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伯笃鲁丁是元代著名诗人、政治家。其诗文清丽流畅、借景抒情、情理兼长;其为官关心地方和民族文化教育事业,清廉善政。他又是广西回族白氏家族始祖。研究和考证他的生平、事迹、诗文,对回族史、回族文学史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明代回族文人的杜诗接受活动是他们通过诗文向儒家经典文化靠拢的有益尝试,体现了回族诗人对中华文化的深刻认同,是文化交流交往交融的硕果。韩雍是明初诗坛一位极具代表性的回族诗人,受当时诗坛尊杜风气的影响,加之个人经历、人生目标和文学理想与杜甫相投,他在诗学理论、诗歌创作上取法杜甫,与之有密切的承继关系。他的文学活动因台阁诗学的影响,固然有其片面单一性,但代表着回族诗人宗杜诗学起步阶段的面貌,是回族诗人杜诗接受史上不容忽视的一环,对于了解回族诗人接受传统文化具有范例价值,开辟了回汉文化交融共生的又一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3.
道教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至今在社会思想意识、文化艺术和民风民俗等领域仍有一定影响。认真做好道教管理工作,关系到国家的安定团结。道教正一派是龙虎山、茅山、阁皂山三山的总称,是道教传统教派。散居正一派道士,是指散居城镇和乡村,有家室,不常住道观的道教教职人员。道教正一派的宗教活动基本分布在广大的乡村,其活动形式为自愿组合,分散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仪轨不一,程度不同的夹杂有国家明令禁止和协会章程不允许的封建迷信色彩的内容,这些仪式和内容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为加强对道教正一派活动的管理,甘肃省张掖…  相似文献   

4.
王孟扬是中国现代回族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曾致力于新式回民教育和进步的社会文化活动。50年代初身陷囹圄,历尽磨难。他的诗文创作反映了其曲折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转折的轨迹。  相似文献   

5.
地方诗文总集作为总集的一种形式,其主要收录地域性诗文作品。一些编纂于明清时期的地方诗文总集著录了回族作家的诗文作品。兹以此类总集为例,展现其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6.
道教形成于东汉,魏晋时期传到甘肃陇东地区,后渐西传。三国魏文帝咸熙三年(265),甘肃狄道(今临桃)城东北东山北麓建有道教太平观。十六国时期,陇西安阳有道士王嘉隐居于东阳谷修炼,受业弟子数百人。唐代,道教被官方定为正统宗教,陇东、陇南等地道教己显兴盛,榆中兴隆山建有道观,兰州华林山麓建有云峰寺。  相似文献   

7.
马汝邺是民国时期具有一定影响的回族知识女性;从事教育十余年,为女子教育——尤其是回族女子新式教育事业做出了较大贡献;她为人思想开明,节俭自奉,乐于助人,所作所为以宜于社会为准,有着良好的声誉;善书法,能诗文,著有《晦珠馆近稿》。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回族古代文学已发展到繁荣阶段。从事诗文创作的回族作家大批涌现,诗集迭出,诸体兼备,作品繁多,风格多样,琳琅满目,不管是创作技巧还是文学理论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针对以往重个案轻整体、多名家少其他的研究现状,文章试对明清回族诗人及诗歌作品进行梳理,力求从全面和宏观的角度总结其创作成就。应该说,这一时期文学实绩的取得是回汉文化交流不断加强的结果,更是回族文士积极学习汉文化、努力创新的结果,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马冬雅 《回族研究》2012,(2):127-132
本文旨在对回族音乐中存在的文化融合与本色坚持现象进行分析,这不仅可窥见回族音乐本身的文化形态,也为探讨宏观的回族文化内涵提供具体、有力的例证。文内对回族音乐中的文化融合与本色坚持的概念进行阐释;对回族音乐中体现出的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跨文化交融的文化自觉,以及回族与他民族跨族交流的文化互动两个方面形成的文化融合进行分析;对伊斯兰教统摄下的本色坚持进行分析。由此可见,回族音乐独特的文化形态,在于文化融合与本色坚持的并存型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资料的基础上,以道教与河湟多元文化的互动为轴心,对道教正一派在青海的传入、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通过结合实地调研资料,以河湟地区受道教影响最大的乐都县与民和县为典型个案,解析河湟多元民族文化模式受道教文化影响的特殊现象。提出如下观点:一,道教与藏传佛教结合;二,道教与北方萨满文化的结合;三,道教对河湟各民族丧葬礼俗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1.
由甘肃省文史研究馆原任馆长吴廷富先生主编的《甘肃历史名人画传》 ,以诗文、书法、画像、评传等四种形式录甘肃名人数十位 ,其中有回族 4人 ,分别为马占鳌、马福禄、哈锐、马福祥。经吴廷富先生推荐 ,本刊将 4位回族名人诗、传刊出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马良是民国初期一个重要的回族人物,政治上一错再错,无可救药。但在近代武术的发展与转型上做了一些事情,至今还有一定影响。他的"中华新武术"是武术近代化转型的一次有益的尝试,使"武术"一词得以确立,并对以后"国术"也产生了影响。他创办的"中华全国武术运动大会"是民国时期最早具有全国规模的武术活动之一,对武术的发展同样也有探索实验之功。马良的武术活动带动了民国回族武术家群体的涌现,这是近代回族武术史上重要的一页。  相似文献   

