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0 毫秒
1.
袁世凯的北洋新军和张之洞的湖北新军是清末中国近代化程度最高的两支军队。作为新军编练的主要当事人,袁世凯和张之洞在练兵动机、选拔军官和招募士兵的标准以及治军理念等方面的差异,左右着两军的政治走向,对北洋新军和湖北新军最终出现不同的异化结果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袁世凯与中国近代军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世凯一手编练创建的北洋新军是中国第一支近代化军队,北洋新军在军制、装备、训练、官兵素质等方面都达到了近代化水平。承认北洋新军的军制改革在我国近代军事史上应有的地位,决不意味着否定袁世凯和北洋新军的反动本质及在历史上的反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武昌起义后,袁世凯试图借敌自重,反对扼杀武汉民军于萌芽之中,力主缓攻;汉口战役期间的大火灾,是在袁世凯的允准之下发生的,结果导致不利于清政府的舆论导向;汉阳战役之后,袁世凯下令停止进攻武昌,开始和谈,从而使武昌民军化险为夷.至于袁世凯当时的计划:借助南方反清集团与清廷的对垒渔翁得利,客观上有助于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取得全国性胜利.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中出任大总统,开创北洋政府,并非学界所谓的侥幸"窃取".袁世凯所代表的北洋势力与革命势力这两大不同角色所形成的合力博弈,成就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勋.  相似文献   

4.
袁世凯与留日士官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世凯与留日士官生王建华1901年以后,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编练新军乃是新政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袁世凯控制了新军中力量最强大的北洋六镇,形成北洋派系,并成为晚清最大的地方势力派;另一方面.在中国军界也形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受过新式军...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各派政治势力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各有坚持,也各有妥协与让步,终于使一场以暴力发难开始的大革命以南北和解五族共和而结束。在这个过程中,清廷、清政府、孙中山、革命党、立宪党人以及袁世凯和新军将领等,都各有不同作为。文章根据相关史料重新排比新军将领段祺瑞的言论与活动,揭示其在辛亥大牌局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是一个绝对称职的操盘手。   相似文献   

6.
湖北新军是湖广总督张之洞于一八九六年建立起来的一支近代化的反革命武装。一九○七年这支武装(即第八镇和第二十一混成协)共有官兵一万六千一百零四人。①湖北新军建立后,在全国产生过重大影响。清政府对待湖北新军也如同对待北洋新军一样极为重视。从一九○二年起,湖北新军已成为训练和培养全国各省新军将弁的最重要中心之一,所以当时“各省练兵无不奉北洋、湖北为圭臬,各军将弁无不出于两系。”②同时,这支武装建立后,不仅对湖北人民的革命运动进行了残暴的镇压,而且对一九○三年开始的广西农民起义,一九○六年的萍、浏、醴人民起义,一九○八年的安庆炮营起义,一九一○年的  相似文献   

7.
晚清新军的优抚,是我国优抚发展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袁世凯对新军的优抚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尤其是在军队医疗救治方面,聘用熟谙西方医疗知识的军医,采用西式医疗技术,使旧军队医疗救治落后的局面大大改观。此外,针对新军退伍士兵的安置工作,制定了详细的实施细则。这是我国封建社会关于安置退伍军人最完整、最系统的细则。这对于激扬军队士气,保持社会稳定,提高军队战斗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新军的优抚仍在封建社会的窠臼中徘徊。   相似文献   

8.
袁世凯是清末一个新军将领,他的军事思想颇为丰富.学习西方,变革军制是袁世凯军事思想的核心内容;培养各种新式军事人才,以适应编练新军的需要,是袁世凯军事思想的重要体现;重视军纪建设、关怀士兵和对士兵人格的尊重,在袁世凯军事思想中占有较大的比重;重视武器装备,是袁世凯军队建设的外在表现形式.袁世凯的军事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制度和军事技术,致力于中国军队的近代化,具有积极的意义,在中国军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袁世凯的军事思想还有着务实性和片面性的特点,即重技艺而轻战略,重训练而轻理论,重陆军而轻海军.袁世凯的军事思想对清末陆军近代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凤翙在甲午战败后走上军事救国道路,历经陕西武备学堂、日本振武学校、日本士官学校的学习,系统掌握了现代军事知识与军事技术.回国后他在陕西新军中历练,成为清末出色的新军军官.1911年10月22日张凤翙响应武昌起义,领导西安新军起义成功并光复陕西.陕西是与湖南同日响应武昌起义并取得成功的省份,也是北方诸省中革命成功的第一个省份,还是革命持续最长的省份,直到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前夕才熄灭战火.张凤翙是陕西军政府首任都督,他在领导西安新军起义和捍卫陕西辛亥革命成果的过程中,在陕西摧毁一个旧世界,创建民主共和的新世界中,立下卓越功勋.  相似文献   

