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1977年8月,陕西省扶风县云塘村西周窖藏出土,现藏宝鸡市周原博物馆。通高19.8厘米,口径23厘米,口横28.3厘米,腹深6.4厘米,重5.75千克。器呈长方形,腹斜收,体略呈漏斗状,器盖与器身形制、大小、纹饰完全相同,腹两侧有一对环状耳。盖缘四边中间各有一个小牛首,牛首吻部下垂,扣合时以纳底,使器盖与器身不能移动。盖顶与器底外饰窃曲纹,盖缘与底缘饰一周重环纹,腹部饰一周波带纹,圈足饰重鳞纹。整器造型精美,设计精巧,纹饰简洁大方。盖与器同铭,均为十行六十一字,惟有行款稍异。铭文记载伯公父择吉金,盛放稻粱,用召事辟王,以及诸考诸兄,以祈长寿多福之意。瑚亦作胡,是文献记载  相似文献   

2.
1980年于宝鸡纸坊头(弓鱼)国墓地出土。通高22.8cm,腹深9.4cm,口径20.5cm,重3.3kg。敞口,卷沿,直壁,腹微下垂,平底,两兽耳有长珥;圈足特高,与器身比为1.5:1.圈足内悬挂小铃。纹饰主要分布在簋的颈部和圈足部分,颈部以对称的两个牺首为中心展开一周两组涡纹与龙纹相间的纹饰带,腹部为瓦楞纹;圈足饰两组浮雕兽面纹,无地纹。该器造型独特,较为罕见,类似高柄豆,器腹浅而圈足甚高,与常见簋不同,这是其造型特点之一;其二,器耳从口沿直至腹下部,跨越整个器身,这种风格的设计也比较少见;为配合特高圈足,耳的装饰珥也格外…  相似文献   

3.
1975年3月出土于陕西扶风县庄白村西周墓葬。通高21厘米,口径22厘米,腹深12.5厘米,重5公斤。[戈冬]簋造型精美纹饰华丽,侈口有盖,腹外鼓下垂,圈足较矮,器身两侧分置两个竖冠立鸟耳,这在有耳簋中实属罕见。器身与器盖均饰卷尾、垂冠的大凤鸟纹,凤鸟羽冠丰满,昂首站立,两两相对,极具时代特征,为西周青铜器断代提供了重要的标尺。  相似文献   

4.
1975年2月出土于宝鸡地区岐山县董家村一号青铜器窖藏,与俄匝同出,为著名的“裘卫四器”之一。卫盉为西周共王时期铸造,器形古朴:平折沿、束颈、鼓腹、分档、柱足;管状流;带盖,半环状纽。纹饰简洁:盖沿及颈部饰有垂冠回首分尾凤鸟纹,流上装饰三角雷纹。器物通高29厘米  相似文献   

5.
1981年出土于宝鸡市纸坊头[弓鱼]国墓地.为西周早期器物。通高238厘米,口径268厘米。该簋侈口,深腹,直壁,高圈足,器身有两两相对的四个耳。劲部饰一周三排圆乳钉纹、腹部装饰一周直棱纹,下腹同样是一周四排圆乳钉纹,乳钉排列井然有序。高圈足饰四组咧口獠牙,拱身卷尾的龙纹。  相似文献   

6.
1975年宝鸡竹园沟[弓鱼]国墓地十三号墓出土。有提梁,带盖,卣身直口,深腹,直简状,胎质厚重。提梁面有宽凹槽,凹槽中部内侧有凸棱三道。提梁两端有高浮雕兽头,兽头两角卷曲高耸,圆凸目有瞳孔,两尖耳横立。  相似文献   

7.
西周晚期通高31厘米、口径32.5厘米、腹深29厘米、腹底径14厘米。2006年11月8日宝鸡扶风县五郡村出土。两件,器形纹饰、规格完全相同。敞口,方唇,束颈,溜肩,深腹下敛,平底。纹饰主要分布于腹部和肩部;肩部一周重环纹,腹部饰一周连续三角纹,直线纹地。器内壁铸铭14行112字。铭文大意:周厉王五年正月的一天,因琱生家族大量开发私田及超额收养奴仆被告发,朝廷指派召伯虎查处。琱生给宗妇幽姜(召伯虎之母)送了一个虎,请幽姜以宗君幽伯(召伯虎之父)的名义在召伯虎面前为他说情,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琱生送给宗君一个大玉璋,…  相似文献   

