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历史脉络,分析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路程和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勾画出中国由"贸易小国"到"贸易大国"的演进过程,并结合中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共轭环流"论,提出中国开放型经济由大到强的发展思路。当前,中国已逐步成为国际分工中的重要"枢纽国"、贸易流控制力的"居重国",已从最初注重出口和引资的"单向开放"转变为注重平衡发展"双向开放"。但是,中国依然缺乏引领全球价值链和国际分工的能力,究其原因主要源于制造业普遍存在"大而不强"的现状和关键核心技术依然受制于人的困局。面对能力缺口和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应坚持以更高水平的开放来解决开放中遇到的问题,抓改革、补短板、通市场,逐步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逐步成为贸易强国。  相似文献   

2.
张靓芝 《决策与信息》2005,(7):38-38,41
自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以来.中美双边贸易迅速发展。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4年,中美双边贸易额达1696.3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的第三大贸易国,美国成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国,然而.中美贸易纠纷却从未停止过,2004年以前.美国主要采用反倾销措施对中国进行贸易制裁。自2005年起.美国对华贸易制裁措施又开始注重反补贴措施和保障措施2005年4月以来.美国已对我国3种纺织品自主启动设限调查.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进程中,随着传统贸易壁垒的逐步弱化,绿色贸易壁垒正在迅速成为一种新的非关税贸易壁垒。中国的绿色贸易发展趋势已经朝着节能减排方向发展,而CDM的开展与实施恰巧迎合了这种趋势,加强环保,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就中国利用CDM促进绿色贸易发展必要性进行有关研究。  相似文献   

4.
汪环 《经营管理者》2014,(25):35-36
中国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经济迅速发展,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联系日益密切,汇率制度的逐步变革已经成为必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也不断对汇率制度进行改革。日益壮大的中国经济规模、超速增长的外汇储备、越来越强烈的人民币升值呼声等等因素使得人民币汇率问题又一次成为政治和经济的焦点。因此,此时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对中国未来经济贸易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2009年1月到2014年1月汇率和进出口额数据为样本,运用Eview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汇率与进出口额的关系及影响程度,并提出合理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SITC5分位数据,对2001-2009年间中日制造业的产业内贸易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并与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中日制造业贸易结构仍然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但产业内贸易比重逐步上升:以低质量产业内贸易为主、高质量产业内贸易次之、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比重最低,低质量产业内贸易呈上升态势,中国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改善中日贸易结构方面仍然面临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多产品出口企业及其产品范围:事实与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克服了单一产品企业假定的严重缺陷,基于新近发展的多产品企业异质性贸易模型框架,利用2000~2005年的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全面系统地刻画了中国多产品出口企业及其产品范围的特征性事实,并利用拓展的引力模型,揭示隐藏在其背后的经济力量。本文的主要发现是,多产品出口企业主导了中国的出口贸易。特别在2000~2005年间,中国出口增长的大约44%来自企业内的扩展边际,集约的边际不是中国出口增长的主导力量。进一步,利用拓展的引力模型对总体层面、分企业所有权属性和贸易方式的不同回归结果,都揭示了影响中国出口企业产品范围的经济力量的稳健性。我们的研究,重新诠释了中国出口增长的动力来源,企业内的扩展边际作为中国出口增长的主导力量被首次揭示出来。这一发现,不仅颠覆了现有基于单一产品假定企业异质性贸易模型对中国出口增长进行经验研究的结论,更为重要的是,它明确地提醒我们在进行贸易结构调整时,不应仅仅关注企业间的扩展边际的重要性,更应高度重视企业内的扩展边际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反倾销法是自由贸易的产物。由于贸易的自由化,出现了作为安全阀制度之一的反倾销立法;而正是有了反倾销法保护国内民族工业,各国政府才敢进一步推动贸易的自由化。反倾销法就是贸易自由与贸易保护的混合体,正是在“自由”与“保护”这一矛盾体中,国际反倾销法才逐步形成、发展。  相似文献   

8.
成都电冶厂     
<正> 成都电冶厂是以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为主的中型工业企业,始建于1958年,是我国第一家采用硫化镍阳极直接电解生产电镍的精炼厂。主要产品有“三金牌”电解镍、电解铜、电解钴、含硫活性镍、超细钴粉、硫酸镍、硫酸铜、钼酸铵、工业硫磺及氯化钴、次氯酸钠等二十多个  相似文献   

