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当前,很多年轻干部逐步充实到了基层干部队伍中,有的已经走上基层领导岗位。这批年轻干部的成长环境、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与其父辈、兄长相比明显不同。本文以S市D区基层年轻干部为样本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这类群体具有综合素质高、工作经历单纯、事业进取心强的特点,同时也存在想提升但不知道怎样学习、烦恼多但不知道怎样排解、想干事但不知道怎样作为的成长困惑,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苗爱军 《决策探索》2011,(18):24-24
年轻干部的成长和发展,决定着一个单位的实力及未来发展方向。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当前,在新医改大环境下,医疗卫生事业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越是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时期,就越要有战略眼光和战略思维,越要重视抓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这个事关长远的战略举措。本文从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重要性、选拔年轻干部的方法以及如何加强年轻干部教育、监督进行浅要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当前,一大批"80后"进入公务员队伍。笔者认为,年轻干部要竭尽全力,奋发进取,活学活用管理学效应,突破自身成长瓶颈,加快自身成长步伐,不断成为党治国理政的骨干精英。一、善用"三大定律",破解干部成长"天花板"困局  相似文献   

4.
<正>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未来和希望,年轻干部的成长事关重大,尤其是处在价值多元、思想多变的时代,年轻干部更容易产生"为"和"位"的心理困惑":有为才有位"还是"有位才有为"?本文以"为"和"位"为切入点,浅析年轻干部"成长烦恼"的心理困惑及应对策略。"有为有位"型年轻干部的心理困惑及应对策略。"有为有位"型年轻干部较易产生夜郎自大、急功冒进心理,表现为坚信自己有过人之处,急于做出一番政绩证明自己的能力,或者对目前的位置不满意、处心积虑寻求新的跳板,极易掉入贪  相似文献   

5.
王雪锋 《领导之友》2014,(12):23-23
正基层年轻干部是一个单位、一个地方甚至是一个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培养选拔基层年轻干部,事关党和国家事业能否兴旺发达、后继有人。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没有基层组织,党的号召就会像石头掉在大海里,影子都看不见。如何培养基层年轻干部,让他们真正学到本领,能担大任,是领导干部的必修课。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对基层年轻干部,须"高看一眼,厚爱三分"。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有识才之眼光、爱才之品质、敬才  相似文献   

6.
<正>大力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实现领导班子更替有序、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如何有效把握年轻干部成长规律,创设条件促其较快成长  相似文献   

7.
<正>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针对近年来出现的一些问题,要树立育苗不拔苗、破格不出格、爱护不袒护的理念,促进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树立"育苗不拔苗"的理念。"育苗"才能壮苗,才能长成好苗,是培养干部的根本之举;"拔苗"不会助长,有百害而无一利。年轻干部不经过千锤百炼、艰苦磨炼,很难在关键时刻经受住考验。实践锻炼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年轻干部必须通过"积才蓄华""强能学技""修身展志"的"三步法",才能迈步跨越,一路坦途。  相似文献   

9.
年轻干部作为党的事业发展的后备力量,其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大小,事关党的事业发展的兴衰成败因而各地对年轻干部的培养和选拔工作都非常重视,都在不断举办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以下简称“中青班”),以期通过培训进一步改善干部队伍结构,为党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后备干部。当然,“中青班”在举办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认为,举办“中青班”当有“四忌”。一忌办成“局部班”。目前,基层干部年龄结构呈老化趋势,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当前干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年轻干部群体虽然在整个干部队伍中比例相对较小,但在各层次、各行业的涉及面相当大…  相似文献   

10.
年轻干部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新一届地方领导班子集中换届中,各地都把发现、培养和使用年轻干部放在突出位置,使一批德才兼备、群众公认、实绩突出的年轻干部进入考察视线。但是,笔者在考察中也发现总有一小部分年轻干部不同程度地存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同志强调,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笔者认为,年轻干部要健康成长应善于"拣",即交友拣人、开口拣言、情趣拣雅,多加磨炼,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要有一双慧眼,交友拣人。"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  相似文献   

12.
<正>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破格提拔"作为党和国家选拔任用干部的特殊方式,打破了选拔年轻干部的藩篱,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选拔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但是近年来,一些地方干部主管部门错误地将"火箭提拔"等同于"破格提拔",为动机不纯者提供了机会。而湖南省则成  相似文献   

