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艺术是人类在生活劳动过程中创造的结晶.虽然巫术说是最具有影响力的艺术起源理论之一,而艺术的源泉是人类自身的本能和在活动中产生了审美意思的结果.具体阐明了艺术的发生与巫术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艺术和审美的起源是人类在最原始的生活劳动中早就产生了.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眼于艾青关于诗的具体言论,从四个方面阐论了艾青文体论的核心概念——诗的散文美:即新诗与韵文无关;新诗的语言根本是在于表达形象的;新诗的音韵与语言形象表达的关系;"散文美"与"诗的散文美"的关系。文章最后总结出艾青的"诗的散文美"的具体含义。  相似文献   

3.
由散文诗的文体特征所决定,散文诗的语言具有双重性,即人们常说的再现性与表现性,但更倾向于表现性,在完整的作品中,这二者是融为一体的。如果把散文诗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来看待,散文诗语言主要具有三个特征:一是舒放性,它既摆脱散文语言的散漫,又摆脱抒情诗语言的过分拘谨;二是音乐性,主要体现为一种内在的音乐旋律,而不是外在的排列,因而与作品的整体性关系密切;三是随意性,主要表现为叙述的不完整性、不确定性和语言建构中的跳跃性  相似文献   

4.
浅析文体学对词汇教学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体学从广义上讲是研究文体与语言风格的学问,研究如何更有效地表达语言即语言对场合的适合性。而语言是由不同要素构成的,如:语音、词汇、句子和篇章等,这些要素使用的场合、目的的不同都直接影响着文体或风格。该文通过分析文体与词汇的关系及词汇的文体色彩和功能,旨在说明文体学和词汇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及对词汇教学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社会现象。语言的本质属性是作为社会的交际工具。语言和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语言作为社会现象对社会有依赖性,它是为了满足社会的文际需要而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社会生产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人类思维的进步,都必然促使语言发展、变化,促使语言日益丰富,日益精密和完善。在语言发展变化的进程中,词汇中的一般词汇的变化与社会的发展变化关系最为密切。一般词汇对社会生活和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最为敏感.不夸张地说,它几乎天天都在变,而这种变化完全是由于社会的需要所决定的。如文革期间的政治用语“红卫兵”、“牛鬼蛇神…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前提出发 ,对语言哲学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关于语言的起源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 ,语言起源于人类最基本的活动———劳动。关于语言和言语的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 ,语言和言语所体现的是社会与个人的关系。关于语言的分音节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 ,分音节是语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论述 ,对于语言哲学的发展 ,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语言变革驱动了中国新文学的发生,并开启了文体范畴化的现代之旅。“文界革命”与“语言革命”的统合,突破了古代散文的“义法”,确立了以个性为本位的现代散文体式。得益于现代儿童观及散文文体的转型,儿童散文在语言“道器合一”的新变下应运而生。儿童散文内蕴“儿童”的文体属性,但实质上却是成人与儿童“两代人”的话语转换与讲述。立足于儿童文学本体的原点,儿童散文的文体学包括“文之体”与“文和体”两个层级。从描述性概念向结构性概念转变,可洞见儿童散文文体现代化的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8.
广告,作为信息的载体,已渗透到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广告英语,作为语言艺术和商业推销的有机结合体,已逐渐发展为一种重要的实用文体,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文体特征.从词汇、语法、修辞三个方面探讨了广告英语的语言特色,旨在让人们了解广告英语所特有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当代文学实践的开放性、多元化和各文体之间的互渗化,沿袭已久的散文文体特性界说越发显得老化,无力为散文文体提供可靠的话语体式依据。本文从艺术形象的功能显现、支柱性要素、动态构成方式和语言织体四个典型视角提出了散文的文体构型之我见,即散文是一种集再现与表现于一身、以情境取胜、以散跳见长、文字既细密平实又疏朗错落的文学体裁。  相似文献   

10.
文学是语言艺术各类别的统称,按照文学体裁“四分法”的分类方式,诗是与小说、散文和戏剧文学并列的一种文体,然而这一“并列”并非是平等的,诗的性质可以说是一切文学乃至艺术的精神蕴含.文学的诗性在于它是对语言实用目的的超越,是审美的超越而非本体性的超越.中国文论中的意境与西方文论中的典型都鲜明地体现了文学诗性的特征.除此,由于“语言转向”和“读”的文化向“看”的文化的更高层次的回归,设定与参与也就成为审美超越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11.
中国 2 0世纪 3 0年代小品文的兴盛是汲取了古今中外小品文滋养后的必然结果。现代小品文对晚明小品顺势承传的同时 ,也接受了来自异域散文的影响。英国随笔的注重个性、幽默味以及闲话风格调 ,对 3 0年代小品文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 ,而共同的文学渊源又给日本写生文对中国现代小品文发生渗透提供了文化前提。 2 0年代小品文理论倡导的深入、出版物的盛行、报业的发达 ,又为小品文的繁荣发展提供了理论和物质前提  相似文献   