9.
中国自加入WTO后,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在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时,中国的经济依然保持良好,没有受到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态势与人民币汇率波动性有着重要的关系,也直接引导着我国进出口贸易形势。本文主要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国正在崛起成为一个世界贸易大国。2003年,在全球贸易仍处低迷的形势下,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增长取得了自1980年以来最高的发展速度,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高达8512、1亿美元,比上年同比增长37.1%。中国出口4383.7亿美元,同比增长34.6%,居世界第三位;进口4128.4亿美元,同比增长39.9%,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进口市场。  相似文献   

11.
目前,服务贸易发展状况成为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世界服务贸易快速发展,新兴服务贸易快速增长的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服务贸易仍存在总量规模较少,主要集中于传统服务业的软肋,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袁甄  刘菲 《管理科学文摘》2009,(35):311-311
2009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化的金融危机在中国开始放院脚步,2009年上半年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有逐步回暖迹象。当有些人把目光聚集到中国,当有些人认为中国经济应当引领世界经济的时候,“中国经济威胁论”、“绿色壁垒”、“新贸易保护主义”等相关词语又提到了有关文件上。本文就通过近期别国对中国所采取的贸易保护政策来分析其对中国需求以及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并试图寻找有利于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下的战略性政策和途径,以减少新贸易主义对中国的影响,使中国保持在世界经济的有利位置!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有色金属资源总量丰富,但是,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支柱作用的有色矿产资源储量少、人均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占有率低、以及有色矿产资源消耗增长速度远远大于经济增长速度等问题的存在,使得作为我国现代工业发展原材料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短缺的形势已非常严峻,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相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面临着严重挑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可能影响中国贸易超调的原因归纳为五类,即贸易结构、供应链国际化、经济形势、贸易政策和中国特定因素,每类指标均选取多个变量纳入计量方程中进行回归分析。经验分析结果稳健地表明,"可延迟商品"的出口比重成为中国贸易超调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此外,主要贸易伙伴从中国进口比重、主要贸易伙伴的GDP增长率,以及中国库存占GDP比重,对中国贸易超调也产生了较为重要的作用;而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生产程度、出口退税因素以及游资因素对超调幅度的影响未能获得实际数据的支持。未来中国对外贸易克服超调问题,实现健康稳定发展的出路在于,一方面遵循比较优势,承接国际外包,在国际生产链条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另一方面,积极扩展贸易方向、有选择地接受国际先进生产方式,重视服务贸易发展,加强同贸易伙伴的协调对话,以此来减轻贸易超调的幅度。  相似文献   

15.
文化大国的文化外贸瓶颈 在经济全球化下,文化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2004年以1.5亿美元文化贸易总额成为世界三强之一。文化贸易形式也出现新特点。但从总体上看,文化贸易仍远远落后于国家对外贸易的总体增幅,并且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特别是文化内容的出口,在中国还是一个薄弱环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一东盟连续12年位居中国第五太贸易伙伴.2004年双方贸易板选到1059亿美元;2005年第一季度,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栖达到275亿美元,东盟首次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  相似文献   

17.
经济     
《领导文萃》2010,(2):6-7
<正>中国拉动内需将消除世界贸易不平衡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斯蒂芬.罗奇说:"与过去相比,中国扮演着一个重要得多的地区经济领导力量。"罗奇认为,对某些亚洲新兴工业国家来说,中国是最重要的销售市场。此外,中国推出了范围广泛的经济刺激  相似文献   

18.
美国长期以来都是中国高技术产品贸易的重要合作伙伴,对中国贸易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首先对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现状进行分析,明确中美高技术贸易所具有的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构成不平衡和我国贸易竞争力薄弱的特点;再通过对中美高技术产品贸易影响因素的分析,从技术创新角度找到影响高技术产品贸易的主要因素;最后为促进两国贸易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和印度总计占1/3的世界人口,中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强国,印度也在向着制造业强国的目标前进,2005-2012年中国的年均GDP增长率为10.53%,而印度为7.78%。两国工业的发展影响着世界产业的布局。本文以联合国工业组织(UNIDO)的工业竞争力绩效指数和德勤的竞争力数据为基础,对中国和印度工业竞争力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宋杨 《经营管理者》2012,(9X):235-235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WTO的推进,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互相影响也越来越大,如何在国际经济贸易进程中抓住机遇,发展我国的经济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主旋律,本文主要论述了国际经济贸易的新趋势,并提出了我国发展对外经济的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