10.
袁世凯于1895年底奉命编练新军,很快建立起一支有七千人左右的“新建陆军”(后改名为武卫右军)。1899年袁在率所部到山东镇压义和团的过程中,又以山东巡抚名义,改编了山东旧军三十四营,定名为“武卫右军先锋队”。经过八国联军之役,清政府在北方的军队,或消灭或没落,唯有袁世凯所部非但没有损失而且还有较大的发展,成为清政府最大的一支武装力量。1901年李鸿章死去,那拉氏认为只有袁世凯所部军队完整无缺,可以镇慑北方。于是又将袁世凯从山东调回直隶,被任命为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1902年奉旨实授)。  相似文献   

11.
新四军是国共第二次合作的产物,它传承和发扬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和工农红军第四军的铁军精神。对由陈毅原词、集体改词、何士德作曲的《新四军军歌》反映了新四军与两个老四军的历史渊源关系进行了探索分析,对其所表现出来的铁军精神作了归纳、概括和提炼。  相似文献   

12.
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从成立到撤销虽然只有短短的20个月,但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面对侵华日军对皖中地区的不断进攻和疯狂推进,皖中地区成了抗日前线,也给新四军在本地的发展提供了条件。面对新的抗战形势,中共中央做出了新四军向北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1939年之前新四军在江北地区共有武装力量2万余人,但是在江北活动的新四军既远离新四军军部,又有长江阻隔,给新四军的统一指挥带来了诸多不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在这样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顺应了时局的需要,更符合当时全民族抗日的大潮流。  相似文献   

13.
作为红军的主要创建者之一,朱德在领导土地革命战争以及红军自身建设的实践中,提出并阐发了较为系统的建军思想。确定红军的阶级性质,明确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建设任务;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正确处理政治工作与军事工作的关系;重视红军武装力量的扩大,走数量与质量并重的扩军之路;抓紧红军部队的教育训练,实现政治训练与军事训练的有机统一,对红军的发展壮大发挥了重大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盐城新四军文化资源开发的现状调查,发现盐城新四军文化资源的开发呈现政府投资高但收益低,发挥不了应有价值的状况。通过探讨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提出树立品牌化、产业化的理念,从市场的角度,整合盐城的新四军文化资源,推动盐城新四军文化产业化开发。  相似文献   

15.
甲午战争是晚清政府编练新军的契机,建立强大国防的呼声是新军编练的内部因素。新军的创建意味着中国军事近代化在洋务运动的基础上开始阔步前进,新军在武器装备、军队编制、军事思想、军事教育等方面积极吸收西方强国的经验,使得军队近代化大大超前于经济、政治等其他领域的近代化。由于经济基础的薄弱造就了武器装备的不统一,军事追求至上的因素导致军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主宰地位,形成了军队私家化的局面,开启军阀统治中国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在l940年10月新四军与八路军在白驹狮子口胜利会师时,新四军参加会师的部队是苏北指挥部二纵队六团,而不是二团.八路军参加会师的部队是五纵队一支队一团,而不是三团.会师的时间、地点是事先联系好的,而不是偶然碰上的.  相似文献   

17.
1940年10月至1945年8月,苏北地区新四军文艺活动从开创、发展到形成高潮经历了三个阶段。在这一时期,新四军文艺活动虽然有过曲折,但随着新四军的发展壮大,文艺工作者积极开展文学、音乐、美术创作和戏剧演出、歌咏等文艺活动,对抗日斗争和根据地群众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盐阜地区成为了华中根据地的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18.
湘军人物的麇集 ,有一复杂过程。湘军头魁人物不是简单地对孔孟之学的信奉 ,而是以儒学、特别是宋明理学作为申达其经世之志的“法宝” ,他们因相同的政治观点而相聚 ,又一起在实践中努力挖掘理学的经世潜能 ,但历史的发展决定了这种努力必然以种种悲剧而告终。从文化史角度考察湘军集团 ,又可从湘军头魁经世理学的实践了解封建制度、尤其是清王朝必然覆亡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新四军的美术教育是以在江苏盐城建立的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为代表的学校美术教育和军中的各种美术培训班为主体的应用型美术教育。因其特殊的抗战时代背景,新四军的美术教育呈现出课程设置以实用为主、“理论联系实践”开展教学、克服困难坚持教学、就地取材发挥主观能动性、相互学习不断提高、举办展览以实践检验教学成果等众多的时代特色,为当今尚处在革新中的中国美术教育起着有益的指导、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