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石国亮 《浙江社会科学》2012,(6):32-37,122,156,157
公共政策是整合分化社会与分化利益的有力工具,制定一项良好的公共政策就显得尤为重要.一项良好公共政策的制定一方面基于各参与主体的特质情况,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政策产出的体制.关于公共政策主体的分类与分析,国内外学者仍是“仁者见仁”.在后现代话语理论方兴未艾的情势下,公共政策在“公共能量场”中的制定与修订以及政策制定过程中抗辩、博弈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难民、秉持公共精神的管闲事者、相关的政府机关、不可触犯的上级权威等四类公共政策主体的特质.而政策主体的特质在“公共能量场”中的能动性,既取决于政策主体的主体特质的话语表达,也取决于在解构传统公共政策体制的基础上建构基于后现代话语理论以“公共能量场”为场域的新的公共政策体制的平台搭建.  相似文献   

2.
周树志 《学术研究》2007,4(1):56-62
本文在对国内诸多学者观点简要评析的基础之上,阐发和论述了公共管理是以公共权力机关为核心并有社会中介组织和公民大众参与的、为实现公共利益采用多种方式和方法对公共事物进行有效管理的公共实践活动;行政管理是政府为维护公共利益,运用公共权力、制度、法律、公共政策等方式对公共领域的公共事务进行的公共行政或公共管理的公共实践活动;私人管理是以个人和私人组织为主体,为实现私人利益最大化,对私人领域的私人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私人管理的相互关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3.
从公共管理的公共性视阈论述公共管理主体公益角色,并按“定位、冲突、矫正”的逻辑发展阐释公共管理主体公益角色的三阶维度,旨在厘清公益与私益的界限,揭示公共管理主体利益角色冲突的深层次原因,以规制公权力、防止其以非公共运行为基点构建制度,寻求矫治公共管理主体利益角色冲突的根本途径,从而实现公共管理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4.
论公民参与视角下我国公共决策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民参与是公共政策民主的体现,是公共决策机制的基石.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价值既有理论支撑亦有现实意义.目前,我国公共决策机制表现了公民参与主体、信息、程度、机制、积极性等5个方面的缺失,影响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因此,需要不断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决策互动机制、社情民意反映机制、公民参与表达机制、参与型文化建设机制,从公民参与的视角对我国的公共决策机制进行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公共政策:前提、推论、新观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公共政策的本质在于其“公共性”特征,在这样的前提下,公共政策的主体只能是“代表性公民”,而基于功利主义的“契约外包”违背了公共政策的本质原则,在实践中存在“短途旅客”、“影子官僚”、淡化公共福利的初衷等问题。但这并不能抹煞公务员作为“代表性公民”、具有公共精神的优良的品质和政府的公信力优势。  相似文献   

6.
城市政府在实现和谐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从系统论的视角探讨了政府在实现对城市和谐管理中的三个层面:即政府组织内部管理是实现和谐管理的前提;政府与公众的沟通是实现和谐管理的基础;实行人性化的公共政策是实现和谐管理的目标与归宿。  相似文献   

7.
(篇首数字为期数·页码)·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特邀编审:陈振明1.50政府管制、公共企业与特许经营权竞标———政府治理自然垄断问题的政策选择分析黄新华1.58NGO、反全球化运动与全球治理李丹1.65从“多重权力概念”看东亚区域治理夏路2.20影响服务性机构绩效的主要因素阿里·哈拉契米著孟华译2.27战略管理的实施与公共价值的创造———评穆尔的《创造公共价值:政府中的战略管理》陈振明2.35公共理性、道德与公共行政唐桦2.43行政扩张型虚假城市化现象的机制分析———委托—代理理论的视角李学3.11超越集体行动的困境:社会资本与制度分…  相似文献   

8.
经过近一年的筹备!"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栏目与大家见面了 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是一个涉及众多学科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领域$从学术方面看!公共管理与 公共政策是当代社会科学及管理科学的一个新学科$$%世纪&%年代中期!我国恢复并展开了对该领 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经过了$%年的发展!我国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的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知识 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逐步成长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在我国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研究与 教学中占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特别是’%年代末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行政体制改 革的…  相似文献   

9.
试论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公共危机管理的多元主体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主体参与是现代公共危机管理的必然要求.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公共危机管理中多元主体参与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危机带来的各种损失;有利于提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自救和互救能力;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危机管理中的不足和失效.文章分析了多元主体参与的依据和现状,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危机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多元参与主体进行了探索,最后梳理了多元主体参与危机管理要注意的四大关系.  相似文献   

10.
姚晨  樊博 《东南学术》2023,(4):114-125
为应对频发的突发公共事件,政府在应急管理中全盘包办的现状需要被突破,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政府、志愿和市场失灵”有着深层次原因,从“结构-功能”视角出发可明确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的主体地位。对预案框架下和实际运行的应急协作网络的建构及其特性进行分析,可找出网络运行的阻滞因素。多元主体在应急管理各阶段有着各自的主要任务和功能,要将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常态化纳入政府应急管理体系中,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协作框架,开放培育应急市场,完善社会参与机制,建设数据驱动下的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坚持优化协作高效的原则,全面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文立足于公共政策视角,通过对厦门PX公共危机事件的案例分析,认为要科学、合理的应对不断爆发的公共危机,必须实现从传统的政府危机"管理"向现代的公共危机"治理"转型.所谓公共危机治理,在其浅层意义上,追求的是通过构建政府与公众互动、彼此沟通的具有广泛包容性的治理系统,从而能够找到化解公共危机的最优路径;而在其深层意义上,则是通过公共危机治理的过程造就具有公共参与能力和公共精神的公民和公民社会,从而最终实现权力向社会的回归.这无疑是当代政府治理的人文指向,也是走向新文明的历史底蕴,因而格外值得中国公共管理者重视和深思.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转型管理研究是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从政府公共管理的租税政策结构调整与优化视角,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综述,发现尽管在研究中对政府公共管理与开发区发展转型互动影响取得共识,但没有形成一个严密的逻辑结构与阐释架构,还存在一些研究局限与不足。  相似文献   

