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建国以来关于奴婢阶层的研究大多是因古史分期的讨论而展开的。不管是魏晋封建说,还是西周封建说等其他学说,都无法摆脱对奴婢这一阶层的认识和理解,只不过他们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对这一阶层进行诠释的。不过,除翦伯赞先生在《历史研究》1954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中国古史分期论辩中产生八种"封建说",其中"魏晋说"最为丰富和系统,这是与尚钺的研究和倡导分不开的.他系统提出了古史分期理论,辩驳了"西周封建说"、"战国封建说"和"两汉封建说",对于"魏晋封建说"有开创之功.  相似文献   

3.
一、众说纷紜原因安在古史分期问题,实际上指的是奴隶制向封建制演变诸问题,尤其是奴隶制下限及封建制的起点问题。正确她解决古史分期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古代史的研究和揭示古代社会的发展规律,也关系到断代史和专题史的研究。五十年代以来史学界先后两度展开广泛的讨论,但依然人言各殊、难以接近。据统计,关于中国封建社会起于何时就有七说之多,即西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魏晋。如抓纲执要亦可并为三说:范文澜、翦伯赞先生的西周封建说;郭沫若先生的战国封建说;尚钺、王仲荦、王思治等先生的魏晋封建说。上下千余年,差别如此巨大,主要有三个原因:其一、对奴隶制发  相似文献   

4.
从人口数量规模变化规律看中国古史分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中国古史分期问题,五十年来史学界一直争论不休。许多专家学者不懈地进行探索,提出了西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东汉后期、魏晋等不同时期的封建说①,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来。纵观各家的研究方法,多从微观方面入手。如:或以  相似文献   

5.
严中平同志在《世界历史》一九七九年第四期上发表了《关于哥伦布其人答朱寰同志》一文,对于我在同年第二期上发表的文章提出反批评.笔者本着开展学术自由讨论的真诚愿望,仅就哥伦布的评价问题再谈几点意见,就教于严中平同志及史学界的同志们.一拙文曾经举出一些确凿事实,说明哥伦布出身于一个中世纪行会手工业者家庭,属于下层市民阶级.我认为中世纪下层市民是不应该看作"正在向上爬的小资产阶级"的,没有资本主义关系是不会有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严中平同志答复我的文章第一段里集中讨论了哥伦布家庭出身的阶级属性问题.归纳严文的意见,主要有两个论点:(一)在封建制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封建行会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间,常常  相似文献   

6.
在“西周封建说”首创问题上,学术界存在着的一些模糊认识有待澄清。吕振羽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学角度提出“西周封建说”之时,人们对于“封建”的流行认识还停留在传统意义之上。可是,由于范文澜的地位和威望高于吕振羽,后来其关于“西周封建说”的论述也更为系统,因此学界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学角度讨论“西周封建说”皆以范文澜为代表。范文澜在“西 周封建说”问题上推崇吴玉章,造成是吴玉章首创“西周封建说”的印象。即使说是吴玉章提出“西周封建说”,那也应是在吕振羽之后。同时,说吴玉章受到吕振羽的影响,则还需作更为深入和细致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 《诗·豳风·七月》,公认是研究中国古代史,特别是西周史的一篇重要史料。但对该诗的解释及其所反映的社会性质,各家说法不同。持西周奴隶社会说的学者,认为诗中的农夫农妇是奴隶,以此证明西周是奴隶社会。而持西周封建说的学者则认为,诗中农夫农妇乃农奴,以此证明西周是封建社会。当然,单从一首诗来论定一个社会的性质,很难说是证据充分;但也要承认《七月》一诗,在某种程度上确有一叶知秋、见微知著的作用。因此,我们也着重从对《七月》一诗所作的不同解释中,联系一些有关情  相似文献   

8.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研究和古史分期问题的讨论中,长期以来,就存在着“奴隶与农奴的纠葛”问题。多数学者只承认古希腊雅典型的奴隶和古罗马意大利型的奴隶(我们可以称之为“古典奴隶”)是奴隶,至于古希腊斯巴达的“黑劳士”(Helots)是否为奴隶,古罗马帝国晚期普遍出现的拥有“彼库里”(Peculium)的奴隶(我们可以称之为“授产奴隶”)是否为奴隶,古史学界就有种种不同的意见。在我国,五十年代初期王毓铨和郭沫若两同志曾为“黑劳士”的身分问题进行过争论,郭沫若同志称之为“奴隶与农奴的纠葛”。五十年代中期,苏联《古史通报》开展关于罗马奴隶占有制崩溃问题的讨论时,在确定拥有“彼库里”的奴隶即  相似文献   

9.
一自1954年胡绳同志在《历史研究》创刊号提出中国近代史分期问题意见之后,引起了国内史学工作者的热烈讨论。从近代史划分阶段的讨论,发展到封建社会内部划分阶段的讨论。在封建社会内部划分阶段的问题中,存在着不少的派别分歧的意见,本文对这些派别的分歧意见,不能够一一的详细介绍,这里仅举出几个主要论点以供参考。一、两分法。两分法论者把我国封建社会分为两个阶段:北宋以前是我国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一个已有定论的历史问题。今天我来“重评”,并不是说我要推翻已有的结论,而是因为有人对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作出了新的解释,因此我认为在新形势下,有必要重新论述这一问题。 左文华同志在《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86年第4期发表的一篇题为《对中国近代史的一点思考》(以下简称《思考》),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作了新的解释。他说:辛亥革命以前,“整个社会还是封建的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起着主要的决定的作用。所以辛亥革命以  相似文献   

