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纳西族木氏土司时期的政治文化对纳西族社会发展和纳西文明的进程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对历史上滇西北区域的政治稳定和民族关系的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历史因素、地理环境、政治生态、主流政治文化、民族固有文化传统等社会政治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各层面的因素都对纳西族木氏土司时期政治文化的形成产生制约和影响,从而形成了这一时期纳西族以共同体主义为主要特征的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2.
周俊华 《学术探索》2007,(1):119-124
木氏土司时期,纳西族在所处社会政治生活和复杂的民族关系中,形成了较为成熟稳定的政治文化,体现出四个主要特征:共同体主义的社会秩序意识;和为贵的政治心态;现实主义的历史秩序意识;强调传统与注重变化的并行不悖。木氏土司时期纳西族的政治文化对纳西族社会的功能和作用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促进了纳西族社会的政治发展;推动了纳西族社会的文化发展;促进了纳西族社会及滇川藏交接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从家人、教师、同伴、媒体和游客这五个方面考察了云南纳西族201名儿童对民间故事传说、民族工艺建筑、民族禁忌、民族崇拜物、民族鬼怪神灵、民族服饰、民族节日、民族饮食这些民族文化的认知途径。结果发现:云南纳西族儿童民族文化认知途径总体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家人、教师和媒体是云南纳西族儿童的主要认知途径,而同伴、游客的影响相对较弱;对于不同的民族文化,云南纳西族儿童在认知途径上有所偏重,并表现出一些显著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4.
段红云 《学术探索》2004,(9):107-111
纳西族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引起了国内外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丽江木氏作为统治丽江近五百年的纳西民族上层势力,对纳西族社会政治、经济、习俗、文化等的发展变迁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云南众多土司当中,也具有代表性。作者对元代以前丽江木氏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对木氏不断崛起的时代背景和政治背景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木氏崛起对纳西社会变迁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纳西族传统文化及其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丽江古城纳西族文化资源进行了阐述,对纳西族文化独特的价值、主要文化资源及其保护工作进行了论述,肯定了50多年来纳西族文化工作的成绩,并对如何保护纳西族东巴文化的措施、开发的办法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每个民族的思维方式都有其一定特点,东巴古籍为我们研究纳西族先民的思维特点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把握纳西族先民思维方式的这些特点对我们理解纳西族的思维习惯、理解和继承其文化传统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7.
纳西族色彩文化制约机制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纳西族的色彩观念、色彩崇拜、色彩认知、色彩分类、色彩审美等受信仰、哲学观念、地理条件、宗教、生产发展水平、政治等因素的制约,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了纳西族固有的色彩信仰,也决定了对外来色彩的取舍.  相似文献   

8.
纳西族《东巴经》"五行"记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思想,不仅在汉族地区广为传播,而且对部分少数民族也有深远的影响.纳西族的<东巴经>中就有大量记述五行的内容,可分为讨论"五行"思想来源和功用的两大部分."五行"思想与纳西族的宗教结合在一起,构成了纳西族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在早期的纳西社会中,民歌多以无意识的状态记录和传承本民族或族群的文化和历史.唐宋以后,很多民歌被纳西族东巴教所提炼、吸收,上升为精英记忆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随着东巴教的兴盛,纳西民歌的内容和形式也不断受到东巴教的影响,形成相互吸收、借鉴的双向互动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民歌具有沟通草根记忆与精英记忆的桥梁作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纳西民歌的内容与形式更加多样化,纳西人正在用自己的视角和形式,不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社会记忆.  相似文献   

10.
周俊华 《学术探索》2004,(2):100-103
纳西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比较良好、显著而又独特的共同心理特征:向上心和自信心、自识性和凝聚力、爱国爱家、包容人道、含蓄敦厚等纳西民族的共同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1.
明代的治藏政策对纳西族和藏族上层之间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的纳西族木氏土司曾用军事力量占领了滇、川、藏的一些藏区。明王朝的治藏政治制度和方法,是影响明代纳西族木氏土司对所占领的藏区治理方略的重要因素,纳西族与藏族上层之间的关系与明王朝对藏族上层和藏传佛教不同教派的政治态度有密切的关系。木氏土司根据藏区的政治特点,不断加强同藏区政教上层人士的交往。建立与藏传佛教上层的密切关系,借助藏族佛教上层人物的力量治理所占领的藏区。而纳藏两族上层和民众在长期的交往中,极大地促进了相互间的文化和经济交流。  相似文献   

12.
杨绍梅 《学术探索》2013,(1):125-127
在古代社会,区域性的地缘政治格局始终是保持某个特定的小区域稳定发展的系统,一个民族要获得持续发展,必须对本区域内的地缘政治小格局保持清醒的分析与洞察。纳西族作为我国西南地区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其在滇西北地区古代地缘政治格局中的战略发展与演变,数百年间经历了很多重大变化与波折。本文试图通过对纳西族在古代社会发展进程中对于地缘政治格局的判断与实践进行分析,总结区域性小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经验与得失。  相似文献   

13.
纳西族的手工造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通过对云南丽江的大具乡、大研镇和香格里拉县三坝乡的纳西族手工造纸工艺进行的实地调查,认为纳西族的手工造纸既受到西藏固定式纸帘造纸方法的影响,也受到中国内地常见的活动式纸帘造纸方法的影响,这种造纸方法除与西藏接近的云南迪庆以外,在中国大陆其他地区未见。因此,纳西族手工造纸在中国造纸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董淮平 《北方论丛》2007,(5):99-103
在孙中山先生庞大而复杂的思想体系中,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大体可通过三个层面得以展示:一是对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定位;二是对于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首肯;三是对于中华传统道义价值的体认。孙中山对中华传统文化之认同,不仅仅出于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明热爱的情感,更是回应民族生存危机的策略表达。他将传统的"宗族"组织架构、"忠"之准则、"王道"观念等等,通过切合时局的新内涵的灌注,转换成有助于推动现代国家建设的积极因素。孙中山思考问题时的"西方"与"中国"双重知识谱系的作用,使之有能力去完成将现代化理念楔入中华传统符码的转换。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 ,中华民族凝聚力经历了一个由强到弱 ,再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这一方面是同我们对民族凝聚力自身规律的认识分不开的 ,另一方面 ,更为重要的是 ,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息息相关。新时期 ,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 ,实现政治民主 ,经济强大 ,从而增强综合国力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试析我国公民政治文化的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构与民主政治相适应的公民政治文化,达到政治理念的一元化,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民主法制建设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必然。改变原有的臣民心理,构建与民主政治相适应的公民政治文化是一个艰难的长期的过程,需要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民主实践、民众的心理结构等各个层面为之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7.
李心荃 《学术探索》2005,(3):127-130
纳西族是生活于云南西北部的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民族文化历史,她的东巴文化早已为世人关注,而盛于明清时期的文人创作虽有研究,但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选取明代木氏作家群的代表木公和清代旁姓作家群中成就显著的桑映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考查他们在创作上与中原文学的联系,探讨这一时期纳西文人创作的价值所在。本文认为木、桑的创作价值在于体现了纳汉文化融合的模式之一——人格认同。  相似文献   

18.
论纳西族生殖崇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将纳西族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鬼神崇拜时期有关生殖崇拜的宗教活动进行了一定的梳理,揭示出纳西族生殖崇拜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