》、張志公《漢語語法常識》和中國科学院語言研究所語法小組《語法講話》定为“助动詞”,包含在“动詞”类中;王力《中國語法理論》,划入“副詞”;呂叔湘《中國文法要略》也划入“副詞”,叫作“限制詞”。“來、去、上、下、進、出”之类,黎錦熙、刘世儒《中國語法教材》定为“助动詞”,包含在“动詞”类中,但和“方所詞”結合时  相似文献   

13.
在怎样对待古典文学遗产,特別是怎样对待古典文学遗产的思想內容问題上一直存在着尖锐的斗爭。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初期,“四人邦”利用批判“全盘继承论”,拋出了臭名昭著的“彻底扫蕩论”,把过去的一切文学遗产统统封之为“剥削阶级的文艺”,胡说什么:“古的和洋的艺术,就其思想內容来说,是古代的和外国的剝削阶级的政治願望和思想感情的表现”“是为古代的和外国的剝削阶级服务的”“不能为我们所利用,必须通过革命大批判,进行彻底扫蕩”。“只有艺术形式的某些方面”“经过  相似文献   

14.
詞义和概念     
一詞义和概念的关系是語言学理論中的最复杂、最重要的問題之一,爭論很多。近年来,这个問題也已經引起了我国语言学家的兴趣,发表了好几篇有关的文章,看了之后,得益不小。但是,对有些問題的看法也不尽同意,想提出来討論,以求得正确的认识。詞义是一种复杂的語言現象,它一方面和客观事物或現象有联系,是它們在人們意識中的概括反映,因而詞义就和心理意識和邏輯思維現象有着紧密的、錯纵复杂的联系。另一方面,詞义是語言系統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它和語言系统的其他組成要素又有着紧密的联系,和它們相互制約,相互依存。苏联語言学家B.B.維諾格拉多夫說得好:“詞的意义不仅取决于它和該詞表示的概念的相应关系(如: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記有个中學的语文老師告訴我,近兩年來的高等學校新生入學考試的成績,反映出一件極使咱們關懷的事儿,這就是福建省高中畢業生語文程度一般不及於人的現象。因此上级已經對?ㄈ“l出加强語文教学的指示。这位中學語文老師說的語文程度不及於人,當然也跟表現主題,刻畫人物等等有關係,可是更重要恐怕指的還是正確使用祖國語言這個問題吧。因此,語文程度不及於人,或者可以逕直說就是正確使用祖國語言的能力還有不够的地方。為什么?ㄑ谑褂米鎳Z言的時候會還有不够的地方,原因當然不只一個,但学生們各自的方言土話和民族語言都有一定程度的距離這一點,應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吧。如果這一點是大家都能同意的看法,那么在進行中學語文教學的时候,對於方言土話和民族語言之間的類转規律给適時地系統地指點出來,就完  相似文献   

16.
富有光荣革命斗爭传統的亚洲各国人民,在十九世纪中叶,曾經掀起过一次反侵略反封建压迫的斗爭高潮。这次斗爭高潮的主要內容,有中国的太平天国革命(1851—1864),印度的反英大起义(1857—1859),和伊朗的巴布教徒起义(1848—1852)。太平天国革命巳为我們所熟知;印度反英大起义也有些专著和文章論及,使我們得到較多的了解;关于伊朗巴布教徒起义,我們目前还了解得很少。这一历史事件中的某些问  相似文献   

17.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語言。但是,語言是什么?語言的本貭是什么?馬克思主义語言学与資产阶级語言学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回答。而只有馬克思主义語言学,才能对語言本质問題提出唯一的科学的认識。一资产阶级语言学关于語言本质问题的种种錯誤看法資产阶級語言学对于語言的本质问题,有过种种錯誤的看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把語言看成自然現象。語言学中自然主义学派的施来赫尔和繆勒,他們从自然主义的观点来看語言的本貭,他們把語言看成一种自然界的物体,认为語言沒有历史的发展只有自然的增长。如:“……語言,或任何其他自然界的产物,严格地說,沒有历史,而只有增长。又认为  相似文献   

18.
1.广韻和普通話的学习广韻这部书,大家知道,对今天的語言工作者来說,还有很大的用处。广韻是陆法言切韻以后各种切韻传本的最后定本。当初陆法言編书的动机,正是要反映出历史与現实的两相結合。惟其如此,所以到今天仍旧可以从中掌握許多发展的綫索为我們当前現实服务。当前語言工作重要項目之一就是推广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北京音为标准的普通話。但各地方方音不同,字音不同,要每个字都能正确地讀出北京音,不是很容易的事。我們现在有汉語拼音方案这样好的工具,当然已經比过去方便得多;但是我們还应該系統  相似文献   

19.
最近,关于究竟甚麽是文学語言,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說:“文学語言就是書面語”。也有人說:“文学語言就是民族語言”。还有人認为:文学語言这一名詞是由其他民族語言翻譯过來的,譯的“不大妥当”,应当改譯为“标准語”。但,最流行的却是用“文藝語言”代替了文学語言。这种主張的最大錯誤是:一方面不適当的誇大了文学作品中的語言(文藝語言)的社会作用(实际上,有这种主張的人并沒有真正知道“文藝語言”倒底是甚麽);另一方面,又把語言和文学的关系神  相似文献   

20.
我写这篇論文的动机,是企图从經济方面,特別是从农业、手工业发展方面来說明十六、十七世纪中国社会經济的性质及其所发生的变化。非常明白,要說明这一“天崩地解”的时代的性质,就要求我們对十六——十七世纪的中国历史进行全面的系統的研究,也就是要求我們广泛地研究这一时期的社会經济、政治和文化思想各方面的問题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关联和彼此約制。这个問題很大,显然非三言两語所能交代清楚。因此,在这篇論文中,我仅把我的研究限制在經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