12.
寓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于平易浅近的语言文字之中,深入浅出,生动形象,这是毛泽东政论文章的语言特色.在政论文章的写作中,毛泽东大量采用了比喻法、寓言法、文学故事法、成语典故法、引用法、群众语言法等方法,增强其文章的形象性和感染力,以达到宣传、教育和鼓舞人民,指导革命和建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比较型教学模式作为一种科学可行的方法,被广泛地运用到众多学科的研究中。在应用写作教学中,恰当运用这一模式,对于提示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章将重点阐述比较型教学模式在应用写作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即两类写作的比较、两种文书的比较、同一文体不同文种的比较、同一文种不同类型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王了一和秦似父子二人在20世纪40年代的散文领域都取得了成功。学者王了一的小品文主要从身边琐事谈起,体现出知识分子的社会正义感和责任心。而青年秦似视杂文创作为一种革命工作,是革命者对政治、社会等不平现象的一种宣战。王了一的小品文以知识性见长,在幽默、含蓄中见真意,而秦似的散文则以战斗性为主,在明白晓畅、嬉笑怒骂中见尖锐。父子二人在散文创作中的差异体现了中国两代知识分子在风云激荡的年代面前所作出的不同的人生选择。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周作人文学汉语的实践过程来探讨现代美文的发生,认为周作人的文学汉语特色可以用"知言"来概括,分三层论述:首先描述了知言的特性构成了美文的特征,接着分析了知言与美文何以能够统一的历史过程与逻辑原因;最后探讨了周作人知言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五四”新文学时代 ,现代随笔的创作繁荣一时 ,但“随笔”的命名与内涵尚未及统一 ,随笔这一文体便被左翼文学排斥至文学边缘。这给当代随笔的文体研究带来了一定困难。从现代随笔的滥觞、朱自清的“散文观”、周作人和鲁迅的“随笔观”等角度入手 ,在现代散文众多的命名中寻找随笔的源头 ,以期为当代随笔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明清两朝是八股文与小说共同繁荣的时期,八股文作者在不断接触、阅读甚至创作小说的情况下,有意无意地将小说因素融入八股文,并形成了游戏八股文一类。由于八股文作者的创作态度不同,存在无意渗透小说要素和以游戏态度写作八股文的区别,使游戏八股文蕴含的意旨和趣味也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8.
袁黄是晚明著名的八股文批评家,其《游艺塾文规》系统地论述了八股文创作与鉴赏问题。他认为,八股文虽然恪遵传注、代圣贤立言,非常讲究形式技巧,但是品质上佳的八股文也是发自性灵之作。要达到才情与规矩平衡、人力与天趣融合的境界,创作主体必须“治心”、“养气”。通过凝神静坐达到息心聚念、虚空澄澈之境,文章自然不炼而工。“治心”而后“养气”,文章方气脉贯通、雅正阔大,文以气胜。同时,“言为心声”与“文如其人”相反相成,文之“神”乃作者日常涵养之“气”所汇聚,由文之“神”可察人之“气”,从文章气脉格局也可以看出创作主体之心志气神。  相似文献   

19.
八股文是明清时期用于科举考试的特殊文体,士子们在行文中独具匠心地使用多种句式。各类句式的合理选用及灵活搭配不仅使文章铺陈渲染、汪洋恣肆,而且使汉语各节奏形式相互套叠,从而表现出独特的句式韵律。本文主要结合吴洁敏的“汉语节奏套叠理论”分析八股文中“骈散句”“长短句”“排偶句”这三种特殊句式的韵律特征,旨在为八股文的韵律研究提供一些佐证材料和研究思路,并强调我们应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精神继承八股文中可取的写作手法,使其语言艺术魅力得到发扬。  相似文献   

20.
韩愈论文之言不多,《答李翊书》是其极为重要的一篇。在《答李翊书》中,韩愈对李翊所问的"立言"之事进行了回复。李翊以立言问于韩昌黎,不过是想要知道如何写作古文,本无心以立言为己之志,韩愈却借此之间,演绎了一篇及其精彩的文字。本文试从具体分析韩愈自我论述的生平实践经验出发,以"无望速成"",无诱势利"为切入点,解读韩愈的为文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