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代是一种融合舞蹈、音乐、唱词于一身的蒙古族民间艺术形式。"博"是安代舞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无论什么时代,博都是安代舞中的灵魂人物,是整个活动的核心。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安代舞的发展,"博"角色发生了不少变化。本文旨在揭示这种变化,并浅谈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以更好的发展传承安代舞这一民间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2.
古老的民俗民间舞蹈,以自己独特的身体语言记载着那一族群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同时,在特定情境下产生的民间舞蹈也蕴含着自己独特的意义,因而对民间舞蹈的分析不可从相关的文化情境中剥离开来。本文将蒙古族安代舞纳入更广泛的文化情境之中,通过对安代舞的民俗文化、宗教文化、非语言文字文化以及社会文化内涵等多方面来综合分析安代舞蕴含的深层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3.
蒙古族的"安代舞"是闻名于世界舞坛的民间歌舞,堪称为蒙古族的第一舞、蒙古族舞蹈活化石。内蒙古库伦旗是中国久负盛名的"安代之乡"。安代保留着蒙古族古老文化的显著特征,在于安代传说的广泛流传和传承。安代民间传说对于民间舞蹈———安代来由的佐证、安代内涵的诠释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并对于民间舞蹈安代影像的伸延、流传的扩展,起着重要作用。安代的围绕"奈吉木"而歌舞的"圆圈"、"围圈"形式来源于蒙古族古老而传统的"圆形-团圆-吉祥"象征文化,这一文化是安代的围绕"奈吉木"而歌舞的形式之文化根源、文化脉络、文化延续。  相似文献   

4.
安代舞是集传统和现代于一体的蒙古族歌舞艺术形式。本文通过研究探讨安代舞的历史、民族传统文化及艺术特征,阐述了它在现代社会中的健身、娱乐、表演、社会交往、旅游经济等功能。  相似文献   

5.
安代成为蒙古族“品牌”文化,享誉国内外的魅力在于它所包含的蒙古族古老生命崇拜-生殖崇拜文化和乐观主义精神.生命崇拜-生殖崇拜文化是蒙古族安代的文化灵魂和文化魅力;乐观主义精神是蒙古族安代的文化核心和文化源泉.因此,富有蒙古族古老文化元素的安代舞—安代艺术—安代文化代代相传,世世传播.  相似文献   

6.
1964年我随中国艺术团任主要独舞演员赴法国、意大利、瑞士、荷兰、比利时、西德等西欧六国访演了半年之久,回国后去内蒙古探亲,在呼和浩特观赏了仁·甘珠尔扎布导演和青巴图排练的大型<安代舞>.有意思的是这里巧遇1961年在哲里木盟库伦旗相识的著名民间艺人哈达、额尔敦巴拉、满达(门德巴雅尔)三位<安代舞>能手安代奇.还有鄂尔多斯著名"酒盅舞"民间艺人那森霍图格.我非常庆幸的是与他们再次相见.  相似文献   

7.
安代舞作为宗教舞蹈,与蒙古“博”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亦与萨满教一样,存在着迷狂现象,即人们失去常态,内心变为极自由活跃的创造性现象。安代舞中迷狂状态的有意识性和无意识性的统一表现在:前者的潜意识和目的在于医治病症上;后者是在众人的激烈嘈乱的刺激之下,毫无逼迫性的自我产生。因此,安代中可以使人摆脱束缚,创造内心世界中的自由和创造性,亦在精神方面给予刺激治疗,取得了颇佳的医学成果。  相似文献   

8.
安代是科尔沁本土文化,是群落文化的一个代表性表征。安代涵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种门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种群整合体。其所具备的基本特点、基本价值也是多元的、多方位的。为了科学开发、合理利用、有效保护、自觉传承安代文化遗产,有必要对安代进行再审视和再反思;有必要对安代文化传承主体的人文生态、自然生态进行深入探讨。进而,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安代文化的传承保护,建立一个适于安代文化繁荣发展的生态系统,确保传承主体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稳定交互关系。  相似文献   

9.
2009年8月6日,由内蒙古库伦旗委、旗政府,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183;库伦安代学术研讨会”在呼和浩特举行。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内蒙古社科院、内蒙古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等区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的41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自治区社科院党委书记、院长吴团英在研讨会开幕式上讲话。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就安代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安代文化产业的培育、安代文化的品牌塑造、安代文化与地区发展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0.
库伦旗是安代歌舞的古乡。传统意义上的安代曾经是蒙古萨满系统之一种,新安代是传统安代的演变形态,它是传统安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时代要求而产生的新的形式,在本质、内容、形式等方面,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五十年来,安代研究工作得到丰硕的成果,已成为一个体系化的学科领域。安代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弘扬,是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1.
大量舞蹈岩画表明,萨满乐舞是产生于氏族部落社会母系制时代的一种古老宗教艺术,至史官文化中期,该乐舞的结构、形式及表演程序等已得到规范,并固定下来。萨满乐舞对蒙古族民间古乐舞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近现代蒙古族民间的安代、铃鼓、盅碗等乐舞,其旋法律动、调式调性、动作形态和舞蹈姿态等风格,仍带有明显的萨满乐舞韵味。  相似文献   

