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0 收集方法概览 生育率数据的收集方法通常有三种[1],分别为民事登记、人口普查和户口调查.民事登记收集发生在一国的出生、死亡和其他人口动态事件信息.人口普查收集国家范围内每一个人和每一个住户在某个特定时点的经济和社会特征方面资料.户口调查收集关于相对较小但经过科学设计的住户样本的资料. 作为生育率数据的来源,这三种收集方法具有互补性,没有一种是单独存在的.民事登记是收集有关出生事件基本数据的理想方法,但很多国家和地区缺乏完善的民事登记系统,导致民事登记所提供的出生事件基本数据的覆盖面不完整.人口普查能提供计算生育率及累加测度所需要的人数,能提供较为全面的人口信息.与民事登记和人口普查方法相比,户口调查方法灵活、调查费用相对较低,是获取有关影响生育率条件的具体数据的最适当方法.  相似文献   

2.
《统计教育》2010,(2):63-64
什么是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特定的标准时点.对其境内的所有人口以及与人口相关的社会、经济、文化及住房等状况进行逐人逐户登记调查,并将所有资料快速收集、汇总、评估、分析和发表的全部过程。人口普查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人口普查所提供的数据都是一些基础性的人口数据,也是涵盖面最广、内容最详细的数据,所以人口普查数据是国家组织实施行政管理,进行国情国力研究,制定改革和发展规划所必需的基础性数据。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人口普查? 答:人口普查是指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时间内,按照统一的方法、项目、调查表和标准时点,对全国人口普遍地、逐户逐人地进行的一次性调查登记。人口普查工作包括对人口普查资料的搜集、户口整顿、数据汇总、资料评价、分析研究、编辑出版等全部过程,  相似文献   

4.
《四川统计》2010,(6):7-7
什么是人口普查? 答:人口普查是指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时间内,按照统一的方法、项目、调查表和标准时点,对全国人口普遍地、逐户逐人地进行的一次性调查登记。人口普查工作包括对人口普查资料的搜集、户口整顿、数据汇总、资料评价、分析研究、编辑出版等全部过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作为当今人口普查质量评估领域主流方法的双系统估计量因受独立性不满足困扰而有偏估计总体人数的问题,明确提出了用三系统估计量替代双系统估计量的研究目标.三系统估计量指的是依据对同一时点上同一总体的人口普查、人口普查之后的质量评估调查和人口行政记录系统这三个不同途径获得的三份人口登记数据来估计总体人数所使用的估计量.为实现上述目标,采用实地调研、数理模型、抽样估计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及借鉴国际相关前沿研究成果的研究思路,研究了人口普查质量评估中三系统估计量的构建、三系统估计量应用操作等问题.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三系统估计量能够有效地摆脱双系统估计量的独立性约束从而解决估计量偏误的问题;将三系统估计量应用于人口普查质量评估,必须科学合理地解决三个人口登记系统定格在统一的标准时点、人口在三个登记系统等概率分层、用人口普查质量评估调查样本对三系统估计量再估计等实践方面的问题;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三系统估计量可以较好地实现人口等概率分层目标,但尚有较多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有待研究解决,在这一问题上有着相当大的研究空间.建议我国在未来人口普查质量评估中应用三系统估计量.  相似文献   

6.
《统计与经济》2010,(3):55-55
人口普查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时间内,按照统一的方法、统一的项目、统一的调查表和统一的标准时间,对全国人口普遍地、逐户逐人地进行的一次性调查登记。人口普查工作包括对人口普查资料的搜集、数据汇总、资料评价、分析研究、编辑出版等全部过程。  相似文献   

7.
人口普查登记工作已近尾声,查漏补缺工作正在认真开展,不能急于赶进度,忙汇总,更不能认为只要汇总上报了就万事大吉。江山市四都镇在普查登记过程中,抓进度,保质量,不忘“回头看”,认真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并在工作实践中总结出几点体会:一、要多想。这次人口普查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复杂,要从查准人口数据大局的高度出发,多思考每个普查区、调查小区可能出现的遗漏或重复问题,本地的、外来的、外出的、出生的、死亡的、暂住的等等,只有自己多想,常提醒,才能避免遗漏和重复,确保人口数据的准确性。二、要多跑。只有多跑到基层小区里去,多走访农户…  相似文献   

