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建设的导向与社会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中国网络文化借助互联网载体得以超常快速发展,但互联网的虚拟性、实时性、互动性、隐蔽性和开放性等特征,又给网络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问题.为了使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健康、文明、有序发展,社会对网络文化应当加以引导和控制.  相似文献   

2.
加强新疆网络文化建设是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需要;加强新疆网络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加强新疆网络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大力发展互联网接入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覆盖全疆的现代传播体系和网络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新疆网络监督、管理与法律应对;加强新疆互联网资源的建设;加强新疆网络文化的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3.
发展中国特色网络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信息时代而出现的新文化,是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现代人类文化,包括网络技术基础文化、网络制度文化、网络行为文化、网络心理文化、网络内容文化.网络文化具有继承性、非中心性、开放性、多变性、及时性、反理性等特征.网络文化体系是一种动态体系,它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网络技术利用程度的提高而发展.网络文化是一种正在形成过程中的新文化,对其进行管理应注意指导性管理与制度化管理的科学结合,要在探索和建立中国式网络文化模式上下功夫.网络文化必须同知识文化、信息文化、传媒文化相融合,进而形成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电信、电视、互联网的融合是我国网络文化发展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随着"互联网+"的提出,网络文化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人们的联系也将更加密切。而网络文化包罗万象、良莠不齐,作为一把双刃剑,它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亦具有双面性。本文首先介绍了网络文化的内涵,进而对网络文化对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进行了阐述,主要分为两方面: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最后就如何加强与改善网络文化对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网络文化阵地的产生是适应网络社会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体现,是人类所创造的宝贵的财富。也是网络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这一独特舆论宣传阵地,能否真正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途径,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相似文献   

6.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亚文化,正日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价值观念.近年来,我国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取得了系列显著的成就,但依然存在诸多不足.为此,必须在加强信息产业发展与网络文化发展、互联网的产业属性与意识形态属性、网上舆论引导与网下舆论引导的有机统一,以及健全网络建设与管理机制、加强网络法制建设与道德教育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7.
网络文化的本质特征及其当下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网络文化研究有两个切入视角:从网络的角度看文化和从文化的角度看网络。前者是一种形式上的关注,注重网络的技术性特点,使对话交流具有直接性———在线;后者是一种内容上的关注,注重网络的思想性特点,即网络内容构成的文化属性。现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论述,即从文化的角度看,互联网实现了及时交互和资源共享,使在线的每个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接受者;网络的兴起,强化了分权和平等的观念;网络具有存在的虚拟性,使网络文化呈现为一种隐性主体特征。  相似文献   

8.
杜明国 《理论界》2010,(9):161-162
作为现代科技之花的网络文化已经成为一道靓丽风景。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的主题就是网络和管理,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这说明网络文化和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运用互联网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消除网上污染,优化网络环境成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应该在正确思想指导下,与时俱进,刷新理念、创新内容和形式提高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程亮 《天府新论》2009,(5):158-16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文化严重冲击大学校园的主流文化和育人环境.而马克思哲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正确认识网络文化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可以从哲学视角研究网络文化的教育功能,并以此为平台,把网络建设成对大学生进行全方位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以实现网络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的最佳功能.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网络功能得到了全方位综合发展,人类进入了网络社会时代。网络是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是现实生活的延展,因而随着网络技术和相关产业的发展,网络文化也在不断生成,产生了一些新的趋势,如网络与现实交融更深、碎片化程度加剧、变得易被诱导等等,为了应对这些趋势,有必要采用注重网络与现实的统一规制、运用“大数据”整合文化碎片等新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中国网络政治的兴起与政治文化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互联网一直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网络政治随之获得了迅速发展。中国网络政治的发展不仅直接影响着中国政治发展的进程,而且促进了中国政治文化的变迁。从目前情况看,网络政治参与、网络结社、网络政务和网络政治社会化等形式都对中国政治文化变迁产生着深刻而显著的影响。中国网络政治的兴起推动着中国政治文化向参与型政治文化和现代公民文化转变,推动着中国政治文化更加倾向于理性、温和与客观,更加倾向于民主、公平与透明。  相似文献   

12.
五缘文化在网络时代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互联网虽然在形成过程、子类划分等方面和五缘文化具备可比性,但在文化上却是作为基于现代法制社会的反差序格局的代表,因此对基于亲属关系扩展的五缘文化构成了挑战。尽管如此,五缘文化已经在网络上找到了自己的发展空间,网络文化也渗透到了五缘文化之中。二者的融合目标是法理和人情的统一,华族文化与友族文化的交汇,数码土著和数码移民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网络聊天是随着科技发展的一种新兴的文化现象。从人类学的角度去分析这种现象,不难看出,通过网络彼此可以很方便地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文化交流较为容易。网络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受到网络"文化殖民"的威胁。要保护和发扬本土文化,就要提高网民的文化自觉程度;组织导向正确、文化内涵深刻的活动,弘扬中华文化,特别是构建互联网文化人类学,从文化人类的视角去观察种种现象,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是党中央根据互联网发展的现实,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出发点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高校要充分认识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准确把握校园网络文化的主旋律,切实加强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使校园网真正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文化,作为伴随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而产生的文化现象和文化符号,对当代大学生群体有着独特的吸引力与影响力.心理资本作为大学生发展的重要资本,对其成长起着关键作用.鉴于此,科学分析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正负面影响,从发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加强舆论引导、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品牌以及新兴媒体融合等方面,提出运用网络文化提升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文化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其巨大社会影响力正在日益显现,带来的挑战也日益复杂。要在充分认识网络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网络文化管理新格局,加强网络法制建设、网络舆论的引导,提高网络文化的公共服务水平等举措,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和环境,推进网络文化健康向上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催生了网络社会。从哲学意义上,文化的结构与功能两个维度,分析网络社会的文化特点及其积极效应。提出了网络产品的符号化与虚拟性、网络交往方式的超时空性与主体间性和网络观念的多元性与速变性三个主要特点。从对网络的文化特点的揭示基础上,提出网络文化增强了文化的渗透能力与信息共享可能,催生并丰富了虚拟经济形态,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人的生存样式。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又伴随着网络快餐文化的形成,此外,市场经济因素的驱动,对于碎片化时间的填实等都成为在互联网这一背景下孕育的网络快餐文化的多种形成动力。网络快餐文化正以其独有的易变性、娱乐性、商业性、互动分享性等特征,从正反两方面加速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而网络的传播内容、方式又与大学生的行为、价值观等具有某些契合性。因此,在此条件下,引导大学生构建合理的价值观需要社会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学校给予指导教育,同时,大学生也应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甄别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论西方网络文化的强势传播与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达国家对网络高技术占有的绝对垄断地位和西方文明中心论的强势传播,使互联网上的政治霸权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现象表现得十分突出,霸权语言与文化的渗透正在悄然进行。本文主要分析语言霸权与网络文化的影响,指出面对冲击与渗透,融会中西文化的优点、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20.
当前全球数字网络化的发展浪潮和历史背景下,"网都"型文化中心城市建设成为转变城市文化发展方式、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新的战略路径和城市设计愿景。城市发展的"网都"形态具有多元文化范式,要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和文化基础,推进网络媒介城市(media city)、网络文化产业高地、网络文化名城、互联网总部基地、文化科技融合的创新引领中心、网络文化宜居之都、互联网枢纽城市等不同类型的"网都"建设。不同的网都范型(paradigm)关切到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不同层面,存在着从硬文化实力向软文化实力的渐变和过渡谱系;既可以单独构建特色网络文化城市的核心性格与差异化竞争力,也可以综合构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体系化架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