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科互动:心理学与文化人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试图通过对心理学与文化人类学之间学科互动的历史回顾,揭示民族心理学和心理人类学的发展方向,以便把民族心理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1.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民族审美心理学以民族审美心理的内部结构、活动方式及其外化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总结民族审美心理的特殊规律和比较各民族不同的审美经验,以达到完善民族审美素质、丰富人类艺术实践的日的。2.尽管民族的审美心理现象属于人的内部世界,但它可以通过各民族早期的图腾崇拜、神话传说、以及以后的艺术实践等各种各样的审美心理载体和行为的分析中见出;而大量的民族学和审美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出现,也为这种新的研究方式提供了条件。3.由于“类型”概念在民族学、心理学和美学的研究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它可以被提升为民族审美心理学的核心范畴。这一范畴的具体运用是区分此一民族与彼一民族审美心理差异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心理历史学是心理学与历史学两门学科互相结合的产物,是本世纪出现的社会科学边缘性新学科。在西方对这一学科的研究方兴未艾,研究也很深。但是,在我国这一领域迄今仍是空白‘就连有关这方面的文章都微乎其微,更不用说专著了。因此应当重视对心理历史学的研究。心理历史学就是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来分析历史人物的个性行为,童年期行为对成年期心理的影响以及社会集团的心理历史。它企图用这种心理分析方法说明或解释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因此,心理历史学的研究范围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童年期心理历史学;二是成年期心理历史学;三是集团的心理历史学。许多著名心理学家或历史学家对这三方面内容曾作了有益的探讨。起初专家们的研究主要是沿袭心理历史学始祖西格蒙特·弗洛伊德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研究的生态学方法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学的出现不仅仅是一个新的学科的诞生,而且是一种新的思考方式的形成.生态学与心理学的结合形成了一个新生的学科,也构成了新的研究方法论.这就是生态心理学学科和心理生态学方法论.生态的核心含义是指共生.生态的视角是指从共生的方面来考察、认识和理解环境、生物、社会、生活、人类、心理、行为等.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性主张就是天人合一.这是原初的生态学方法论,是强调人与天的合一,我与物的同一,心与道的统一.这应该成为中国本土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文化、文化模式、文化类型是学术界争论不体的话题,不同学科有不同的文化定义,因而形成了千差万别的文化模式分型。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文化心理差异比较研究称为跨文化心理学,中国不同地理区域、行政区域、城乡区域的文化心理差异比较研究称为区域跨文化心理学,简称中国区域心理学。中国区域心理学视野中可以区分出都市文化心理和村落文化心理差异,也可以区分出东西南北中各类地理文化类型以及齐鲁文化、中原文化、燕赵文化、关中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滇黔文化、闽台文化及西藏文化、蒙古草原文化、松辽文化等类型和模式,这些文化类型形成了全国各地不同的文化圈,造就了各地居民的不同文化性格。文化类型心理差异研究不仅有利于跨文化心理学学科建设,也有利于揭示区域文化性格差异的心理原因,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一、研究目的消费心理是影响消费构成变动的主要因素之一,它对于消费者消费什么,消费多少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从人口的社会构成来看,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阶层又有其不同的消费传统和习惯。近几年来,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各族人民的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特别是在城市里,少数民族居民的消费结构、消费心理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开展此项研究,旨在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为制定民族地区消费政策,编制消费计划服务,安排民族特需商品的生产,形成具有民族特点的合理消费模式。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同时也能拓展民族心理学研究的领域,丰富民族心理学理论。  相似文献   

7.
张佐邦 《学术探索》2001,1(2):81-84
本文从云南民族审美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证,说明创建"云南民族审美心理学"这门多边缘交叉新兴学科的条件已经成熟,从而希图构建起一个较为科学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8.
哲学心理学依赖理性与经验思辨,对人类的精神领域做了基本的划分,为现代心理概念的诞生准备了智性基础。在自然科学的洗礼下,关注人的灵魂的哲学家掌握了分析和考察研究对象的科学方法,于是现代的“心理”概念诞生了。因而整个现代心理学也就成为科学方法论与研究对象之间关系的历史展开。内省与经验、观察与行为、隐喻与认知及潜意识等构成了这对关系的主要内容。心理学发展的实质就是变革心理学的方法论,进而扩展心理学的视野。对现代心理学而言,这种变革主要体现在从实证的方法论原则向隐喻的方法论原则转变。  相似文献   

9.
政治心理学是政治学与心理学有机结合产生的一门学科,它注重研究政治活动中各类政治角色的心理规律。在政治心理学的整个学科体系中,利益互动是一个根本性因素,它不仅能够提供政治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基础,还可以更好地解析政治行为的心理动因,同时也为解决政治心理学学科建设面临的诸多困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吕晓峰 《阴山学刊》2014,(5):99-102
环境心理学的学科主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环境心理学以人的信念、需求与价值为核心;环境心理学坚持人—环境的交互作用观;环境心理学是以鉴别问题、解决问题为核心的应用科学;环境心理学主张多学科交流;环境心理学提倡自然主义研究;环境心理学采用多元的研究方法.环境心理学作为一种心理学新兴的研究取向,它着眼于现实环境问题,倡导关注人与环境和谐共处,这将有助于人从心理层面加深对环境的认识与理解;从学科发展的深层次上来说,环境心理学兴起也喻示着心理学研究视域的深刻转换.  相似文献   

