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五四”时期话剧创作简论卜召林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戏剧革命也应运而生,先进的文化人们主张改革晚清旧戏剧,介绍、学习西方戏剧。1918年6月,《新青年》上出版了"易卜生专号",通过介绍易卜生的戏剧创作和现实主义创作主张,以推动戏剧革命。当然,...  相似文献   

2.
被誉为“近代戏剧之父”的亨利·易卜生,是曹禺较早接触其剧作,并深受其影响的外国剧作家之一。曹禺的剧作受易卜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而启发和激励曹禺走上现实主义戏剧创作道路,并使他蜚声剧坛的,则是易卜生社会问题剧“创作场”所体现的积极、进取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当代剧坛上,现实主义是一支强大的创作流派。且不说在五十至七十年代,它曾经一统天下,成为创造作品和裁决作品的唯一法则,就是在实验话剧异军突起的八、九十年代,表面上现实主义创作原则遭到了冷落,喧嚣在剧坛上的仿佛都是些西方现代扼的戏剧观念和表现手法,但究其实质,其中大部分剧作仅在表现形式上进行了探索和创新,就表现内容上来看,它们并未突破现实主义创作传统──直接反映社会现实问题。但如果将1976年的粉碎“四人帮”视为一个界点,分析、比较前后两段话剧创作.我们便会发现,现实主义在这其间悄悄发生流变的一些…  相似文献   

4.
曹禺的《雷雨》就其本质而言是一部古希腊“命运悲剧”式的爱美剧作,但它却被用于职业演出,面对广大未受西方文化浸润的普通的中国戏剧观众。“错位的对接”自然导致极大的“误读”,但从中正充分展现出中国观众的戏剧审美心理。曹禺准确把握住了“误读”的实质,并自觉尊重、适应之,以中国观众戏剧审美心理为基础,创造出《日出》等一部部“本土化”的佳作,使话剧这种完全自西方泊来的艺术最终在中国文化语境中生根。正是“误读”造就了杰出的剧作与剧作家,指明了中国现代戏剧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派"知识分子就旧戏改良问题与张厚载等人进行论争,这是中国文化界第一次对传统戏曲现代化问题进行理论探索.在论争中,"新青年派"在新旧文化对比、中西文明对比的基础上,形成了以注重戏曲在新文化传播中的载体功用、注重新的剧评体系建设、关注现实题材、追求表演写实性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性戏剧理论.但由于对传统戏曲的表演方式、传播形式等方面缺乏深入研究,"新青年派"所提出的一系列改良措施往往不具备可行性,形成了现代性理论之"实"与改良性操作之"虚"之间的矛盾,使旧戏改良无法真正实施.在论争后期,"新青年派"转而主张学习西方戏剧特别是现实主义话剧,并进行话剧的译介、创作等活动,对我国现实主义话剧传统的形成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易卜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很有影响的外国作家。他的剧作在当时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斗争中,起了不小作用。但真正理解易卜生、正确评价易卜生、将易卜生思想中有价值的东西掘深、开阔并发扬光大的,却几乎只有鲁迅一人。一五四运动前十多年,当中国还处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日本留学的青年鲁迅,就已经向中国读者热情地介绍易卜生了,他是易卜生的最早的介绍者,在一九○七年所写的《文化偏至论》和《摩罗诗力说》两文中,介绍了易卜生和他的著名剧作《人民公敌》。鲁迅这  相似文献   

7.
“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传统是从五四时期开始的,文学革命的倡导者们之所以选择现实主义,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从进化论的文学观念出发,认为新文学应该从现实主义开始追赶西方文学的最新潮流;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在于现实主义的特性适合了他们建立社会革命的意识形态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戏曲的音乐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戏曲在近现代文化艺术变革中走向式微,其艺术精神遭到误读甚至误解.与近代在译介和学习西方戏剧基础上产生的现代话剧不同,传统戏曲并不像话剧那样单纯讲求故事叙事与真实再现社会生活,而是注重以“歌舞表演故事”.戏曲中的音乐、诗歌和舞蹈作为表现手段的独特性和它们各自独立的审美存在使得戏曲更注重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尤其是其中的音乐(曲)性质,在传统戏曲中占有重要和特殊的位置,这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9.
神圣的"传统"--当代伊斯兰学者纳斯尔"传统"观引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代国际学者赛义德@侯赛因@纳斯尔(Sayyed Hossein Nasr,1933-)经过长期对各种西方哲学和科学学派的精神探索之后,深刻体认到苏非圣贤与伊斯兰哲学家关于哲学的意义及西方社会对它的误读,进而将自己的学术道路定位于对传统伊斯兰哲学的引介.他在伊斯兰世界及西方世界都有一定的影响,被誉为"透明在传统光芒下的一面镜子",对"传统"及"伊斯兰传统"的理解是其思想中颇为深刻并具有代表的地方.本文重点从三部分引介纳斯尔对"传统"的定义及其理解.第一,从"传统学派"探寻纳斯尔的思想源出;第二,引介纳斯尔对"传统"的定义;第三,对纳斯尔所理解的传统进一步展开.  相似文献   

10.
外倾社会心态制约着近代以来的中国戏剧变革最终走向了移植西方话剧的道路。人们对话剧的热情有时并不在话剧本身 ,而在于赋予话剧之外的那层心理色彩 ,在于人们对话剧的热情中把自己的社会心理倾向表达出来了。早期中国话剧研究的成果 ,对认识当代中国文艺的诸种现实多有裨益。话剧传入中国的文化史价值 ,主要不在于它传达了近代中国的意识形态 ,而在于它改变了传统中国戏剧的格局。早期话剧在文化史上不可取代的历史地位 ,恰恰在于它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