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2 毫秒
1.
日本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日本财政支农资金规模是很大的,日本财政支农主要表现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上。本文介绍日本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特点,从中总结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启示,以完善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和农村公共财政制度,促进农业、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2.
赵伟 《学习与探索》2007,(1):142-145
财政支持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财政支持的途径主要是厘清政府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责任;合理确定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重点领域;建立民主参与的公共产品供给决策体制;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建立“第三方”实施的运行机制;统一城乡税制;统筹兼顾,积极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3.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基层政府作为公共组织,有效地供给优质高量的公共产品是其基本职责,并且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不科学,结构不合理,责任不明确,总量不充足,因此优化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构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新体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认为,要解决农民增收关键是政府要承担起应负的责任,打破城乡分割的挝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构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新体制,为农民提供充足的公共产品,从而为农民增收创造有利的条件.本文针对现行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新体制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5.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戴燕艳 《探求》2006,(3):13-18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但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和机制不完善,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所以加快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创新是当务之急。要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要建立农村公共产品合理的需求表达机制,保证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6.
李昌和 《唐都学刊》2006,22(6):85-88
我国西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短缺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体制缺陷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共财政的公共受益性不强、行政管理事业费用增长过快、财政转移支付的层级过多、农民消费主体参与表达机制不建全、公共产品供给的监督和管理薄弱。对此,通过强化公共财政的公共受益性、压缩行政管理层级和规模、深化国有垄断性行业企业改革、开辟多样式的公共产品供给渠道、构建政府与村民互动协调机制以及完善公共产品供给监管机制等体制创新,促进西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相似文献   

7.
白彦锋  王凯 《创新》2014,(1):72-74
公共产品是现代财政学的基础性理论之一。然而,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资源性和制度性的公共产品都存在供给不足的问题。破解新型公共产品供给危机需要创新公共产品的供应方式。而新型城镇化的公共产品的供给应从客观情况出发,结合我国财政力量进行适度供给。  相似文献   

8.
加强农业科研公共投入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是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农业科研活动作为公共产品所具有的外部性特点,决定了政府投入在科研创新中的投入主体地位.利益主体博弈公共选择的结果是我国农业科研投入总量不足、结构失衡、增幅下降等问题的重要原因.增加农业科研财政投入应放到统筹城乡发展大的战略背景下考虑,不断完善农业财政支出的经济政治环境,努力扩大农业科研的财政投入规模,充分发挥财政投入的引导作用,提升农业科研的投入质量.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目标,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同时提出新农村建设主要任务,即"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民主政治".由于我国长期的二元经济结构,对农村公共产品投入的欠账较多,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远远落后于城市.从新农村建设目标出发,无论是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角度看,还是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角度看,加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都将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0.
常敏  詹建芬 《阅江学刊》2011,3(5):65-70,91
农村公共产品自愿供给在供给主体、供给动机、供给规则上与政府供给、市场化提供、制度外供给均有所区别。自愿供给的实现,受多维度、多层面、关联互动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需要一定的制度基础、制度激励、制度效率和制度规范。浙江农村公共产品的自愿供给从产生到逐步成熟,目前已呈现出供给主体、供给项目、供给渠道和供给资源多样化的总体特征,并初步形成集体、企业和个体、社会组织自愿供给三种制度类型,为提出农村公共产品自愿供给制度的总思路,完善农村公共产品自愿供给的制度设置,缓解农村公共产品供需矛盾提供了理论指引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1.
解建立  任广浩 《学术交流》2007,(11):106-109
计划经济时代的政府为全能政府,追求经济效率的政府过度关注的是私人物品,结果造成公共物品短缺,尤其是供给农村公共物品的职能严重缺失。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有限政府,是改善民生的保证,在公共物品供给领域,必须打破政府单中心垄断性供给的局面,更多地用非政府力量来改进和提高公共物品供给效率。我国现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主体存在着严重失衡,从根本上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意味着对农村而言,政府要为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物品,优先解决广大农民生存、发展面临着的最直接、最现实、最基本的问题。依据农村公共物品的层次和特性,构建一个由政府部门、私营部门、第三部门和公民等参与者组成的多中心的合作网络,营造一种有益于实现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的制度环境,以确定各个供给主体的功能边界,实现责任对接。  相似文献   

