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不赞同黄海澄对形象思维论的驳议。认可形象思维已经成为目前心理学的常识。目前的心理学看待和界定思维已经超出狭隘的视野,已经不仅确认理性的抽象思维,同时认可多种带感性色彩的思维。想象的职能是在头脑中构造形象(意象),想象不可能承担起文艺创作过程的全部职能、全部任务,文艺创作还需要形象思维。想象只是形象思维的主要方式,"想象"概念不能代替"形象思维"概念。还应该确认"艺术形象思维"概念,"艺术形象思维"有别于普遍形象思维,是形象思维的高级形态。  相似文献   

2.
抽象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三段论的形式所进行的基本思维形式。那么与抽象思维相对的形象思维又是怎样的呢?它的基本思维形式是不是也与抽象思维一样,有个“三段论”呢?本文想对此进行尝试性的探索,与美学界的先行者们共讨。一形象思维的定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是人类的基本思维方式。如果说抽象思维的结果是形成一个新概念的话,那么形象思维的结果就是创造一个新形象,因此,形象思维就是创造形象的思维。  相似文献   

3.
在关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问题的讨论中,有的同志坚持“表象——概念——表象”的公式,认为只有抽象思维,而否定形象思维的存在;有的同志则认为“形象思维本身就能思维出主题和典型形象”,就能达到“本质认识”,夸大了形象思维的作用,以致否定了抽象思维的存在;有的同志说“科  相似文献   

4.
美术创作是一种思维活动。在创作过程中从感 知对象到概念的形成,从主题思想的提炼到形象的塑造,都有思维的参与。形象思维:从构 思落实到构图,通过形象思维用一定的形式结构将图像体现出来;联想思维:联想越多,取 材的空间就越大,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就越丰富、越新颖;抽象思维: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 、取其共同、本质的属性。  相似文献   

5.
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科学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人们对形象思维及其作用的一些说解,本文从思维科学和提高科学认识水平的角度,对形象思维的实质及作用进行探讨。形象思维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思维形态。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以不同的途径实现了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逻辑概括性使形象思维具有明显的理性性质,赋予形象思维以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动作用。形象思维的独特的创造性、贯穿始终的形象性还使其在某些方面具备抽象思维所没有的优越性。形象思维为科学认识奠定可感的认识基础,为科学认识提供美的追求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思维最基本的分类是其运行形态的分类,通常分为两种: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的还加上灵感思维,但是,这都是不确切的。本文认为,思维的运动形态建立在其心象手段的基础上,因而应从心象手段上对思维形态进行分类。本文提出表象并把它与想象、抽象并列为思维活动的三大心象手段,这三大心象手段决定了思维活动不能不有三大形态:事象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本文首次提出了以表象为手段的事象思维,并以此突破形象与抽象的传统二分法,指出灵感、直觉之类只是思维的功能而不是思维的形态,力图消除关于思维形态分类的错误见解。  相似文献   

7.
思维形式主要可分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象思维是通过形象来反映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抽象思维是运用概念、想像和分析判断等认识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达到对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认识的过程.一定的思维能力对学生学好物理至关重要,如何培养学生较强的思维能力,一直是物理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思维认知与翻译——以概念思维与形象思维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念思维与形象思维是思维的两种主要形态,它们分别以“概念”或“形象”作为思维的单位,在各自的演进过程中显示出独特性。而基于翻译文本的复杂性,概念思维与形象思维会交互地出现于文本的理解与成文过程中,但并非对半而现,彼此间的择取是动态的,因文本类型、译者的知识结构等参数而定。因此,对翻译中这两种思维形态的认识有助于译者有效地进行翻译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9.
(一)作家的形象思维和科学家的抽象思维都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都是认识的深化活动。两种思维都必须遵循“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一“认识客观现实的辩证途径。”也就是由事物的现象到本质,片面到全面,外部联系到内部联系的认识过程,“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因此,就其性质来说,两种思维都是认识的  相似文献   