8.
庙底沟彩陶属于仰韶文化,对均衡、对称和色彩等形式规律有了自发的意识。其造型多平底,器腹较大,体现了实用与审美的辨证统一。泥条盘筑和慢轮修整等工艺的发展,使器物规整均匀,线条曲折且带流。仿生器物由器向艺发展,拟人化器物体现了女性崇拜,且有了立体雕塑的效果。纹饰以仿生为主,多为植物纹和鸟纹,花卉纹在后期占绝对优势,鱼纹则退居附属纹饰。早期多写实,后期变形的几何纹逐渐增多,表意性更为丰富。圆点在几何纹饰中起到了中心连接作用,点线造型、弧形线运用自如,影象式的表现手法起到了虚实对比的装饰效果。色彩意识也更为强烈,明快和谐的红底黑花纹饰是其特色,图案繁复多变,运笔流畅,构图严谨,具有很高的装饰性。  相似文献   

9.
1976年12月扶风县庄白一号窑藏出土。折觥造型极为精美,是西周铜器中难得的艺术珍品。觥体呈长方形,前有流,后有鏊,分为盖与器身两部分。觥的整体像一只肥大的绵羊,其上分布着几十种动物的上百个造型,构思奇特,设计巧妙,纹饰繁而不杂,层次分明,以兽面纹、夔纹为主纹,云雷纹填底。一条夔龙伏在“羊”的背部,从上向下俯视一只振翅欲飞的鸷鸟立于龙首,龙尾与羊的臀部相接。  相似文献   

10.
牛首四耳簋     
1981年出土于宝鸡市纸坊头(?)国墓地,为西周早期器物。通高23.8厘米,口径26.8厘米。该簋侈口,深腹,直壁,高圈足,器身有两两相对的四个耳。颈部饰一周三排圆乳钉纹,腹部装饰一周直棱纹,下腹同样是一周四排圆乳钉纹,乳钉排列井然有序。高圈足饰四组咧口獠牙、拱身卷尾  相似文献   

11.
井姬盂鏙西周中期1976年宝鸡茹家庄(?)国墓地二号墓出土,通高18.6厘米,首至尾长30.8厘米,腹深9.7厘米,重3.25公斤。盂鏙形似貘,体态肥硕、丰满,腹身微垂。貘昂首,吻部较长,向前伸出,顶端有方形流口,圆目有神,两卷角倒竖,四兽形蹄足较短,臀部有半环形尾。盂鏙中空,背部开阔,上有方形尊口,口上有四角圆椭的方盖,盖与体以环相连。盖上立一老虎,虎头前伸,双目直视,旁若无人,似在缓步前行;虎背微屈,长尾托地,全身强健,充满力量。盂鏙两肩胛及后臀处饰四组卷体简化凤纹。方盖内壁铸铭两行八字:(?)白(伯)匄井姬用盂鏙。盂鏙于墓主右侧棺椁之间空当处与盘叠放在一起,推测应是水器,功能类似盍、匜等器,而其自铭盂鏙,是否是新类型的铜器有待进一步探讨。动物造形的青铜器在(?)国墓地比较常见,其造型纹饰很有特点,这是(?)国墓地出土青铜器的又一大特色。该器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馆。(本栏目由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协办)宝鸡地区出土青铜器简介  相似文献   

12.
1974年宝鸡县贾村公社上官村出土。盖径22.5厘米,高7.5厘米,捉手径9.6厘米。盖折沿,盖面中央设圈足状捉手,捉手口沿外卷,壁下部有一组对称的孔,捉手内底饰重环纹。盖面环绕捉手饰三周瓦楞纹,其外侧饰一周两组  相似文献   

13.
汉代漆器以其高超的漆艺而名扬后世.扬州出土的汉墓漆器数量高达上万件,可见在汉代,扬州漆器非常盛行,扬州漆器造型上以轻灵见长,纹样上飞舞灵动,充满生命的韵律.扬州汉墓漆器的胎骨分为厚木胎、薄木片卷胎、木片拼合胎,此外还存有少量竹胎、铜胎、皮胎、陶胎;器形主要有耳杯、漆奁、漆砚、箪笥、虎子、面罩和通中枕等;装饰手法主要有彩绘、针刘、金属扣、金银贴饰、镶嵌等;纹饰题材主要有云气纹、鸟兽纹、几何纹、龙凤纹、花草纹、人物故事纹等.扬州汉墓漆器内涵丰富、纹饰生动、色彩鲜艳,具有高超的造型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14.
1974年宝鸡县贾村公社上官村出土。盖径22.5厘米,高7.5厘米,捉手径9.6厘米。盖折沿,盖面中央设圈足状捉手,捉手口沿外卷,壁下部有一组对称的孔,捉手内底饰重环纹。盖面环绕捉手饰三周瓦楞纹,其外侧饰一周两组窃曲纹,每组窃曲纹又由两组同向的窃曲纹构成,且以小扉棱为轴对称展开。  相似文献   