8.
针对人口普查质量评估中对普查登记人口名单及其质量评估调查人口名单进行比对,以找出二者匹配人数构造双系统估计量或单系统估计量可能出现的比对误差问题,提出测度比对误差及对人口普查覆盖误差估计影响的研究目标。为实现上述目标,采用文献解读法,以及吸纳国际相关前沿研究成果的研究思路,研究比对误差的总差异率、净差异率和相对误差率等问题。研究认为:内含比对误差的人口普查覆盖误差估计值不能真实反映人口普查登记工作的质量,影响普查数据用户的决策;欲测度比对误差对人口普查质量评估结论的影响,可从人口普查质量评估调查样本中抽取子样本再次比对(评估比对),然后比较评估比对与原始比对结果的差异;欲测度比对误差对人口普查净误差的影响,可分别计算原始比对和评估比对的双系统估计量,然后求二者之差;欲测度比对误差对人口普查错误登记人数(或遗漏人数)的影响,可分别构造原始比对和评估比对的错误登记人数(或遗漏人数)估计量,然后求二者之差;在中国开展比对误差测量工作势在必行,急需进行比对工作的基础建设。  相似文献   

9.
廖霞 《青海统计》2004,(8):5-5,3
根据国家规定,我国每十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每五年进行一次1%人口小普查,其他各年份都要进行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人口普查和人口调查都是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时间内,通过普查员和调查人员的入户访问、现场登记,对所辖地域内所有人口逐户逐人地进行一次性调查。  相似文献   

10.
每次人口普查或人口抽样调查登记工作结束后,在普查或调查的样本范围内再抽取少量样本进行一次小规模的抽样调查,以便对调查质量进行检验和评估,就是我们所说的事后质量抽查。事后质量抽查既是整个调查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调查之后单独组织的一次独立的抽样调查。世界各国在人口普查中也普遍采用这种方法。我国在1982年的人口普查中,第一次使用这种方法来评价人口普查的登记质量,之后,在1990年、2000年人口普查和每年的人口变动调查中,仍继续采用了这一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随着实践经验的不断丰富和理论研究的日益深入,事后质量…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决定,为了给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作准备,于1980年7月在江苏省无锡市和无锡县进行了人口普查调查登记(包括编码)和手工汇总工作的试点.数据录入工作另行总结.用电子计算机处理数据尚在进行.现将调查登记和手工汇总阶段工作的情况和主要经验,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人口普查是各国政府获取人口资料、掌握国情国力的一种最基本的调查方法,所以,人口普查也被称为“国情普查”或“国势调查”。   一、世界人口普查   从国际上看,早在公元前 4500年,巴比伦王国就举办了全国性调查,按族登记人口。公元前 2900年,在埃及,开始每两年清查一次全国人口,公元前 1600年,希腊开始了人口登记,公元前 600多年,印度已估算了全国人口数量。公元前 500多年,古罗马进行人口和财产调查。以后,罗马统治者都明文规定,在其领域内每五年举行一次专门的户口调查,被称为古罗马的国势调查。   美国 1790年进…  相似文献   