10.
关于文学创作中的形象思维形态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亦满足于)用有无形象思维来作为文学活动与科学活动的标界,其根据就是别林斯基关于“哲学家用三段论法,诗人则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观点。这个观点,作为区别文学与科学的思维方式的早期成果,无疑具有开创性的功绩。但仅仅这样说,又是不够辩证,不够全面,也不够科学的。因为事实上,科学家的理论思维活动是少不了形象思维的,而文学家的创作活动也离不了抽象思维。那么,文学与科学就其各自的思维方式而言,区别究竟在哪里呢? 从思维形式上看,文学创作里,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而在科学研究里,抽象思维占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思维基本形式究竟有几种,这在学术界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本文在简要述评有关思维基本形式几种流行观点的基础上,从哲学认识论的视角提出了笔者自己的看法,认为抽象(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直感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三种基本形式,并对各自的认识论意义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思维空间是人类思维自己所编织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只属于自己的人类小宇宙。传统的思维空间主要是概念性的逻辑空间,它为人类思维的想象力、抽象力与创造力提供了翱翔的场所。有别于传统的"概念之网",现时代的虚拟思维则是数字化的构成与表达,由0-1所形成的"数字之网",不但具有新颖的表达方式与构建方式,而且实现了思维的感性外化,是人类思维空间的又一次升华与飞跃。在此,虚拟思维不仅仅是人类的思维中介,而且生成了一个全新的、感性的客观世界。换言之,当代数字化时代的根本内核便是人类思维小宇宙的一次"大爆炸"与"感性化"。  相似文献   

13.
略论哲学本体论思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抽象的具有普适意义的本体论问题,首先是个匡定学科领域问题,实质是关于研究目的和对象的理论.人类的哲学本体论思维的发育发展理路,有两种基础性因素交织在一起而具有决定性意义:一是人类认识发展的程度特别是科学发展的程度;二是时代的思维范式和方法论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及其后继者们天才的理论思维在于:以实践思维深刻回答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以唯物史观思维解决了人与世界的关系并用以回答了世界本体问题;以彻底的辩证法思维解决了世界存在的一与多、无限与有限等关系问题.三者内在观照、交叉融通,科学建构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思维框架.  相似文献   

14.
英汉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英汉两种语言在结构及表达方式上的不同。本文就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个体思维和整体思维、线性思维和螺旋式思维这四方面通过实例进行粗浅的比较。以其对英汉学习和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辩证法思维方式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辩证法是当前哲学界普遍关注的重要领域。其实辩证法这个词来源于希腊文 ,是指一种运用语言艺术的技巧和活动 ,也就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在经苏格拉底、柏拉图、赫拉克利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发展以后 ,辩证法内涵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表明了人类由表象思维走向抽象思维 ,构成了以后哲学家们自觉的思维方式 ,并由康德、黑格尔、马克思、列宁等人推向了极至。因此 ,辩证法从本源上讲就是概念的辩证法。辩证法必定是“肯定的”、“批判的”、“革命的”。从本质上讲 ,它源于“理论思维的不自觉的无条件的前提” ,也是人类思维的本性 ,它源于人类的认识史的总结和结论。  相似文献   

16.
问题设计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准确、恰当、有效的问题设计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在达成三维教学目标的同时最终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作为思维的三种不同形态,形象思维、动作思维和抽象思维在解决问题的时候经常是协同起作用的.关键是如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化学学科的学习中获得知识、能力和心灵的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7.
作为客观发展固有规律全面反映的创造性思维(狭义),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经过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的作用纷纷表现之后而形成的。它将吸收人类基本的思维形式的创造性功能,通过创造性思维(狭义)运行的全过程,体现出创造性思维(狭义)的特殊功能和导向作用,推进认识的进一步展开。创造性思维(狭义)导向作用的功能与效益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抽象素描是现代绘画的一种表现形式,它追求的目标已不是再现客观物象,而是注重人文思想和个性化的表现,用各种形状的点、线、面和色彩表现一种新的抽象形象.抽象素描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可以引导人们在思维层面上摆脱传统的束缚,激活学生的思路,对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其基础同样离不开数、数字、数的计算等。应当帮助构筑学生的数学思维结构, 重心放在具体、抽象、直觉、函数思维这四大维度。成功之路在于:数学思维的材料丰富、广泛、多变;方向明确、清晰与相对稳 定;内容有系统、有序、开放、综合;结构展示规律、辩证、有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