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个体私营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尤其是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以后,其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综合年鉴个  相似文献   

2.
条目,是以条的记述形式所形成的材料。年鉴条目,则是以条目体记述年度发生的客观事实的资料主题,一般由条目标题和条目内容两部分组成。地方综合年鉴条目(以下简称“年鉴条目”或“条目”),是地方综合年鉴的主体部分与核心内容,是历届历次年鉴评比的重要项目。年鉴条目撰写和编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扬州市年鉴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开拓进取,以打造精品为己任,年鉴事业呈现出充满活力、科学发展的良好局面。到2008年,全市共有年鉴21种,其中地方综合年鉴8种、专业年鉴9种、企事业年鉴4种,市及各县(市、区)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实现了“满堂红”。2000年,在江苏省第三次地方志系统优秀成果评选中,《扬州年鉴》获特别荣誉奖。  相似文献   

4.
企业年鉴被归属在专业年鉴里。企业年鉴反映的内容虽没有地方综合年鉴那样宽泛,但它同样有着坚实的内容基础。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大都是部门繁多、层次复杂,有着其丰富的“内涵”。因此,全面反映这些“内涵”的企业年鉴,不仅能够成为企业的百科全书,而且  相似文献   

5.
地方综合年鉴文稿如何妥善处理交叉重复,是年鉴界理论探讨和编撰实践的重要话题之一。本文对此也谈一些浅见。由于客观事物之间普遍性的相互联系,使反映众多事物的年鉴文稿不可避免地出现交叉重复;同时,地方综合年鉴框架结构的纵横交错,再加上“众手成鉴”,各编写人员总是从各自的角度撰写稿件,使交叉重复的矛盾更为  相似文献   

6.
地方综合年鉴的雷同化,一直为年鉴界所诟病;而寻求综合年鉴的特色化,也一直为年鉴工作者所企盼。近年来,笔者研究一些综合年鉴在特色化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深切感到:影响综合年鉴特色化最深层的障碍,是思想观念问题。显而易见,传统的思想理念,惯性的思维方式,自觉不自觉地束缚了思想,禁锢了创新。要打造综合年鉴的地方特色,最根本的是要冲破传统思想理念的樊篱,突破惯性思维方  相似文献   

7.
一、企业年鉴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979年,邓小平指出:“编辑出版年鉴,很有必要,这是国家的需要,四化建设的需要。”地方出版综合年鉴、行业出版专业年鉴确实很有必要,这已被实践证明。企业出版年鉴是不是很有必要?这恐怕不能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8.
《崇义年鉴》是在全国“年鉴热”中于1990年创刊的,回顾十年来的实践,有以下主要体会:一、主动争取领导重视,是办好年鉴的关键地方综合年鉴是一项系统文化建设工程,从组稿、编辑到出版,它涉及上上下下的各个方面。要使编纂工作顺利进行,就必须争取领导重视,依靠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十年来,  相似文献   

9.
目前,约占年鉴总量1/3的县级地方综合年鉴(以下称县级年鉴或县年鉴),所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就安徽省而言,现已创刊的34家地方综合年鉴中,县级年鉴17家,总数占据半壁江山,但能坚持一年一卷、逐年出版的充其量不过一二家  相似文献   

10.
《绍兴年鉴》主编鲁孟河《地方综合年鉴发展创新的路径选择》一文,在对地方综合年鉴质量进行基本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地方综合年鉴发展创新的基本构想和提高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质量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1.
县市年鉴属地方综合年鉴,基本功能是什么?如何强化?本文就此问题结合《福海年鉴》编纂实践谈些认识,以和同行研讨。一、县市综合年鉴核心功能是服务发展 "服务发展"这一功能应当说为各类年鉴所共有,作为地方综合年鉴的县市年鉴,应当更突出,成为诸多功能的核心。对此可从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的贯彻执行,年鉴“存史、资政、鉴戒、激励”的功能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和重视。在地方综合年鉴较快发展的同时,地方部门年鉴也随之出现。那么,该如何解决综合年鉴和部门年鉴之问的体例协调?如何把握综合年鉴和部门年鉴的内容安排?  相似文献   

13.
上海《宝山年鉴》副主编胡新力《试论地方综合年鉴框架特色的认识误区》一文认为,特色并不是年鉴框架表现形式的基本要求,目前创新年鉴框架的手段和表现形式尚未实现突破,强调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应是地方综合年鉴框架创新的规范轨道。简言之,年鉴框架的创新要从资料检索途径和框架分类的科学性上寻找突破口,使年鉴框架设计更加人性化,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4.
年鉴的框架是年鉴内容的总体设计。年鉴类型不同,其框架结构也不仅相同。但同一类型的年鉴,应该有一个最基本的框架结构。地方综合年鉴的框架结构设计,应当符合现代社会分工的实际,突出时代特征、地方特色和行业特点,做到门类合理,归属得当,个性创新,特色鲜明。规范是地方综合年鉴框架结构设计的本质要求,是第一位的;创新是地方综合年鉴框架结构设计规范化基础上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地方综合年鉴卷首彩页的编辑,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创新的重要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得好,无疑会使地方综合年鉴大为增色。本文根据《江阴年鉴》几年来的编纂实践,围绕如何编辑地方综合年鉴卷首彩页谈点个人看法, 欢迎年鉴界同仁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16.
年鉴创新是当前年鉴界十分关注的一个话题,也是年鉴界同仁们不断追求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张家港年鉴》在创新问题上,做过一些有益的尝试。如根据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设置“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7.
避免资料重复混杂,是地方综合年鉴编写中的一个基本要求,然而实际操作起来,这则是一个很难处理的问题。由于县级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起步较晚,经验不足、指导把关不力,编纂者缺乏对于年鉴内在规律性的认识,容易受到某些想当然因素的驱使,因此,县级地方综合年鉴(以下简称年鉴)资料重复混杂现象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来,国内东南部经济发达地区包括上海地区的一批地方综合年鉴纷纷改为全彩印,这似乎标志,四色全彩印刷(以下简称“全彩印”)的时代已经到来。全彩印年鉴的出现并迅速扩张引来种种议论。全彩印年鉴究竟是中国年鉴装帧上的一次革命性进步,为年鉴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还是图表面豪华,追逐  相似文献   

19.
地方综合年鉴,是一方地情信息资料的宝库,随着地方年鉴特别是地、县级年鉴的大量出版,积累了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料,如何充分发挥这些资料的作用.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是各级年鉴单位应当积极探索和努力实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末,会展业逐渐兴起,会展经济成为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对此,作为“全面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的地方综合年鉴——《南京年鉴》,理当对于会展经济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加以准确、客观地记述。从修志角度看,在年鉴中设立会展业类目,强化会展内容的反映,在为下一轮修志积累资料的同时,也为下一轮修志“设篇立章”提供了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