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尼采是西方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一直到今天还在饱受争议。“酒神精神”作为尼采哲学的核心思想,蕴含了深厚的伦理涵义。“酒神精神”从开始到最后一直跟随着尼采的步伐。权力意志、超人、主人道德等都不过是酒神精神的变身和另一个称号。尼采通过酒神精神宣扬了人的权利意志或强力意志,为本来没有意义的人生赋予了意义。同时,尼采的超人也是借助于酒神精神出场的,是人类发展的最高目标与理想人格。所谓的超人或者主人其实就是最具酒神精神的人。更重要的是,酒神精神是尼采颠覆传统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的工具。尼采正是通过酒神精神、权力意志、超人、主人道德等对苏格拉底以来的理性主义传统与人类社会以来一切道德传统(尤其是基督教道德传统)进行了批判,提出了自己的价值观——超越善恶之外,并把人的生命与酒神精神而不是道德作为人的行为评价参照。  相似文献   

2.
宗白华的文艺批评及美学理论受到了尼采思想的根本性的影响。宗白华援引尼采的超人精神鼓励中国的青年过“奋斗”与“创造”的生活;又以尼采的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作为理论骨架建构出了“中国艺术意境”;还以尼采的权力意志理论作为自己进行文化批评的基础和原则,试图发现和重建“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宗白华虽对尼采思想不乏赞许,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对尼采的思想照单全收,他不同意的地方,依然对其进行批评。  相似文献   

3.
狄奥尼索斯的化身——对《在路上》主要人物迪恩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用尼采哲学中的酒神形象对《在路上》中的迪恩进行解读。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描绘了酒神和日神两种精神,酒神狄奥尼索斯的本质是旺盛的生命力,其内涵是摧毁和创造。《在路上》中的迪恩就是酒神精神的化身。在迪恩身上表现出的“疯狂”和“纯粹”,本质上是以身体的狂欢对一切压抑人性的制度和观念发起的强有力挑战,是对生命、对生活的激情和肯定。  相似文献   

4.
为了在基督教文化破灭之后为人类的有限生存找到无限的精神寄托,尼采企图利用机械论和概率论的原理推导出“永恒循环”的哲学理念,以作为“酒神精神”、“权力意志”和“超人哲学”的形而上学基础,并将其称之为“肯定生命的最高公式”。但是,如果我们从概率论和热力学的角度来同时考虑这一问题,那么这一假说便陷入了一种时空关系上的悖论,因而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在基督教文化破灭之后为人类的有限生存找到无限的精神寄托 ,尼采企图利用机械论和概率论的原理推导出“永恒循环”的哲学理念 ,以作为“酒神精神”、“权力意志”和“超人哲学”的形而上学基础 ,并将其称之为“肯定生命的最高公式”。但是 ,如果我们从概率论和热力学的角度来同时考虑这一问题 ,那么这一假说便陷入了一种时空关系上的悖论 ,因而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6.
庞德笔下的酒神形象不是单一的,而是复义的、复杂的。这种复杂性与庞德不同时期的人生经历有关,也与他的思想情感、精神追求,以及他对世界的看法有关。在他的创作中,酒神有时是反叛者形象,有时又是保护神和拯救者形象。他既是象征旺盛的生产力和生命力的繁殖神,又是象征死而复生的自然之神。作为反叛者,酒神所体现的反叛精神不仅反映了庞德在诗歌创作上锐意创新的决心,而且反映了他对个体生命意志和自由的追求;作为保护神和拯救者,庞德笔下的酒神不仅是个体生命的捍卫者和守护神,而且是人类灵魂的拯救者,其角色类似耶稣基督;而作为生产力和生命力的象征,酒神存在的意义在于他能给荒芜的西方世界注入活力和生命,庞德这一联想与他的阳性崇拜或男性中心主义思想息息相关。庞德笔下的酒神形象有时是矛盾的,这与他一贯坚持的异教思想相冲突。  相似文献   

7.
《无名的裘德》中主人公裘德身上的"权力意志"推动他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克服艰难困苦。潜在的"酒神精神"助他挣开束缚身心发展的枷锁,追求自由的婚姻。他的生命短暂却丰盈。他执着的求知精神和追求自由的思想超越了时代50年,必将"永恒轮回"。从尼采的"生命哲学"出发,运用"权力意志","酒神精神"以及"永恒轮回"这三个哲学命题来探析裘德的成长轨迹,旨在探讨小说的"成长"主题及其普遍的哲学意味。  相似文献   

8.
在《悲剧的诞生》中,首先,酒神精神象征情绪的放纵。其次,酒神精神象征昂扬的生命力,而生命力最根本的体现则是肉体的活力。最后,从形而上的层面看,酒神精神象征着积极的悲剧世界观。  相似文献   

