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梁启超的女子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在维新运动期间,十分关注女子问题,特别是女子教育问题.他提出女子要接受教育,有接受教育的能力,要接受新式的学校教育的女子教育思想.在他和一批关心女子教育的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才开始有了自己创办的女子学校,女子教育才开始了新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
论晚清女子教育对我国现代教育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女子教育对中国现代教育制度建立具有多方面的贡献.晚清女子教育补充和完善了现代教育学制,扩展和丰富了现代教育的教学内容,启迪和深化了女子教育思想.表明了重视女子教育、建立与当前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女子教育体系、确立女子教育健康发展的制度机制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蓓 《江淮论坛》2005,(5):111-115
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曾出现大量单身女子,即所谓"过剩女子"的现象.其实并非所有单身女子都被视为"过剩","过剩女子"应特指当时的中产阶级单身女子.当时对于这个社会问题的解决方式主要有两种移民和英国国内的女性解放运动."过剩女子"问题的出现与解决,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产阶级理想的家庭文化对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社会的一种影响.  相似文献   

4.
近代女子教育观念的更新及其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林吉玲 《学术论坛》2001,21(3):94-97
近代女子教育观念的更新经历了从"贤妻良母"到"女国民"再到"男女平等"的三个递进阶段,完成了由"女性"的性别教育到"人"的教育观念的转变.但女子教育观念的更新,并不等于女子教育的实现,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历程充分说明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5.
相比现代社会,"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价值特点在古代社会更明显,中国传统社会,女子主要的职司场所是家庭.在父系男权社会,女子始终是协从、辅助的地位.因而,围绕婚姻家庭生活这个道德实践场域,卑顺、卑弱成为对中国传统社会女子道德的总体品质要求;女子道德教育和美育、智育、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特点,可资现代社会借鉴吸收.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的女子教育以家庭教育和思想教育为主,其目的是使女性忠于并依附于男性.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学校教育为主要特征的河北现代女子教育借助女子学校的创建和发展迅速兴起,不仅传播了文化知识和进步思想.教育目的也实现了由"依附"到"独立"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7.
吸烟几乎成了男子的性征,吸毒队伍中也是男性占绝大多数,但吸毒的女子与吸烟的女子相比,她们比男子的比数就要高得多,这是有原因的.男女吸毒的起因大不一样.虽然已有不少文章专门讨论了吸毒的起因,但都只是反映了男子的情况,用于女子时几乎不能使我们获得任何有价值的认识,或者是完全误解了.那么,女子为何吸毒?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来,中国逐渐被动与国际社会交往,中国女子体育既是这种交往的结果之一,又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启蒙运动的重要形式内容.因此,中国女子体育成了倡导先进文化观念如"女性解放"、"男女平等",抨击腐朽的封建社会制度的形式载体,也因此近代中国女子体育有着非常显著的时代先进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9.
日本实践女学校对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实践女学校清国女生部的创立,首开日本教育界正式招收清朝女留学生的风气.许多中国女子在国内女学尚未兴起之际,就读于该校,接受师范或工艺科教育.她们学成回国后,或从事师范教育,或创办女报,或成立妇女团体,倡导女权运动,有的甚至组织参与革命派活动,对促进近代中国女子的觉醒、培养中国妇女界的精英以及对近代中国女子的启蒙教育等方面,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张学玲 《兰州学刊》2013,(12):48-52
清末民初,在教会女学的刺激下,中国女子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伴随着女子教育的大力开展,女性逐步进入社会,从事医学、教育、编辑、革命等职业.20世纪末中国的职业女性群体基本形成,她们成为了中国女性启蒙的先知先觉者.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教会女子教育与妇女解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慧 《北方论丛》2002,(6):71-74
近代伊始,西方教会势力在中国所兴办的女子教育,首开中国女子学校教育的先河.它倡导天赋人权和男女平等观念,培养了第一代新式知识女性和妇女运动骨干,推动了中国女界的觉醒和社会风气的转变,因而在妇女解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运动训练的效果是建立在适宜运动量的基础上,运动量太小,机体的反应就小,机能状况也就得不到更大的改善;反之运动量太大,超过了运动员的负荷,则会造成运动员过度疲劳.文章从女子举重选材、训练等角度分析,如何从根本上提高女子举重运动员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女子一直受封建礼教和传统的束缚,只有顺从,不能反抗.直到今天,有些女子尚未彻底摆脱这一桎梏.问世于清初的<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则与之不同,她们敢于反抗,敢于冲破传统,她们的意识中有某种全新的内容,具有跨时代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成年女子的家庭文学教育表现为两种活动形式:一种是自觉的个人学习,即成年女子出自于内心的需求和个人的兴趣,耽于文史,自学自修,从而主动地掌握、不断地提高文学知识和技能;另一种是成年女子家庭成员之间的互教互学,吟咏唱和,互相切磋,从而使每一个参与文学教育活动的成员都得以掌握和提高文学知识和技能.在明清时期,与成年男子的学校文学教育相比较,成年女子的家庭文学教育体现出两个突出的特点:它是一种纯粹"兴趣至上"的学习活动,呈现为"快乐学习"的教育情境;它还是一种纯粹审美化的生活形态.呈现为"审美活动"的教育情境.  相似文献   

15.
2007年全国中学生女子排球锦标赛是本年度中学生女子排球的最高赛事.本文就整个比赛的过程、水平、特点等做一评述,并引发出对我国中学生排球队伍的组建与运作、制约这方面工作开展的因素、以及比赛成绩认定和运动员毕业后出路等取得的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女子高校作为性别公平化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启发性别觉悟、促进男女平等方面发挥了男女合校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其女性学课程体系建设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既是妇女/社会性别学学科发展的重要媒介,也是女子高校办学特色的主要抓手,还是女性人才培养的可靠场所.  相似文献   

17.
对近几年内蒙古中学生田径跑类项目成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短跑成绩走势很不稳定,成绩虽都超过二级,有几年也达到一级,可总体成绩有所下滑,男子短跑成绩强于女子短跑成绩;中跑成绩基本处于下降趋势,男子中跑成绩不如男子短跑成绩出色,女子中跑成绩强于女子短跑成绩,女子中跑成绩优于男子中跑成绩;长跑成绩下降程度较大,总体成绩比较低,未达到一级水平.  相似文献   

18.
教会女校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产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国女子教育史上,教会女校起了开先河的作用。传教士为“宣教”的需要,克服重重阻力,积极倡导女子教育,创办女子学校,资助女子出国留学,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客观上对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四季轮转有周期,人的衰老也有周期.这个周期在很早之前就被中医肯定,《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里提到过一个很重要的定律,叫做"女七男八". 女七男八的意思就是女子的生命节律跟七有关,男子的生命节律跟八有关,即女子的生理状况每隔7年会发生一次明显的改变,男子是每隔8年会出现一次生理上的变化.人们可以按照这个周期的变化来调节不同阶段的身体状况.男子与女子的发育节律相差1年,随着年龄增长,相差越来越多,这种生命节律,对发育、生育都有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薛文彦 《阴山学刊》2007,20(3):65-68
中国近代女子学校教育学制的确立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1907年颁布的《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建立了男女有别、自成独立体系的女子学校教育学制系统。女子学校教育正式列入了清政府的学制系统,为女子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法制上的保障。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和主流观念直接决定了近代中国女子学校教育在学制中的地位和特点。清末女子学校教育学制的确立,为女性群体在近代中国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