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赵凌君 《新天地》2011,(9):143-143
古人云:“学则设疑,方疑则大进。”设疑是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小疑则小有收获,大疑则大有收获。政治课的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通过质疑、释疑,解决了矛盾,就能从未知到已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而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可见,设疑在启发式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关键在于如何设疑,何处、何时设疑才能做到“精…巧”。我在设疑中注意到了这几点:  相似文献   

2.
学贵有疑。理想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从有疑到无疑,又到有疑”的能动过程。“疑”是人动脑思考的结果。读书有疑方才有问;通过问,解决疑,反过来促进思考,产生新的疑问,求得新的提高。传统教学法中的启发式教学也讲究“挑疑”,即通过教师启发使学生产生一个个疑问,然后找到答案。它的教学过程是“无疑——有疑——无疑”的教学过程。启发式的理论依据是孔子的“不启不发”,它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客体,老师通过启发使学  相似文献   

3.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和启迪剂。疑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就应运而生。为此,激发学生在求知过程中,产生疑问,有所发现尤为重要。那么,怎样设疑、质疑、释疑呢? 首先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激起学生脑海里的波澜。如有位教师在教《孔乙己》时,  相似文献   

4.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设置疑问,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式教学的核心。费尔巴哈说:“新知识是从怀疑中产生并与怀疑一道形成的。”疑问是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起点,是进入一切科学大门的金钥匙,恰到好处的设疑,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认识上的冲突,造成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思维的火花,也才能更好地使学生形成探索的目标,从而达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  相似文献   

5.
创新思维的实质是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对立统一;是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的对立统一;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对立统一。要实现医学护理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教师应注重设疑发散,鼓励学生多思善问,采用启发一发现教学法,鼓励和开展相关课外活动,注重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6.
唐代散文家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指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通过创造性的教学,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单位时间里,引导学生走入语文世界,在“授之以鱼”的同时“授之以渔”。因此教学过程中如何精心设疑,巧妙提问,扣题诱导,以疑求思,以思促学,以学解惑,以刺激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把素质教育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具体环节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从教育心理学来讲,就是“刺激──反应(思维)”的联系过程,这是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好方…  相似文献   

7.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都是通过思维来实现的,如果没有积极的思维,就不能对所学知识有深入的理解,特别是在新知识的教学中,要使学生积极思维,就必须想办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的思维,而适当地创设思维情境,是可以达到教师的预期目的的。下面就如何创设思维情境,谈一谈自己的体会。互通过设疑来创设思维情境我在教学时,注意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通过精心“设疑”,使教师的思维活动和学生的思维活动形成和谐统一来创设情境,这样,往往可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如在教解对数方程…  相似文献   

8.
“导疑启问”是语文导读的重要方法,涵盖“疑问”、“怀疑”、“问题”三层心理学意义,具有创设导读境界、激发思维与求知欲等多种心理功能。从思维科学角度考察,导疑启问包含“求疑”、“辨疑”、“解疑”三个阶段,形成从发散思维到收敛思维再到创造思维的科学流程。  相似文献   

9.
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解题规律,对如何在中学数学解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了一些探讨, 认为可在解题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等方面对学生几加以启发,训练。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新技术革命时代显得特别重要。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不囿于旧观念的束缚,追求创新发明的思维。“创造性思维不仅成人有,而且在解决新的问题时作出客观发现的孩子也有。”创造性思维的首要条件是求知欲,而求知欲来自疑问。按心理学,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疑问时,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新接受的信息发生了矛盾,在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新方案中基础性课程之一,只有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在中学应试教育和大学专业细化的情况下,教师创造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前提条件,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学会质疑、释疑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引入激励机制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在课改中采用开放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的一些实践,如创设情境、设疑激趣,激发创新的火花;变式探究、开放探索,创设创新的舞台;反思顿悟、升华重组,深化创新的思维;内容外延、课外留趣,延伸创新的热情。通过设疑布趣的问题情境和实际操作,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式、创造性学习。  相似文献   

13.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与疑从来就有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清代学者刘开也说:“问与学,相辅而相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因此,一个语文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能恰到好处地设问置疑,那么就会激起学生求索的兴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学生在思索中顿开茅塞。因此,设问置疑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阅读教学中促进思维训练、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有效办法。 阅读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智过程。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根据阅读的基本规律,在从整体到部分又到整体的过程中,精心设疑置问,让学生从整体感知文章人手,深入细研文章的各个部分内容,又以此加深课文的整体理解,促使学生在这复杂的阅读中受到相应的思维训练,沿着理解——探索——发挥的路子逐步登上智力发展的高峰。这种设问置疑,可分别按阅读的三个阶段设计三个不同层次的疑问:即引读性的设问、探索性的设问和发散性思维的设问。这三个不同层次的设问在整个阅读教学中肩负着不同的任务,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下面就分别从这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设问置疑,激思促学;  相似文献   

14.
课堂质疑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创造性思维,即是“主体在强烈的创新思想的指使下,通过发散性思维和辐合性思维,借助想象和联想,对自己头脑中的知识、信息进行新的思维加工组合,从而产生新的思想观点、新的理论、新的设计的思维过程。”(彭永谓《学科教学论》1990版)。而质疑则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地质学家李四光有这样一句名言:“不怀疑不能见真理。”巴尔扎克也曾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的是问号。”可见质疑是发展创造性思维、获得科学真理的前提。课堂质…  相似文献   

15.
从大批学生作文中反映出来的思维模式的一致性,说明学生普遍缺乏创造性思维。“传统式”教学和“封闭式”教材是形成意义障碍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原因。对这种定势的干扰所形成的意义障碍必须引起深切的注意。文中提出实施创造性教育,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展讨论和争论,研究和寻找创造规律、方法和技巧用以改革教材和教法是克服意义障碍,挖掘创造潜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设疑”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疑问,布置疑阵,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探索的一种方法。一个恰当而引人入胜的问题,常常可以掀起思维的涟漪,鼓起探索的风帆。下面介绍几种“设疑”方法,仅供参考。 一、趣例设疑 学而无疑的原因之一,是兴趣匮乏,动力不足。在上初中第一课时,基于初中生对“化学”无所了解的情况下,做下面两个实验。 1.在盛水的小烧杯中加一小粒金属钠,立即出现:(1)金属钠熔化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2)发出“嘶嘶”的响声。(3)金属钠最后消失。(4)在反应后的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从分析创造性思维的特征着手,提出了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以促进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亚里斯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为“疑问”能使学生心理上感到茫然,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思维活动,离开了思维,任何能力都难以形成和发展,而思维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因此,在素质教育的21世纪的今天,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什么是创新思维,并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即立足教材,精心设计教案,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巧设疑问并鼓励提问,启发思考,引导创新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合作互动,拓展创新思维;完善教师个性,不断学习,丰富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20.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最高层次思维的活动,是科学创造的核心,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最基本要求。而学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因此,在学校中实施创造性思维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著名物理学家卡皮查指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最合适的学科是数学和物理”,因此,对于从事物理教学的教师来说,在教学中利用物理学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其主要任务之一、具体到实际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兴趣激发。兴趣是思维的向导,是成才的起点。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无形的氛围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