12.
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长期的生活斗争中,创造了自己灿烂的民族文化。蒙古舞,是我国文艺百花园中的一朵鲜花,它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据文献记载,在古代蒙古人的生活里,不论是举行部落庆典,缔结联盟,还是班师出征,两军对垒,都离不开舞蹈和音乐。解放前,在蒙古族聚居的农村和牧区,一直流行着《安代舞》、《筷子舞》、《祭马舞》、《倒喇舞》、《打草舞》等。解放后,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又创作出许多优秀的蒙古族舞蹈作品,如在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鄂尔多斯舞》曾获金质奖章;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挤奶员》舞荣获铜质奖章;第八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盅碗舞》荣获金质奖章。不仅受到各族人民的喜爱、而且在中外文化交流上做出  相似文献   

13.
安代传说母题均为女人的精神病,而且多数传说与勒勒车有关,都是乘车远行。这与蒙古先民车载病人至深山以避之的举动极为吻合。或许由畏惧而产生的逃避是先民对疾病的唯一或基本对策,也是传统安代无意识发生的契机和车与病紧密相连由生活走入仪式的媒介。车、荒野、歌舞架构了传统安代仪式场,车( 或带轮车轴) 、纸房( 代表车室或病屋) 演绎为安代起源的象征,安代传承的符号和举办安代的凭依物。但是,仪式场中的车轴有别于萨满教体系中的登天梯、神树、祭杆、宇宙轴、图腾柱,是神秘的萨满世界中罕见的实证。文化变迁中的安代车,历经了生活车进入仪式———以寓神车轴代车———升华为物文化象征———无实物的舞美意境———广场艺术民俗点缀等几个不同形态的沿袭过程  相似文献   

14.
2009年8月6日,“中国&#183;库伦安代学术研讨会”在自治区首府举办,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内蒙古社科院、内蒙古民族大学等区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的41位专家学者齐聚首府,共同探讨安代艺术文化的研究与发展。此次研讨会是“中国&#183;库伦首届安代文化艺术节”活动的重要内容,由库伦旗委、旗政府、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联合主办。区内外学术科研机构的16位专家学者在研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安代文化产生、发展、进步过程中所渗透的和谐社会思想,阐明蒙古人早在远古时期就对和谐社会有着美好的向往,并通过安代这一艺术形式表达自己良好的愿望,付诸行动,使和谐社会思想形成一种社会潮流被推而广之.这种精神和做法对今人仍有教育和启发意义,对当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科尔沁草原的安代,是科尔沁文化现象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科沁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尔沁安代歌舞具有审美主体客体之间的短距性与紧密性、审美活动的群体性与合一性、审美对象的生活性与艺术性等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7.
仪式是特定人群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具体表达形式,人们为达到某种特定而实用目的而举行。透过作为表象的仪式,有助于阐释特定文化的意义和本质。蒙古族传统"安代"仪式历史悠久,驱魔治病,整个仪式充满了指号意蕴。借助于皮尔士的指号理论,从象似、标指、象征三个维度分析仪式文本,蒙古族传统"安代"仪式隐喻性叙事中的文化动力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18.
库伦历来被誉为歌的海洋,库伦人民历来就有编唱民歌的好传统。演唱民歌也与演唱安代一样成为库伦人民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艺术形式。对于解放前交通闭塞、生产力不发达、文化落后的库伦来说,演唱民歌可谓是消遣娱乐的极好方式,如果安代和民歌是两朵花,那么民歌是一朵易栽、易活、易开的鲜花。无论是在軎庆节日的筵席上,或者亲朋妤友欢聚取乐之时,畅饮高歌已成了库伦人民美好生活中的"佳肴"。  相似文献   

19.
巴·苏和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民委和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的结题成果《安代之乡:库伦旗历史文化概要》一书,2011年3月由内蒙古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四川音乐学院为例,简要阐述了流行舞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及教学方法的现状。结合流行舞的基本特性、发展趋势及对流行舞教学现状的思考,论述了对流行舞教学发展的基本构想和具体措施,从而展望了流行舞蹈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