13.
公共危机管理多元主体协同研究,是公共危机管理研究深入化的表现.近年来,有关公共危机管理多元主体协同的研究呈现出日益增多的趋势,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总体上看研究不全面,深度不够.具体说来,研究政府、媒体、企业三类主体文章较多,而对人大、政协、工会、妇联等危机管理主体研究较少;在多元主体协同上存在三重三轻现象,重微观轻宏观主体协同研究,重横向轻纵向主体协同研究,重静态轻动态主体协同研究;对多元主体协同研究机制薄弱.因此,对该论题的研究状况进行梳理、总结,对进一步深入开展该论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科学、民主、有效的公共政策活动是现代国家公共治理不可缺少的具体制度设计和安排,它是构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构件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实现国家公共治理现代化,必然要求推进作为公共治理体系构件和途径的公共政策活动的现代化。公共政策研究在整个公共政策活动中占据核心和基础的地位。公共政策研究的性质、功能则是由反映政策行动主体、政策价值、政策工具等要素间关联、互动的结构模式来确定的。因此,由各个层级的执政党组织和政府机构主导的公共政策活动应当自觉地适应改革开放攻坚阶段的形势与任务,选择和确立正确的政策研究范式,切实加强、改进和创新公共政策的科学性、民主性、有效性,从而提升解决公共问题、使用公共资源、维护公共利益的能力,为促进国家公共治理走向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5.
话语民主理论:渊源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出现了“规范政治哲学”复兴的倾向。而哈贝马斯是推动“规范政治哲学”复兴的重要人物,他以交往理论取代康德的先验实践理性,通过经典共和主义和康德自由主义的相互校正,提出了话语民主理论。90年代,一些学者又基于后现代社会的某些视角,提出要以公共政策中的话语理论取代传统的行政模式。引入话语民主理论,倡导政府管理过程中的对话与协商,公民参与意识与积极的公共精神,可以促进我国政府与公民、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在公共管理过程中的良性互动,从而促进我国话语民主与善治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在农户的视角下,从农户认为“对自己和村里人最重要的公共产品”和“最急需政府投资的公共产品”两个方面进行的聚类分析显示,农民自己最迫切需求的公共产品和最急需政府投资的公共产品的排列顺序有很大不同。这说明有些公共产品属于“俱乐部产品”,农民可以自己投资或者投资一部分;农民最需要政府投资的是自己急需但不愿意投资或无法投资的公共产品。建议尽快建立政府决策和农民自主决策相结合的农村公共物品建设体制。涉及宏观的、外部性强的公共产品主要由政府决策;外部性不是很强的准公共产品和俱乐部产品,则建立消费者参与机制,让农村社区居民参与公共物品供给的决策和管理。  相似文献   

17.
张学本  孔竞 《理论界》2020,(1):63-70
兴起于21世纪的新公共治理理论是超越"传统"公共行政与新公共管理的一种替代性范式,是理解当今公共服务提供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第三种"体制",成为协调服务提供者(政府)与服务使用者(公民)关系的重要理论指南。学术界关于新公共治理的研究存在多种维度,该文主要从"服务主导逻辑"的维度来解读新公共治理,并对服务主导逻辑视角下的新公共治理进行评价,进而概括了服务主导逻辑视角下的新公共治理理论对我国政府治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社会治理的最佳状态是“善治”,要求社会主体平等参与治理公共生活,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政府作为公共权力部门,是社会治理结构中最重要的责任主体.实现社会治理之善,关键取决于政府自身建设.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是在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社会建设背景下提出来的,以公共理性的视野考察其价值取向和改革目标,“良政”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都能在其中得到体现.以服务型政府建设推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是正确处理“良政”与“善治”的关系,将行政体制改革与社会体制改革有机结合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全国各地检察机关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社会效果日益凸显,得到了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但是,社会各界甚至检察机关内部对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意义认识不到位、职责定位不清、目标任务把握不准,依然存在“无关论”、“越位论”等错误认识.基于此,本文就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职责使命等基础性、前提性问题进行探讨,以澄清误区,深化认识,以促进和提高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20.
“新公共管理”运动及其对中国行政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力  张源 《天府新论》2003,(4):67-70
“新公共管理”的主要观点是 :政府公共政策化 ;营造“顾客导向”的行政文化 ;政府应广泛采用授权或分权的方式进行管理 ;公务员不必保持中立等。随着我国行政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们应对“新公共管理”这一早已引进中国的西方行政改革模式重新加以审视和解构。结合我国行政改革的现实状况 ,分析其主要观点 ,借鉴其做法 ,将有利于推动我国行政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