11.
正编者按:文化变迁一直是一个多学科关注的领域,本组专题讨论从文化心理学的视野审视了社会文化变迁现象。首先在解析柏拉图洞穴隐喻特征和意蕴的基础上,探讨了文化心理学的认识论;然后从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角度,梳理了文化变迁研究的特点、进展与前瞻;接着以中国人亲密关系和现代人城乡心理适应为例,具体阐释了社会文化变迁与个体心理动态的相互建构过程强调要运用多学科跨学科的研究思  相似文献   

12.
文化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发展的一种新取向,为恢复与彰显心理学的文化品性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不同的学者对文化心理学的概念、特征还没有一致的认识。综合各家学者的观点,可以把文化心理学界定为研究人的文化心理或文化行为的一门学科。其主要特点是强调心理现象的丰富性、复杂性;主张研究方法的多元化;注重研究的生态性;重视文化的多元性和心理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所谓中国文化心理学,是指以中国文化为背景和底蕴,兼顾中国文化与心理学两个角度来研究中国人心理与行为规律的一门心理学分支学科。深入开展中国文化心理学的研究,可以揭示中国人心理的深层内涵,促进当代中国人心理的现代化,从而为中国心理学提供根基,促进新体新用式中国特色心理学建设。为有效开展中国文化心理学的研究,须坚持"一导多元"的方法系统,此方法系统中的"分阶段依次推进"和"语义分析法"非常重要,有必要进行操作性颇强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岑延远 《学术论坛》2002,(4):155-158
作者在多学科研究的基础上 ,主要对人格的心理结构、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人格的动力系统、人格发展的一致性与可变性以及人格障碍与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评述 ,指出人格心理研究要有比较大的飞跃和发展 ,必须进行人格心理学的元研究。人格元研究可以从人格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整合两个维度进行。  相似文献   

15.
跨文化心理学是对科学心理学的批判和继承,追求以文化为中心的前提下,探索人类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特殊性和共性,适应了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时代需求,突出了文化对心理的影响。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国家稳定、民族和睦和文化繁荣,不同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影响了民族大学生的就业观,深入了解他们的就业心理需要突破传统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从跨文化的角度,正视民族差异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6.
跨文化心理学与心理学的其他分支学科不同,它不是以其内容,而是以其方法,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着眼点是各种不同文化的差异与相似性,即比较文化或跨文化的方法。“跨文化”一词在心理学中的应用,相当于其它学科中的“比较”的概念.跨文化心理学所使用的比较方法,其来源有二.一是传统心理学方法的跨文化延伸,如心理测量的跨文化应用,二是一些相关学科如人类学、社会学等采用的比较方法向心理学研究的移值.此外,从更广的意义上看,跨文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不少学者提出心理学的学科体系出现了分化和分裂的危机,心理学的整合问题成为心理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本文对心理学整合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并提出心理学应走一条格式塔式的整合道路,着力在研究方法和文化上实现整合。  相似文献   

18.
实证研究一直是心理学领域的主流研究方式,但是随着近代哲学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对生命意义的重新审视,一味采用自然科学领域常用的研究思路去进行心理学科的研究,忽视了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人文性,机械地将研究对象割裂、物化,用单一的、呆板的量表,对带有主体意识的人进行研究,不仅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更是丧失了对个体多样性的考察.生命哲学是一种尊重生命,承认存在,并且关注生命的“绵延”性的哲学思潮.在这种观念影响下,对心理学研究方法进行批判的反思,并提出新的心理研究模式,虽然还不成熟,但也不失为一种思考方式.  相似文献   

19.
作为前苏联伟大的心理学研究者,维果茨基创新开拓了该国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的研究。但一直以来,对他的学说的研究大多从社会文化相对性的角度进行,事实上,他的思想及研究成果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论为其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他的研究方法在心理学、语言学和教育学上的具体实践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原则在具体学科中的体现。本文力图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认识论角度剖析维果茨基心理语言学研究的基础理论,即社会文化理论学说,不仅从维果茨基的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去理解他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实践方法,更要证明这是一种动态的研究方法论,对思维和语言的交互同步发展具有纲领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代心理学的分裂主要表现在:理论体系的破碎、研究方法的分裂、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对立、学科的恶性分化四个方面。当代心理学分裂和破碎是心理学家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思想冲突造成的。由于心理现象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心理现象的多水平和多层次特征,没有哪一种理论范式可以解释心理和意识的所有一切。因此,一元化的学科整合模式是不可取的。在现实条件下,以互补原理为基础的和而不同多元整合模式是一种可能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