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崔燕 《社科纵横》2012,(3):73-75
哈贝马斯以程序主义法律范式的理论建构,对古典资产阶级形式法范式和社会福利国家实质法范式进行学理的批判。程序主义法律范式为缓解或消解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之间的张力关系提供了"哈贝马斯式"的理论出路,即哈贝马斯所建构的用以摆脱市场崇拜或国家崇拜"两难处境"的法律范式。哈贝马斯程序主义法律范式的理论关照在于,实现非建制化的意见或意志形成过程与建制化的意见或意志形成过程在程序过程和交往形式层面的"耦合"。哈贝马斯程序主义法律范式"内里的"问题意识即法律的合法性问题,具有当下的隐喻意义。  相似文献   

2.
哈贝马斯与马克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贝马斯与马克思白锡堃哈贝马斯在新版《理论与实践》的导论中说,他的理论的根基在马克思那里,他的理论研究意在发展根据实践意图构建社会理论的思想,并且确定这种社会理论处在不是以历史唯物沦为渊源的其他社会理论面前的位置。①本文就想从哈贝马斯与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探讨罗尔斯与哈贝马斯之争 ,人们可以考察当代公共伦理中理想主义模式还有哪几种可能性空间。本文介绍了二人的争论 ,揭示了他们各自的规范基础论证方式 ,并由此揭示了他们的主要分歧 :哈贝马斯的目的论倾向与罗尔斯的反目的论立场 ;哈贝马斯的“高级”交往理性预设与罗尔斯的基本理性预设 ;哈贝马斯的民主程序取向与罗尔斯的自由主义的实质限度取向。本文的结论是 :哈贝马斯比起罗尔斯更具有乌托邦色彩 ,并因此而误解了罗尔斯理论的一些重要考虑  相似文献   

4.
德国社会学家哈贝马斯1929年出生于德国的杜塞尔多夫。纳粹垮台时,他只有16岁,但法西斯的滔天罪行而带来的深刻冲击却使他终身难忘。1954年哈贝马斯在波恩大学获博士学位。与批判理论的社会学家阿多诺的亲密交往对哈贝马斯后来的发展至关重要,正是在阿多诺等人的影响下,哈贝马斯逐渐成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批判理论的代言人。剃@以后,哈贝马斯也可以说是德国最具原创性和体金牌的社会学家了。哈贝马斯著述宏富,主要代表作有,《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变》(1962),《社会科学的逻辑》(1967,《知识与人类旨趣》(1968,恰法性危机》(19…  相似文献   

5.
现代性哲学的主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哈贝马斯与卢曼、罗尔斯与福柯的论辩,勾勒出现代性哲学的基本视域:(1)在与新保守主义的论辩中,哈贝马斯将自己的立场界定为关于现代性的可批判理论;(2)在与新自由主义的论争中,哈贝马斯将自己的态度界定为关于现代性的应批判理论;(3)在与后现代主义的论战中,哈贝马斯将自己的方法界定为关于现代性的更为合理的批判理论。相应地,本文论述了现代性哲学的三个基本主题:(1)现代性的哲学基础或哲学奠基问题;(2)现代性的自我确证或正当性论证问题;(3)现代性的动力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6.
哈贝马斯的主体性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哈贝马斯是现代性及其主体性原则的辩护者。他不同意后现代主义对主体性的完全消解态度 ,以交往行为理论克服了意识哲学的局限性 ,主张主体性与主体间性之间的不可分离 ,坚持了现代性理想 ,高扬了主体性旗帜。哈贝马斯的主体性理论 ,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秀琴 《唐都学刊》2003,19(1):105-109
哈贝马斯和利奥塔的理性批判都经历了语言学转向和伦理学转向,但得出的理论结论却截然不同:哈贝马斯致力于理性重建,强调共识;利奥塔则致力于理性的拒斥,强调分歧。  相似文献   

8.
哈贝马斯与卢曼在 1971年的理论之争是德国学生运动的最后一次理论争论 ,它对整个一代人和德国社会科学界有重大影响。1.争论的出发点哈贝马斯和卢曼在 1971年时都知道 ,必须突破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的长期停滞状态和不充分性。他们同时也知道这种突破面临一个困难 ,就是必须分析一个比过去更加复杂和更加无法一目了然的社会。哈贝马斯认为“批判理论”已经提供了分析这种社会的理论和方法 ,霍克海姆和阿多尔诺的《启蒙辩证法》(1974)就是“现代社会辩证发展理论”。他未能采纳在北美 (特别由帕森斯 )得到发展的系统论。卢曼 (NiclasL uhmann1…  相似文献   

9.
重建现代法律的合法性基础,是哈贝马斯法律理论的基本目标.为此,他首先用交往理性取代传统的实践理性,然后通过普遍语用学将其交往行动理论、商谈论与法律理论联结起来.事实性与有效性的区分构成了哈贝马斯法律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他基于法律中事实性与有效性之间的紧张关系,提出现代法律的合法性问题,主张引入商谈论来调和这种紧张关系,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法律有效性理论.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以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视角与方法,研究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创建了独到的交往理论,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构建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而哈贝马斯则融汇现代西方一些学派的观点与方法,对交往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创建了当代西方最具代表性的交往理论。鉴于哈贝马斯又声言自己的理论是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为出发点的,故有必要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作者认为,由于哈贝马斯离开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来谈交往、离开生产力来谈交往关系、撇开生产方式来谈交往方式,从而他的交往理论虽在个别点上与马克思的观点相似,但二者在本质上是迥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