13.
父亲白寿彝作为20世纪中国回族研究领域具有影响的学者之一,在他70年的学术实践中筚路蓝缕,笔耕不辍,以其开拓性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回族研究的发展。父亲的学术工作包括对回族和中国伊斯兰教发展历史的研究,回族历史人物和伊斯兰教经师的研究,回族史、伊斯兰教史资料整理和刊布,回族史理论的研究等诸多方面。父亲在打倒“四人帮”以后,同全中国人民一起走进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迎来了中国回族研究的又一个阳光灿烂的春天,中国回族研究的队伍迅速壮大,回族研究的骨干力量也逐渐形成。李松茂、马寿千、杨怀中三位先生在回族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4.
郑丽娜 《回族研究》2007,(4):129-133
马德俊是当代著名的回族诗人、批评家,他为人平易朴素,淡泊名利,坚毅质朴;他以丰饶的诗歌书写,回报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和人民,并以独到的文学研究,为当代回族文学史乃至整个当代文学添彩增光。应该说,马德俊是当代回族文学不可回避的存在,他对整个当代文学的贡献也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15.
白寿彝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对回族史研究,成就卓著,开拓了回族史研究的新领域,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回族史的研究,探索了新编回族史的体例,搜集和整理了回族史料。白先生的这些成就对于指导和推动我国回族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敏俊卿 《回族研究》2007,(1):134-138
马寿千先生(1929—2005),我国著名回族史研究专家,他一生潜心于回族史和伊斯兰文化研究,勤于收集资料,积累史识,撰述丰厚,提出了不少开创性的学术见解。他参与了由已故著名史学家白寿彝先生主编的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回族历史人物志———《回族人物志》的编撰工作,并担任新型体例回族史《中国回回民族史》和《中国民族百科全书.回族、东乡族、土族、撒拉族和保安族卷》的副主编,成为“建国后回族学研究领域领军式的人物”[1],他以其开拓性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回族学学科的发展。同时,马寿千先生还是中央民族大学回族史教学的奠基者,他在教…  相似文献   

17.
苏轼作为中国文艺史节点式的人物,他对诗文书画皆影响巨大。道是苏轼诗文书画理论的核心概念,对道家之道在苏轼文艺理论中的呈现构成本文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研究采用对西安地区部分高校386名回族大学生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回族大学生民族认同的状况,探讨了回族大学生民族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回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状况较好,他们对本民族和中华民族都有着较高的认同,本民族认同与中华民族认同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中华民族认同高于本民族认同;人口学背景变量并不是民族认同的主要影响因素;家庭教育、学校环境、同辈群体是影响回族大学生本民族认同的主要因素;学校环境、同辈群体、国家政策是影响回族大学生中华民族认同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好地发展回族大学生民族认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今宁夏南部山区回族中的部分家族堂号,与其他民族及居于东南地区的回族相比,存在历史上溯期短、极少悬挂于门厅等特点。在家族堂号发展式微的今天,宁夏南部山区回族仍强调家族堂号,这与家族堂号在回族间承担着承载历史、标记家族、指导婚姻等重要文化与社会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0.
试析民国时期回族女权的发展特点及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国时期是回族女权思想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文章对民国时期回族女权的发展特点及原因进行了探讨,指出民国时期回族女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历史与时代局限性等因素的影响,回族女权发展的速度是渐进的、缓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