11.
朝鲜古代中世世历史分期问题,朝鲜史学界已进行了二十多年的争论。解放后在朝鲜劳动党领导下,曾举行过多次较大规模的讨论。但是,这一问题朝鲜国内外学者仍未取得一致看法。 研究朝鲜古史感到困难的是缺乏足夠的文字史料和考古史料 朝鲜最古的文献是金富轼撰《三国史記》(1146年编)和一然撰《三国遗事》(1264年编)。较多的文献记载于我国的古籍中,如《后汉书》、《三国志》、《新唐书》等是研究朝鲜古史极其珍  相似文献   

12.
这一篇《浅释》是李何林同志1960年3月写的.当时曾作为南开大学中文系专门化课《鲁迅研究》的参考资料印发,没有公开发表.现征得李老同意,在我刊分上、中、下三次刊出,以飨读者.(李老在给我们的信中谦虚地说:“此稿很不成熟,供内部讨论则可,公开发表还可从缓.”我们希望读者尊重李老意见,对本文论点暂不在公开刊物上引用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自《光明日报》发表孙达人同志《应该怎样估价“让步政策”》一文后,在史学界曾引起热烈讨论。最近,又陆续看到覃延欢、钱宗范的《封建统治阶级的两面手法》和蜀群同志的《“让步政策”的阶级实质》两篇文章,对孙达人同志的观点,又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发挥。虽然,蜀群同志好象和孙达人不同,他承认有统治阶级的“让步政策”作为革命副产品而存在的事实,但是对”让步政策”持简单否定的态度,精神实貭和孙达人是一致的。固然,孙达人等同志针对近年来史学界出现的不良倾向,如对某些美化和歌颂封建统治阶级“让步政策”的著作提出批评,这是正确的,但是他们似乎又产生另一偏向:不是根本否认有“让步政策”这个东西,就是把“让步政策”作了简单的否定。我认为这样亦是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下面准备就覃延欢、钱宗范和蜀群同志的文章中的某些论点,提出个人一些粗浅看法,以就教于史学界的同志。  相似文献   

14.
考察孔子在历史上的作用,必须联系到春秋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中国从什么时候进入封建社会,目前有四种不同的看法:第一,西周进入封建说;第二,春秋进入封建说;第三,秦汉进入封建说;第四,魏晋进入封建说。在分别承认第一、第三或第四各说的前提下,对孔子的评价也各有不同,本文暂不涉及;我是同意第二说的。在承认春秋开始进入封建  相似文献   

15.
再论世界近代史的分期分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近代史的分期分段是历史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早在六十年代初,我国史学界就开展了讨论,后因十年动乱而中断。我在1963年写过;《关于世界近代史分期分段问题》一文,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提法也需要补充和修正。本文再重新谈谈,希望得到同志们的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6.
读《光明日报》一九七八年九月三十日许涤新同志文章《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剩余劳动和利润》,感到有的问题还要提出来商榷。现在谈谈我的浅见,向许涤新同志求教。许涤新同志文章说:“我认为在编写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时候,必须有突破‘四人帮’所设置的禁区的勇气,理直气壮地提出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群众在社会主义生产  相似文献   

17.
<正> 《江汉论坛》1984年10月号发表了王献永同志的《论鲁迅杂文艺术的演进》一文,王文对于鲁迅杂文的分期提出了一个新的论点,他说:“鲁迅杂文的分期问题,一般的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似乎早已解决.其实这种分期方法,完全是以作者思想发展为依据的,也就是说,是以其杂文的思想内容为划分标准的,显然是不科学,不妥当的.因为鲁迅杂文是一种艺术,那就应该按其艺术的特性作为分期的主要标准.虽然,文艺作品的艺术性与思想性密不可分,又都同时受制于作家的主观思想,但作家的思想决不能等于作品的艺术思  相似文献   

18.
田昌五的《古代社会断代新论》最近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对古史分期问题和分期标准问题提出了新的观点的专著。《新论》认为中国古代奴隶制和世界上所有的古文明国家一样,都是从父系大家族奴隶制开始的。从家族奴隶制发展到宗族奴隶制,即家族奴隶制的联合体;就是中国的发达奴隶制。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年春,我在《历史研究》第二期发表拙作《关于中国农业中资本主义萌芽问题》一文。基本论点是:根据对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的全面考察,确认农业中没有资本主义萌芽,即使到了封建社会后期的明清时代,虽然手工业中开始有资本主义萌芽了,但农业中也还是没有达到有资本主义萌芽的程度。就在那篇拙文准备发表的过程中,先后在《中国史研究》一九七九年第二期和《清史论丛》第一辑读到两位同志写的有关文章;最近又在《中国社会科学》一九八一年第一期读到一位同志写的有关文章。这些同志的基本论点,都是认为明代以后,  相似文献   

20.
对于“论点、论据、论证”的议论文三要素理论即“论点说”应如何看,这是当前许多语文教师讨论的话题。《语文学习》1991年第9期余绍秋《向“论点说”开一炮》的文章认为:“论点说”“无视文章的性质,尤其是无视议论文的性质”,“无视所有名家名篇议论文中都存在的一个最基本的事实——一篇议论文的思想认识即道理并不是一点,而是一连串”;“论点说”把“议论文教学引进了一条死胡同”。因此他要求“废止‘论点说’是当务之急”。作者的看法是科学的合乎实际的还是肤浅的脱离实际的呢?这里谈谈个人看法,并与余绍秋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