13.
主持人导语(中国人民大学高敏雪教授)人口是说明一国国情的基本统计范畴之一,各个国家一般都会运用不同调查方法进行人口统计。但伴随人口规模增大、人口流动性加强、人口社会经济特征日益多元化,如何进行人口调查,仍然是有待不断探索实践的课题。联合国针对人口普查给出的一系列文献,面对人口及其动态流动的不同特征,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从调查对象确定、调查内容设计、调查组织、数据编辑和发布等方面,为各国人口普查实践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规范.中国的人口普查已经制度化,但仍有必要适时了解国际规范,探索如何将这些规范吸纳到具体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4.
搞好人口普查业务制度设计,是做好人口普查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文章针对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业务制度设计存在的问题,就流动人口登记的判断标准、登记人口与户籍人口的关系、普查标准时间和工作期限安排、普查项目设置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1、人口总量基数大。这次普杳显示如皋市总人口为136 28万人 ,与1990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 ,减少了6 44万人 ,下降4 51 % ,平均每年减少0 62万人 ,年平均下降率为0 46 % ,基本上遏制了过去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其原因主要是四普以来各级深入执行计划生育政策 ,取得了明显效果。2、人口流动量不断增多 ,流出人口大于流进人口。我市常住市外的外出人口有13 09万人 ,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的外出人口大幅度增加 ,而常住本市的外来人口仅3 87万人 ,户籍人口净流出9 22万人 ,从而造成我市的普查登记人口小…  相似文献   

16.
人口普查,是指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时间内,按照统一的方法、统一的项目、统一的调查表和统一的标准时点,对全国人口普遍地、逐户逐人地进行的一次性调查登记,它是当今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搜集人口资料的一种最基本的科学方法,是提供全国基本人口数据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统计》2012,(11):2
由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系列资料已经面世。这套系列资料包括《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国2010年分县人口普查资料》、《中国2010年分乡镇街道人口普查资料》和31个省、市、自治区人口普查资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口普查资料;部分城市人口普查资料。本系列资料汇集了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详细汇总资料,包括民族、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家庭、生育、就业、老年人口、死亡、迁移和户口登记地、住房等人口基本状况和结构情况,同时附录了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相似文献   

18.
8月28日,省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召开浙江省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科学讨论暨工作总结会.这标志着浙江省的第五次人口普查工作画上了圆满句号.正如省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组长、省委常委、副省长章猛进同志在书面讲话中所指出的:"浙江省的第五次人口普查取得了圆满成功,向党中央、国务院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完成人口普查,争取在全国名列前茅'的工作目标","通过本次人口普查,我们取得了关于浙江人口的数量、年龄、性别、文化素质、从业状况、迁移流动、住房状况等全方位的详尽数据资料,为全社会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人口信息资料库,充分反映了我省改革开放以来各项事业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并将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省情,在此基础上,人口普查数据还将为各级政府准确把握人口变化的规律和趋势、正确制定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人口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基础性的决策资料.同时,在浙江这样一个人口高度密集、外来外出人口流动频繁的省份,高质量地完成人口普查任务,是我省对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最终顺利完成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后 ,经过了三年的经济恢复时期 ,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 ,政治安定 ,人民团结。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决定 :1953年召开各级代表大会 ,代表由各乡、县、省普选产生。为了配合各级人民代表的选举 ,就必须做好选民登记工作。为此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 1953年 4月 3日颁布了《为准备普选进行全国人口调查登记的指示》和《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办法》 ,明确指出 :“在选举工作的同时 ,举行全国人口调查登记 ,并为国家的经济、文化建设 ,提供确实的人口数字”。这次人口普查除了为普选作准备外 ,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 ,就是为我国国民…  相似文献   

20.
张塞 《统计研究》1991,8(6):1-7
人口普查是和平时期最大的社会动员,涉及到千家万户、每一个人。它是检验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力量的重要尺度之一。我国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普查——在同一时间内,对11亿多人口逐一进行了21个项目的登记调查。这次普查,准备时间短,只有一年半,而国际上通常准备时间为3—5年;经费少,中央财政拨付的人均普查经费只有0.16元人民币,而国际上人均普查经费最高的为10余美元,发展中国家人均普查经费亦达2美元;流动人口多,全国有流动人口3000多万人。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可谓规模空前,困难空前。现在,举世瞩目的中国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已取得普查登记、数据手工汇总和10%提前抽样数据处理的圆满成功,并将取得全部数据处理和分析研究工作等人口普查工作的全面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