9.
爱情观是尼采精神世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爱情的沉重打击后,在痛苦和孤独中尼采孕育了生命的自我扩张,即“权力意志”。爱情的失败成为他“权力意志”提出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权力意志”是什么?在其当中是怎样反映他的认识论、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一思想对后世有何影响?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对于麦尔维尔的悲剧史诗《白鲸》,中外学者对之的解读与论述可谓浩如烟海。小到人物分析、主题探索,大至文本的历史建构以及帝国话语等等。然而对于亚哈船长的评论多集中在批判其偏执、疯狂等悲剧性格弱点而导致的自身悲剧、全体船员的毁灭以及隐喻意义上的警示。本文作者认为,亚哈是典型的尼采式英雄,是尼采倡导的酒神精神的化身。亚哈的猎鲸与复仇之路充分体现了酒神精神的内核——倡扬非理性主义、肯定痛苦、彰显不屈的生命意志,从而践行"积极悲观主义"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1.
尼采悲剧理论可以追溯到希腊悲剧。在悲剧起源问题上,尼采以日神的“恬静”与酒神的“醉狂”经希腊人意志活动而结合来解释“悲剧的诞生”;在回答如何对待痛苦死亡这一哲学终极问题上,尼采改造了叔本华哲学,将人生的悲剧性与希腊乐观的人生态度调合为一;通过对悲剧“音乐精神”的分析,尼采张扬了非理性主义,显示出西方哲学对人类生存世界的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2.
尼采从古希腊文化的研究中 ,获得了酒神精神和悲剧精神理论。这两种精神是尼采哲学的核心 ,贯穿尼采哲学的始终。其共同的内涵都是以高扬意志的坚强和生命的不屈为主旨。尼采在非理性方面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理论。酒神精神和悲剧精神具有拯救与超脱的审美作用 ,但也有许多难以解释的疑问  相似文献   

13.
在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视域下,采用对比分析法对"哲学王"与"超人"思想进行研究,发现"哲学王"思想代表着外在的形式与秩序——日神精神,"超人"思想则体现了对生命力的肯定——酒神精神。到了现代主义晚期,文学作品中出现哲学王与超人形象相结合、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相结合的特点,这不仅反映了时代特点与思潮,也预示着希腊精神即将得到复兴,真正的艺术将会拯救时代危机。  相似文献   

14.
海子的诗歌深受尼采思想的影响。海子早期的诗歌,阐释了日神精神执著个体生命,迷恋生命梦幻的理想。海子后期的太阳史诗则把尼采的酒神精神发挥到了极致,渴望在原始的生命力中去寻找艺术和生命的价值。成为诗歌之王的梦想是尼采的“超人哲学”在海子身上的完美体现。  相似文献   

15.
尼采的“权力意志论”源于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论”。尼采把世界的根本理解为“权力意志”,其目的是想表达生命世界的生成、创造和提升的特征。尼采笔下的权力意志具有非主观的实在性、追求自身力之保持或增长的能动性以及价值关系性。它有两种基本类型:原创的权力意志和颓废的权力意志,这一思想鲜明地体现了尼采的哲学—伦理学的价值论特征。“权力意志论”的积极意义在于感性能动地理解世界,恢复了“价值创造”在世界中的地位,否定了幸福主义意志论的被动性和理性主义意志论的抽象理智性;其根本局限在于无视客观世界的多样性,陷入了抽象的还原主义和唯意志论。  相似文献   

16.
研究权力时大凡会提及权力的基础问题。但目前权力基础的研究路径均是“政治→法律”或“法律→政治”。事实上,除了政治法律基础,权力的存在还有其道德基础,这一道德基础便是公民的良序生活。从政治伦理视域看,权力构建的公民良序生活有三个特点,即它是符合人道的而非弱肉强食的,是道义的而非单纯依靠强制力来维系的,是体现“公共”意志而非“阶级”意志。  相似文献   

17.
徐艳丽 《金陵瞭望》2007,(21):49-49
“权力”与“权利”的概念.人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处于一种模糊认识中,使用时经常将二者当作同一概念交叉使用。甚至在我国的一些法律文件中也未明确二者的差别。经过十几年的普法教育和理论界长期的研讨、争鸣、公民权利是宪法精神的终结所在,国家权力只是保障和实现公民权利强有力的手段和工具而已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红高粱家族》的独特价值在于以人的生命意识作底蕴 ,张扬了酒神精神。中国文化并不缺乏酒神精神 ,但在其演进过程中 ,酒神精神被刻意谈化 ,多数作品也因而失去了动人的艺术魅力。《红高粱家族》里的人物是“纯种红高粱”般的自然生命 ,体现了一种雄强的生命本能 ,任何法律、道德伦理都束缚不了他们自由奔放的生命强力 ,他们遵循的是自然生命法则。莫言用生命的酒神精神砸碎一切对生命的束缚 ,其作品充满了生命强力之美 ,为文坛贡献了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狄奥尼索斯式”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9.
尼采的"权力意志"为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文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但是,以"权力意志"为哲学内核的战国策派却一度被指认为"法西斯主义"。究其原因,一是伴随时代幕景的切换,特别是抗战的爆发,尼采学说的价值内涵和社会功效发生了巨大变化,沾染了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二是战国策派成员对"权力意志"学说存在严重误读,彼此间的阐述有着巨大分歧。  相似文献   

20.
以尼采为代表的西方“欲望”哲学体现着一种勇往直前的生命力,儒家思想中的“刚性”同样有此意蕴,但二者却存有本质的差异。“欲”、“刚”都是奋勇向前的活动,但前者其动为向外逐出,缺乏精神力量,是假有力;后者其动为自内里发出,精神上充实有力,更为充畅持久。西方以“欲望”作为竞技体育的精神内核,现已显示出诸多弊端。以此为鉴,中国竞技体育文化要以更符合我们文化传统的儒家“刚性”思想来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