13.
一些年轻干部在实现事业梦的道路上极易患上"成长焦虑症",影响自身的健康成长.如何应对这种不健康的心理疾病呢?笔者认为,可从"成长焦虑症"的表现、产生根源、自我调适等方面入手,从而找到应对"成长焦虑症"的有效路径. 一、年轻干部成长焦虑症的表现 1.本领焦虑.年轻干部的社会阅历相对较少,业务能力不足,面对周围同志资格较老、本领较强的现状,会产生"己不如人"的想法,产生本领恐慌.有的年轻干部认为,尽管自身的理论水平较高,但是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不足,产生本领焦虑.  相似文献   

14.
年轻干部学历较高、知识结构较完善,有朝气、有锐气、有正气,但由于经历、资历等方面的"短板",在成长道路上,容易受自身因素、世俗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作为年轻干部,该如何破解成长过程中的烦恼?笔者认为,关键是要正确识己、待己,把握好健康成长的规律,选择好茁壮成长的路径. 一、年轻干部要正确识己、待己 年轻干部优势虽然较多,但劣势也比较明显.年轻干部优势和劣势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学历高,经验少.近年来新选拔的年轻干部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受教育程度较高,知识面相对较宽,适应工作能力相对较强,专业优势明显,但在处理一些事务上缺乏经验.  相似文献   

15.
刘平 《经理人》2008,(8):44-49
“高成长”是过去10年中国企业的主旋律。 不少高速成长的企业,在企业资产、收入等硬指标上表现突出,在管理、制度、人才、创新、社会责任、价值观、技术、品牌等软实力上却遭遇瓶颈,面临成长的烦恼。 高速成长的企业,会因成长撕裂已有的管理体系和经营体系,会因成长引发更多的矛盾与冲突,陷入成长的陷阱:“没有成长等死,高速成长找死。”成长的企业有成长的烦恼;所以,成长是令人兴奋的,也是让人担忧的。 高成长企业,如何才能实现快速、持续和稳健发展?高成长企业必须具备什么样的基因才能走得远,走得稳?  相似文献   

16.
<正>年轻干部的成长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要通过引导、培养,使年轻干部争做"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一是需要坚持不懈地保持理论上的清醒。一些年轻干部对理想信念还存在一定的疑惑,政治上还不够坚定,归根到底还是理论上缺乏足够的清醒。而保持理论上的清醒最为关键的就是学习提升、向先进看齐,在理论层面上对党、对国家战略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继而更加明晰自己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7.
年轻干部培养选拔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警惕因过度激励带来的"马太效应"负面影响。要运用辩证思维把握好"度",统筹兼顾、着眼长远、抓住特点培养选拔年轻干部。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把准年轻干部选拔导向、夯实成长根基、校正成长路径、激发担当精神,促进年轻干部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研究新时期年轻干部成长规律,实行差异化培养,是建设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实现领导干部管理科学化的内在要求,也是为领导班子建设提供源头活水、为科学发展提供组织保证的现实需要.本课题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专题研讨、征求意见等方式,对近年来湖州市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锻炼的实践探索进行了总结分析,深化了对新时期年轻干部成长规律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年轻干部差异化培养的建议,以求进一步提高年轻干部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越来越多的"90后"年轻干部到基层工作。面对所谓的"新生代",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为他们搭建科学成长平台。转变思想观念,打造能吃苦、不畏难的"新新一代"。要以经常性地开展党性教育、举办基层年轻干部培训班和组织年轻干部座谈会等方式,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倾听他们的内心诉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基层群众观,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展现新时期年轻人的韧劲。创造良好环境,避免"90后"基层干部成为被社会质疑的群体。要通过宣传"90后"基层干部先进典型、加强  相似文献   

20.
年轻干部的成长潜力主要取决于自身的个体素质条件、主观成就愿望以及实践努力程度,应将个人发展与党和国家事业、组织需要的工作职责和人民的利益诉求紧密结合,既靠自身的努力,练好内功,又靠组织的培养,强化外功,如此才能实现自身的迅速、显著、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