12.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公共需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岩  陈通 《学习与探索》2006,(5):184-186
满足农民公共需求,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而且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现有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现状无法满足农民公共需求问题,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农民公共需求的对策是提高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能力,包括推进公共服务观念创新、推进公共服务体制创新、推进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的创新,尽早建立农民需求偏好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中基础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研究认为目前中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原因,主要是公共财政对农村投入不足、公共产品供给主体角色不明晰等,总结出有利于农村公共服务实施均等化推进的理念,理顺了政府、企业和农民的角色定位,以实现公共资源配置的合理性、高效性、归责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14.
苏霞 《唐都学刊》2006,22(5):102-104
向农民提供公共产品,是提高西部县域经济实力、发展农业生产力的有效途径。现阶段西部县域公共产品供给还存在总体供给不足的问题,地方政府应针对不同公共产品的性质,通过各种制度安排提高公共产品供给,即对县域纯公共产品由政府直接供给;对于准公共产品由政府间接供给。  相似文献   

15.
论城乡统筹的财政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菊芳 《学术交流》2003,(10):103-105
城乡分割的财政政策主要表现为城乡二元的公民个人税收制度、非均衡的城乡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不合理的现行财政体制等方面。城乡分割的财政政策造成了严重后果:农民税收负担过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短缺,农村税外收费泛滥。因此,为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必须实行城乡统筹的财政政策:建立规范的城乡统一税制;向城乡提供均等化的公共产品;进一步规范完善分税制。  相似文献   

16.
随着“十一五”规划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针对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三个层次对此进行了根源分析,并提出了完善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战略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7.
乡村社会结构演进中的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的乡村社会结构形成了不同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导致了不同的供给水平与效率.传统乡村社会是一个以宗族组织为主要结合形式的社会,形成了公共产品的社区供给机制.人民公社时期社会结构单一,以政府为主导形成了与之相适应、低水平、但具有较高效率的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改革开放后,由于新的乡村社会结构没有形成且不稳定,出现了乡村社会结构与公共产品供给的不协调,此时公共产品供给水平有所提高,但供给相对不足、效率较低.为此,必须重塑稳定的乡村社会结构,改变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以提高其供给效率与水平:培养乡村精英,建立社区精英领导下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培养乡村民间组织,促进社区多元化供给;壮大乡村社区集体经济,促进公共产品的集体供给体制的形成;限制政府权力,建立服务型有限政府.  相似文献   

18.
农村公共产品按照供需矛盾可以划分为"相对需求过剩"和"相对需求不足"两种状态,细分为发展型、基础型、可持续发展型、超前型、劣质型五种类型公共产品.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无论是"相对需求过剩"的农村公共产品,即农业基础设施、农产品的供求信息交流平台、农业科技推广;义务教育、公共卫生与医疗;大江大河治理、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等领域,还是"相对需求不足"的农村公共产品,即一些不合时宜的楼堂馆所建设治理和假冒科技信息打击等,各个层次中都存在相对的低效率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源于市场体系不健全以及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存在一些不适应问题,这将是今后新农村建设中所必须加以关注和解决的问题,而增加公共财政投入、完善服务体系、改进行政管理体制等政策措施是根治这些问题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应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陶勇 《学习与探索》2006,(3):209-211
在中国,寻求最为有效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已经成为农村发展的关键。当前应以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的理论为基础,揭示其中隐含的最优福利的意义,结合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寻找现实与规范理论的差距,从政策角度完善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  相似文献   

20.
由于我国现行的"自上而下"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决策机制没有反映农民的真实需求,导致供给与需求错位.一方面造成不符合农民利益偏好的公共物品供给过剩,公共资源浪费,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导致符合农民需求偏好的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如何从农民自身的需求状况出发,建立科学的表达农村居民需求偏好的公共物品供给决策机制,成为当前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构建农民需求导向型公共物品供给决策机制,应做到:建立反映农村公共物品需求状况的民主表达机制;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立足农民对公共物品需求状况,明确政府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决策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和完善农民合作组织,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