15.
新乐遗址是沈阳先民的居住地。学术界一般以为其主人是东夷人中的鸟夷人,笔者则以为是大名鼎鼎的五帝之一少是一族。现结合文物与文献进行综合分析,以证其说。1973年的新乐遗址发掘中,有一件出土的木雕艺术品,是新乐文化的代表作,国内极为罕见。发现时已炭化,呈黑色,全长38.5厘米,宽4.8厘米,厚1厘米,形似一只鸟,栩栩如生,振翅欲飞;由嘴、头、身、尾、柄5部分组成,除长柄外,全身双面雕刻,阴刻纹饰基本一致,通体设计图案化,头部钢旋涡纹,身部饰菱形纹鳞片,尾部怖鸟尾纹,刀法婚熟流畅,线条刚劲细腻,经碳14测定距今720…  相似文献   

16.
彩陶蛙纹、神人纹歧议评考邱立新对于原始美术的考释,引起学术界争议最多的,莫过于对彩陶纹饰涵义的阐述,迄今歧见百出,难有公论。其中之一,是对半山、马厂类型的折肢纹饰的演变原型的争议,过去研究者多数惯以半坡类型的具象蛙纹为源头,延续演变至马家窑中期,纹饰...  相似文献   

17.
1974年,宝鸡(弓魚)国墓地出土双耳双环簋两件,分别出土于不同的墓葬。双耳簋甲为宝鸡市茹家庄一号墓出土,双耳簋乙为茹家庄二号墓出土,均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双耳簋甲:高15.8厘米,口径21.8厘米,腹径23.1厘米,腹深11.6厘米,重4.05千克。双耳簋乙:通高15.6厘米,口径20.5厘米×21厘米,腹径24.3厘米,腹深11.9厘米,残重4.12千克。这两件双耳双环簋虽不出于同一墓葬,但是器形、纹饰、铭文完全相同,均为敛口,折沿较窄,厚方唇,深腹,腹中部圆鼓,腹底平阔,底部有矮圈足,外附四小矮足,矮足上部呈小鼓包。腹上对称两侧各有两组牛首,牛首两尖角盘后,吻部高突,口衔双环,双环相扣,匠意  相似文献   

18.
戴家湾青铜器具有强烈的风格特点。从形制装饰方面来说:出现了禁这种新的器形;有发达的扉棱装饰;个别器物体量巨大,尺寸高度引人注目。从纹饰方面说,主要有动物纹和几何纹,其中鸟纹、尖刺乳钉纹、直棱纹,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1976年l2月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一号西周青铜器窖藏出土,现藏宝鸡市周原博物馆。商尊:通高30.4厘米、口短径23.6厘米,重5.85千克。整体造型为简状三段式,侈口,腹部微鼓,四壁铸有四道扉棱,整体雄伟稳重。器身采用通体浮雕的装饰手法,口外壁饰八道蕉叶形龙纹,龙头向下,身尾沿叶边布局,其下饰冠羽分尾小鸟纹,腹部饰展体式外卷角大兽面,圈足则饰曲折角兽面纹。庄严雄奇,华美富丽。器内底铸铭文五行三十字。铭文大意说庚姬(疑是商的妻子)受到了帝司赏赐的诸般物品,商为此作器,用来祭祀谥号为“日丁”的父亲。  相似文献   

20.
1988年出土于宝鸡茹家庄西周遗址内。该器通高10cm,通长20cm。器物为一只母虎口叼一只小虎的立体圆雕造型,母虎作张口匍匐状,虎头上竖一对耳,向前微倾。两只眼睛呈半球状且向外突出,另有阴线勾云纹做眉,鼻梁以数道“V”字形纹装饰,面颊左右两侧各饰阴线云纹,象征母虎的胡须,另用一些圆形凹点象征胡须的根部。母虎张口露齿,口里叼着一只小虎,小虎倒倾,口向上大张,四足及短尾自然下垂,小虎的身体上也布满了直线与点状纹饰,以表示其身上的斑纹。憨态可掬的小虎回头与母虎四目相对,神情亲昵,依恋娇柔的眼神里充满了爱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